一种白酒用发酵麻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96960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酒用发酵麻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白酒吸附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酒用发酵麻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白酒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是世界八大蒸馏酒之一,由淀粉或糖质原料制成酒醅或发酵后经蒸馏而得。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解放后称为白酒。

白酒除了清香舒适的味道外,往往还掺杂有一些异杂味,主要有橡胶味、土腥味、糠霉味、苦涩味、泥臭味等,同时还存在有害的物质如甲醇、甲醛。现有实验数据表明异丁醇、异戊醇、戊醇含量过高会促使饮酒上头。目前是运用看花摘酒或量质摘酒的方式掐头去尾,从而减少蒸馏酒中甲醇和杂醇油的量,此类方法主要是依靠经验,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低度白酒的澄清方法目前有很多种,如冷冻法、活性炭吸附法、淀粉吸附法、蛋白澄清法、树酯吸附法、海藻钠酸法、生物膜透析法及抗凝法等,不同澄清吸附剂吸附的目的和吸附方法不同,其在实际运用起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味改变、耗能增加、过滤困难等缺陷。目前我国甚至于世界范围内对酒的澄清处理大多采用活性炭进行吸附,这种处理方式效果较好,但是当下大环境里,活性炭的大量使用对环境有一定威胁,而且活性炭吸附剂不仅会大量吸附白酒中的香气,而且会产生新的杂味,影响口感。因此,国内外学者都致力于研发新的环保型白酒吸附剂。

麻韧皮有木质部和髓部,木质部由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韧皮纤维主要有细胞壁和细胞空腔构成,麻单纤维呈管形,表面有节,无天然扭曲,表面很粗糙,不同程度地有纵向缝隙和孔洞,横截面略呈不规则多边形,中心有空腔,空腔与纤维表面的缝隙和孔洞相连,在胞间层物质的粘结下交织成网状。麻纤维是多孔而中空的结构,横截面形态极不规则,这种多纵向裂纹且不规则的形态,赋予麻较大的比表面积,从而表现出极佳的吸附性能,但未经处理的麻不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不仅不能吸附白酒中的有害物质异味,而且在酒中引入了麻本身的异味,严重影响酒的品质。

申请号:87108103.2,申请日:1987.12.01公开了一种软组织层过滤法低度白酒生产工艺及其装置,具体涉及低度白酒的生产工艺及其装置,其包括将1.5~3份膨润土和1份蛋清混合,经搓拌成0.5~3毫米的软组织颗粒,在容器中蒸5~15分钟制得软组织颗粒状吸附剂,用该吸附剂在过滤器中构成过滤层,过滤法生产低度白酒。

申请号:201110354535.5申请日:2011-11-10,公开了酒糟碱改性吸附材料及工艺,具体涉及酒糟碱改性吸附材料及制备工艺,采用酒糟等原料,经加碱、调配、微波加热、液渣分离、水洗、干燥等制得酒糟碱改性吸附材料。该发明工艺不干燥酒糟,对分离洗液加以复用,改性液可用于发酵制备燃料乙醇等,制备的酒糟碱改性吸附材料对重金属废液中Pb2+、Cd2+、Hg2+、Cr3+、Cr6+、Ag+、Cu2+、Zn2+等的吸附脱除率约90~99%,吸附量约500mg/g。

2011年,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苎麻杆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谢招娣研究了以苎麻杆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炭化和活化两步法制备活性炭,探讨了碱炭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浸渍时间对活性炭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及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活性炭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

2013年,南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黄麻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何丽芬研究了以天然全脱胶黄麻纤维、半脱胶黄麻纤维和黄麻杆为原料,H3PO4为活化剂,分别采用管式电阻炉加热法和微波加热法制备出一系列黄麻基活性炭。

杨林,刘翠花,罗章在2013年第19期《中国食物与营养》上公开了《西藏野生荨麻茎叶乳酸发酵饮料》一文,文中研究了以叶荨麻茎叶浸提液和脱脂乳为主要原料,用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制得荨麻茎叶乳酸发酵饮料。

申请人未检索到有人报道发酵麻相关的吸附剂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白酒吸附剂在使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改变白酒原有风味同时能吸附酒中甲醇的发酵麻吸附剂,所述发酵麻吸附剂由短麻纤维依次经过酿酒酵母发酵、烟色红曲霉发酵、植物乳杆菌发酵、季也蒙毕赤酵母发酵后干燥制备而成。

