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含活性成分的有机原香芥花籽油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26134发布日期:2018-10-09 23:01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芥花籽油制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富含活性成分的有机原香芥花籽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芥花籽是一种杂家选育的菜籽。由于传统菜籽中,芥酸和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过高,而这两种成分对心脏和甲状腺分别是个较大的隐患,故而加拿大的农学家率先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杂交选育的方式,把菜籽中这两种成分大量去除,并把这种杂交选育的菜籽称为芥花籽。用这种芥花籽榨出来的油,叫做芥花籽油。芥花籽油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好消化,消化率高达99%,是目前已知的油脂中消化率最高的。芥花籽油的营养价值也非常高,它被称为东方的橄榄油。油酸含量高达60%,ω6的含量达到20%,ω3的含量达到8%,其脂肪酸构成符合人体需要,是一种具备极高的营养价值的健康植物油,是膳食油脂的优良来源。目前,压榨芥花籽油的基本工艺流程是:将芥花籽依次经过烘干、蒸炒、压榨、过滤,得到压榨芥花籽油。这种土榨芥花籽油可保留浓郁风味,但其苯并芘、酸价等指标往往超出国家标准。当前的市场上,为了使压榨山茶油中的苯并芘、酸价等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芥花籽油的榨取方式多数采用的是六脱工艺,成品油是透明的淡黄色液体。这样的工艺下生产出来的芥花籽油,固然延长了保质期、提高了烟点,但是却也流失掉很多营养。六脱工艺的基本工艺流程是:先对压榨芥花籽油进行过滤,然后通过磷酸进行脱胶,再通过碱液进行脱酸,排出皂脚,接着脱水,再通过活性白土脱色,最后进行脱蜡、脱臭,得到精炼芥花籽油。这样得到的精炼油虽然苯并芘、酸价等指标可以达到国家标准,但无法保留其原有风味浓郁及营养活性成分,并且由于在精炼的过程中加入了磷酸、碱液等试剂,会产生新的不安全因素。原香芥花籽油的工艺是冷榨工艺,榨油温度低于100摄氏度。该榨油工艺所榨出的芥花籽油,保留了最丰富的色泽、芬芳的自然风味与丰富的营养。原香芥花籽油的色泽,不是透明的,而是富有变化性。如果用白瓷的小汤匙接出一勺新鲜压榨的芥花籽油来,呈现在眼中的是一种清亮的翠金色。但是如果是一整瓶芥花籽油,翠金色就浓成了墨色。原香芥花籽油的芳香,就如其色泽一样,是丰富而不断变化的,像红酒一般越醒越浓郁。一瓶新鲜压榨并且刚刚开封的芥花籽油,初香很是清淡,如果开瓶后放置两三天,香味在氧气的作用下就渐渐浓郁起来,用了一个月的芥花籽油,一开瓶的味道会让你以为是芝麻油,炒菜时更是满屋子充满了接近于麻油的香气。高端香水的品鉴和高端红酒的品鉴,最讲究香气的变化,而芥花籽油的香气变化,同样标志着它的高品质。这是一款当之无愧的“原香芥花籽油”。原香芥花籽油的口感,接近于芝麻油的口感,适合绝大多数人,所以,完全可以用它来凉拌菜。原香芥花籽油的营养非常丰富,冷榨的工艺显然可以更好的保留全部的营养。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一种既满足居民对芥花籽油风味、营养成分的追求,又确保高活性、并对健康有益的芥花籽油及其制作方法。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富含活性成分的有机原香芥花籽油的制备方法,设计合理,既满足居民对芥花籽油风味、营养成分的追求,又确保高活性、并对健康有益,实用性强,适于推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富含活性成分的有机原香芥花籽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原料:芥花籽经过晾晒、烘干、杀菌和蒸炒四道工序,最后制得符合要求的熟化芥花籽;2)、榨油过滤:将得到的熟化芥花籽经过榨油和过滤两道工序,最后制得芥花籽油。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芥花籽的晾晒工序中,把芥花籽摊开在日照下晾晒,在晾晒过程中芥花籽需要脱壳,去除不成熟、虫吃、生芽、生霉、热损伤的籽,得到芥花籽。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芥花籽的烘干工序中,烘干设备的温度控制在80-120℃,控制水分的质量百分比为7-10%。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芥花籽的杀菌工序中,用紫外线杀毒1-2小时;所述步骤1)芥花籽的蒸炒工序中,蒸汽蒸炒芥花籽,控制水分质量比6-8%,得到熟化的芥花籽。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的压榨工序中,将得到的熟化的芥花籽进入榨油机进行榨油,得到芥花籽饼和芥花籽油;过滤工序中,通过细密的过滤装备去粗取精,得到过滤后的芥花籽油。本发明中的芥花籽从种植开始把关,精选优质芥花籽,重点是:第一是地域的选择:在北纬40度,海拔2000米的地方,也就是甘肃祁连山脚下种植芥花籽,这个地区出产的芥花籽营养含量最高。第二是种料的选择,选种时要确保选择传统杂交芥花籽种子,避免转基因风险,并确保是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苷的品种。第三是避免杀虫剂和除草剂的使用,凡是除虫除草,皆采用人工的方式,防止杀虫剂、除草剂在榨油时的残留。