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牦牛细胞培养的超净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631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牦牛细胞培养的超净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细胞培养辅助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牦牛细胞培养的超净工作台。



背景技术:

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草食性反刍家畜,由于其特有的经济价值,牦牛养殖已经成为青藏高原重要的经济支柱。在牦牛繁殖生物技术研究过程中,需要用到细胞培养技术,牦牛细胞培养要求提供一个局部的无菌无尘空间,以防外界微生物污染。超净工作台根据气流的方向分为垂直流超净工作台和水平流超净工作台,根据操作结构分为单边操作及双边操作两种形式,按其用途又可分为普通超净工作台和生物(医药)超净工作台。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超净工作台,大多在动力设备及一体化操作上有很大改进,但是随着医药卫生、生物科学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在使用功能上仍无法满足实验操作者的要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1701954 U公开了一种超净工作台。这种结构的超净工作台由台架、工作台、隔离罩和高效空气过滤器组成,可以提供工作台的正压并能有效的过滤空气中的小颗粒,但是其杀菌效果效果不佳,不适用于牦牛细胞培养的无菌无尘的环境,因此,急需设计一款专门用于牦牛细胞培养的超净工作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牦牛细胞培养的超净工作台,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更好的杀菌消毒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牦牛细胞培养的超净工作台,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下方通过若干根第一支架连接有若干个防震地脚,所述其中一根第一支架上固定连接有风机,风机的出风侧贯通连接有第一过滤器,第一过滤器的出风侧通过进风管贯通连接有消毒桶,消毒桶的出风侧通过出风管贯通连接有第二过滤器,第二过滤器与工作台内部贯通,所述消毒桶内部底部固定连接有集液桶,消毒桶的下方还连接有电机,电机上方连接有转动管,转动管垂直插入消毒桶内,转动管穿过所述集液桶,转动管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位于集液桶内,转动管与消毒桶的底面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密封圈,转动管与集液桶的顶面活动连接有第二密封圈和轴承,集液桶的外侧贯通连接有潜水泵,所述转动管的顶端贯通连接有柱形管,柱形管的外侧均匀插设有若干个环形排布的搅拌管,搅拌管与柱形管互相贯通,搅拌管上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搅拌管的柱面上还均匀套设有若干个弧面形的干涉板,干涉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径向截面为圆形的钢丝网,搅拌管的外侧还设有毛刷,毛刷与消毒桶的内壁互相接触,所述消毒桶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有径向截面为圆环形的环形风管,环形风管与进风管互相贯通,环形风管的顶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三通孔,环形风管的内侧与集液桶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潜水泵位于间隙内。

作为优选,所述消毒桶的顶部还固定连接有有紫外消毒灯,消毒桶的内壁上还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位于搅拌管的上方,过滤网位于出风管的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过滤器包括互相贯通的容水腔和过滤腔,出风管插设至容水腔的底部,所述过滤腔内部放置有高效过滤器,过滤腔的出风侧与工作台互相贯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台,用于牦牛细胞培养的操作,如细胞移植、细胞分割、组织培养等,风机用于新风的注入,保持工作台内的正压环境,第一过滤器可以过滤初步的灰尘和颗粒,消毒桶用于初步过滤后空气的消毒,消毒