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菌试管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1023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灭菌试管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仪器,特别是一种灭菌试管罐。



背景技术:

在食品、饮用天然矿泉水和饲料等产品的检测过程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是最常规的检测项目。在菌落总数(《GB 4789.2-2010》)的检验过程中,通常需要利用试管进行10 倍递增梯度稀释,制成1:100 、1:1000 、1:10000等稀释度的样品匀液,以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进行后续检验。在食品大肠菌群(《GB 4789.3-2010》、《GB/T 4789.3-2003》)检验过程中,每个样品需要使用9根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发酵管或乳糖胆盐发酵管,生活饮用水(《GB/T 5750.12-2006》)和饮用天然矿泉水(《GB/T 8538-2008》)的大肠菌群检测则需使用15根乳糖蛋白胨发酵管或乳糖胆盐发酵管。

在食品等产品的日常微生物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无菌试管。试管灭菌后至使用之前试管需要保持无菌状态,防止试管内部受到微生物污染。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用牛皮纸或者铝箔覆盖于试管上端1/3处,单根也可以多跟一起包扎成捆。此方法操作不方便,效率低,费时费力。而且成捆试管打开后很难再保持无菌状态,剩余试管需要再次包扎灭菌后使用,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灭菌试管罐。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灭菌试管罐为圆柱形双层结构,包括罐盖、外筒和内筒。罐盖、外筒和内筒均为不锈钢材质。罐盖设有罐盖螺纹,外筒上端设有外筒螺纹,内筒上端设有内筒螺纹。内筒置于外筒内部,并通过内筒螺纹与外筒螺纹固定。罐盖盖在外筒上端,并通过罐盖螺纹与外筒螺纹固定。外筒设有多个外筒小孔,内筒设有多个内筒小孔,外筒和内筒之间装入填充物牛皮纸或报纸,防止灭菌后灰尘浸入造成污染。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灭菌试管罐分为内外两层,中间设有方便更换的报纸或牛皮纸作为填充物, 防止灰尘浸入造成污染,罐盖通过螺纹与罐体连接,保持灭菌试管罐的密封状态,方便打开闭合,利于使剩余试管处于无菌状态,不仅节约成本,而且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用新型的正面观察图。

图中数字说明:

1--罐盖螺纹,2--外筒,3--外筒小孔,4--内筒,5--内筒小孔,

6--罐盖,7--内筒螺纹,8--外筒螺纹,9--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灭菌试管罐,在本实施例中,该灭菌试管罐为圆柱形双层结构,包括罐盖6、外筒2和内筒4。罐盖6内部设有罐盖螺纹1,外筒2上端设有外筒螺纹8,内筒4上端设有内筒螺纹7。内筒4置于外筒2内部,并通过内筒螺纹7与外筒螺纹8固定。罐盖6盖在外筒2上部,并通过罐盖螺纹1与外筒螺纹8固定。外筒2设有多个外筒小孔3,内筒4设有多个内筒小孔5,外筒2和内筒3之间装入牛皮纸或报纸作为填充物9。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操作:使用时,将填充物裹与内筒外,利用螺纹将内外筒连接,组合成罐体,根据实际需要将加试管塞后的试管放置于内筒后,加盖罐盖,利用螺纹使罐盖和罐体处于密封状态。本实用新型方便打开扣合,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通过对所列实施方式的介绍,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和基本原理。但本实用新型绝不限于上述所列实施方式,凡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操作:使用时,将填充物裹与内筒外,利用螺纹将内外筒连接,组合成罐体,根据实际需要将加试管塞后的试管放置于内筒后,加盖罐盖,利用螺纹使罐盖和罐体处于密封状态。本实用新型方便打开扣合,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通过对所列实施方式的介绍,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和基本原理。但本实用新型绝不限于上述所列实施方式,凡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