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组分成膜剂包覆改性硫磺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36482发布日期:2018-07-13 19:26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组分成膜剂包覆改性硫磺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工产品领域,主要应用于橡胶制品如轮胎等行业中。



背景技术:

随着橡胶制品的需求量增大,特别是轮胎制品的消耗量逐年增大,对于橡胶助剂的需求量和品质也逐年增加。硫磺作为一种关键的硫化助剂,其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不溶性硫磺是公认的具有不喷霜特点的最佳橡胶硫化剂,其具有以下优点:①使胶料具有良好的自粘性。能提高多层橡胶制品各层间的粘合强度,尤其可改善制造轮胎时钢丝与橡胶的粘合性能。②不溶性硫磺在胶料中均匀分布,有效地减少了胶料存放时焦烧的现象,延长了胶料存放期,保证了硫化均匀,提高了橡胶制品质量。③由于其不溶于橡胶,因而不会迁移到胶料表面而产生喷霜,保证了浅色制品的外观质量。在汽车全钢丝子午轮胎的生产中,不溶性硫磺是最佳的橡胶硫化剂和促进剂,目前尚无替代产品。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国内企业生产的不溶性硫磺产品存在纯度偏低、灰分高、耐热性差等问题,与国外flexsys等公司的产品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国内在开发不溶性硫磺技术的同时,近年来也在寻求开发环保安全的包覆硫磺生产新工艺,但目前这些新工艺多数仍处在实验室阶段,尚未实现工业化。

包覆硫磺的工艺难点在于包覆剂的选择,采用多组分包覆剂往往会通过各组分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获得强度较大的膜。发明制备出的硫磺微胶囊,在一定温度下熔化释放出硫磺,可以用作橡胶硫化剂。通过改变包覆剂膜的种类,以及改变原料的配比,可以改变微胶囊中硫磺的包覆率。此外,由于硫磺微胶囊壳壁是高分子材料,因此与橡胶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而且兼顾硫磺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且还可以提高橡胶制品的耐老化和抗焦烧等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组分成膜剂改性硫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计量罐将多种成膜剂先后加入搅拌罐中共混,将无机粉体材料悬浮液加入搅拌罐中混合均匀待用。预先在混合机加入硫磺粉,再将上述混合悬乳液按比例要求加入到硫磺粉中混合均匀。采用混合机将上述物料进行混合,然后经辊筒碾压,经打散机打散后得到混合好的物料使用摇摆制粒机进行制粒,湿料粒再送入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后的产品经粉碎机进行粉碎,冷却、分筛、包装后得到产成品。具体步骤为:通过计量罐将多种固含量为5~70%的成膜剂先后加入搅拌罐中共混,将10~50%无机粉体材料悬浮液加入搅拌罐中混合均匀待用。预先在混合机加入硫磺粉,再将上述混合悬乳液按比例要求加入到硫磺粉中混合均匀,其中,无机粉体用量为硫磺质量的5~20%,成膜剂的固含量为硫磺质量的5~30%。采用混合机将上述物料进行混合2~30min,然后经辊筒碾压后打散;再使用摇摆制粒机对混合好的物料进行制粒,粒径为1~10μm,湿料粒再送入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70-120℃,干燥后的产品经粉碎机进行粉碎,冷却、分筛、包装后得到产成品。

辊筒碾压后打散这个过程一共进行1~7次。

当辊筒碾压后打散这个过程为1次时,辊筒间距为1.8~2.5mm,每次碾压后进行一次打散,1次打散轴间距20~22mm,

当辊筒碾压后打散这个过程为2次以上时,都是先进行一次辊筒碾压后打散,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的辊筒碾压后打散;

具体参数如下:

辊筒间距依次调节1级辊间距为1.8~2.5mm,2级辊间距为1.8~1.4mm,3级辊间距为1.4~0.8mm;4级辊间距为0.8~0.5mm;5级辊间距为0.5~0.2mm;7级辊间距为0.1~0.05mm;

打散机对混合后的物料进行打散,轴间距依次调节1级打散轴间距为20~22mm,2级打散轴间距为20~15mm,3级打散轴间距为15-13mm。4级打散轴间距为13-11mm。5级打散轴间距为11-6mm。6级打散轴间距为6-3mm。7级打散轴间距为3-0.5mm。

