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藻生物实验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5175发布日期:2018-11-07 20:24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绿藻生物实验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绿藻生物实验培养皿。



背景技术:

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培养皿材质基本上分为两类,主要为塑料和玻璃的,玻璃的可以用于植物材料、微生物培养和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也可能用到。塑料的可能是聚乙烯材料的,有一次性的和多次使用的,适合实验室接种、划线、分离细菌的操作,可以用于植物材料的培养。

在绿藻的培养试验中,需要对绿藻在不同变量中进行试验对比,传统的培养皿单独拿取,在同一环境中拿取以及标记不方便,容易造成混淆,同时对在培养过程中的数据提取不方便以及不及时也导致实验数据产生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绿藻生物实验培养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绿藻生物实验培养皿,包括上盖以及下容器,所述的上盖的上端面设置有卡口,下容器的下端面设置有与卡口配合的卡扣,所述的卡扣卡设固定在卡扣上使得下容器与上盖固定,所述的上盖的下端面设置用于套设下容器上端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卡扣由若干弧形滑块构成,若干弧形滑块等距间隔设置,所述的卡口的侧边沿设置有与滑块配合的滑槽,所述的弧形滑块的一端与滑槽一端的壁面过盈配合,使得弧形滑块固定在滑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凹槽的边沿设置有橡胶圈,所述的下容器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与橡胶圈配合的槽位,使得上盖的下端面套设在下容器上端时,所述的橡胶圈插设在槽位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凹槽的底部设置有LED阵列,所述的下容器内部腔体的壁面做黑化处理,使得外部光无法透入下容器的腔体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数据监测模块,所述的数据监测模块包括微处理器以及数据传感器,所述的数据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的数据传感器设置在检测杆上,所述的检测杆与凹槽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数据传感器包括PH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光照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设计合理,在绿藻生物培养实验中,可将多个培养皿进行叠加,方便拿取操作,便于进行单一变量的对比,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LED阵列进度补光,有效的对光照强度进行控制,下容器的腔体壁面做了黑化处理,壁面了外部光源对实验的影响,同时采用了多个传感器对内部的数据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绿藻生物实验培养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盖与下容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邻的绿藻生物实验培养皿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盖上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一种绿藻生物实验培养皿,包括上盖1以及下容器2,所述的上盖1的上端面设置有卡口11,下容器2的下端面设置有与卡口11配合的卡扣,所述的卡扣卡设固定在卡扣上使得下容器2与上盖1固定,所述的上盖的下端面设置用于套设下容器2上端的凹槽12;

所述的卡扣由若干弧形滑块21构成,若干弧形滑块21等距间隔设置,所述的卡口11 的侧边沿设置有与滑块配合的滑槽13,所述的弧形滑块21的一端与滑槽13一端的壁面过盈配合,使得弧形滑块21固定在滑槽13内;

所述的凹槽12的边沿设置有橡胶圈14,所述的下容器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与橡胶圈14 配合的槽位,使得上盖的下端面套设在下容器2上端时,所述的橡胶圈14插设在槽位上;

所述的凹槽12的底部设置有LED阵列,所述的下容器2内部腔体的壁面做黑化处理,使得外部光无法透入下容器2的腔体内;

所述的一种绿藻生物实验培养皿还包括数据监测模块,所述的数据监测模块包括微处理器以及数据传感器,所述的数据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的数据传感器设置在检测杆3上,所述的检测杆3与凹槽12固定;

所述的数据传感器包括PH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光照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在绿藻生物培养实验中,可将多个培养皿进行叠加,相邻的两个培养皿可通过卡扣与卡口11结构的配合进行相互固定,方便拿取操作,便于进行单一变量的标记对比,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LED阵列进度补光,有效的对光照强度进行控制,下容器2的腔体壁面做了黑化处理,壁面了外部光源对实验的影响,同时采用了多个传感器对内部的数据进行检测。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