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6β‑甲基泼尼松龙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03015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品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制备6β-甲基泼尼松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甲基泼尼松龙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用于危重疾病的急救,还可用于内分泌失调、风湿性疾病、胶原性病、皮肤疾病、过敏反应、眼科疾病、胃肠道疾病、血液疾病、白血病、休克、脑水肿、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及防止癌症化疗引起的呕吐等。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脏器移植。6β-甲基泼尼松龙是甲基泼尼松龙成品中一个重要的杂质,没有药理活性。为了更好的控制甲基泼尼松龙的质量,必须对其中的杂质进行控制,因此制备该物质作为对照品很有必要。

由于6β-甲基泼尼松龙的合成和纯化存在很大的技术障碍,所以目前还没有专门制备6β-甲基泼尼松龙的方法,急需开发一种制备6β-甲基泼尼松龙的方法,以制备出高纯度的6β-甲基泼尼松龙对照品,利用其对甲基泼尼松龙的杂质进行有效控制,最终提高甲基泼尼松龙的纯度和药理活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目前无法制备6β-甲基泼尼松龙对照品,从而难以保证甲基泼尼松龙的纯度和药理活性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6β-甲基泼尼松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格氏、水解、消除反应:在干燥的格氏试剂制备瓶中加入四氢呋喃、镁片,通入一氯甲烷一定时间后蒸去四氢呋喃,通入氮气保护,待用;在反应瓶中加入6-甲基环氧物1、四氢呋喃,缓慢加入格氏试剂,加热回流至反应完全,降温至20℃以下,得格氏物2;在水解反应瓶中加入冰醋酸、冰块、二氯乙烷,搅拌,缓慢加入格氏物2,继续搅拌至溶清,静置后除去下层水相;在有机相中加入甲醇,滴加硫酸水溶液,常温搅拌至反应完全后得水解物3。,缓慢滴加碱水溶液,调节ph值,加热反应一定时间,同时平均每15分钟调节一次ph值,使体系ph保持在一定值,取样监测hplc控制反应终点;用酸水溶液调节ph值到6~7;减压浓缩除去有机相,加水水析,搅拌,抽滤,在60℃烘料得6β-甲基消除物4;反应式为

(2)脱氢反应:第一步为种子培养:在带夹套的发酵罐中加入以6β-甲基消除物4为底物的发酵培养基,装料,灭菌,冷却到一定温度,接入一定量的简单节杆菌进行发酵;发酵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菌体生长阶段:接种,调节一定温度和空气流量,培养一定时间,菌浓od620达到一定值时,进行投料;第二阶段为微生物转化阶段:投料,调节一定温度和空气流量,转化一定时间,发酵完成;第二步为提取精制:对发酵液进行过滤得到发酵滤饼,对发酵滤饼采用丙酮-水混合溶剂进行提取精制,对提取液进行减压浓缩,得到6β-甲基脱氢物5;反应式为

(3)上碘反应:配制碘液:将碘、无水氯化钙、甲醇投入碘液配制瓶,搅拌;在上碘反应瓶中,投入6β-甲基脱氢物5、甲醇,搅拌加入无水氯化钙,搅拌降温,加入氧化钙,搅拌降温;避光滴加碘液,保温反应至反应完全;倒入醋酸水溶液中,搅拌,水析出料,得6β-甲基上碘物6a和6b的混合物;反应式为

(4)置换反应:将丙酮、三乙胺投入置换反应瓶,降温,滴加醋酸,保温搅拌,加入6β-甲基上碘物6a和6b的混合物,搅拌加热,保温2~3小时后,加热回流反应2~3小时;反应结束,浓缩至干,水析出料,真空烘干得6β-甲基置换物7;反应式为

(5)水解反应:碱液的配制:在碱液配制瓶中投入甲醇和氢氧化钠,搅拌溶解,备用;在水解反应瓶中投入甲醇及6β-甲基置换物7,开始搅拌,滴加氢氧化钠-甲醇溶液,滴毕后于5~10℃保温反应2~3小时,加入冰醋酸中和至ph为6.0~6.2,浓缩近干,水析出料,真空烘干得6β-甲基泼尼松龙粗品8;反应式为

(6)用制备液相纯化,得到6β-甲基泼尼松龙精品。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消除反应中,碱水溶液是氢氧化钠水溶液和氢氧化钾水溶液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所述酸水溶液为醋酸、盐酸、硫酸和磷酸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的水溶液;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消除反应中,所述碱水溶液调节的ph值为8~10,反应温度为30~65℃,反应时间4~24小时。