所述的成膜剂为多组分混合成膜剂:成膜剂为多组分混合成膜剂,组分a与组分b质量比为3~5:1~2。

组分a为氨基树脂、醇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聚脲树脂、酚醛树脂及上述树脂的衍生物,或者上述两种以上成膜剂的混合物。

组分b为树脂固化剂:脂肪族胺类,如乙烯基三胺deta、氨乙基哌嗪ae;芳族胺类,如间苯二胺m-pdampd、二氨基二苯基甲烷ddmht-972deh-50;酰胺基胺类;潜伏固化胺类,双氰胺。

所述的无机粉体为氧化锌、二氧化硅、滑石粉、硅石粉、蒙脱土、陶土、硅藻土、海泡石、云母粉、氧化铝、硫酸钡、氧化镁、碳酸钙、硅酸铝、硅酸锌,或者上述两种以上粉体的混合物。

所述的混合机可为捏合混合机、犁刀混合机,螺带混合机,双螺旋锥形混合机,高低速液体混拌机。

所述的辊筒可为双辊碾压机、多辊碾压机。

所述的打散机为双辊打散机。

所述的硫磺颗粒物直径为100~1000目。

本申请所提到的一种多组分成膜剂改性硫磺的制备方法,是一种多组份成膜剂包覆改性硫磺的方法,是一种壳核结构产品,壳选用多种成膜剂为有机膜和无机粉体为无机膜,硫磺为核,形成壳核结构。

无机粉体为无机膜,其主要机理是依靠无机粉体的吸附作用以及细小粒径与有机膜形成较为致密的膜,同时无机粉体在整个体系中起到隔离剂的作用,可使得包覆改性硫磺在干燥后形成粉体颗粒,避免因成膜剂聚集形成块状或者片状产品.

多组分成膜剂的选择由不同树脂组成,或者由树脂与固化剂组成。如氨基树脂与醇酸树脂组成成膜剂,或者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组成成膜剂等多种选择,由于成膜机理和方式不同,得到的产品结构也有所不同。

多组分的成膜剂之间往往能够形成化学结合,强化包覆膜,提高韧性和强度,大大改善产品的热稳定性。

本工艺关键之处还包括:通过捏合搅拌、辊压、打散等工艺使得成膜剂与硫磺粉分散良好。形成含有成膜剂和无机粉体的包覆层以及起到隔离的效果。成膜剂选择具有良好的伸展性、附着力和封闭性能的材料。包覆机理是乳液粒子和无机粒子通过极性吸附或是黏附力在硫磺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膜,形成较为稳定的壳核结构,这层致密膜能在较高温度(如120℃左右)条件下保持强度而不至于溶解或者变成流体,从而能够有效地阻隔热量,不释放出硫磺。再加上无机粉体的隔离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助于提高包覆改性硫磺的熔点和热稳定性。

一般而言,普通硫磺的喷霜现象,是因为在胶料密炼过程中,胶料温度往往能达到115℃左右,硫磺在高温时溶解度较高,当胶料冷却下来后,硫磺会迁移到胶料表面而产生喷霜。

树脂类成膜剂包覆改性硫磺产品,在胶料混炼过程中包覆层不会受热分解或是熔化从而释放出硫磺,有效地避免了硫磺因温度变化溶解度也随之变化而产生喷霜的问题,提高了橡胶制品得加工安全性能。包覆改性硫磺主要是在硫化过程中起作用,当温度继续加热,包覆层会受热分解或是熔化成流变体,或者使熔融硫磺通过壳材的多孔结构释放出硫磺,达到橡胶制品硫化的目的。

本申请的所提出的一种多组分成膜剂改性硫磺的制备方法,其难点在于多种成膜剂的选择与配合,以及包覆工艺与效果的控制,以及无机填料的分散问题。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包覆层厚度及成膜剂的选用、以及无机粉体作为吸附剂的选择、更重要是混合捏合等分散设备与工艺配合都是本申请的核心工艺,这决定了成膜剂的成膜强度以及释放硫磺的速度。包覆改性硫磺的成本低廉,投资小,包覆改性效率高,产品稳定性高,存放时间长。且本申请提出的工艺具有以下几点

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多组分成膜剂改性硫磺的制备方法,其优点在于:

(1)所需原料简单易得,工艺简单易操作,改性成本低廉,包覆改性效率高,产品稳定性高,存放时间长。

(2)设备要求简单,工艺特点适合大规模工业化、连续性生产。

(3)所涉及的橡胶助剂生产工艺安全性高,环境友好,无三废排放。

(4)多组分成膜剂所制备的包覆硫磺膜强度更高,可有效提高橡胶制品加工安全性能,在橡胶混炼胶中不出现喷霜现象。

(5)本产品能在胶料中均匀分布,有效减少胶料存放时焦烧,延长了胶料存放期,提高橡胶制品质量。

(6)本申请工艺避免了不溶性硫磺在生产中对设备的高要求以及后续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高危险性。

(7)本产品改性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性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所用的无机粉体、成膜剂乳液均为市售产品。

实施例1

通过计量罐将4kg固含量为20%的醇酸树脂和4kg固含量为5%氨基树脂、2kg固含量为10%的间苯二胺m-pdampd加入搅拌罐中,将5kg固含量为10%硅石粉悬浮液加入搅拌罐中混合均匀待用。预先在混合机加入10kg硫磺粉,再将上述混合悬乳液按比例要求加入到硫磺粉中混合均匀。采用捏合混合机将上述物料进行混合10min,然后经双辊碾压机碾压3次,辊筒间距依次调节1级辊间距为2.5mm,2级辊间距为1.8mm,3级辊间距为1.3mm;每次碾压后进行一次打散,轴间距依次调节1级打散轴间距为22mm,2级打散轴间距为19mm,3级打散轴间距为15mm。打散后得到混合好的物料使用摇摆制粒机进行制粒,湿料粒再送入沸腾流化床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120℃,干燥后的产品经锤式粉碎机进行粉碎,冷却、分筛、包装后得到粒径为20目产成品,包覆层厚度为20nm。取7.5g包覆硫磺进行实验,120℃密炼机混炼,配方1502丁苯胶100,氧化锌5,硬脂酸2,促进剂cz0.6,n234炭黑30,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橡胶的物性检测。

实施例2

通过计量罐将1kg固含量为70%的丙烯酸树脂与1kg固含量70%的氨基树脂加入搅拌罐中,将4kg固含量为50%二氧化硅悬浮液加入搅拌罐中混合均匀待用。预先在混合机加入10kg硫磺粉,再将上述混合悬乳液按比例要求加入到硫磺粉中混合均匀。采用犁刀混合机将上述物料进行混合30min,经双辊碾压机碾压5次,辊筒间距依次调节1级辊间距为2mm,2级辊间距为1.5mm,3级辊间距为1.9mm,4级辊间距为0.8mm,5级辊间距为0.5mm;每次碾压后进行一次打散,轴间距依次调节1级打散轴间距为20mm,2级打散轴间距为16mm,3级打散轴间距为13mm,4级打散轴间距为12mm,5级打散轴间距为10mm。打散后得到混合好的物料使用摇摆制粒机进行制粒,湿料粒再送入闪蒸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120℃,干燥后的产品经气流粉碎机进行粉碎,冷却、分筛、包装后得到粒径为500目产成品,包覆层厚度为1nm。取7.5g包覆硫磺进行实验,120℃密炼机混炼,配方1502丁苯胶100,氧化锌5,硬脂酸2,促进剂cz0.6,n234炭黑30,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橡胶的物性检测。

实施例3

通过计量罐将2.5kg固含量为40%的羟基丙烯酸树脂与2.5kg固含量40%的氨基树脂加入搅拌罐中,将5kg固含量为20%碳酸钙悬浮液加入搅拌罐中混合均匀待用。预先在混合机加入10kg硫磺粉,再将上述混合悬乳液按比例要求加入到硫磺粉中混合均匀。采用螺带混合机将上述物料进行混合20min,然后经三辊碾压机碾压7次,辊筒间距依次调节1级辊间距为2mm,2级辊间距为1.5mm,3级辊间距为1.9mm,4级辊间距为0.8mm,5级辊间距为0.5mm,6级辊间距为0.2mm,7级辊间距为0.1mm;每次碾压后进行一次打散,轴间距依次调节1级打散轴间距为20mm,2级打散轴间距为16mm,3级打散轴间距为13mm,4级打散轴间距为12mm,5级打散轴间距为10mm,6级打散轴间距为6mm,7级打散轴间距为3mm。打散后得到混合好的物料使用摇摆制粒机进行制粒,湿料粒再送入振动流化床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110℃,干燥后的产品经气流粉碎机进行粉碎,冷却、分筛、包装后得到粒径为400目产成品,包覆层厚度为10nm。取7.5g包覆硫磺进行实验,120℃密炼机混炼,配方1502丁苯胶100,氧化锌5,硬脂酸2,促进剂cz0.6,n234炭黑30,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橡胶的物性检测。

