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卧式蒸冷饭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021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卧式蒸冷饭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酿酒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体化卧式蒸冷饭机组。



背景技术:

蒸冷饭机适用于酿造、食品等行业如黄酒、白酒、醋等。目前,工厂制作淋饭酒,如黄酒的过程中,所需的米饭大多使用输送带输送,先经过蒸冷饭机蒸熟,然后通过冷水淋凉快速冷却。但是,现有蒸冷饭机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之处:1,现有的蒸冷饭机冷却效果不好,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如果蒸熟的饭不能够迅速冷却,则会导致米饭松散度不足,将影响下一阶段加酒药的效果和发酵产物的品质。2,蒸冷饭机不能对米饭厚度进行调节,从而对蒸冷饭机的流量难以把控;3,蒸冷饭机在下料口通过搅拌装置将蒸熟米饭搅松,而后进行下料,但搅拌装置的搅拌效果不好;4,附着在输送带米饭也非常多,需要人工对其进行打扫。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体化卧式蒸冷饭机组,该一体化卧式蒸冷饭机组加工效率高、加工品质好。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体化卧式蒸冷饭机组,包括机箱和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箱内部设有线性箱室,机箱的前端部上方设有与线性箱室相通的进料口,进料口上方的机箱上设有进料斜面,进料口处设有流量阀装置,流量阀装置包括固定在线性箱室侧壁上的龙门架,以及滑动设置在龙门架上的阀板,以及驱动阀板纵向移动的调节电机;所述阀板的上端部连接有螺杆,调节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有调节套,调节套套设在螺杆上并与所述螺杆螺纹啮合;所述机箱的后端部下方设有与线性箱室相通的出料口,出料口内设有刮料板,出料口下方的机箱上设有出料斜面;出料口上游的线性箱室内部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通过轴承定位在线性箱室内的转轴,以及驱动所述转轴旋转的搅拌电机,以及设置在转轴上的若干组搅拌杆组件;所述搅拌杆组件包括套设在转轴上的套筒,以及径向相对连接在套筒外侧壁上的杆体,以及连接在杆体外端部上的勺体;若干组搅拌杆组件等间距设置在转轴上,相邻两组搅拌杆组件的杆体所成夹角为90°;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定位在机箱前端部上的主动辊轴,以及定位在机箱后端部上的从动辊轴,以及通过主动辊轴和从动辊轴所定位的输送刚带,以及驱动连接所述主动辊轴的送料电机;所述输送刚带的进程路径处于线性箱室内,输送刚带的反程路径处于箱体外侧,输送刚带的带体上开设有下水孔;

所述进料口与出料口之间的线性箱室分为蒸煮区域和冷却区域,蒸煮区域处于冷却区域上游;所述蒸煮区域的机箱侧壁上连接有蒸汽管道,蒸汽管道的内端部处于线性箱室内,且蒸汽管道的内端部处于输送刚带的进程路径下方;所述冷却区域内的机箱上端连接有排气管道,冷却区域内的机箱侧壁上连接有冷水管道和冷风管道,冷水管道的内端部处于线性箱室内并设有喷嘴,喷嘴处于输送刚带的进程路径上方;冷风管道的外端部上连接有风冷电机,冷风管道的内端部处于输送刚带的进程路径下方;所述线性箱室的冷却区域中,输送刚带进程路径下方区域为集水区域;冷却区域的机箱下端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的上端部与集水区域相通;

所述进料口下方的机箱外侧设有刷料组件;刷料组件包括刷子,以及驱动所述刷子旋转的刷料电机;所述刷子处于输送刚带的反程路径下方,刷子周向的刷毛作用于反程路径上的输送刚带;刷子下方还设有废料箱。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体化卧式蒸冷饭机组,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该卧式蒸冷饭机组的线性箱室分为蒸煮区域和冷却区域,输送刚带的进程路径处于线性箱室内,蒸煮区域中,蒸汽管道的内端部处于输送刚带的进程路径下方;冷却区域中,冷风管道的内端部处于输送刚带的进程路径下方,冷水管道内端部的喷嘴处于输送刚带的进程路径上方。设备运行时,首先将洗净浸泡过的优质糯米通过提升机或振动筛将其输送到线性箱室内,输送刚带输送,糯米经过蒸煮区域时,下侧的蒸汽管道通入蒸汽对其进行加热蒸煮;而后在冷却区域,通过风冷和水冷两种方式对蒸熟的饭进行迅速冷却,水冷系统的内端和风冷系统的内端分别处于输送刚带上下两侧,可有促进冷却。因此,该卧式蒸冷饭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蒸熟的饭进行迅速冷却,保证米饭松散度,提升下一阶段酿酒品质。

2,蒸冷饭机组的进料口处设有流量阀装置,流量阀装置通过调节电机带动螺杆转动,并实现阀板的纵向移动,阀板的移动用于控制糯米高度,同时将糯米上端面压平,保证不同区域的糯米蒸煮程度可控。

3,出料口上游的线性箱室内部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等间距设置的若干组搅拌杆组件,每组搅拌杆组件的两端的勺体可用于搅松米饭,相比于传统蒸冷饭机中的搅拌装置,该搅拌装置的搅拌效率更高。