进一步,所述发酵麻吸附剂中还包括防腐剂。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白酒用发酵麻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包括:配制短麻纤维发酵液、酿酒酵母发酵、烟色红曲霉发酵、植物乳杆菌发酵、季也蒙毕赤酵母发酵、干燥。

进一步,所述干燥步骤前还包括步骤添加防腐剂。

具体的,所述制备方法具体为:

配制短麻纤维发酵液:按照短麻纤维10~20%(m/m),果葡糖浆5~10%(m/m)余量为无菌水,配制成短麻纤维发酵液;

酿酒酵母发酵:在短麻纤维发酵液中接入经过活化的酿酒酵母种子液5~15%(m/m),在25±2℃的条件下厌氧液态发酵8~20天,得到酒精发酵麻纤维;

烟色红曲霉发酵:将酒精发酵麻纤维捞出、沥水,按照酒精发酵麻纤维40~65%(m/m),熟米粉5~15%(m/m),熟玉米粉5~15%(m/m),水15~30%(m/m)配制成烟色红曲霉培养基;将烟色红曲霉曲按照5~15%(m/m)的接种量接种到所述烟色红曲霉培养基中,在30±2℃的条件下有氧固态发酵7~13天,得到烟色红曲霉发酵麻纤维;

植物乳杆菌发酵:将烟色红曲霉发酵麻纤维捞出,沥水后,按照烟色红曲霉发酵麻纤维65~85%(m/m),水15~35%(m/m),制备成植物乳杆菌培养基,再将植物乳杆菌种子液按照5~15%(m/m)的接种量接种到所述植物乳杆菌培养基中,20±2℃的条件下,厌氧固态发酵7~15天,得到植物乳杆菌发酵麻纤维;

季也蒙毕赤酵母发酵:在植物乳杆菌发酵麻纤维中加入季也蒙毕赤酵母种子液10~20%(m/m),在25±2℃的条件下固态厌氧发酵7~15天,得到季也蒙毕赤酵母发酵麻纤维;

干燥:将季也蒙毕赤酵母发酵麻纤维沥水,置于45~60℃的条件下干燥,至麻纤维的水份含量≤15%,得到所述白酒用发酵麻吸附剂。

进一步,所述短麻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取麻类植物的韧皮,捆扎后用清水浸泡20~50天,浸泡后留在水中的部分为麻纤维,将麻纤维切碎成长度在5~20mm的短纤维,再用蒸汽灭菌45~100min,得到短麻纤维。

进一步,所述防腐剂包括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

进一步,所述短麻纤维发酵液中还可以添加发酵促进剂,所述发酵促进剂的添加量为0.01~0.03%(m/m)。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发酵麻类吸附剂充分利用了麻类植物纤维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运用发酵的方式改变麻类植物纤维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改变其物理性能,从而得到了本发明的一种可以吸附异味而不破坏酒香气的新型吸附剂,同时本发明还能够大大吸附酒中的甲醇、异戊醇和异丁醇,进一步提高酒的纯度,减少有害物质的含量,对提升酒的品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首先,将麻类植物经过处理后,用酿酒酵母进行麻发酵,但酵母是无法在仅有麻的环境中生长的,申请人加入了酿酒酵母必须的微量元素,促进了酿酒酵母在麻中的的生长代谢,其目的是通过酿酒酵母代谢麻中的发酵型的物质,如植物果胶、发酵性糖和粗蛋白,在进一步降低吸附剂麻中的霉味和麻臭味同时,避免将不良风味物质带入到吸附剂成品中,影响吸附剂的效果和酒的品质。其次,申请人加入红曲霉,进行红曲霉发酵,目的是进一步分解其中粗纤维类物质以及粗蛋白,进一步降低麻霉味,产生的红色素还可和麻组织结合,增强麻的保湿性能,更利于杂质的吸附。再次,采用乳酸菌发酵,目的是进一步产生乳酸、丙酸等有机酸,疏松麻的内部结构。最后,加入毕赤酵母,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毕赤酵母的酯类发酵,降低乳酸菌发酵后的不良酸味,同时产生酯香味。一部分乳酸菌和毕赤酵母在繁殖过程中有效进入疏松的麻组织空隙,加强了本发明吸附剂的作用,使得麻和微生物色素和菌体重复吸附,增强其吸附功能。

