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巴豆烷二萜Prostratin的化学全合成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94895发布日期:2018-09-08 01:57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涉及天然产物prostratin的全合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巴豆烷二萜prostratin的化学全合成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截止到2016年底,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超过3670万人感染艾滋病。尽管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艾滋病病人血浆艾滋病病毒载量,但是,潜伏hiv-1病毒库不能完全被抗病毒药物根除,这是当前艾滋病治疗的难点之一。

生物活性测试表明prostratin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信号通路,能明显激活hiv-1转录。因此prostratin与抗病毒药物联用有望清除潜伏hiv-1病毒库而达到彻底治愈艾滋病的目的。目前prostratin在美国已进入临床试验。并且这个分子逐渐成为国内外有机化学、药物化学领域研究的明星分子,研究、应用价值极高。

目前,prostratin主要获得途径为植物提取,但费时费力,而且分离收率受植物采集地区和季节的影响。美国斯坦福大学wender课题组发展了半合成的路线,虽然从天然产物佛波醇出发可以得到prostratin,但是此路线并不能大量合成prostratin的衍生物以供药物化学家进行更大范围的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的巴豆烷二萜prostratin的化学全合成制备方法,不仅可以合成化合物prostratin,而且可以多官能团改造,以合成其衍生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巴豆烷二萜prostratin的化学全合成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5-(羟甲基)-2-环戊烯-1-醇、保护试剂与酸加入到有机溶剂中,于-10℃~50℃范围内,搅拌(15~20)小时,然后再加入碳酸氢钠和氧化剂进行反应至有白色固体生成,得到环氧3;

步骤二:将环氧3、格氏试剂和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100℃~50℃范围内,搅拌(5~20)小时直到反应液由深灰色变成黄色,得到仲醇4;

步骤三:将仲醇4、硅基化试剂与有机碱在有机溶剂中,于-50℃~50℃范围内,搅拌(1~20)小时,得到硅醚5;

步骤四:硅醚5与脱甲基试剂在有机溶剂中,于-50℃~150℃范围内,搅拌(1~20)小时,得到酚6;

步骤五:在光照下同时通氧气的条件下,将酚6与光敏剂在有机溶剂中,于-50℃~50℃范围内,搅拌(1~20)小时,得到环己二烯酮7;

步骤六:将环己二烯酮7和有机碱在有机溶剂中,于-100℃~50℃范围内,搅拌(1~20)分钟,然后在-80℃~50℃范围内,加入n,n-二甲基丙烯基脲和格氏试剂搅拌(1~20)小时得到环戊烯酮8;

步骤七:将环戊烯酮8、有机碱和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于-10℃~100℃范围内,搅拌(5~20)小时,得到溴化物9;

步骤八:溴化物9、钯催化剂、配体、氧化剂以及硼酸频哪醇酯在有机溶剂中,于0℃~150℃范围内,搅拌(3~15)小时,得到二烯10;

步骤九:将二烯10与格氏试剂在有机溶剂中,于-100℃~50℃范围内,搅拌(3~15)小时,得到酮11;

步骤十:将酮11、水合肼与氧化剂,或将酮11、苯肼与氧化剂,在有机溶剂中0℃~100℃范围内,搅拌(3~15)小时,得到二亚胺12;

步骤十一:在光照下,将二亚胺12在有机溶剂中,于-50℃~50℃范围内,搅拌(3~15)小时,然后加入四丁基氟化铵搅拌(1~5)小时,得到三元环13;

步骤十二:将三元环13、n-甲基-n-氧化吗啉和四异丙基高钌酸铵在有机溶剂中室温搅拌(0.5~3)小时,然后加入格氏试剂和lewis酸在有机溶剂中,于-50℃~50℃范围内,搅拌(1~12)小时,得到二烯14;

步骤十三:将二烯14与rcm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0℃~150℃范围内,搅拌(1~12)小时,得到四环15;

步骤十四:将四环15在有机酸、无机酸或lewis酸的条件下,在有机溶剂中,于0℃~100℃范围内,搅拌(1~12)小时,得到四醇16;

步骤十五:将四醇16与酰氯在有机溶剂中,于0℃~100℃范围内,在有机碱的条件下搅拌(1~12)小时,得到酯17;

步骤十六:将酯17、4-二甲氨基吡啶、氯化亚铜、2,2'-联吡啶和氧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0℃~100℃范围内,搅拌(1~18)小时,得到羟基酮18;

步骤十七:将羟基酮18、硅基化试剂和有机碱在有机溶剂中,于0℃~100℃范围内,搅拌(1~12)小时,得到酮19;

步骤十八:将酮19与氧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50℃~150℃范围内,搅拌(0.2~5)小时,得到醛20;

步骤十九:将醛20与铑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50℃~150℃范围内,搅拌(0.2~5)小时,生成醛21;

步骤二十:将醛21与还原剂在有机溶剂中,于-50℃~50℃范围内,搅拌(0.1~5)小时,得到巴豆烷二萜prostratin。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一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2-甲基四氢呋喃、四氢呋喃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保护试剂为2,2-二甲氧基丙烷或丙酮;酸为对甲苯磺酸、对甲苯磺酸吡啶盐、硫酸或乙酸;氧化剂为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过氧化叔丁醇或间氯过氧苯甲酸;(羟甲基)-2-环戊烯-1-醇、保护试剂、酸、碳酸氢钠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10):(0.1~1):(2~5):(1~5);5-(羟甲基)-2-环戊烯-1-醇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5)ml;反应至有白色固体生成的时间为15~20h;

步骤二中,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乙醚、二氯甲烷、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格氏试剂为4-甲氧基苯基溴化镁、4-羟基苯基溴化镁、4-氯苯基溴化镁或苯基溴化镁;催化剂为碘化亚铜、三氟化硼乙醚或二乙基氯化铝;环氧3、格氏试剂和催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10):(0.1~0.5);环氧3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5)ml。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三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或四氢呋喃;硅基化试剂为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三甲基氯硅烷、三异丙基氯硅烷、叔丁基二甲基硅基三氟甲磺酸酯或三异丙基硅基三氟甲磺酸酯;有机碱为咪唑、三乙胺、吡啶或4-二甲氨基吡啶;仲醇4、硅基化试剂和有机碱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5):(1~10);仲醇4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5)ml;

步骤四中,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乙醚、正己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脱甲基试剂为正丁基锂、二苯基膦、金属锂、三苯基膦、乙硫醇钠、三溴化硼或三氯化硼;硅醚5与脱甲基试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5);硅醚5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5)ml。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五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氯仿、甲醇、乙醇、乙腈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光敏剂为孟加拉玫瑰红、亚甲基蓝或四苯基卟啉;酚6与光敏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01~0.5);酚6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5)ml;光照具体为400w、钠灯光照下;