进一步地,步骤(6)中所述制备液相的固定相为c18,流动相为乙腈-水,流速为20ml/min。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中,流动相体系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条件如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中,色谱柱填料为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检测波长254nm。

本发明通过格氏、水解、消除,生成6β-甲基消除物,再经发酵脱氢、上碘、置换、水解、制备液相纯化得到6β-甲基泼尼松龙高纯度对照品,利用其可对甲基泼尼松龙的杂质进行有效控制,最终大大提高甲基泼尼松龙的纯度和药理活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应用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第一步的格氏、水解、消除反应的反应式均为:

第二步的脱氢反应的反应式均为:

第三步的上碘反应的反应式均为:

第四步的置换反应的反应式均为:

第五步的水解反应的反应式均为:

实施例1

第一步,格氏、水解、消除:在250ml干燥反应瓶中,加入四氢呋喃(53ml,5.3v),再加入镁片(6.7g,0.67w),通一氯甲烷至快速升温到55~61℃,降温到反应平稳。将四氢呋喃(80ml,8v)加入反应瓶,保温30~50℃通气至镁溶清,再通气6~8小时,约通入一氯甲烷(20g,2w),密闭保存。然后常压浓缩蒸去四氢呋喃至升温到71~74℃。降至室温后用氮气保护,密闭待用。在250ml反应瓶中加入四氢呋喃(20ml,2v),加入6-甲基环氧物1(10g,1w),搅拌20~30分钟,然后缓慢加入格氏试剂(60ml,6v),加热升温回流4~5小时,冷却至20℃以下;在500ml反应瓶中加入冰醋酸(20ml,2v)、冰块(66.7g,6.67w)、二氯乙烷(40ml,4v),开搅拌配成混合液,然后将格氏反应液缓慢滴入反应瓶中,搅拌30分钟以上至体系完全溶清,再静置1~3小时,萃取,将下层水层弃去,留上层有机层即为反应液倒入500ml反应瓶中。加入甲醇(60ml,6v),然后将配制好的混合酸液7.7ml(水:硫酸=1v:0.54v)加入反应液中,体系逐渐析出白色固体,于20~30℃保温反应2~3小时,反应完全后开始消除反应。缓慢滴加naoh溶液(naoh:h2o=1w:3v)调ph值在9,平均每15分钟调节一次ph值,加热回流6小时,使体系ph保持在9,回流温度控制在60~65℃,取样hplc控制反应终点。用冰醋酸调节ph值到6~7。减压浓缩除去有机相,加水(100ml,10v)水析,在5℃以下搅拌0.5h,抽滤,在60℃烘料,得6β-甲基消除物4(7.5g,75%)产物hplc(254nm,74%)。

第二步,脱氢反应:发酵培养基成分:葡萄糖7g/l,酵母膏7g/l,玉米浆11g/l,磷酸二氢钾1g/l,ph=7.3,底物为6β-甲基消除物4,在发酵过程中,简单节杆菌将甲6β-甲基消除物4进行氧化脱氢,得到6β-甲基脱氢物5。

发酵过程如下:二级种子培养,在带夹套的10l发酵罐中加入培养基,装料系数0.6,灭菌,冷却到32℃,接入简单节杆菌,接种量为9%,发酵分两个阶段:①菌体生长阶段:接种后,调节空气流量1.0m³/h,温度32℃,培养9h,监测菌浓od620=36%,进行投料。②微生物转化阶段:投料浓度1g/l,投6β-甲基消除物4(7.5g,1w),调节空气流量0.5m³/h,温度为34℃,转化时间为36h,转化率95%。

提取精制:发酵液进行过滤,发酵滤饼采用85%丙酮-水混合溶剂进行提取精制,提取液进行减压浓缩,得到6β-甲基脱氢物5(6.37g,84.9%),产物hplc(254nm,72%)。

第三步,上碘反应:配制碘液:将碘(6.1g,0.96w)、无水氯化钙(1.30g,0.2w)、甲醇(25ml3.92v)投入50ml碘液配制瓶,搅拌30分钟以上。

