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细胞培养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795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细胞培养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多功能细胞培养设备。



背景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也叫细胞克隆技术,在生物学中的正规名词为细胞培养技术。不论对于整个生物工程技术,还是其中之一的生物克隆技术来说,细胞培养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大规模克隆。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由一个细胞经过大量培养成为简单的单细胞或极少分化的多细胞,这是细胞克隆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克隆。通过细胞培养得到大量的细胞或其代谢产物。因为生物产品都是从细胞得来,所以可以说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技术最核心、最基础的技术。

而现阶段的细胞培养设备,功能性较为单一,实现多种细胞培养测试难以实现,使用时只能实现一种细胞迁移的观察,不能实现多种细胞迁移的同时比对;而专利号为201620166298.8的申请文件,所公布的细胞培养设备,同样具有细胞培养台与隔板构成的细胞培养区,但是设置过于简单,只能实现一到两种的细胞共培养,在细胞培养区内进行细胞的迁移实验时,迁移区内细胞液易于受到盒体是否水平放置的影响,不能同时进行多组细胞迁移比对,难以达到实验目的,并且在进行多组细胞迁移实验时,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同时实现多种细胞迁移比对,以及不能实现多种细胞共培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细胞培养设备,具有使用简单,可以同时实现多组细胞共培养以及同时实现多组细胞迁移对比观察的效果,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功能细胞培养设备,包括盒体、第一细胞培养台、第二细胞培养台、左隔板与右隔板,所述第一细胞培养台与第二细胞培养台分别纵向设置于盒体内部左右两端;所述第一细胞培养台上纵向设置有第一组细胞培养孔,所述第二细胞培养台上纵向设置有第二组细胞培养孔;所述左隔板与右隔板分别纵向平行设置于盒体内部,所述左隔板与右隔板与盒体侧壁分别构成左细胞培养区、中细胞培养区和右细胞培养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细胞培养区内底面上设置有第一细胞培养槽,第一细胞培养槽包括两个圆形凹槽和细胞迁移槽,两个圆形凹槽通过细胞迁移槽连通;所述中细胞培养区内设置有第二细胞培养槽,所述右细胞培养区内设置有第三细胞培养槽,所述第二细胞培养槽和第三细胞培养槽均与第一细胞培养槽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细胞迁移槽的深度为所述圆形凹槽深度的一半;所述第一细胞迁移槽底部标有刻度标识。

所述第一组细胞培养孔与第二组细胞培养孔均为圆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培养设备具有能够适用于多种细胞分别培养、多种细胞共同培养以及可以同时观察多种细胞共同培养下的迁移运动。可以同时满足多组、多种的细胞共培养过程中的比对、观察,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多样、利于操作等多种优点。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中:1、盒体;2、第一细胞培养台;3、第一组细胞培养孔;4、左隔板;5、右隔板;6、第一细胞培养槽;7、第一细胞迁移槽;8、第二细胞迁移槽;9、左细胞培养区;10、中细胞培养区;11、右细胞培养区;12、第二细胞培养槽;13、第三细胞培养槽;14、第三细胞迁移槽;15、第二细胞培养台;16、第二组细胞培养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图2所示,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同时实现多种细胞迁移比对,以及不能实现多种细胞共培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细胞培养设备,包括盒体1、第一细胞培养台2、第二细胞培养台15、左隔板4与右隔板5,第一细胞培养台2与第二细胞培养台15分别纵向设置于盒体1内部左右两端,第一细胞培养台2上纵向设置有第一组细胞培养孔3,第二细胞培养台15上纵向设置有第二组细胞培养孔16,左隔板4与右隔板5分别纵向平行设置于盒体1内部,左隔板4与盒体1侧壁构成左细胞培养区9;左隔板4、右隔板5与盒体1侧壁构成中细胞培养区10;右隔板5与盒体1侧壁构成右细胞培养区11,左细胞培养区9内设置有第一细胞培养槽6,第一细胞培养槽6包括两个圆形凹槽和细胞迁移槽7,两个圆形凹槽通过细胞迁移槽7连通;中细胞培养区10内设置有第二细胞培养槽12,右细胞培养区11内设置有第三细胞培养槽13,第二细胞培养槽12和第三细胞培养槽13均与第一细胞培养槽6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第一细胞迁移槽7的深度为圆形凹槽深度的一半;第一细胞迁移槽7底部标有刻度标识,用来观察细胞迁移的程度;双圆形凹槽的设计,在培养槽中即可实现细胞的共培养,还可以对共培养的细胞进一步的再混合培养。