步骤六中,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乙醚、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有机碱为双三甲基硅基氨基锂、二异丙基氨基锂、叔丁醇钾或乙醇钠;格氏试剂为甲基氯化镁、甲基溴化镁、甲基碘化镁、乙烯基氯化镁或乙烯基溴化镁;环己二烯酮7、有机碱、n,n-二甲基丙烯基脲和格氏试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5):(5~10):(2~10);环己二烯酮7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5)ml。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七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四氢呋喃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有机碱为吡啶、4-二甲氨基吡啶或三乙胺;卤素单质为碘单质或溴单质;环戊烯酮8、有机碱和卤素单质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0~20):(5~10);环戊烯酮8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5)ml;

步骤八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四氢呋喃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钯催化剂为氯化钯、二氯二三苯基膦钯、四三苯基膦钯、醋酸钯或氯化烯丙基钯二聚物;配体为三苯基膦、三苯基砷、三环己基膦、三甲苯基膦或三丁基膦;氧化剂为氧化银、碳酸银、硝酸银、醋酸银、氧气、过硫酸钾或过氧化物;溴化物9、钯催化剂、配体、氧化剂以及硼酸频哪醇酯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01~0.5):(0.01~0.5):(1~5):(1~5);溴化物9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10)ml。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九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乙醚、甲苯、正己烷、四氢呋喃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格氏试剂为乙烯基氯化镁、乙烯基溴化镁、乙烯基碘化镁、乙烯基锂或乙烯基锌;二烯10与格氏试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5);二烯10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0~100)ml;

步骤十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氯仿、甲醇、乙醇、乙腈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氧化剂为四乙酸铅、二乙酸碘苯、二三氟乙酸碘苯、过氧乙酸或乙酸;酮11、水合肼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5):(1~5),或酮11、苯肼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5):(1~5);酮11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0~50)ml。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十一中,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二氯甲烷、苯、甲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二亚胺与四丁基氟化铵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5);二亚胺12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0~50)ml;光照具体为300w汞灯光照下;

步骤十二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乙醚、甲苯、四氢呋喃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格氏试剂为乙烯基氯化镁、2-甲基烯丙基氯化镁、乙烯基溴化镁、乙烯基碘化镁、乙烯基锂、乙烯基锌或2-甲基烯丙基锂;lewis酸为氯化锌、溴化锌、氯化锌氯化锂络合物、氯化铈氯化铈或氯化锂络合物;三元环13、n-甲基-n-氧化吗啉、四异丙基高钌酸铵、格氏试剂与lewis酸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5):(0.1~1):(1~5):(1~5);三元环13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20)ml。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十三中,有机溶剂为苯或甲苯;rcm催化剂为grubbs第一代、grubbs第二代、hoveyda-grubbs第二代、zhancatalyst1a、zhancatalyst1b、zhancatalyst1c或umicorem2catalyst;二烯14与rcm催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01~0.5);二烯14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0~50)ml;

步骤十四中,有机溶剂为乙腈、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无机酸为硫酸或盐酸;有机酸为三氟乙酸或对甲苯磺酸;lewis酸为ddq(2,3-二氯-5,6-二氰对苯醌)或三氯化铁;四环15与有机酸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1~1);四环15与无机酸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1~1),四环15与lewis酸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1~1),四环15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20)ml。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十五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乙醚、甲苯、正己烷、四氢呋喃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酰氯为特戊酰氯、对甲苯磺酰氯、苯甲酰氯或乙酰氯;有机碱为吡啶、4-二甲氨基吡啶、2,6-二甲基吡啶或三乙胺;四醇16、酰氯和有机碱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5):(3~10);四醇16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20)ml;

步骤十六中,有机溶剂为乙腈、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氧化剂为2-金刚烷氮氧化物、三氧化硫吡啶、戴斯-马丁氧化剂、pcc、ibx或四异丙基高钌酸铵;酯17、4-二甲氨基吡啶、氯化亚铜、2,2'-联吡啶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5):(0.1~1):(0.1~1):(0.1~1);酯17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20)ml;

步骤十七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四氢呋喃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硅基化试剂为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三甲基氯硅烷、三异丙基氯硅烷、叔丁基二甲基硅基三氟甲磺酸酯或三异丙基硅基三氟甲磺酸酯;有机碱为咪唑、4-二甲氨基吡啶、吡啶、2,6-二甲基吡啶或三乙胺;羟基酮18、硅基化试剂和有机碱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15):(5~20);羟基酮18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20)ml。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十八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甲苯、苯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氧化剂为二氧化硒、过氧化叔丁醇或pcc;酮19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15);酮19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20)ml;

步骤十九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氯仿、甲醇、乙醇、乙腈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铑催化剂为三氯化铑、醋酸铑或威尔金森催化剂;醛20与铑催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1~1);醛20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20)ml;

步骤二十中,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二氯甲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还原剂为四氢铝锂、硼氢化锂、硼氢化钠、氰基硼氢化钠或三乙酸基硼氢化钠;醛21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5);醛21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20)m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采用的合成路线是以5-(羟甲基)-2-环戊烯-1-醇为原料,经过光照氧化去芳化反应,分子内诱导加成反应,烯烃复分解反应等关键反应,最后经过官能团转化得到目标产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合成的产物与天然产物的波谱数据一致。本发明的合成路线采用高度灵活化、模块化策略,设计思路新颖,原料易得,容易实现各个重要官能团的改造,方便合成多种prostratin的结构衍生物,为全面的结构-生物活性研究打下基础,也为将prostratin作为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合成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再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为叙述方便将其分为二十个步骤。

步骤一:

将(11.4g,100mmol)5-(羟甲基)-2-环戊烯-1-醇2溶于二氯甲烷(80ml)和丙酮(20ml)的混合物中,在0℃将对甲基苯磺酸吡啶(2.5g,9.95mmol)加入到反应液中,室温反应18小时,然后在0℃加入(42g,500mmol)碳酸氢钠和(40.6g,200mmol)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反应15小时,500ml饱和硫代硫酸钠/二氯甲烷(体积比1:2)混合物淬灭反应,经二氯甲烷萃取,蒸馏水洗涤和无水na2so4干燥后,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提纯产物,得到黄色油状化合物,即为环氧3(12.84g,75mmol,75%)。

核磁数据为:1hnmr(400mhz,cdcl3):δ4.39(d,j=4.5hz,1h),4.13(dd,j=12.2,4.5hz,1h),3.63(dd,j=12.2,1.4hz,1h),3.52(s,1h),3.45(d,j=2.4hz,1h),2.07–1.91(m,2h),1.65(ddt,j=10.7,4.6,3.0hz,1h),1.45(s,3h),1.35(s,3h).