4进料口下方的机箱外侧设有刷料组件,刷料组件中的刷料电机带动刷子对输送刚带的反程路径进行刷料清洗,包括进入下个循环的输送刚带表面整洁;全机械清洗,清洗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蒸冷饭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流量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的一体化卧式蒸冷饭机组,包括机箱1和输送机构。

所述机箱1内部设有线性箱室11,机箱1的前端部上方设有与线性箱室11相通的进料口12,进料口12上方的机箱1上设有进料斜面,进料口12处设有流量阀装置2,流量阀装置2包括固定在线性箱室11侧壁上的龙门架21,以及滑动设置在龙门架21上的阀板22,以及驱动阀板22纵向移动的调节电机23。所述阀板22的上端部连接有螺杆24,调节电机23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有调节套25,调节套25套设在螺杆24上并与所述螺杆24螺纹啮合。该方案中,蒸冷饭机组的进料口12处设有流量阀装置,流量阀装置通过调节电机23带动螺杆24转动,并实现阀板22的纵向移动,阀板22的移动用于控制糯米高度,同时将糯米上端面压平,保证不同区域的糯米蒸煮程度可控。

所述机箱1的后端部下方设有与线性箱室11相通的出料口14,出料口14内设有刮料板,出料口14下方的机箱1上设有出料斜面。出料口14上游的线性箱室11内部设有搅拌装置3。搅拌装置3包括通过轴承定位在线性箱室11内的转轴31,以及驱动所述转轴31旋转的搅拌电机32,以及设置在转轴31上的若干组搅拌杆组件。所述搅拌杆组件包括套设在转轴31上的套筒33,以及径向相对连接在套筒33外侧壁上的杆体34,以及连接在杆体34外端部上的勺体35。若干组搅拌杆组件等间距设置在转轴31上,相邻两组搅拌杆组件的杆体34所成夹角为90°。该方案中,出料口14上游的线性箱室11内部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等间距设置的若干组搅拌杆组件,每组搅拌杆组件的两端的勺体35可用于搅松米饭,相比于传统蒸冷饭机中的搅拌装置,该搅拌装置的搅拌效率更高。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定位在机箱1前端部上的主动辊轴41,以及定位在机箱1后端部上的从动辊轴42,以及通过主动辊轴41和从动辊轴42所定位的输送刚带43,以及驱动连接所述主动辊轴41的送料电机。所述输送刚带43的进程路径L1处于线性箱室11内,输送刚带43的反程路径L2处于箱体外侧,输送刚带43的带体上开设有下水孔。

所述进料口12与出料口14之间的线性箱室11分为蒸煮区域11a和冷却区域11b,蒸煮区域11a处于冷却区域11b上游。所述蒸煮区域11a的机箱1侧壁上连接有蒸汽管道17,蒸汽管道17的内端部处于线性箱室11内,且蒸汽管道17的内端部处于输送刚带43的进程路径L1下方。所述冷却区域11b内的机箱1上端连接有排气管道18,冷却区域11b内的机箱1侧壁上连接有冷水管道19和冷风管道10,冷水管道19的内端部处于线性箱室11内并设有喷嘴,喷嘴处于输送刚带43的进程路径L1上方。冷风管道10的外端部上连接有风冷电机,冷风管道10的内端部处于输送刚带43的进程路径L1下方。所述线性箱室11的冷却区域11b中,输送刚带43进程路径L1下方区域为集水区域11c。冷却区域11b的机箱1下端连接有排水管100,排水管100的上端部与集水区域11c相通。该卧式蒸冷饭机组的线性箱室11分为蒸煮区域11a和冷却区域11b,输送刚带43的进程路径L1处于线性箱室11内,蒸煮区域11a中,蒸汽管道17的内端部处于输送刚带43的进程路径L1下方。冷却区域11b中,冷风管道10的内端部处于输送刚带43的进程路径L1下方,冷水管道19内端部的喷嘴处于输送刚带43的进程路径L1上方。设备运行时,首先将洗净浸泡过的优质糯米通过提升机或振动筛将其输送到线性箱室11内,输送刚带43输送,糯米经过蒸煮区域11a时,下侧的蒸汽管道17通入蒸汽对其进行加热蒸煮。而后在冷却区域11b,通过风冷和水冷两种方式对蒸熟的饭进行迅速冷却,水冷系统的内端和风冷系统的内端分别处于输送刚带43上下两侧,可有促进冷却。因此,该卧式蒸冷饭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蒸熟的饭进行迅速冷却,保证米饭松散度,提升下一阶段酿酒品质。

所述进料口12下方的机箱1外侧设有刷料组件。刷料组件包括刷子51,以及驱动所述刷子51旋转的刷料电机52。所述刷子51处于输送刚带43的反程路径L2下方,刷子51周向的刷毛作用于反程路径L2上的输送刚带43,刷子51下方还设有废料箱。进料口12下方的机箱1外侧设有刷料组件,刷料组件中的刷料电机52带动刷子51对输送刚带43的反程路径L2进行刷料清洗,包括进入下个循环的输送刚带43表面整洁。全机械清洗,清洗效率更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