进一步的,第一组细胞培养孔3与第二组细胞培养孔16均为圆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图1中所示第一细胞培养台2、第二细胞培养台15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组细胞培养孔3与第二组细胞培养孔16,第一细胞培养台2高于左细胞培养区9、第二细胞培养台15高于右细胞培养区11,第一细胞培养区9与第二细胞培养区11中细胞培养液面不高于第一细胞培养台2与第二细胞培养台15的情况下,细胞液不会越过第一细胞培养台2与第二细胞培养台15进入第一组细胞培养孔3与第二组细胞培养孔16,避免了第一组细胞培养孔3与第二组细胞培养孔16中细胞与左细胞培养区9、右细胞培养区11中的细胞交杂污染。

进一步的,左细胞培养区9、右细胞培养区11中细胞液面高于第一细胞培养台2与第二细胞培养台15的情况下,细胞液面可以越过第一细胞培养台2与第二细胞培养台15进入到第一组细胞培养孔3与第二组细胞培养孔16中,可实现细胞培养区整体的细胞共培养;在细胞培养槽6中接种细胞时,勿使细胞悬液超过第一细胞培养台2,待细胞贴壁后,通过适当增加细胞培养区中细胞培养液量,当液面高于第一细胞培养台2与第二细胞培养台15时,即可实现第一组细胞培养孔3、第二组细胞培养孔16与细胞培养区中的细胞培养液混合,从而实现左细胞培养区9、右细胞培养区11分别与第一组细胞培养孔3、第二组细胞培养孔16的细胞共培养。

图1中所示第一细胞培养槽6由两个圆形凹槽通过第一细胞的迁移槽7连通而成。在第一细胞培养槽6、第二细胞培养槽12、第三细胞培养槽13中的两圆形凹槽中分别接种细胞,勿使细胞悬液高于细胞迁移槽,待细胞贴壁后,适量增加细胞培养液,当液面分别与左细胞培养区9、中细胞培养区10和右细胞培养区11底面持平时,可同时实现两圆形凹槽的细胞共培养,也可以通过第一细胞迁移槽7、第二细胞迁移槽8和第三细胞迁移槽14同时进行三组细胞迁移的比对观察,进一步增加细胞培养液;当液面高于第一细胞培养台2时,可以实现细胞迁移区内细胞与培养台内细胞的多细胞的共培养。本实施例细胞培养槽6的圆形凹槽尺寸与细胞培养孔3的尺寸不同,以方便不同的细胞培养需要。左隔板4、右隔板5分别与盒体1外壁隔成三个细胞培养区,三个细胞培养区底部均设有同样结构的细胞培养槽,可以同时实现三组细胞的对比培养,而细胞培养槽中设置有胞迁移槽并在迁移槽底部均标有刻度标识,也可同时实现三组细胞迁移的比对;在细胞接种贴壁后,可以向三个细胞培养槽中分别加入不同药物以观察,不同药物对细胞迁移的影响和细胞的相互作用。

本实施例外形尺寸按照国际通用标准的 96孔细胞培养板设计,为长方形,在不需要酶标仪等仪器对第一组细胞培养孔3与第二组细胞培养孔16中的数据进行读取时,亦可为正方形或圆形等形状。本实施例左右对称,第一细胞培养台2与第二细胞培养台15的大小、第一组细胞培养孔3与第二组细胞培养孔16的数量、左隔板4与右隔板5的数量并不限于文中所述,也可根据具体实验研究进行调整。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