13cnmr(100mhz,cdcl3):δ97.2,77.3,77.0,76.7,69.9,59.7,57.5,56.4,30.8,28.9,28.8,19.2.

红外数据为:ir(neat)ν:2992,2938,2883,1374,1256,1196,1113,844,765cm-1

步骤二:

在0℃将(1.9g,10mmol)碘化亚铜加入到(200ml,1.0minthf,200mmol)4-甲氧基苯基溴化镁中,搅拌30分钟,然后在0℃向上述反应液中缓慢滴加含有(17.0g,100mmol)环氧3的thf溶液(200ml),室温反应12小时,冷却到0℃,用饱和氯化铵淬灭反应,二氯甲烷萃取,蒸馏水洗涤和无水na2so4干燥后,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提纯产物(体积比pe/ea20:1),得到黄色油状化合物,即为仲醇4(21.4g,77mmol,77%)。

步骤三:

将(27.8g,100mmol)仲醇4和三乙胺(20.4g,300mmol)溶于二氯甲烷(300ml)中,在0℃向反应液中加入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18.1g,120mmol),室温反应12小时,冷却到0℃用饱和碳酸氢钠淬灭反应,有机相经二氯甲烷(3x100ml)萃取,蒸馏水洗涤和无水na2so4干燥后,得到黄色油状化合物,即为硅醚5,不用提纯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步骤四:

在0℃将上述硅醚5溶于thf(100ml)中缓慢滴加到含有二苯基膦(52ml,300mmol)和正丁基锂(120ml,2.5mol/lin正己烷,300mmol)的thf(400ml)溶液中,搅拌30分钟,然后80℃反应12小时,冷却到0℃用饱和氯化铵淬灭反应,乙酸乙酯萃取,蒸馏水洗涤和无水na2so4干燥后,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提纯产物,得到白色固体化合物,即为酚6(35.9g,95mmol,95%)。

步骤五:

将(1g,2.64mmol)酚6溶于氯仿/甲醇(v/v,1:1,30ml)和孟加拉玫瑰红(149mg,0.13mmol)的混合物中,室温下通氧气400w钠灯光照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提纯产物,得到黄色固体化合物,即为环己二烯酮7(886mg,2.24mmol,85%)。

核磁数据为:1hnmr(400mhz,cdcl3):δ7.04–6.88(m,2h),6.19–6.13(m,2h),4.09(dd,j=12.0,3.4hz,2h),3.98(d,j=3.6hz,1h),3.77(s,1h),3.65(dd,j=12.0,2.1hz,1h),2.22–2.02(m,3h),1.90–1.79(m,1h),1.45(s,3h),1.37(s,3h),0.86(s,9h),0.09(s,6h).

13cnmr(100mhz,cdcl3):δ185.3,152.0,151.0,128.2,127.6,98.4,79.3,77.5,70.0,60.3,57.3,35.8,28.7,26.6,25.6,19.4,17.7,-4.5,-4.7.

红外数据为:ir(neat)ν:3369,2926,2855,1664,1379,1096,1072,833,773cm-1

步骤六:

将双三甲基硅基氨基锂(2.53ml,1.0minthf,2.53mmol)在-60℃下缓慢滴加到环己二烯酮7(1.00g,2.53mmol)的thf(25ml)溶液中,搅拌10分钟,然后-60℃下向反应液中加入n,n-二甲基丙烯基脲(1.53ml,12.65mmol),随后缓慢加入甲基氯化镁溶液(2.53ml,6.40mmol,3.0minthf),在-30℃搅拌6小时,冷却到0℃用饱和氯化铵淬灭反应,乙酸乙酯(3x20ml)萃取,蒸馏水洗涤和无水na2so4干燥后,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提纯产物,得到白色固体化合物,即为环己烯酮8(394mg,0.96mmol,38%)。

步骤七:

将(2.00g,4.87mmol)环己烯酮8和吡啶(3.92ml,48.7mmol)溶于二氯甲烷(50ml)中,室温加入溴单质(6.18g,24.3mmol),反应混合物在50℃搅拌18小时,500ml饱和硫代硫酸钠/二氯甲烷(体积比1:2)混合物淬灭反应,经二氯甲烷萃取,蒸馏水洗涤和无水na2so4干燥后,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提纯,得到黄色固体,即为溴化物9(2.22g,4.14mmol,85%)。

步骤八:

将(260mg,0.48mmol)溴化物9、醋酸钯(17mg,0.024mmol)、三苯基膦(15mg,0.048mmol)以及碳酸银(111mg,0.768mmol)置于thf(8ml)中,室温搅拌30分钟,然后向反应液中加入异丙烯基硼酸频哪醇酯(0.18ml,0.96mmol)和水(1ml),反应混合物于80℃搅拌12小时,反应结束后,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提纯产物,得到黄色固体化合物,即为二烯10(203mg,0.45mmol,93%)。

核磁数据为:1hnmr(400mhz,cdcl3):δ6.67(d,j=0.8hz,1h),5.16(d,j=1.0hz,1h),5.06(s,1h),4.20–4.08(m,2h),4.00(d,j=3.2hz,1h),3.68(d,j=11.9hz,1h),3.30(s,1h),2.64–2.40(m,3h),2.34(dd,j=12.3,6.6hz,1h),2.16–1.97(m,2h),1.91(s,3h),1.84–1.76(m,1h),1.46(s,3h),1.39(s,3h),1.11(d,j=6.6hz,3h),0.87(s,9h),0.10(s,6h).

13cnmr(100mhz,cdcl3):δ197.5,148.1,140.7,140.6,116.5,98.3,79.3,77.6,73.2,60.3,55.0,43.4,37.7,36.2,28.9,26.9,25.6,22.4,19.2,17.7,14.8,-4.4,-4.9.

红外数据为:ir(neat)ν:3495,2955,2930,2910,1665,1197,1107,1081,836,777cm-1

步骤九:

在-78℃将乙烯基氯化镁(2.2ml,2.2mmol,1.0mol/linthf)缓慢加入含有二烯10(200mg,0.44mmol)的甲苯(50ml)中,搅拌30分钟,,缓慢升温至室温搅拌12小时,冷却到0℃用饱和氯化铵淬灭反应,乙酸乙酯(3x20ml)萃取,蒸馏水洗涤和无水na2so4干燥后,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提纯产物,得到白色固体化合物,即为酮11(171mg,0.36mmol,81%)。

步骤十:

将酮11(200mg,0.42mmol)、三氟乙酸(0.93ml,1.26mmol)与水合肼(72μl,1.26mmol)缓慢加入thf(10ml)中,反应混合物90℃加热搅拌12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四乙酸铅(931mg,2.10mmol)的二氯甲烷(10ml)溶液,反应3小时冷却到0℃用饱和碳酸氢钠淬灭反应,有机相经二氯甲烷(5x10ml)萃取,蒸馏水洗涤和无水na2so4干燥后,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提纯产物,得到白色固体化合物,即为二亚胺12(120mg,0.22mmol,52%)。

