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16081发布日期:2019-02-10 14:33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热固性树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高性能热固性树脂以其优异的耐热性、阻燃性、耐候性、电绝缘性,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力绝缘、微电子封装等领域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耐高温绝缘材料和胶粘剂等。常用的高性能热固性树脂有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等,但上述树脂存在着脆性导致材料抗冲击能力不足,树脂分子结构极性大导致介电常数和损耗偏高等弱点,从而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推广应用,对热固性树脂改性研究一直是材料工作者关注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以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为代表的耐高温热固性树脂,越来越多的用于航空航天雷达天线罩,轨道交通电路绝缘材料和微电子电路板等领域。随着上述产业的迅猛发展,电磁发射功率和频率不断增大,对材料的透波、绝缘性能要求日益提高,普通耐高温热固性树脂由于介电常数和损耗偏高,其透波绝缘性能已经不能满足雷达、绝缘材料和微电子电路板的设计要求。因此,如何降低树脂极性,进而降低介电常数和损耗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技术瓶颈问题。

合成新结构单体或树脂是降低介电常数和损耗的可行方法。cn104311756a公开了一种含硅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含硅基团的引入可将介电常数降低至3.0以下。cn104479130a公开了一种含氟结构的新型双马单体,显著降低双马树脂的介电常数和损耗。但是,上述新型结构双马单体合成工艺复杂、成本高,难以批量制备及应用。此外,通过其他树脂共聚改性是改善热固性树脂绝缘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cn101338032a公开了采用氰酸酯改性双马树脂,制备预浸料,复合材料介电常数和损耗显著降低。然而,该方法对于改善树脂介电性能虽有一定效果,但程度有限,距离应用尚有一定差距。

阻燃性能是复合材料重要性能之一,然而随着环保法规日益严格,含溴阻燃剂逐渐退出信息电子领域,取而代之的是含磷、含氮等新型阻燃剂。但是,为达到理想阻燃效果,上述阻燃剂加入量普遍较大,加入后复合材料耐高温、力学强度有显著影响。因此,研制开发具有本征阻燃的基体树脂是今后发展趋势。

因此,在本领域中,期望得到一种低极性的本征阻燃树脂材料以降低其固化物的介电常数和损耗,增强阻燃性能,并同时保持覆铜板的其他方面的优良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树脂不含有极性基团(例如羟基)、分子极性低、反应活性高,降低其固化物的介电常数和损耗,树脂结构中的烯丙基结构实现交联固化,保证固化后的力学强度,并且可以保证固化物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同时该树脂结构中带有阻燃性含磷结构,使其具有很好的本征阻燃效果。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所述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具有如下式i所示的结构:

其中,r为直链或支链烷基,x和y独立地为氢、烯丙基、直链烷基、支链烷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a为含磷封端基团,n为1-20的整数。

在本发明所述的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中,所述低极性是指不含有极性基团,尤其是不含有羟基基团,使得树脂具有较低的极性,克服了通用热固性树脂极性大导致的高频介电常数和损耗高的缺陷,同时可通过该结构中的烯丙基结构实现交联固化,保证固化后的力学强度,并使得固化物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同时,该树脂中含有阻燃性含磷结构,使其具有很好的本征阻燃效果。

优选地,所述r为c1-c6(例如c1、c2、c3、c4、c5或c6)的直链烷基或c3-c6(例如c3、c4、c5或c6)支链烷基,具体地可以为-ch2-、等。

优选地,r为-ch2-、n为1-20的整数,x和y独立地为氢、烯丙基、直链烷基、支链烷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a为含磷封端基团。

在本发明中,n为1-20的整数,例如n可以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

优选地,x和y独立地为c1-c21(例如c1、c2、c3、c4、c5、c6、c7、c8、c9、c10、c11、c12、c13、c14、c15、c16、c17、c18、c19、c20或c21)的直链烷基或c3-c21(例如c3、c4、c5、c6、c7、c8、c9、c10、c11、c12、c13、c14、c15、c16、c17、c18、c19、c20或c21)支链烷基。