后的空气经过第二过滤器的进一步过滤后被注入工作台内,本实用新型的消毒桶的工作原理为,初步过滤后的空气通过进风管送入环形风管内,并通过环形风管上的第三通孔被送入到消毒桶内,环形风管的环形结构,可以提升空气的释放面积,使空气的释放面积更大,更便于与消毒药液的充分接触,消毒桶内环形风管与集液桶之间的间隙,用于盛放消毒药液,消毒药液通过潜水泵被输送至集液桶内,随着潜水泵的运转,集液桶内药液的压力逐渐提升,从而使得药液可以通过转动管上的第一通孔被输送至转动管内,并依次被输送至柱形管和各个搅拌管内,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可以带动转动管和搅拌管转动,第一密封圈保证消毒桶与转动管之间的密封性,第二密封圈保证集液桶与转动管之间的密封性,轴承保证转动管与集液桶转动的稳定性,防止振动导致密封圈磨损加剧,被输送至搅拌管内的药液,随着搅拌管的转动,逐渐向搅拌管的外侧移动,并随着液体的累积,逐渐从搅拌管上的第二通孔内甩出,药液被甩出后,会首先被撞击在各个干涉板上,由于干涉板也随搅拌管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转动的干涉板能够起到对药液的反复撞击和击打的效果,而干涉板外侧的铁丝网,铁丝的结构可以起到对甩出的药液“切割”的效果,从而将药液逐渐打散打碎成细小的药液滴,起到初步雾化的效果,由于在电机转动离心力作用下,药液会有向外侧移动的趋势,而毛刷则用于对消毒桶管壁的刷扫,则会将聚集在管壁上的药液扫起,进而再次被干涉板和铁丝网击打切割,进一步提升药液的雾化效果,被雾化成小颗粒的药液会与第三通孔喷出的空气充分接触,从而能将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进行消灭,提升药液的使用率,消毒后的空气通过出风管被输送至第二过滤器进一步过滤,从而可以保证工作台内部的无菌环境。紫外消毒灯用于对消毒桶内进行辅助消毒,进一步提升消毒效率,过滤网用于对药液颗粒进行初步过滤,防止过量的药液被送入第二过滤器内。第二过滤器的容水腔,内部盛放有水,被消毒后的空气会通过出风管先被输送至水下,通过水对药液进行过滤吸收,过滤腔内部的高效过滤器,能够进一步对空气进行过滤颗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消毒桶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搅拌管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分风部的结构图。

图中:1、工作台;2、第一支架;3、防震地脚;4、风机;5、第一过滤器;6、消毒桶;7、第二过滤器;8、紫外消毒灯;9、过滤网;10、电机;11、进风管;12、出风管;13、环形风管;14、分风部;15、潜水泵;16、间隙;17、第一密封圈;18、转动管;19、第一通孔;20、轴承;21、第二密封圈;22、柱形管;23、搅拌管;24、毛刷;25、干涉板;26、第二通孔;27、钢丝网;28、第三通孔;29、第一连接管;30、杯体;31、第二连接管;32、排液口;33、集液桶;34、容水腔;35、过滤腔;36、高效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下方通过若干根第一支架2连接有若干个防震地脚3,所述其中一根第一支架2上固定连接有风机4,风机4的出风侧贯通连接有第一过滤器5,第一过滤器5的出风侧通过进风管11贯通连接有消毒桶6,消毒桶6的出风侧通过出风管12贯通连接有第二过滤器7,第二过滤器7与工作台1内部贯通,所述消毒桶6内部底部固定连接有集液桶33,消毒桶6的下方还连接有电机10,电机10上方连接有转动管18,转动管18垂直插入消毒桶6内,转动管18穿过所述集液桶33,转动管18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19,第一通孔19位于集液桶33内,转动管18与消毒桶6的底面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密封圈17,转动管18与集液桶33的顶面活动连接有第二密封圈21和轴承20,集液桶33的外侧贯通连接有潜水泵15,所述转动管18的顶端贯通连接有柱形管22,柱形管22的外侧均匀插设有若干个环形排布的搅拌管23,搅拌管23与柱形管22互相贯通,搅拌管23上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26,搅拌管23的柱面上还均匀套设有若干个弧面形的干涉板25,干涉板2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径向截面为圆形的钢丝网27,搅拌管23的外侧还设有毛刷24,毛刷24与消毒桶6的内壁互相接触,所述消毒桶6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有径向截面为圆环形的环形风管13,环形风管13与进风管11互相贯通,环形风管13的顶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三通孔28,环形风管13的内侧与集液桶33之间设有间隙16,所述潜水泵15位于间隙16内。