在250ml上碘反应瓶中,投入6β-甲基脱氢物5(6.37g,1w)、甲醇(64ml,10v),搅拌30分钟。加入无水氯化钙(0.77g,0.12w),搅拌降温至约10℃,加入氧化钙(3.20g,0.50w),搅拌降温至0~6℃。避光滴加碘液,以褪色快慢调节滴加速度,保持温度0~6℃,约1小时滴加完毕。滴完后继续于0~6℃保温反应约3小时。在1000ml上碘水析反应瓶中,加入饮用水(637ml,10v)与冰醋酸(6.25ml,0.98v),降温至10℃以下备用。将上碘反应液倒入上碘水析瓶进行酸析,搅拌约30分钟,静置1小时以上,温度10℃以下。过滤,抽干过夜,直接投下步置换反应。取样检测,得6β-甲基上碘物6(8.69g(湿),136%),产物6ahplc(254nm,65%),6bhplc(254nm,5%)。避光放置。

第四步,置换反应:丙酮(79ml,9v)、三乙胺(9.48ml,1.1v)投入250ml置换反应瓶,降温至0~10℃,滴加醋酸(6.32ml,0.73v)。控制温度在10℃以下。滴完后搅拌保温30分钟。加入6β-甲基上碘物6a和6b混合物(8.69g,1w),搅拌加热20~25℃,保温2~3小时,后加热至56~60℃回流反应2~3小时。反应结束,常压浓缩0.5小时,进行减压浓缩(真空度0.04~0.09mpa),加热至60℃左右,再冲加水100ml,浓缩至冷凝器基本无液体下流为止。加入饮用水(50ml,5.75v)水析,降温至0~5℃。过滤,滤饼用饮用水冲洗,滤干。于热风循环烘箱55~65℃干燥12小时。得6β-甲基置换物7(7g,80%)产物hplc(254nm,65%)。

第五步,水解反应:碱液的配制:在碱液配制瓶中投入甲醇(14ml,2v)和氢氧化钠(0.29g,0.41),搅拌约1小时溶解,备用。在水解反应瓶中投入甲醇(175ml,25v)及6β-甲基置换物7(7g,1w),开搅拌,通入氮气,流量控制在0.5~0.7m3/h,降温至5~10℃,滴加氢氧化钠-甲醇溶液,滴加温度为5~10℃,滴加时间10~15分钟。滴毕后于5~10℃保温反应2~3小时,加入冰醋酸(0.56ml,0.08v)中和至ph为6.0~6.2,关氮气。减压浓缩至近干(真空度0.04~0.09mpa),用水(35ml,5v)水析,降温至0~5℃。过滤,于热风循环烘箱55~65℃干燥12小时。得6β-甲基泼尼松龙粗品8(6.23g,89%)产物hplc(254nm,60%)。

第六步,用制备液相纯化:制备液相的固定相为c18,流动相为含乙腈-水,流速为20ml/min,分离纯化6β-甲基泼尼松龙粗品8(6.23g),纯度hplc(254nm,60%)。

流动相体系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条件如下:

色谱柱填料为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检测波长254nm。

得到的制备液浓缩去除有机溶剂,水冻干。得到6β-甲基泼尼松龙精品(2.5g,40%),产物hplc(254nm,99.8%)。

实施例2

第一步,格氏、水解、消除:在250ml干燥反应瓶中,加入四氢呋喃(53ml,5.3v),再加入镁片(6.7g,0.67w),通一氯甲烷至快速升温到55~61℃,降温到反应平稳。将四氢呋喃(80ml,8v)加入反应瓶,保温30~50℃通气至镁溶清,再通气6~8小时,约通入一氯甲烷(20g,2w),密闭保存。然后常压浓缩蒸去四氢呋喃至升温到71~74℃。降至室温后用氮气保护,密闭待用。在250ml反应瓶中加入四氢呋喃(20ml,2v),加入6-甲基环氧物1(10g,1w),搅拌20~30分钟,然后缓慢加入格氏试剂(60ml,6v),加热升温回流4~5小时,冷却至20℃以下;在500ml反应瓶中加入冰醋酸(20ml,2v)、冰块(66.7g,6.67w)、二氯乙烷(40ml,4v),开搅拌配成混合液,然后将格氏反应液缓慢滴入反应瓶中,搅拌30分钟以上至体系完全溶清,再静置1~3小时,萃取,将下层水层弃去,留上层有机层即为反应液倒入500ml反应瓶中。加入甲醇(60ml,6v),然后将配制好的混合酸液7.7ml(水:硫酸=1v:0.54v)加入反应液中,体系逐渐析出白色固体,于20~30℃保温反应2~3小时,反应完全后开始消除反应。缓慢滴加koh溶液(koh:h2o=1w:3v)调ph值在8,平均每15分钟调节一次ph值,加热至反应24小时,使体系ph保持在8,温度控制在30~40℃,取样hplc控制反应终点。用盐酸水溶液调节ph值到6~7。减压浓缩除去有机相,加水(100ml,10v)水析,在5℃以下搅拌0.5h,抽滤,在60℃烘料,得6β-甲基消除物4(6.6g,66%)产物hplc(254nm,60%)。