步骤十一:

将二亚胺12(100mg,0.18mmol)溶于乙酸乙酯(20ml)中,室温下光照反应12小时,然后加入四丁基氟化铵(0.2ml,0.18mmol)反应2小时,冷却到0℃用饱和氯化铵淬灭反应,乙酸乙酯(5x10ml)萃取,蒸馏水洗涤和无水na2so4干燥后,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提纯产物,得到白色固体化合物,即为三元环13(58mg,0.14mmol,79%)。

步骤十二:

在0℃向含有三元环13的二氯甲烷(40ml)溶液中加入分子筛(200mg)、n-甲基-n-氧化吗啉(203mg,1.50mmol)以及四丙基高钌酸铵(35mg,0.10mmol),然后将混合物在室温反应1h,减压除去溶剂,再溶于thf(10ml)中,在-78℃向此溶液中加入2-甲基烯丙基氯化镁(1.10ml0.5mol/linthf)和氯化锌(0.55ml1.0mol/linthf)溶液,搅拌5小时,冷却到0℃用饱和氯化铵淬灭反应,乙酸乙酯(3x10ml)萃取,蒸馏水洗涤和无水na2so4干燥后,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提纯产物,得到白色固体化合物,即为二烯14(143mg,0.31mmol,62%)。

步骤十三:

将二烯14(50mg,0.11mmol)与grubbs第二代催化剂(37.4mg,0.043mmol)加入到甲苯(5ml)中,然后加热110℃反应12小时,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提纯产物,得到黄色固体化合物,即为四环15(34mg,0.078mmol,71%)。

核磁数据为:1hnmr(400mhz,cdcl3):δ5.43–5.31(m,1h),3.96(dd,j=11.6,4.5hz,1h),3.70(d,j=6.1hz,1h),3.61(dd,j=11.6,5.1hz,1h),3.42(s,1h),2.50(t,j=6.1hz,1h),2.45(d,j=17.0hz,1h),2.13(d,j=17.0hz,1h),2.10–2.05(m,1h),2.03(s,3h),2.02–1.88(m,3h),1.89–1.79(m,2h),1.73(s,3h),1.58(dd,j=15.7,5.3hz,1h),1.43(s,3h),1.39(s,3h),1.12(s,3h),1.09(s,3h),1.00(d,j=6.9hz,3h),0.91(d,j=7.5hz,1h).

13cnmr(100mhz,cdcl3):δ172.2,134.8,127.8,98.8,77.6,77.4,75.8,65.0,61.7,54.3,48.0,39.6,35.7,34.9,31.3,31.2,28.8,28.2,25.6,23.8,22.7,21.7,21.3,19.0,15.9.

红外数据为:ir(neat)ν:3513,2973,2943,2869,1742,1368,1226,1120,1056,1011,875cm-1

步骤十四:

将四环15(52mg,0.12mmol)溶于混合溶剂thf/乙腈/水(v/v/v,2ml/8ml/1ml)然后加入ddq(5mg,0.024mmol),室温反应18小时,减压除去溶剂,得到油状化合物四醇16,不用提纯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步骤十五:

将上一步得到的四醇16,4-二甲氨基吡啶(14.6mg,0.12mmol),吡啶(42μl,0.60mmol)以及对甲基苯磺酰氯(44μl,0.36mmol)依次加入二氯甲烷(5ml)中,室温反应12小时,减压除去溶剂,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提纯产物,得到黄色固体化合物,即为酯17(45mg,0.094mmol,78%)。

步骤十六:

在0℃条件下将酯17(22mg,0.046mmol)、4-二甲氨基吡啶(5.6mg,0.046mmol)、氯化亚铜(1.4mg,0.014mmol)、2,2'-联吡啶(2.2mg,0.014mmol)以及2-氮杂金刚烷-n-氧自由基(1.4mg,9.2μmol)依次加入乙腈(10ml)中,室温搅拌18小时,反应完过滤,减压除掉溶剂得到油状物,即为羟基酮18,无需分离直接用到下一步反应。

步骤十七:

在室温条件下,向上一步得到的羟基酮18的二氯甲烷(5ml)溶液中加入咪唑(63mg,0.92mmol),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40μl,0.46mmol),加热40℃搅拌5小时,反应完毕后,减压除去溶剂,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提纯产物,得到无色油状物,即为酮19(10.8mg,0.029mmol,64%)。

步骤十八:

将二氧化硒(8.9mg,0.08mmol)加入到酮19(7.2mg,0.016mmol)的苯溶液中(6ml),加热80℃反应30分钟,,反应完毕后,减压除去溶剂,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提纯产物,得到无色油状物,即为醛20(6.1mg,0.013mmol,81%)。

步骤十九:

将醛20(12mg,0.026mmol)和三氯化铑三水合物(2.1mg,7.8μmol)溶解于乙醇(3ml)中,加热到100℃反应30分钟,反应完毕后,减压除去溶剂,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提纯产物,得到无色油状物,即为醛21(5.3mg,0.014mmol,52%)。

步骤二十:

将醛21(3.7mg,9.5μmol)的甲醇(2ml)溶液置于10ml提前充分干燥的反应管中,冷却到–50℃,将硼氢化钠(0.4mg,10.5μmol)小心地加入到反应物中,15分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水(100μl)淬灭反应,减压除去溶剂,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提纯产物,得到无色油状物1,即为巴豆烷二萜prostratin(3.2mg,8.2μmol,86%)。

核磁数据为:1hnmr(600mhz,cdcl3):7.58(s,1h),5.67(d,j=5.1hz,1h),5.38(s,1h),4.03(d,j=12.8hz,1h),3.98(d,j=12.8hz,1h),3.26(s,1h),2.99(t,j=5.1hz,1h),2.53(d,j=19.0hz,1h),2.46(d,j=19.0hz,1h),2.31(s,1h),2.14–2.02(m,4h),2.03–1.92(m,1h),1.83–1.71(m,3h),1.57(dd,j=14.7,11.3hz,1h),1.19(s,3h),1.06(s,3h),0.88(d,j=6.5hz,3h),0.85(d,j=5.3hz,1h).

13cnmr(150mhz,cdcl3):209.1,173.2,161.2,139.9,132.8,130.2,76.0,73.8,68.3,63.6,55.7,39.1,38.6,36.3,32.4,31.8,23.2,22.7,21.2,18.5,15.3,10.1.