本发明针对麻的组成和性质,合理利用四种微生物分解,去除麻表面的杂质,疏松麻的髓空隙,引入微生物菌体,加强甲醇、异戊醇的吸附能力。另一方面本身先用酿酒酵母发酵,发酵过程中产生乙醇和少量酯类物质,使使得其乙醇分子和酯类物质能和麻中的成分有效缔合,降低了吸附剂对乙醇和酯类物质的吸附性能,达到了传统技术很难达到的效果。

本发明的发酵麻吸附剂制备成本低,原料易得,来源丰富,易于工业化生产,有很强的实用性,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发酵麻吸附剂的使用安装示意图;

图2、未经吸附处理的白酒香味物质分析图;

图3、本发明发酵麻吸附剂处理后白酒香味物质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酿酒酵母、烟色红曲霉、植物乳杆菌和季也蒙毕赤酵母均购买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其中,酿酒酵母的菌种保藏编号为CGMCC 2.3866,烟色红曲霉的菌种保藏编号为:CGMCC 3.216,植物乳杆菌的菌种保藏编号为:CGMCC 1.3919,季也蒙毕赤酵母的菌种保藏编号为:CGMCC 2.175。

酿酒酵母种子液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2%、酵母粉1%、0.5%麻粉、余量为无菌水。将菌种保藏编号为CGMCC 2.3866的酿酒酵母接种至此种子液培养基中,在25℃培养24小时,得到经过活化的酿酒酵母种子液。

烟色红曲霉曲的制备方法为:将大米加水蒸熟后冷却,蒸煮过程中控制熟大米中的水分为50~55%,将保藏号为CGMCC 3.216的烟色红曲霉接种到此大米培养基中,在35℃条件下培养6天,得到烟色红曲霉曲。

植物乳杆菌种子液的配方为:葡萄糖2%、蛋白胨1%、磷酸氢二钾0.2%、硫酸锰0.005%、乙酸钠0.5%,余量为无菌水。将菌种保藏编号为:CGMCC 1.3919的植物乳杆菌接入植物乳杆菌种子液培养基中,在35℃条件下培养36小时,得到植物乳杆菌种子液。

季也蒙毕赤酵母种子液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2%、蛋白胨2%,余量为无菌水。将菌种保藏编号为CGMCC 2.175的季也蒙毕赤酵母接种至此种子液培养基中,在25℃培养24小时,得到季也蒙毕赤酵母种子液。

其他试剂均为市售食品级。

所述发酵促进剂为市售酵母用发酵促进剂,用于促进酵母生长,其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甾醇、氨基氮、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比例适当,充分满足酵母生长代谢需求,使酵母自始至终都能保持旺盛的生理活性,利于提高酵母菌体的生长量和酒精代谢水平;同时本发明所述的发酵促进剂还含有酶制剂和酵母生长所必需的磷、硫、钾、钙、镁、锌等无机盐类,用于调节渗透压、pH、氧化还原电位,有效加快酵母菌繁殖速度,提高其耐高渗透压和耐受恶劣环境的能力。

本发明用的发酵促进剂配方为:干酿酒酵母泥85%、葡萄糖6%、天冬氨酸0.1%、谷氨酸0.1%,赖氨酸0.5%、精氨酸0.2%、组氨酸0.1%、硫酸铵1.0%、氯化铵1.0%、亚油酸2%、磷酸2%、核苷酸0.6%、烟酸0.5%、泛酸钙0.05%、氯化钾0.05%、氯化镁0.05%、硫酸铁0.05%、氯化钠0.5%、硫酸锌0.2%。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白酒用发酵麻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发酵麻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麻类植物纤维预处理:取麻类植物的韧皮,用清水浸泡20~50天,浸泡后留在水中不分解的部分为麻纤维。将麻纤维切碎成长度在5~20mm的短纤维,再用蒸汽灭菌45min,得到短麻纤维。

2.麻发酵液的制备:将灭菌后的短麻纤维按照:短麻纤维15%(m/m),果葡糖浆5%(m/m),发酵促进剂0.01%(m/m),余量为无菌水,配制成短麻纤维发酵液。

3.酵母菌发酵:在短麻纤维发酵液中接入10%(m/m)的经过活化的酿酒酵母种子液,在25±2℃的条件下厌氧液态发酵10天,得到酒精发酵麻纤维,其色泽呈现黄色,有光泽,具有酒香味。