优选地,a为含有dopo结构的基团,优选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为具有如下式a-式d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其中n为1-20的整数。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上所述的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式ii所示酚类化合物或酚类树脂与烯丙基化试剂反应得到式iii所示烯丙基醚化树脂,示例反应式如下:

(2)在保护性气体保护下,将式iii所示烯丙基醚化树脂加热,发生分子内重排反应得到式iv所示烯丙基化酚类树脂;

(3)式iii所示烯丙基化酚类树脂与含磷封端试剂发生反应,得到式i所示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

其中,r1为直链或支链烷基,r2为直链或支链烷基,r3为直链或支链烷基,r为直链或支链烷基,x和y独立地为氢、烯丙基、直链烷基、支链烷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a为含磷封端基团,n为1-20的整数。

在本发明中,步骤(2)的重排步骤中,当r2为时,包括其中的烯丙醚基会发生重排的情况,导致在式iv所示烯丙基化酚类树脂的中间单元r3中含有由于重排而产生烯丙基,进而在产物式i所示低极性树脂的r单元中包括由于重排而产生的烯丙基,本发明中为了表述的简单未将该烯丙基直接表示至r3和r的相应结构中,而仅仅由x来代表了苯环上所有的取代基,然而在此明确此处x包含由于重排而产生的烯丙基,如果在重排反应前r2为苯环上带有其他取代基x,在步骤(2)的重排反应后,则在r3的结构中x可以表示重排产生的烯丙基和反应前的其他取代基的组合。当然在步骤(2)的重排步骤中,也包括r2为时,r2单元中烯丙醚基不发生重排反应的情况,此时,反应后r3以及产物r中的x与反应前式iii所示烯丙基醚化树脂中r2中的x基团相同。

优选地,步骤(1)所述酚类化合物或酚类树脂为酚、二元酚、多元酚或它们的衍生树脂,优选为苯酚、邻甲酚、双酚a、双酚f、四甲基双酚a、酚醛树脂、邻甲酚酚醛树脂或环戊二烯酚醛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烯丙基化试剂为烯丙基硅醇、烯丙基氯、烯丙基溴、烯丙基碘或烯丙基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酚类化合物或酚类树脂中酚羟基与烯丙基化试剂中烯丙基的摩尔比为1:(0.3~1.2),例如1:0.3、1:0.4、1:0.5、1:0.6、1:0.7、1:0.8、1:0.9、1:1、1:1.1或1:1.2。

优选地,步骤(1)所述反应在碱性物质存在下进行,所述碱性物质优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或碳酸钾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碱性物质与步骤(1)所述酚类化合物或酚类树脂中所含酚羟基的摩尔比为(0.3~1.4):1,例如0.3:1、0.4:1、0.5:1、0.6:1、0.7:1、0.8:1、0.9:1、1:1、1.1:1、1.2:1、1.3:1或1.4:1。

优选地,步骤(1)所述反应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优选地,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为季铵盐类相转移催化剂,优选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四丁基硫酸氢铵、三辛基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或十四烷基溴三甲基氯化铵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相转移催化剂的加入量为步骤(1)所述酚类化合物或酚类树脂质量的0.1-5%,例如0.1%、0.3%、0.5%、0.8%、1%、1.3%、1.5%、1.8%、2%、2.3%、2.5%、2.8%、3%、3.3%、3.5%、3.8%、4%、4.3%、4.5%、4.8%或5%。

优选地,步骤(1)所述反应的溶剂为醇类溶剂、芳香烃溶剂或酮类溶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乙醇、丙醇、丁醇、甲苯或二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溶剂的加入量为步骤(1)所述酚类化合物或酚类树脂质量的2-5倍,例如2倍、2.3倍、2.5倍、2.8倍、3倍、3.3倍、3.5倍、3.8倍、4倍、4.3倍、4.5倍、4.8倍或5倍。