红外数据为:ir(neat)ν:3379,2985,2923,2874,1705,1628,1378,1329,1262,1016,911,735cm-1

实施例2

步骤一:参见图1,将5-(羟甲基)-2-环戊烯-1-醇(即图1中的2)、保护试剂与酸加入到有机溶剂中,于-10℃,搅拌15小时,然后再加入碳酸氢钠和氧化剂进行反应17h有白色固体生成,所得产物经柱层析进行纯化,得到环氧3;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保护试剂为2,2-二甲氧基丙烷;酸为对甲苯磺酸;氧化剂为过氧乙酸;(羟甲基)-2-环戊烯-1-醇、保护试剂、酸、碳酸氢钠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0.1:5:1;5-(羟甲基)-2-环戊烯-1-醇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ml。

步骤二:将环氧3、格氏试剂和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100℃,搅拌20小时,反应液由深灰色变成黄色,所得产物经柱层析进行纯化,得到仲醇4;

其中,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格氏试剂为4-甲氧基苯基溴化镁;催化剂为碘化亚铜;环氧3、格氏试剂和催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0.5;环氧3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ml;

步骤三:将仲醇4、硅基化试剂与有机碱在有机溶剂中,于-50℃,搅拌20小时,所得产物经柱层析进行纯化,得到硅醚5;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硅基化试剂为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有机碱为咪唑;仲醇4、硅基化试剂和有机碱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10;仲醇4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ml;

步骤四:硅醚5与脱甲基试剂在有机溶剂中,于150℃,搅拌1小时,所得产物经柱层析进行纯化,得到酚6;

其中,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脱甲基试剂为正丁基锂;硅醚5与脱甲基试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硅醚5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ml;

步骤五:在400w钠灯光照下同时通氧气的条件下,将酚6与光敏剂在有机溶剂中,于50℃,搅拌1小时,所得产物经柱层析进行纯化,得到环己二烯酮7;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光敏剂为孟加拉玫瑰红;酚6与光敏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01;酚6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ml。

步骤六:将环己二烯酮7和有机碱在有机溶剂中,于-100℃搅拌20分钟,然后在-80℃加入n,n-二甲基丙烯基脲和格氏试剂搅拌20小时所得产物经柱层析进行纯化,得到环戊烯酮8;

其中,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有机碱为双三甲基硅基氨基锂;环己二烯酮7、有机碱、n,n-二甲基丙烯基脲和格氏试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5:10;环己二烯酮7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ml;

步骤七:将环戊烯酮8、有机碱和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于20℃搅拌13小时,所得产物经柱层析进行纯化,得到溴化物9;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有机碱为吡啶;卤素单质为碘单质;环戊烯酮8、有机碱和卤素单质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0:5;环戊烯酮8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ml;

步骤八:溴化物9、钯催化剂、配体、氧化剂以及硼酸频哪醇酯在有机溶剂中,于0℃搅拌15小时,所得产物经柱层析进行纯化,得到二烯10;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钯催化剂为氯化钯;配体为三苯基膦;氧化剂为氧化银;溴化物9、钯催化剂、配体、氧化剂以及硼酸频哪醇酯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01:0.5:1:2;溴化物9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ml;

步骤九:将二烯10与格氏试剂在有机溶剂中,于-100℃搅拌15小时,所得产物经柱层析进行纯化,得到酮11;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格氏试剂为乙烯基氯化镁、乙烯基溴化镁、乙烯基碘化镁、乙烯基锂或乙烯基锌;二烯10与格氏试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二烯10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0ml;

步骤十:将酮11、水合肼与氧化剂,在有机溶剂中0℃搅拌15小时,所得产物经柱层析进行纯化,得到二亚胺12;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氧化剂为四乙酸铅;酮11、水合肼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5,酮11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0ml;

步骤十一:在300w汞灯光照下,将二亚胺12在有机溶剂中,于0℃搅拌4小时,然后加入四丁基氟化铵搅拌1小时,所得产物经柱层析进行纯化,得到三元环13;

其中,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二亚胺与四丁基氟化铵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二亚胺12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0ml

步骤十二:将三元环13、n-甲基-n-氧化吗啉和四异丙基高钌酸铵在有机溶剂中室温搅拌0.5小时,然后加入格氏试剂和lewis酸在有机溶剂中,于-50℃搅拌12小时,所得产物经柱层析进行纯化,得到二烯14;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氧化剂为戴斯-马丁氧化剂;格氏试剂为乙烯基氯化镁;lewis酸为氯化锌;三元环13、n-甲基-n-氧化吗啉、四异丙基高钌酸铵、格氏试剂与lewis酸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0.1:1:5;三元环13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ml;

步骤十三:将二烯14与rcm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0℃搅拌12小时,所得产物经柱层析进行纯化,得到四环15;

其中,有机溶剂为苯;rcm催化剂为grubbs第一代;二烯14与rcm催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01;二烯14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0ml;

步骤十四:将四环15在有机酸的条件下,在有机溶剂中,于0℃搅拌12小时,所得产物经柱层析进行纯化,得到四醇16;

其中,有机溶剂为乙腈;有机酸为三氟乙酸;四环15与有机酸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1;,四环15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20ml;

步骤十五:将四醇16与酰氯在有机溶剂中,于100℃,在有机碱的条件下搅拌1小时,所得产物经柱层析进行纯化,得到酯17;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酰氯为特戊酰氯;有机碱为吡啶;四醇16、酰氯和有机碱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3;四醇16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ml;

步骤十六:将酯17、4-二甲氨基吡啶、氯化亚铜、2,2'-联吡啶和氧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20℃,搅拌5小时,所得产物经柱层析进行纯化,得到羟基酮18;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氧化剂为四异丙基高钌酸铵;酯17、4-二甲氨基吡啶、氯化亚铜、2,2'-联吡啶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0.5:0.3:0.4;酯17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0ml;

步骤十七:将羟基酮18、硅基化试剂和有机碱在有机溶剂中,于0℃,搅拌12小时,所得产物经柱层析进行纯化,得到酮19;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硅基化试剂为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有机碱为咪唑;羟基酮18、硅基化试剂和有机碱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20;羟基酮18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ml

步骤十八:将酮19与氧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50℃,搅拌5小时,所得产物经柱层析进行纯化,得到醛20;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氧化剂为二氧化硒;酮19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酮19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ml;

步骤十九:将醛20与铑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50℃,搅拌0.2小时,所得产物经柱层析进行纯化,生成醛21;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铑催化剂为三氯化铑;醛20与铑催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1;醛20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ml;

步骤二十:将醛21与还原剂在有机溶剂中,于-50℃,搅拌5小时,所得产物经柱层析进行纯化,得到巴豆烷二萜prostratin;

其中,有机溶剂为甲醇;还原剂为四氢铝锂;醛21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5;醛21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ml。