实施例4

通过计量罐将1.5kg固含量为20%的环氧树脂、1.5kg固含量15%的氨基树脂与1.5kg固含量为20%的聚氨酯树脂加入搅拌罐中,将5kg固含量为15%硅藻土悬浮液加入搅拌罐中混合均匀待用。预先在混合机加入10kg硫磺粉,再将上述混合悬乳液按比例要求加入到硫磺粉中混合均匀。采用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将上述物料进行混合15min,经双辊碾压机碾压1次,辊筒间距调节为1.9mm,每次碾压后进行一次打散,轴间距调节为21mm。打散后得到混合好的物料使用摇摆制粒机进行制粒,湿料粒再送入双质体流化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100℃,干燥后的产品经气流粉碎机进行粉碎,冷却、分筛、包装后得到粒径为300目产成品,包覆层厚度为11nm。取7.5g包覆硫磺进行实验,120℃密炼机混炼,配方1502丁苯胶100,氧化锌5,硬脂酸2,促进剂cz0.6,n234炭黑30,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橡胶的物性检测。

实施例5

通过计量罐将2kg固含量为10%的酚醛树脂与1kg固含量为50%的聚酯酯树脂、2kg固含量35%的氨基树脂加入搅拌罐中,将5kg固含量为25%蒙脱土悬浮液加入搅拌罐中混合均匀待用。预先在混合机加入10kg硫磺粉,再将上述混合悬乳液按比例要求加入到硫磺粉中混合均匀。采用双高低速液体混拌机将上述物料进行混合15min,经双辊碾压机碾压3次,辊筒间距依次调节1级辊间距为2.4mm,2级辊间距为1.7mm,3级辊间距为1.2mm;每次碾压后进行一次打散,轴间距依次调节1级打散轴间距为21mm,2级打散轴间距为18mm,3级打散轴间距为14mm。打散后得到混合好的物料使用摇摆制粒机进行制粒,湿料粒再送入盘式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98℃,干燥后的产品经锤式粉碎机进行粉碎,冷却、分筛、包装后得到粒径为100目产成品,包覆层厚度为18nm。取7.5g包覆硫磺进行实验,120℃密炼机混炼,配方1502丁苯胶100,氧化锌5,硬脂酸2,促进剂cz0.6,n234炭黑30,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橡胶的物性检测。

实施例6

通过计量罐将2kg固含量为10%的酚醛树脂与1kg固含量为50%的三聚氰胺树脂、2kg固含量35%的氨基树脂加入搅拌罐中,将5kg固含量为28%陶土悬浮液加入搅拌罐中混合均匀待用。预先在混合机加入10kg硫磺粉,再将上述混合悬乳液按比例要求加入到硫磺粉中混合均匀。采用无重力混合机将上述物料进行混合20min,经双辊碾压机碾压4次,辊筒间距依次调节1级辊间距为2.5mm,2级辊间距为1.8mm,3级辊间距为1.3mm,4级辊间距为0.7mm;每次碾压后进行一次打散,轴间距依次调节1级打散轴间距为22mm,2级打散轴间距为19mm,3级打散轴间距为15mm,4级打散轴间距为12mm。打散后得到混合好的物料使用摇摆制粒机进行制粒,湿料粒再送入滚筒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88℃,干燥后的产品经锤式粉碎机进行粉碎,冷却、分筛、包装后得到粒径为150目产成品,包覆层厚度为14nm。取7.5g包覆硫磺进行实验,120℃密炼机混炼,配方1502丁苯胶100,氧化锌5,硬脂酸2,促进剂cz0.6,n234炭黑30,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橡胶的物性检测。