优选地,步骤(1)所述反应的温度为60-90℃,例如60℃、63℃、65℃、68℃、70℃、75℃、78℃、80℃、85℃、88℃或90℃。

优选地,步骤(1)所述反应的时间为4-6小时,例如4小时、4.3小时、4.5小时、4.8小时、5小时、5.2小时、5.5小时、5.8小时或6小时。

优选地,步骤(2)所述保护性气体为氮气或氩气。

优选地,步骤(2)所述加热为加热至180-220℃,例如180℃、185℃、190℃、195℃、200℃、205℃、210℃、215℃或220℃。

优选地,步骤(2)所述反应的时间为4-6小时,例如4小时、4.3小时、4.5小时、4.8小时、5小时、5.2小时、5.5小时、5.8小时或6小时。

优选地,步骤(3)所述含磷封端试剂为9,10-二氢-9-氧杂-10-膦菲-10-氧化物、9,10-二氢-9-氧杂-10-膦菲-10-氧化物、2-(6h-二苯并(c,e)(1,2)-5-氧杂-6-膦酰杂-6-苯基-1,4-对苯二酚、2-(6h-二苯并(c,e)(1,2)-5-氧杂-6-膦酰杂-6-苯基-4-苯酚、2-(6h-二苯并(c,e)(1,2)-5-氧杂-6-膦酰杂-6-苯基-3-苯酚、2-(6h-二苯并(c,e)(1,2)-5-氧杂-6-膦酰杂-6-苯基-4-苯甲醇或2-(6h-二苯并(c,e)(1,2)-5-氧杂-6-膦酰杂-6-苯基-3-苯甲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步骤(3)所述式iii所示烯丙基化酚类树脂中酚羟基与含磷封端试剂中含磷封端基的摩尔比为1:(1~1.2),例如1:1、1:1.05、1:1.1、1:1.15或1:1.2。使得反应得到的树脂分子结构中酚羟基均被含磷封端基封端,从而使树脂中无极性羟基基团。

优选地,步骤(3)所述反应在碱性物质存在下进行。

优选地,所述碱性物质为无机碱或有机碱,优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三乙胺或吡啶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碱性物质与式iii所示烯丙基化酚类树脂中酚羟基的摩尔比为(1~1.4):1,例如1:1、1.05:1、1.1:1、1.15:1、1.2:1、1.25:1、1.3:1、1.35:1或1.4:1。

优选地,步骤(3)所述反应在四氯化碳存在下进行。

优选地,所述四氯化碳与步骤(3)所述式iii所示烯丙基化酚类树脂中酚羟基摩尔比为(1~2):1,例如1: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或2:1。

优选地,步骤(3)所述反应的溶剂为卤代烃类溶剂,优选为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或二氯乙烷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溶剂的加入量为步骤(3)所述烯丙基化酚类树脂质量的2-5倍,例如2倍、2.3倍、2.5倍、2.8倍、3倍、3.3倍、3.5倍、3.8倍、4倍、4.3倍、4.5倍、4.8倍或5倍。

优选地,步骤(3)所述反应的温度为0-30℃,例如0℃、3℃、5℃、8℃、10℃、15℃、18℃、20℃、25℃、28℃或30℃,优选10℃。

优选地,步骤(3)所述反应的时间为4-6小时,例如4小时、4.3小时、4.5小时、4.8小时、5小时、5.2小时、5.5小时、5.8小时或6小时。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的树脂中不含有极性的羟基、并且分子结构稳定,具有分子极性低、反应活性高的特点,在其应用的加工过程中也不会产生极性羟基,避免了产生的二次羟基对于其产物的性能的影响,并且以含磷封端基封端,赋予树脂本征阻燃性能。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上所述的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在树脂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可用于树脂复合材料中基体树脂的组分之一,能够与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等其他热固性树脂共交联固化,显著降低树脂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