实施例3

步骤一:将5-(羟甲基)-2-环戊烯-1-醇、保护试剂与酸加入到有机溶剂中,于50℃,搅拌20小时,然后再加入碳酸氢钠和氧化剂进行反应18h有白色固体生成,得到环氧3;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乙烷;保护试剂为丙酮;酸为对甲苯磺酸吡啶盐;氧化剂为过氧化氢;(羟甲基)-2-环戊烯-1-醇、保护试剂、酸、碳酸氢钠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5:0.4:3:5;5-(羟甲基)-2-环戊烯-1-醇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ml。

步骤二:将环氧3、格氏试剂和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50℃,搅拌15小时直到反应液由深灰色变成黄色,得到仲醇4;

其中,有机溶剂为乙醚;格氏试剂为4-羟基苯基溴化镁;催化剂为三氟化硼乙醚;环氧3、格氏试剂和催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5:0.1;环氧3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2ml;

步骤三:将仲醇4、硅基化试剂与有机碱在有机溶剂中,于-10℃,搅拌15小时,得到硅醚5;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乙烷;硅基化试剂为三甲基氯硅烷;有机碱为三乙胺;仲醇4、硅基化试剂和有机碱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5:1;仲醇4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2ml;

步骤四:硅醚5与脱甲基试剂在有机溶剂中,于100℃,搅拌6小时,得到酚6;

其中,有机溶剂为2-甲基四氢呋喃;脱甲基试剂为二苯基膦;硅醚5与脱甲基试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硅醚5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2ml;

步骤五:在400w钠灯光照下同时通氧气的条件下,将酚6与光敏剂在有机溶剂中,于20℃,搅拌5小时,得到环己二烯酮7;

其中,有机溶剂为甲醇;光敏剂为亚甲基蓝;酚6与光敏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1;酚6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2ml。

步骤六:将环己二烯酮7和有机碱在有机溶剂中,于-40℃搅拌12分钟,然后在-30℃加入n,n-二甲基丙烯基脲和格氏试剂搅拌14小时得到环戊烯酮8;

其中,有机溶剂为乙醚;有机碱为叔丁醇钾;格氏试剂为甲基溴化镁;环己二烯酮7、有机碱、n,n-二甲基丙烯基脲和格氏试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6:7;环己二烯酮7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2ml;

步骤七:将环戊烯酮8、有机碱和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于-10℃搅拌20小时,得到溴化物9;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乙烷;有机碱为4-二甲氨基吡啶;卤素单质为溴单质;环戊烯酮8、有机碱和卤素单质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0:6;环戊烯酮8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2ml;

步骤八:溴化物9、钯催化剂、配体、氧化剂以及硼酸频哪醇酯在有机溶剂中,于150℃搅拌12小时,得到二烯10;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乙烷;钯催化剂为二氯二三苯基膦钯;配体为三苯基砷;氧化剂为醋酸银;溴化物9、钯催化剂、配体、氧化剂以及硼酸频哪醇酯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5:0.01:5:4;溴化物9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0ml;

步骤九:将二烯10与格氏试剂在有机溶剂中,于0℃搅拌5小时,得到酮11;

其中,有机溶剂为乙醚;格氏试剂为乙烯基溴化镁;二烯10与格氏试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5;二烯10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60ml;

步骤十:将酮11、水合肼与氧化剂,在有机溶剂中20℃搅拌10小时,得到二亚胺12;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氯仿、甲醇、乙醇、乙腈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氧化剂为四乙酸铅、二乙酸碘苯、二三氟乙酸碘苯、过氧乙酸或乙酸;酮11、水合肼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5:1,酮11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20ml;

步骤十一:在300w汞灯光照下,将二亚胺12在有机溶剂中,于-50℃搅拌5小时,然后加入四丁基氟化铵搅拌2小时,得到三元环13;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二亚胺与四丁基氟化铵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5;二亚胺12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20ml;

步骤十二:将三元环13、n-甲基-n-氧化吗啉和四异丙基高钌酸铵在有机溶剂中室温搅拌1小时,然后加入格氏试剂和lewis酸在有机溶剂中,于0℃搅拌10小时,得到二烯14;

其中,有机溶剂为乙醚;氧化剂为pcc;格氏试剂为乙烯基碘化镁;lewis酸为氯化锌氯化锂络合物;三元环13、n-甲基-n-氧化吗啉、四异丙基高钌酸铵、格氏试剂与lewis酸的量的比为1:5:0.4:5:2;三元环13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20ml;

步骤十三:将二烯14与rcm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50℃搅拌10小时,得到四环15;

其中,有机溶剂为苯或甲苯;rcm催化剂为hoveyda-grubbs第二代;二烯14与rcm催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5;二烯14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20ml;

步骤十四:将四环15在有机酸的条件下,在有机溶剂中,于30℃,搅拌9小时,得到四醇16;

其中,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有机酸为对甲苯磺酸;四环15与有机酸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3;四环15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5ml;

步骤十五:将四醇16与酰氯在有机溶剂中,于70℃,在有机碱的条件下搅拌3小时,得到酯17;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乙烷;酰氯为对甲苯磺酰氯;有机碱为2,6-二甲基吡啶;四醇16、酰氯和有机碱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5:5;四醇16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0ml;

步骤十六:将酯17、4-二甲氨基吡啶、氯化亚铜、2,2'-联吡啶和氧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0℃,搅拌12小时,得到羟基酮18;

其中,有机溶剂为乙腈;氧化剂为2-金刚烷氮氧化物;酯17、4-二甲氨基吡啶、氯化亚铜、2,2'-联吡啶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0.1:0.8:0.1;酯17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ml;

步骤十七:将羟基酮18、硅基化试剂和有机碱在有机溶剂中,于0℃,搅拌9小时,得到酮19;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乙烷;硅基化试剂为三甲基氯硅烷;有机碱为2,6-二甲基吡啶;羟基酮18、硅基化试剂和有机碱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7:5;羟基酮18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5ml

步骤十八:将酮19与氧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100℃,搅拌3小时,得到醛20;

其中,有机溶剂为甲苯;氧化剂为过氧化叔丁醇;酮19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0;酮19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5ml;

步骤十九:将醛20与铑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100℃,搅拌3小时,生成醛21;

其中,有机溶剂为氯仿;铑催化剂为醋酸铑;醛20与铑催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5;醛20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0ml;

步骤二十:将醛21与还原剂在有机溶剂中,于-10℃,搅拌3小时,得到巴豆烷二萜prostratin;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还原剂为硼氢化钠;醛21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醛21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0ml。

实施例4

步骤一:将5-(羟甲基)-2-环戊烯-1-醇、保护试剂与酸加入到有机溶剂中,于10℃,搅拌17小时,然后再加入碳酸氢钠和氧化剂进行反应15h有白色固体生成,得到环氧3;