实施例7

通过计量罐将5kg固含量为30%的环氧树脂、0.5kg固化剂乙烯基三胺deta加入搅拌罐中,将5kg固含量为33%硫酸钡悬浮液加入搅拌罐中混合均匀待用。预先在混合机加入10kg硫磺粉,再将上述混合悬乳液按比例要求加入到硫磺粉中混合均匀。采用捏合混合机将上述物料进行混合18min,然后经双辊碾压机碾压6次,辊筒间距依次调节1级辊间距为2.25mm,2级辊间距为1.6mm,3级辊间距为1.1mm,4级辊间距为0.6mm,5级辊间距为0.4mm,6级辊间距为0.15mm;每次碾压后进行一次打散,轴间距依次调节1级打散轴间距为22mm,2级打散轴间距为19mm,3级打散轴间距为15mm,4级打散轴间距为12mm,5级打散轴间距为8mm,6级打散轴间距为5mm。打散后得到混合好的物料使用摇摆制粒机进行制粒,湿料粒再送入双质体流化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78℃,干燥后的产品经锤式粉碎机进行粉碎,冷却、分筛、包装后得到粒径为180目产成品,包覆层厚度为8nm。取7.5g包覆硫磺进行实验,120℃密炼机混炼,配方1502丁苯胶100,氧化锌5,硬脂酸2,促进剂cz0.6,n234炭黑30,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橡胶的物性检测。

实施例8

通过计量罐将5kg固含量为18%的环氧树脂与0.3kg固化剂间苯二胺m-pdampd加入搅拌罐中,将2.5kg固含量为20%硫酸钡悬浮液和2.5kg固含量为20%二氧化硅悬浮液加入搅拌罐中混合均匀待用。预先在混合机加入10kg硫磺粉,再将上述混合悬乳液按比例要求加入到硫磺粉中混合均匀。采用捏合混合机将上述物料进行混合25min,然后经双辊碾压机碾压6次,辊筒间距依次调节1级辊间距为2.3mm,2级辊间距为1.5mm,3级辊间距为1.15mm,4级辊间距为0.5mm,5级辊间距为0.3mm,6级辊间距为0.12mm;每次碾压后进行一次打散,轴间距依次调节1级打散轴间距为21mm,2级打散轴间距为17mm,3级打散轴间距为14mm,4级打散轴间距为11mm,5级打散轴间距为7mm,6级打散轴间距为4mm。打散后得到混合好的物料使用摇摆制粒机进行制粒,湿料粒再送入闪蒸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92℃,干燥后的产品经气流粉碎机进行粉碎,冷却、分筛、包装后得到粒径为320目产成品,包覆层厚度为5nm。取7.5g包覆硫磺进行实验,120℃密炼机混炼,配方1502丁苯胶100,氧化锌5,硬脂酸2,促进剂cz0.6,n234炭黑30,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橡胶的物性检测。

实施例9

通过计量罐将2.5kg固含量为24%的聚氨酯树脂、2.5kg固含量为24%的环氧树脂与0.4kg固化剂二氨基二苯基甲烷ddmht-972deh-50加入搅拌罐中,将2.5kg固含量为20%硅酸铝悬浮液和2.5kg固含量为20%二氧化硅悬浮液加入搅拌罐中混合均匀待用。预先在混合机加入10kg硫磺粉,再将上述混合悬乳液按比例要求加入到硫磺粉中混合均匀。采用捏合混合机将上述物料进行混合15min,然后经双辊碾压机碾压6次,辊筒间距依次调节1级辊间距为2.15mm,2级辊间距为1.55mm,3级辊间距为1.15mm,4级辊间距为0.45mm,5级辊间距为0.3mm,6级辊间距为0.1mm;每次碾压后进行一次打散,轴间距依次调节1级打散轴间距为21mm,2级打散轴间距为16mm,3级打散轴间距为12mm,4级打散轴间距为10mm,5级打散轴间距为7mm,6级打散轴间距为4mm。打散后得到混合好的物料使用摇摆制粒机进行制粒,湿料粒再送入闪蒸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106℃,干燥后的产品经气流粉碎机进行粉碎,冷却、分筛、包装后得到粒径为450目产成品,包覆层厚度为2nm。取7.5g包覆硫磺进行实验,120℃密炼机混炼,配方1502丁苯胶100,氧化锌5,硬脂酸2,促进剂cz0.6,n234炭黑30,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橡胶的物性检测。