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台1,用于牦牛细胞培养的操作,如细胞移植、细胞分割、组织培养等,风机4用于新风的注入,保持工作台1内的正压环境,第一过滤器5可以过滤初步的灰尘和颗粒,消毒桶6用于初步过滤后空气的消毒,消毒后的空气经过第二过滤器7的进一步过滤后被注入工作台1内,本实用新型的消毒桶6的工作原理为,初步过滤后的空气通过进风管11送入环形风管13内,并通过环形风管13上的第三通孔26被送入到消毒桶6内,环形风管13的环形结构,可以提升空气的释放面积,使空气的释放面积更大,更便于与消毒药液的充分接触,消毒桶6内环形风管13与集液桶33之间的间隙16,用于盛放消毒药液,消毒药液通过潜水泵15被输送至集液桶33内,随着潜水泵15的运转,集液桶33内药液的压力逐渐提升,从而使得药液可以通过转动管18上的第一通孔19被输送至转动管18内,并依次被输送至柱形管22和各个搅拌管23内,本实用新型的电机10,可以带动转动管18和搅拌管23转动,第一密封圈17保证消毒桶6与转动管18之间的密封性,第二密封圈21保证集液桶33与转动管18之间的密封性,轴承20保证转动管18与集液桶33转动的稳定性,防止振动导致密封圈磨损加剧,被输送至搅拌管23内的药液,随着搅拌管23的转动,逐渐向搅拌管23的外侧移动,并随着液体的累积,逐渐从搅拌管23上的第二通孔26内甩出,药液被甩出后,会首先被撞击在各个干涉板25上,由于干涉板25也随搅拌管23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转动的干涉板25能够起到对药液的反复撞击和击打的效果,而干涉板25外侧的铁丝网27,铁丝的结构可以起到对甩出的药液“切割”的效果,从而将药液逐渐打散打碎成细小的药液滴,起到初步雾化的效果,由于在电机10转动离心力作用下,药液会有向外侧移动的趋势,而毛刷24则用于对消毒桶6管壁的刷扫,则会将聚集在管壁上的药液扫起,进而再次被干涉板25和铁丝网27击打切割,进一步提升药液的雾化效果,被雾化成小颗粒的药液会与第三通孔28喷出的空气充分接触,从而能将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进行消灭,提升药液的使用率,消毒后的空气通过出风管被输送至第二过滤器进一步过滤,从而可以保证工作台1内部的无菌环境。所述消毒桶6的顶部还固定连接有有紫外消毒灯8,消毒桶6的内壁上还设有过滤网9,过滤网9位于搅拌管23的上方,过滤网9位于出风管12的下方。紫外消毒灯8用于对消毒桶6内进行辅助消毒,进一步提升消毒效率,过滤网9用于对药液颗粒进行初步过滤,防止过量的药液被送入第二过滤器内。所述第二过滤器7包括互相贯通的容水腔34和过滤腔35,出风管12插设至容水腔34的底部,所述过滤腔35内部放置有高效过滤器36,过滤腔35的出风侧与工作台1互相贯通。第二过滤器7的容水腔34,内部盛放有水,被消毒后的空气会通过出风管12先被输送至水下,通过水对药液进行过滤吸收,过滤腔35内部的高效过滤器36,能够进一步对空气进行过滤颗粒。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果,所述消毒桶6的内壁上还固定连接有若干层圆环形的分风部14,分风部14位于环形风管13的上方,分风部14包括若干个半圆球形的杯体30,若干个杯体30以转动管18为圆心呈圆环形分布,每层分风部14的杯体30通过第一连接管29互相贯通,若干层的第一连接管29通过第二连接管31互相贯通,第二连接管31下方设有排液口32,通过上述结构,搅拌管23甩出的药液在重力作用下逐步沉积落下,部分直接落入到间隙16内,部分则会落入到各层的半球杯30内,本结构的各层分风部14的半球杯30交错分布,从而使得落下的液体绝大部分被半球杯30接住,不会落入第三通孔28内,从而防止环形风管13内进入药液造成浪费,药液在半球杯30内逐渐通过第一连接管29汇流到第二连接管31内,并通过排液口32排出到间隙16内,而各层交错的半球杯30,也会对空气进行分流效果,由于半球杯30上也会沾有药液,空气在从第三通孔28排出后,会与各层的半球杯30产生干涉,空气逐步被分流分散,更加分散的空气更容易与药液融合接触,同时半球杯30上的药液也会与空气接触产生杀菌消毒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杀菌消毒效果。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工作台、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等器件在背景技术引用的专利文献中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公开,属于成熟的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消毒药剂、紫外消毒灯,与中国实用新型CN 204219462 U中所使用的一致,在此不再详述其具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