其中,有机溶剂为2-甲基四氢呋喃与四氢呋喃中的任意比例的的混合物;保护试剂为2,2-二甲氧基丙烷;酸为硫酸;氧化剂为过氧化叔丁醇;(羟甲基)-2-环戊烯-1-醇、保护试剂、酸、碳酸氢钠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7:1:2:3;5-(羟甲基)-2-环戊烯-1-醇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3ml。

步骤二:将环氧3、格氏试剂和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0℃,搅拌10小时直到反应液由深灰色变成黄色,得到仲醇4;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与甲苯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格氏试剂为4-氯苯基溴化镁;催化剂为二乙基氯化铝;环氧3、格氏试剂和催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8:0.2;环氧3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3ml;

步骤三:将仲醇4、硅基化试剂与有机碱在有机溶剂中,于20℃,搅拌8小时,得到硅醚5;

其中,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硅基化试剂为叔丁基二甲基硅基三氟甲磺酸酯;有机碱为吡啶;仲醇4、硅基化试剂和有机碱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7;仲醇4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3ml;

步骤四:硅醚5与脱甲基试剂在有机溶剂中,于50℃,搅拌12小时,得到酚6;

其中,有机溶剂为乙醚与正己烷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脱甲基试剂为乙硫醇钠;硅醚5与脱甲基试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硅醚5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3ml;

步骤五:在400w钠灯光照下同时通氧气的条件下,将酚6与光敏剂在有机溶剂中,于0℃,搅拌15小时,得到环己二烯酮7;

其中,有机溶剂为乙醇与乙腈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光敏剂为四苯基卟啉;酚6与光敏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5;酚6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3ml。

步骤六:将环己二烯酮7和有机碱在有机溶剂中,于10℃搅拌6分钟,然后在10℃加入n,n-二甲基丙烯基脲和格氏试剂搅拌7小时得到环戊烯酮8;

其中,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乙醚、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有机碱为双三甲基硅基氨基锂、二异丙基氨基锂、叔丁醇钾或乙醇钠;格氏试剂为甲基氯化镁、甲基溴化镁、甲基碘化镁、乙烯基氯化镁或乙烯基溴化镁;环己二烯酮7、有机碱、n,n-二甲基丙烯基脲和格氏试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8:4;环己二烯酮7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3ml;

步骤七:将环戊烯酮8、有机碱和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于70℃搅拌7小时,得到溴化物9;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与二氯乙烷的任比例的混合物;有机碱为三乙胺;卤素单质为碘单质;环戊烯酮8、有机碱和卤素单质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2:10;环戊烯酮8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ml;

步骤八:溴化物9、钯催化剂、配体、氧化剂以及硼酸频哪醇酯在有机溶剂中,于40℃搅拌8小时,得到二烯10;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与二氯乙烷任意比例的混合物;钯催化剂为醋酸钯;配体为三甲苯基膦;氧化剂为氧气;溴化物9、钯催化剂、配体、氧化剂以及硼酸频哪醇酯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06:0.2:2:1;溴化物9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7ml;

步骤九:将二烯10与格氏试剂在有机溶剂中,于50℃搅拌3小时,得到酮11;

其中,有机溶剂为甲苯与正己烷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格氏试剂为乙烯基锂;二烯10与格氏试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二烯10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70ml;

步骤十:将酮11、苯肼与氧化剂,在有机溶剂中70℃搅拌4小时,得到二亚胺12;

其中,有机溶剂为甲醇与乙醇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氧化剂为过氧乙酸;酮11、苯肼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3;酮11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30ml;

步骤十一:在300w汞灯光照下,将二亚胺12在有机溶剂中,于50℃搅拌10小时,然后加入四丁基氟化铵搅拌3小时,得到三元环13;

其中,有机溶剂为苯与甲醇任意比例的混合物;二亚胺与四丁基氟化铵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二亚胺12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0ml;

步骤十二:将三元环13、n-甲基-n-氧化吗啉和四异丙基高钌酸铵在有机溶剂中室温搅拌2小时,然后加入格氏试剂和lewis酸在有机溶剂中,于50℃搅拌5小时,得到二烯14;

其中,有机溶剂为甲苯与四氢呋喃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氧化剂为ibx;格氏试剂为乙烯基锌;lewis酸为氯化铈氯化铈;三元环13、n-甲基-n-氧化吗啉、四异丙基高钌酸铵、格氏试剂与lewis酸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1:2:1;三元环13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5ml;

步骤十三:将二烯14与rcm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100℃搅拌5小时,得到四环15;

其中,有机溶剂为甲苯;rcm催化剂为zhancatalyst1a、;二烯14与rcm催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06;二烯14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30ml;

步骤十四:将四环15在无机酸的条件下,在有机溶剂中,于70℃,搅拌4小时,得到四醇16;

其中,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无机酸为硫酸;四环15与无机酸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6,四环15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0ml;

步骤十五:将四醇16与酰氯在有机溶剂中,于40℃,在有机碱的条件下搅拌8小时,得到酯17;

其中,有机溶剂为乙醚与甲苯的混合物;酰氯为苯甲酰氯;有机碱为2,6-二甲基吡啶;四醇16、酰氯和有机碱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10;四醇16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5ml;

步骤十六:将酯17、4-二甲氨基吡啶、氯化亚铜、2,2'-联吡啶和氧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20℃,搅拌5小时,得到羟基酮18;

其中,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氧化剂为三氧化硫吡啶;酯17、4-二甲氨基吡啶、氯化亚铜、2,2'-联吡啶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0.5:0.3:0.4;酯17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0ml;

步骤十七:将羟基酮18、硅基化试剂和有机碱在有机溶剂中,于60℃,搅拌4小时,得到酮19;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乙烷与四氢呋喃的混合物;硅基化试剂为叔丁基二甲基硅基三氟甲磺酸酯;有机碱为2,6-二甲基吡啶;羟基酮18、硅基化试剂和有机碱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0:15;羟基酮18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0ml

步骤十八:将酮19与氧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120℃,搅拌1小时,得到醛20;

其中,有机溶剂为苯;氧化剂为pcc;酮19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5;酮19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0ml;

步骤十九:将醛20与铑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50℃,搅拌5小时,生成醛21;

其中,有机溶剂为甲醇与乙醇的混合物;铑催化剂为威尔金森催化剂;醛20与铑催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7;醛20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5ml;

步骤二十:将醛21与还原剂在有机溶剂中,于20℃,搅拌1小时,得到巴豆烷二萜prostratin;

其中,有机溶剂为甲醇与乙醇的混合物;还原剂为氰基硼氢化钠;醛21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醛21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5ml。