4.烟色红曲霉发酵:将酒精发酵麻纤维捞出,沥水后,按照酒精发酵麻纤维60%(m/m),熟米粉10%(m/m),玉米粉5%(m/m),水25%(m/m)配制成烟色红曲霉培养基;将烟色红曲霉曲按照5%(m/m)的接种量接种到所述烟色红曲霉培养基中,在30±2℃的条件下好氧固态发酵10天,得到烟色红曲霉发酵麻纤维,其色泽呈现红黄色,具有清香味。

5.植物乳杆菌发酵:按照烟色红曲霉发酵麻纤维85%(m/m),水15%(m/m)制备成植物乳杆菌培养基,将植物乳杆菌种子液按照5%(m/m)的接种量接种到所述植物乳杆菌培养基中,20±2℃的条件下厌氧固态发酵15天,进一步疏松麻结构,得到植物乳杆菌发酵麻纤维,其色泽呈现红黄色,香气清爽。

6.季也蒙毕赤酵母发酵:在植物乳杆菌发酵麻纤维中加入15%(m/m)季也蒙毕赤酵母种子液,在25±2℃的条件下厌氧固态发酵10天,得到季也蒙毕赤酵母发酵麻纤维,其色泽呈现红黄色,清香。

7.调配将季也蒙毕赤酵母发酵麻纤维沥水,并向其中加入0.03%(m/m)的山梨酸钾,混合均匀,并置于50℃的条件下干燥,至麻纤维的水份含量≤15%,得到本发明所述的白酒用发酵麻吸附剂。

本发明制备的白酒用发酵麻吸附剂的使用方法见图1所示,其中1为冷凝器,2为出酒口,3为发酵麻吸附剂,4为酒醅,5为甑盖,6为甑桶。

将装有本发明的发酵麻吸附剂的滤袋平铺在甑盖的顶部位置,其能够有效吸附酒中的橡胶味、土腥味、霉味、糠味、苦涩味、泥臭味等。通过本发明的吸附剂后,发酵白酒中无任何异味,而且能够保留原发酵酒中的酒香味,吸附后白酒的口感显著好于未经吸附的和经过活性炭吸附的。

申请人经对比检测三种不同吸附剂进行吸附处理后的白酒发现,经活性炭吸附的白酒无色透明,酒体纯正,不同原料的活性炭对白酒风味影响大,且有时会中酒中残留炭味;经陶瓷吸附的白酒清亮透明,口味细腻,但是失去了酒的浓郁的香气,白酒品质下降较大;而经发酵型生物麻处理的白酒清香纯正,不存在上述的两个不足,自然协调,余味净爽,品质高。

为了进一步证明本发明发酵麻吸附剂的吸附效果,申请人将同一批次同一池子的清香型白酒酒醅用同样的方法分4组蒸馏,分别是未用吸附剂组、发酵麻吸附剂组组、活性炭吸附剂组和陶瓷吸附剂组。经过蒸馏后分别检测酒中的甲醇含量、异戊醇含量、异丁醇含量和总酯含量,其数据结果见表1所示。

其中甲醇的测定方法参照GB5009.266-2016;酒精度和总酯的测定方法参照GB/T10345-2007;杂醇油的测定参照DBS52/021-2016。

表1,不同吸附剂的吸附后各成分表

由表1和结果可知:发酵型麻吸附了白酒中51.07%的甲醇,吸附甲醇的能力高于其他吸附剂,降低了白酒中甲醇的含量,使得白酒更安全健康;发酵型麻吸附了白酒中27.21%的异戊醇和14.18%的异丁醇,降低白酒中杂醇油的含量,使得白酒喝起来不易上头;发酵型麻对白酒中乙酸乙酯的损失为23.91%,但并未改变白酒的主体香;发酵型麻对总酯的损失最小,只损失了16.35%的总酯,也并未影响白酒的质量等级。发酵型麻对白酒中乙醇的损失最小,只吸附损失了3.06%。发酵型麻吸附后的白酒香气典型,口感醇厚,后味长。

申请人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本发明发酵麻吸附剂吸附前后白酒中的风味物质,得到的色谱图见图2和图3,成分含量分析表见表2和表3。

表2、未经过本发明发酵麻吸附剂吸附的白酒风味物质分析表

表3、经过本发明发酵麻吸附剂吸附后的白酒风味物质分析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白酒用发酵麻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发酵麻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麻类植物纤维预处理:取麻类植物的韧皮,用清水浸泡20~50天,浸泡后留在水中不分解的部分为麻纤维。将麻纤维切碎成长度在5~20mm的短纤维,再用蒸汽灭菌100min,得到短麻纤维。