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制取有害成分含量低、保留高营养含量的芥花籽油。本发明制得的芥花籽油,有害成分芥酸和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都非常低。芥酸含量为1.23%/100ml,硫代葡萄糖苷运用实验室手段未检出,同时,本发明制得的芥花籽油含有高达60%/ml的单不饱和脂肪酸,20%/ml的ω6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8%/ml的ω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7%/ml的饱和脂肪酸。其中,ω6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ω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均为人体的必须脂肪酸。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的流程简单,工艺条件要求低,不需要添加化学制剂,直接挤压出油,从而确保了工艺流程的安全与卫生。2)、本发明的芥花籽油卫生安全,全程不需要高温,从而确保苯并芘的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的10ug/kg。3)、本发明的芥花籽油富含活性营养成分,低温压榨、无化学添加,按照本方法制取的芥花籽油含有高达60%/ml的单不饱和脂肪酸,20%/ml的ω6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8%/ml的ω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7%/ml的饱和脂肪酸,其中,ω6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ω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均为人体的必须脂肪酸。4)、本发明的芥花籽油可保留天然芥花籽油的原有香味,全程不需要高温,不需要化学添加剂,风味物质得以很好保留,具有浓郁的天然芥花籽油的原香。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富含活性成分的有机原香芥花籽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优选种植。在甘肃祁连山脚下的一片土地上,水源是祁连山的雪水,土壤富硒,这个地区出产的芥花籽营养含量最高。选种时全部用自留有机芥花籽种子,避免转基因风险。种植过程中避免杀虫剂和除草剂的使用,凡是除虫除草,皆采用自然农耕的方式,防止杀虫剂在榨油时的残留。步骤二、晾晒脱壳。把芥花籽摊开在晒场上,选晴天暴晒3~4天,并且厚度不能超过20厘米,经常翻动,芥花籽果壳会自行裂开,绝大多数芥花籽会自行脱出。没有脱壳的芥花籽会通过人工脱壳的方式剥去外壳。将芥花籽晒干后用麻袋或竹筐装好,放到阴凉通风处储存。每次储存2个月左右时,需要再度晾晒1~2天。步骤三、甄选烘干。机械风选去掉霉变的芥花籽,运用磁选机去除有可能混入芥花籽中的铁块,通过振动筛、去石机去除灰尘和石头,再进一步手工甄选,去除不成熟、虫吃、生芽、生霉的籽,得到优质新鲜的芥花籽。接下来对芥花籽进行烘干,温度控制在100摄氏度左右,烘干时间为25~35分钟,控制芥花籽的水分质量百分比为7%。步骤四、杀菌蒸炒。用紫外线灯对无霉变的芥花籽进行杀菌1到2小时。将杀菌后的芥花籽与压力为0.1~0.3mpa,温度为100摄氏度左右的蒸汽直接接触蒸炒,蒸炒时间为25~35分钟,使芥花籽水分质量百分比在6%左右,并使其柔软熟化、香味散发,得到熟化的芥花籽。蒸汽加热更加均匀,不会出现局部温度过高,比传统的干炒产生的苯并芘等有害物质要更少。步骤五、制取压榨芥花籽油。将步骤四得到的熟化的芥花籽进入榨油机进行榨油,得到芥花籽饼和芥花籽油。芥花籽进入榨油机的温度,控制在20~50摄氏度,芥花籽饼出榨油机的厚度控制为0.5~1.5厘米。步骤六、过滤。将步骤五得到的芥花籽油,通过细密的过滤装备去粗取精,得到过滤后的芥花籽油。用这种方法得到的芥花籽油,其ω9脂肪酸的含量为60%/ml,ω6脂肪酸的含量为20%/ml,ω3脂肪酸的含量为8%/ml,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7%/ml,可以满足人们日常必需脂肪酸的摄入。装瓶的时候,选用pete材质来包装。该材质属于新型油脂包装材料,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冲击强度是其他薄膜的3~5倍,耐折性好;耐油、耐脂肪、耐烯酸、稀碱,耐大多数溶剂;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可在120℃温度范围内长期使用,短期使用可耐150℃高温,可耐-70℃低温,且高、低温时对其机械性能影响很小;气体和水蒸气渗透率低,既有优良的阻气、水、油及异味性能;可阻挡紫外线,光泽性好;无毒、无味,卫生安全性好,可直接用于食品包装。下面表1详细列出了实施例中的工艺参数:表1有机原香芥花籽油的制备方法中的工艺参数晾晒后的芥花籽含水量榨杆下压速度实施例18.1%0.05m/s实施例中的脂肪酸组成比例检测如表2所示:表2芥花籽油中的脂肪酸组成比例检测结果检测结果(testresults)报告编号(reportid):fc1108030b为体现本发明的特点,现列举一通过现有技术生产的芥花籽油的对比例如下:对比例1随机选取普通超市在售芥花籽油样品,此芥花籽油通过冷榨方式制取并经精炼;经过检测,将实施例及对比例1的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表3实施例的芥花籽油样品及对比例1的的芥花籽油样品的检测结果检测结果(testresults)报告编号(reportid):fc1108030b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