其他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第一步,格氏、水解、消除:在250ml干燥反应瓶中,加入四氢呋喃(53ml,5.3v),再加入镁片(6.7g,0.67w),通一氯甲烷至快速升温到55~61℃,降温到反应平稳。将四氢呋喃(80ml,8v)加入反应瓶,保温30~50℃通气至镁溶清,再通气6~8小时,约通入一氯甲烷(20g,2w),密闭保存。然后常压浓缩蒸去四氢呋喃至升温到71~74℃。降至室温后用氮气保护,密闭待用。在250ml反应瓶中加入四氢呋喃(20ml,2v),加入6-甲基环氧物1(10g,1w),搅拌20~30分钟,然后缓慢加入格氏试剂(60ml,6v),加热升温回流4~5小时,冷却至20℃以下;在500ml反应瓶中加入冰醋酸(20ml,2v)、冰块(66.7g,6.67w)、二氯乙烷(40ml,4v),开搅拌配成混合液,然后将格氏反应液缓慢滴入反应瓶中,搅拌30分钟以上至体系完全溶清,再静置1~3小时,萃取,将下层水层弃去,留上层有机层即为反应液倒入500ml反应瓶中。加入甲醇(60ml,6v),然后将配制好的混合酸液7.7ml(水:硫酸=1v:0.54v)加入反应液中,体系逐渐析出白色固体,于20~30℃保温反应2~3小时,反应完全后开始消除反应。缓慢滴加naoh溶液(naoh:h2o=1w:3v)调ph值在10,平均每15分钟调节一次ph值,加热反应4小时,使体系ph保持在10,温度控制在40~45℃,取样hplc控制反应终点。用硫酸水溶液调节ph值到6~7。减压浓缩除去有机相,加水(100ml,10v)水析,在5℃以下搅拌0.5h,抽滤,在60℃烘料,得6β-甲基消除物4(6.0g,60%)产物hplc(254nm,58%)。

其他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第一步,格氏、水解、消除:在250ml干燥反应瓶中,加入四氢呋喃(53ml,5.3v),再加入镁片(6.7g,0.67w),通一氯甲烷至快速升温到55~61℃,降温到反应平稳。将四氢呋喃(80ml,8v)加入反应瓶,保温30~50℃通气至镁溶清,再通气6~8小时,约通入一氯甲烷(20g,2w),密闭保存。然后常压浓缩蒸去四氢呋喃至升温到71~74℃。降至室温后用氮气保护,密闭待用。在250ml反应瓶中加入四氢呋喃(20ml,2v),加入6-甲基环氧物1(10g,1w),搅拌20~30分钟,然后缓慢加入格氏试剂(60ml,6v),加热升温回流4~5小时,冷却至20℃以下;在500ml反应瓶中加入冰醋酸(20ml,2v)、冰块(66.7g,6.67w)、二氯乙烷(40ml,4v),开搅拌配成混合液,然后将格氏反应液缓慢滴入反应瓶中,搅拌30分钟以上至体系完全溶清,再静置1~3小时,萃取,将下层水层弃去,留上层有机层即为反应液倒入500ml反应瓶中。加入甲醇(60ml,6v),然后将配制好的混合酸液7.7ml(水:硫酸=1v:0.54v)加入反应液中,体系逐渐析出白色固体,于20~30℃保温反应2~3小时,反应完全后开始消除反应。缓慢滴加naoh溶液(naoh:h2o=1w:3v)调ph值在9,平均每15分钟调节一次ph值,加热回流6小时,使体系ph保持在9,回流温度控制在60~65℃,取样hplc控制反应终点。用磷酸水溶液调节ph值到6~7。减压浓缩除去有机相,加水(100ml,10v)水析,在5℃以下搅拌0.5h,抽滤,在60℃烘料,得6β-甲基消除物4(7.4g,74%)产物hplc(254nm,72%)。

其他步骤同实施例1。

对以上各实施例中制得的6β-甲基泼尼松龙进行检测,质谱:m/z375(m+h+),熔点:240-244ºc,与6β-甲基泼尼松龙标准物进行对照,完全符合6β-甲基泼尼松龙的特性。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