2.麻发酵液的制备:将灭菌后的短麻纤维按照:短麻纤维20%(m/m),果葡糖浆10%(m/m),发酵促进剂0.03%(m/m),余量为无菌水,配制成短麻纤维发酵液。

3.酿酒酵母发酵:在短麻纤维发酵液中接入15%(m/m)的经过活化的酿酒酵母种子液,在25±2℃的条件下厌氧发酵8天,得到酒精发酵麻纤维,其色泽呈现黄色,有光泽,具有酒香味。

4.烟色红曲霉发酵:将酒精发酵麻纤维捞出,沥水后,按照酒精发酵麻纤维65%(m/m),熟米粉5%(m/m),玉米粉15%(m/m),水15%(m/m)配制成烟色红曲霉培养基;将烟色红曲霉曲按照10%的接种量接种到所述烟色红曲霉培养基中(m/m),在30±2℃的条件下有氧发酵13天,得到烟色红曲霉发酵麻纤维,其色泽呈现红黄色,具有清香味。

5.植物乳杆菌发酵:按照烟色红曲霉发酵麻纤维80%(m/m),水20%(m/m)制备成植物乳杆菌培养基,将植物乳杆菌种子液按照15%(m/m)的接种量接种到植物乳杆菌培养基中,20±2℃的条件下厌氧发酵7天,进一步疏松麻结构,得到植物乳杆菌发酵麻纤维,其色泽呈现红黄色,香气清爽。

6.季也蒙毕赤酵母发酵:在植物乳杆菌发酵麻中加入20%(m/m)季也蒙毕赤酵母种子液,在25±2℃的条件下厌氧发酵7天,得到季也蒙毕赤酵母发酵麻纤维,其色泽呈现红黄色,清香。

7.调配:将季也蒙毕赤酵母发酵麻纤维沥水,并向其中加入0.02%(m/m)的山梨酸钾,混合均匀,并置于60℃的条件下干燥,至麻纤维的水份含量≤15%,密封,得到本发明所述的白酒用发酵麻吸附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白酒用发酵麻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发酵麻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麻类植物纤维预处理:取麻类植物的韧皮,用清水浸泡20~50天,浸泡后留在水中不分解的部分为麻纤维。将麻纤维切碎成长度在5~20mm的短纤维,再用蒸汽灭菌60min,得到短麻纤维。

2.麻发酵液的制备:将灭菌后的短麻纤维按照:短麻纤维10%(m/m),果葡糖浆8%(m/m),余量为无菌水,配制成短麻纤维发酵液。

3.酿酒酵母发酵:在短麻纤维发酵液中接入5%(m/m)的经过活化的酿酒酵母种子液,在25±2℃的条件下酒精发酵20天,得到酒精发酵麻纤维,其色泽呈现黄色,有光泽,具有酒香味。

4.烟色红曲霉发酵:将酒精发酵麻纤维捞出,沥水后,按照酒精发酵麻纤维40%(m/m),熟米粉15%(m/m),玉米粉15%(m/m),水30%(m/m)配制成烟色红曲霉培养基;将烟色红曲霉曲按照15%的接种量接种到所述烟色红曲霉培养基中(m/m),在30±2℃的条件下有氧发酵7天,得到烟色红曲霉发酵麻纤维,其色泽呈现红黄色,具有清香味。

5.植物乳杆菌发酵:按照烟色红曲霉发酵麻纤维65%(m/m),水35%(m/m)制备成植物乳杆菌培养基,将植物乳杆菌种子液按照10%(m/m)的接种量接种到植物乳杆菌培养基中,20±2℃的条件下厌氧发酵10天,进一步疏松麻结构,得到植物乳杆菌发酵麻纤维,其色泽呈现红黄色,香气清爽。

6.季也蒙毕赤酵母发酵:在植物乳杆菌发酵麻中加入10%(m/m)季也蒙毕赤酵母种子液,在25±2℃的条件下厌氧发酵15天,得到季也蒙毕赤酵母发酵麻纤维,其色泽呈现红黄色,清香。

调配将季也蒙毕赤酵母发酵麻纤维沥水,并向其中加入0.01%(m/m)的苯甲酸钠,混合均匀,并置于45℃的条件下干燥,至麻纤维的水份含量≤15%,密封,得到本发明所述的白酒用发酵麻吸附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