实施例5

步骤一:将5-(羟甲基)-2-环戊烯-1-醇、保护试剂与酸加入到有机溶剂中,于30℃,搅拌18小时,然后再加入碳酸氢钠和氧化剂进行反应20h有白色固体生成,得到环氧3;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与二氯乙烷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保护试剂为丙酮;酸为乙酸;氧化剂为间氯过氧苯甲酸;(羟甲基)-2-环戊烯-1-醇、保护试剂、酸、碳酸氢钠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0:0.7:4:4;5-(羟甲基)-2-环戊烯-1-醇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2ml。

步骤二:将环氧3、格氏试剂和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50℃,搅拌5小时直到反应液由深灰色变成黄色,得到仲醇4;

其中,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与乙醚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格氏试剂为苯基溴化镁;催化剂为二乙基氯化铝;环氧3、格氏试剂和催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0:0.3;环氧3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ml;

步骤三:将仲醇4、硅基化试剂与有机碱在有机溶剂中,于50℃,搅拌1小时,得到硅醚5;

其中,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硅基化试剂为三异丙基硅基三氟甲磺酸酯;有机碱为4-二甲氨基吡啶;仲醇4、硅基化试剂和有机碱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3;仲醇4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ml;

步骤四:硅醚5与脱甲基试剂在有机溶剂中,于-50℃,搅拌20小时,得到酚6;

其中,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与2-甲基四氢呋喃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脱甲基试剂为三氯化硼;硅醚5与脱甲基试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5;硅醚5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ml;

步骤五:在400w钠灯光照下同时通氧气的条件下,将酚6与光敏剂在有机溶剂中,于-50℃,搅拌20小时,得到环己二烯酮7;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氯仿、甲醇、乙醇、乙腈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光敏剂为孟加拉玫瑰红、亚甲基蓝或四苯基卟啉;酚6与光敏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05;酚6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ml。

步骤六:将环己二烯酮7和有机碱在有机溶剂中,于50℃搅拌1分钟,然后在50℃加入n,n-二甲基丙烯基脲和格氏试剂搅拌1小时得到环戊烯酮8;

其中,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与乙醚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有机碱为乙醇钠;格氏试剂为乙烯基溴化镁;环己二烯酮7、有机碱、n,n-二甲基丙烯基脲和格氏试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5:10:2;环己二烯酮7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ml;

步骤七:将环戊烯酮8、有机碱和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于70℃,搅拌7小时,得到溴化物9;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与四氢呋喃的混合物;有机碱为4-二甲氨基吡啶;卤素单质为碘单质;环戊烯酮8、有机碱和卤素单质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2:10;环戊烯酮8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ml;

步骤八:溴化物9、钯催化剂、配体、氧化剂以及硼酸频哪醇酯在有机溶剂中,于100℃搅拌3小时,得到二烯10;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乙烷与四氢呋喃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钯催化剂为氯化烯丙基钯二聚物;配体为三丁基膦;氧化剂为过硫酸钾;溴化物9、钯催化剂、配体、氧化剂以及硼酸频哪醇酯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2:0.3:3:5;溴化物9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6ml;

步骤九:将二烯10与格氏试剂在有机溶剂中,于-50℃搅拌10小时,得到酮11;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乙烷与四氢呋喃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格氏试剂为乙烯基锌;二烯10与格氏试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二烯10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00ml;

步骤十:将酮11、苯肼与氧化剂,在有机溶剂中100℃搅拌3小时,得到二亚胺12;

其中,有机溶剂为乙醇与乙腈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氧化剂为乙酸;酮11、苯肼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4;酮11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0ml;

步骤十一:在300w汞灯光照下,将二亚胺12在有机溶剂中,于20℃搅拌15小时,然后加入四丁基氟化铵搅拌5小时,得到三元环13;

其中,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与二氯甲烷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二亚胺与四丁基氟化铵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二亚胺12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30ml;

步骤十二:将三元环13、n-甲基-n-氧化吗啉和四异丙基高钌酸铵在有机溶剂中室温搅拌3小时,然后加入格氏试剂和lewis酸在有机溶剂中,于20℃搅拌1小时,得到二烯14;

其中,有机溶剂为乙醚与甲苯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氧化剂为四异丙基高钌酸铵;格氏试剂为2-甲基烯丙基锂;lewis酸为氯化锂络合物;三元环13、n-甲基-n-氧化吗啉、四异丙基高钌酸铵、格氏试剂与lewis酸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0.8:4:3;三元环13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0ml;

步骤十三:将二烯14与rcm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150℃搅拌1小时,得到四环15;

其中,有机溶剂为甲苯;rcm催化剂为umicorem2catalyst;二烯14与rcm催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2;二烯14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0ml;

步骤十四:将四环15在lewis酸的条件下,在有机溶剂中,于100℃搅拌1小时,得到四醇16;

其中,有机溶剂为乙腈、四氢呋喃、水、二氯甲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lewis酸为ddq(2,3-二氯-5,6-二氰对苯醌);四环15与lewis酸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四环15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5ml;

步骤十五:将四醇16与酰氯在有机溶剂中,于0℃,在有机碱的条件下搅拌12小时,得到酯17;

其中,有机溶剂为正己烷与四氢呋喃的混合物;酰氯为乙酰氯;有机碱为三乙胺;四醇16、酰氯和有机碱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4:7;四醇16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20ml;

步骤十六:将酯17、4-二甲氨基吡啶、氯化亚铜、2,2'-联吡啶和氧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70℃,搅拌3小时,得到羟基酮18;

其中,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与二氯甲烷的混合物;氧化剂为pcc;酯17、4-二甲氨基吡啶、氯化亚铜、2,2'-联吡啶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1:0.1:0.7;酯17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15ml;

步骤十七:将羟基酮18、硅基化试剂和有机碱在有机溶剂中,于100℃,搅拌1小时,得到酮19;

其中,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硅基化试剂为三异丙基硅基三氟甲磺酸酯;有机碱为三乙胺;羟基酮18、硅基化试剂和有机碱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5:10;羟基酮18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20ml

步骤十八:将酮19与氧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150℃,搅拌0.2小时,得到醛20;

其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与甲苯的混合物;氧化剂为二氧化硒;酮19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7;酮19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20ml;

步骤十九:将醛20与铑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70℃,搅拌4小时,生成醛21;

其中,有机溶剂为乙腈;铑催化剂为三氯化铑;醛20与铑催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醛20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20ml;

步骤二十:将醛21与还原剂在有机溶剂中,于50℃,搅拌0.1小时,得到巴豆烷二萜prostratin;

其中,有机溶剂为甲醇;还原剂为三乙酸基硼氢化钠;醛21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醛21与有机溶剂的比为1mmol:20ml。

本发明的合成路线具备的优点是通过易制备的5-(羟甲基)-2-环戊烯-1-醇为原料,经过光照氧化去芳化反应,分子内诱导加成反应,烯烃复分解反应等关键反应,最后经过官能团转化得到目标产物。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合成的产物与天然产物的波谱数据一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