在本发明中,所述树脂复合材料可以为航空航天透波复合材料、电力绝缘材料、电子封装用树脂复合材料以及覆铜板用树脂复合材料等。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上所述的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在电子封装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由于具有分子极性低、反应活性高的特点,还可以应用于微电子领域封装胶黏剂、灌封树脂等材料的制备。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上所述的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在覆金属箔层压板制备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可用于树脂复合材料中基体树脂的组分之一,能够与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等其他热固性树脂共交联固化,显著降低树脂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将其用于覆金属箔层压板制备中有利于降低覆金属箔层压板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提高耐热性能,同时,该树脂中含有阻燃性含磷结构,使得覆金属箔层压板具有很好的阻燃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树脂中不含有极性的羟基、并且分子结构稳定,具有分子极性低、反应活性高的特点,在其应用的加工过程中也不会产生极性羟基,避免了产生的二次羟基对于其产物的性能的影响,因此该树脂在提高介电性能同时,依旧带有可交联反应基团,使得固化后耐高温性能无显著变化,引入含磷封端基团,使得树脂具有本征阻燃性能,该树脂可用于树脂复合材料中基体树脂的组分之一,能够与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等其他热固性树脂共交联固化,显著降低树脂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将其用于覆金属箔层压板制备中有利于降低覆金属箔层压板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并具有较高的耐高温性能,同时提高覆金属箔层压板的阻燃性,使得覆金属箔层压板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并且可推广用于电子封装胶黏剂、灌封树脂等,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的红外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以下方法制备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包括以下步骤:

(1)三口反应瓶中加入188g丙酮,将228g双酚a加入反应瓶中,搅拌溶解后,加入106g碳酸钠。缓慢滴加153g氯丙烯溶液,然后升温反应4小时后停止反应。过滤,除去大部分溶剂,洗涤,再除去残留的溶剂和水,即得到双酚a二烯丙基醚。

(2)将步骤(1)制备的134g双酚a二烯丙基醚放入反应瓶中,加热进行重排反应6小时,降温出料,得到棕色粘稠液体即二烯丙基双酚a。

(3)三口瓶中通惰性气体保护,加入300g二氯甲烷,将步骤2制备的134g二烯丙基双酚a放入反应瓶中,搅拌溶解后,加入40g氢氧化钠,并加入152g四氯化碳。缓慢滴加230g2-(6h-二苯并(c,e)(1,2)-5-氧杂-6-膦酰杂-6-苯基-4-苯酚,反应4小时,停止反应,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洗涤至中性,再洗涤数次,除去残留的溶剂和水,即得到含磷酯化二烯丙基双酚a,即所述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其结构如下所示:

对该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含磷酯化二烯丙基双酚a的红外光谱图如图1(图1中t%表示%透过率)所示,可以看出,3300-3500cm-1处的羟基结构已经消失,不含有极性的羟基基团,使分子极性显著降低。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以下方法制备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包括以下步骤:

(1)三口反应瓶中加入300g正丁醇,将114g线型酚醛树脂加入反应瓶中,搅拌溶解后,加入56g氢氧化钾。缓慢滴加153g溴丙烯溶液,然后升温反应4小时后停止反应。过滤,洗涤,再除去残留的溶剂和水,即得到烯丙基醚化酚醛树脂。

(2)将步骤(1)制备的141g烯丙基醚化酚醛树脂放入反应瓶中,加热进行重排反应4小时,降温出料,得到棕色粘稠液体即烯丙基酚醛树脂。

(3)三口瓶中通惰性气体保护,加入350g二氯甲烷,将步骤2制备的141g二烯丙基双酚a放入反应瓶中,搅拌溶解后,加入72g三乙胺,并加入152g四氯化碳。待温度降至30℃以下后,缓慢滴加230g2-(6h-二苯并(c,e)(1,2)-5-氧杂-6-膦酰杂-6-苯基-4-苯酚,反应4小时,停止反应,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洗涤至中性,再洗涤数次,除去残留的溶剂和水,即得到含磷酯化烯丙基酚醛树脂,即所述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其mn为1300,其结构如下所示: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以下方法制备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包括以下步骤:

(1)三口反应瓶中加入250g甲苯,将118g邻甲酚酚醛树脂加入反应瓶中,搅拌溶解后,加入100g氢氧化钠水溶液(浓度40%),再加入1g四丁基溴化铵。待温度恒定后,缓慢滴加153g氯丙烯溶液,然后升温反应4小时后停止反应,洗涤,再除去溶剂,即得到烯丙基醚化邻甲酚酚醛树脂。