实施例10

通过计量罐将2.5kg固含量为24%的酚醛树脂、2.5kg固含量为24%的环氧树脂与0.4kg固化剂酰胺基胺类加入搅拌罐中,将2.5kg固含量为20%氧化锌悬浮液和2.5kg固含量为20%二氧化硅悬浮液加入搅拌罐中混合均匀待用。预先在混合机加入10kg硫磺粉,再将上述混合悬乳液按比例要求加入到硫磺粉中混合均匀。采用犁刀混合机将上述物料进行混合25min,然后经双辊碾压机碾压6次,辊筒间距依次调节1级辊间距为2.05mm,2级辊间距为1.6mm,3级辊间距为1.2mm,4级辊间距为0.5mm,5级辊间距为0.2mm,6级辊间距为0.15mm;每次碾压后进行一次打散,轴间距依次调节1级打散轴间距为20mm,2级打散轴间距为17mm,3级打散轴间距为11mm,4级打散轴间距为9mm,5级打散轴间距为6mm,6级打散轴间距为3mm。打散后得到混合好的物料使用摇摆制粒机进行制粒,湿料粒再送入沸腾流化床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115℃,干燥后的产品经气流粉碎机进行粉碎,冷却、分筛、包装后得到粒径为350目产成品,包覆层厚度为3nm。取7.5g包覆硫磺进行实验,120℃密炼机混炼,配方1502丁苯胶100,氧化锌5,硬脂酸2,促进剂cz0.6,n234炭黑30,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橡胶的物性检测。

实施例11

通过计量罐将2.5kg固含量为24%的聚酯树脂、2.5kg固含量为24%的环氧树脂与0.4kg固化剂双氰胺,将2.5kg固含量为10%氧化镁悬浮液、2.5kg固含量为10%二氧化硅悬浮液和2.5kg固含量为10%的硅酸铝加入搅拌罐中混合均匀待用。预先在混合机加入10kg硫磺粉,再将上述混合悬乳液按比例要求加入到硫磺粉中混合均匀。采用螺带混合机将上述物料进行混合25min,然后经双辊碾压机碾压4次,辊筒间距依次调节1级辊间距为2.2mm,2级辊间距为1.7mm,3级辊间距为1.2mm,4级辊间距为0.5mm;每次碾压后进行一次打散,轴间距依次调节1级打散轴间距为20mm,2级打散轴间距为17mm,3级打散轴间距为11mm,4级打散轴间距为8mm。打散后得到混合好的物料使用摇摆制粒机进行制粒,湿料粒再送入沸腾流化床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102℃,干燥后的产品经气流粉碎机进行粉碎,冷却、分筛、包装后得到粒径为325目产成品,包覆层厚度为9nm。取7.5g包覆硫磺进行实验,120℃密炼机混炼,配方1502丁苯胶100,氧化锌5,硬脂酸2,促进剂cz0.6,n234炭黑30,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橡胶的物性检测。

实施例12

通过计量罐将2.5kg固含量为10%的聚氨酯树脂、2.5kg固含量为10%酚醛树脂与1kg固含量为10%的氨基树脂加入搅拌罐中,将2.5kg固含量为10%硅石粉悬浮液、2.5kg固含量为10%白炭黑悬浮液和2.5kg固含量为10%的云母粉加入搅拌罐中混合均匀待用。预先在混合机加入10kg硫磺粉,再将上述混合悬乳液按比例要求加入到硫磺粉中混合均匀。采用螺带混合机将上述物料进行混合15min,然后经双辊碾压机碾压7次,辊筒间距依次调节1级辊间距为2.15mm,2级辊间距为1.55mm,3级辊间距为1.15mm,4级辊间距为0.45mm,5级辊间距为0.3mm,6级辊间距为0.1mm,7级辊间距为0.05mm;每次碾压后进行一次打散,轴间距依次调节1级打散轴间距为21mm,2级打散轴间距为16mm,3级打散轴间距为12mm,4级打散轴间距为10mm,5级打散轴间距为7mm,6级打散轴间距为4mm,7级打散轴间距为1mm。打散后得到混合好的物料使用摇摆制粒机进行制粒,湿料粒再送入沸腾流化床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112℃,干燥后的产品经气流粉碎机进行粉碎,冷却、分筛、包装后得到粒径为365目产成品,包覆层厚度为5nm。取7.5g包覆硫磺进行实验,120℃密炼机混炼,配方1502丁苯胶100,氧化锌5,硬脂酸2,促进剂cz0.6,n234炭黑30,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橡胶的物性检测。

对比例1:

取7.5g普通硫磺进行实验,120℃密炼机混炼,配方1502丁苯胶100,氧化锌5,促进剂cz0.6,n234炭黑30,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橡胶的物性检测。

对比例2:

取7.5g不溶性硫磺(ot20)进行实验,120℃密炼机混炼,配方1502丁苯胶100,氧化锌5,促进剂cz0.6,n234炭黑30,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橡胶的物性检测。

表1、实施例中白炭黑性能检测结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