(2)将步骤(1)制备的159g烯丙基醚化邻甲酚酚醛树脂放入反应瓶中,加热进行重排反应4小时,降温出料,得到深棕色半固体为烯丙基邻甲酚酚醛树脂。

(3)三口瓶中通惰性气体保护,加入350g二氯甲烷,将步骤2制备的159g二烯丙基双酚a放入反应瓶中,搅拌溶解后,加入103g吡啶,并加入152g四氯化碳。缓慢滴加230g2-(6h-二苯并(c,e)(1,2)-5-氧杂-6-膦酰杂-6-苯基-3-苯酚,反应4小时,停止反应,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洗涤至中性,再洗涤数次,除去残留的溶剂和水,即得到含磷酯化烯丙基邻甲酚酚醛树脂,即所述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mn为1200。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以下方法制备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包括以下步骤:

(1)三口反应瓶中加入250g甲苯,将118g环戊二烯酚醛树脂加入反应瓶中,搅拌溶解后,加入100g氢氧化钠水溶液(浓度40%),再加入1g四丁基溴化铵。缓慢滴加153g烯丙基硅醇,然后升温反应4小时后停止反应,洗涤,再除去溶剂,即得到烯丙基醚化环戊二烯酚醛树脂。

(2)将步骤(1)制备的159g烯丙基醚化环戊二烯酚醛树脂放入反应瓶中,加热进行重排反应4小时,降温出料,得到深棕色半固体为烯丙基环戊二烯酚醛树脂。

(3)三口瓶中通惰性气体保护,加入350g二氯甲烷,将步骤2制备的159g二烯丙基双酚a放入反应瓶中,搅拌溶解后,加入103g吡啶,并加入152g四氯化碳。缓慢滴加230g2-(6h-二苯并(c,e)(1,2)-5-氧杂-6-膦酰杂-6-苯基-4-苯甲醇,反应4小时,停止反应,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洗涤至中性,再洗涤数次,除去残留的溶剂和水,即得到含磷酯化烯丙基环戊二烯酚醛树脂,即所述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其结构如下所示,其mn为1280。

实施例5

将80重量份的液体丁苯树脂ricon100,20重量份的实施例1制备的含磷酯化二烯丙基双酚a,85重量份的二氧化硅(525),6.5重量份的引发剂dcp混合,用溶剂甲苯调至合适的粘度,搅拌混合均匀,使填料均一的分散在树脂中,制得胶液。用1080玻璃纤维布浸渍以上胶液,然后烘干去掉溶剂后制得半固化片。将八张已制成的半固化片相叠合,在其两侧压覆1oz(盎司)厚度的铜箔,在压机中进行2小时固化,固化压力为50kg/cm2,固化温度为190℃,得到覆铜板。

实施例6

与实施例5的区别仅在于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含磷酯化二烯丙基双酚a替换为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含磷酯化烯丙基酚醛树脂。

实施例7

与实施例5的区别仅在于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含磷酯化二烯丙基双酚a替换为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含磷酯化烯丙基邻甲酚酚醛树脂。

实施例8

与实施例5的区别仅在于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含磷酯化二烯丙基双酚a替换为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含磷酯化烯丙基环戊二烯酚醛树脂。

比较例1

将80重量份的液体丁苯树脂ricon100,85重量份的二氧化硅(525),5.8重量份的引发剂dcp混合,用溶剂甲苯调至合适的粘度,搅拌混合均匀,使填料均一的分散在树脂中,制得胶液。用1080玻璃纤维布浸渍以上胶液,然后烘干去掉溶剂后制得半固化片。将八张已制成的半固化片相叠合,在其两侧压覆1oz(盎司)厚度的铜箔,在压机中进行2小时固化,固化压力为50kg/cm2,固化温度为190℃,得到覆铜板。

实施例6-10以及对比例1所应用到的原料来源如表1所示,制备得到的覆铜板的物性数据如表2所示。

表1

表2

由表2可知,本发明制备得到的低极性本征阻燃性树脂可以使得覆铜板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以及阻燃性能。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低极性本征阻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实施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所选用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