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菱角芦根养生原浆酒及其酿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82973发布日期:2018-11-17 00:33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生酒及其酿造
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以菱角米和芦根为原料,经酒曲发酵酿造养生原浆酒及其酿造方法。
背景技术
鲜芦根,味甘,呈长圆柱形或扁圆柱形,具体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的功效。专利cn101550390中公开了一种芦根保健米酒及其酿造方法,其是利用芦根酶解后的水提物与米酒混合,并加入甜味剂、稳定剂等混合后得到一种芦根米酒,而将芦根发酵酿造白酒的工艺尚无相关报道,如何利用芦根酿造高品质的养生白酒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菱角芦根养生原浆酒及其酿造方法。本发明利用新鲜芦根和菱角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充分利用菱角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成分,经酒曲发酵后进行常压蒸馏,可得到原浆酒精度为35~38°的白酒,酒液香醇,饮用后可加速血液中酒精的分解。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菱角芦根养生原浆酒,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新鲜菱角米20~40份,新鲜芦根50~80份,白酒曲1~3份,甜酒曲0.5~1.5份。优选的,还包括5~10份白砂糖。优选的,所述的菱角芦根养生原浆酒的酒精度为35~38°。一种菱角芦根养生原浆酒,包括以下步骤:(1)按重量计称取新鲜菱角米,洗净后蒸熟,将蒸熟的菱角米破碎打浆;(2)按重量计称取新鲜芦根,洗净后破碎打浆;(3)将打浆的菱角米和芦根混合均匀,按比例依次加入白酒曲、甜酒曲和白砂糖,在温度为40~50℃密封发酵10~14天;(4)发酵结束后将原料倒入蒸馏缸中进行常压蒸馏,收集70~80℃的馏分;(5)将收集的馏分经活性炭除杂后得到澄清透明的白酒;(6)将酿造的白酒放入陶瓷缸中,并于室温密封保存6~12个月后制得菱角芦根养生原浆酒,且酒精度为35~38°。优选的,步骤(4)所述的蒸馏缸内侧平铺一层干净苇叶,将发酵好的原料倒入蒸馏缸的苇叶上。优选的,步骤(5)所述的活性炭的加入量为1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的菱角芦根养生原浆酒呈白色透明,口感香醇,适量饮用后可加速血液中酒精的分解,同时本发明的原浆酒及工艺独特、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非常好的养生功效。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菱角芦根养生原浆酒(1)称取30斤新鲜的菱角米,洗净后蒸熟,将蒸熟的菱角米破碎打浆;(2)称取70斤新鲜芦根,洗净后破碎打浆;(3)将打浆的菱角米和芦根混合均匀,依次加入2斤白酒曲、1斤甜酒曲和8斤白砂糖,在温度为45℃密封发酵12天;(4)在蒸馏缸中内侧平铺一层干净苇叶,将发酵好的原料倒入蒸馏缸的苇叶上,采用常压蒸馏,收集78℃的馏分;(5)将收集的馏分经活性炭除杂后得到澄清透明的白酒,活性炭的加入量为30%;(6)将酿造的白酒放入陶瓷缸中,并于室温密封保存12个月后制得菱角芦根养生原浆酒,且酒精度为38°。实施例2一种菱角芦根养生原浆酒(1)称取20斤新鲜的菱角米,洗净后蒸熟,将蒸熟的菱角米破碎打浆;(2)称取60斤新鲜芦根,洗净后破碎打浆;(3)将打浆的菱角米和芦根混合均匀,依次加入1斤白酒曲、1斤甜酒曲和8斤白砂糖,在温度为45℃密封发酵14天;(4)在蒸馏缸中内侧平铺一层干净苇叶,将发酵好的原料倒入蒸馏缸的苇叶上,采用常压蒸馏,收集78℃的馏分;(5)将收集的馏分经活性炭除杂后得到澄清透明的白酒,活性炭的加入量为30%;(6)将酿造的白酒放入陶瓷缸中,并于室温密封保存12个月后制得菱角芦根养生原浆酒,且酒精度为35°。实施例3一种菱角芦根养生原浆酒(1)称取40斤新鲜的菱角米,洗净后蒸熟,将蒸熟的菱角米破碎打浆;(2)称取50斤新鲜芦根,洗净后破碎打浆;(3)将打浆的菱角米和芦根混合均匀,依次加入2斤白酒曲、1.5斤甜酒曲和10斤白砂糖,在温度为45℃密封发酵14天;(4)在蒸馏缸中内侧平铺一层干净苇叶,将发酵好的原料倒入蒸馏缸的苇叶上,采用常压蒸馏,收集78℃的馏分;(5)将收集的馏分经活性炭除杂后得到澄清透明的白酒,活性炭的加入量为30%;(6)将酿造的白酒放入陶瓷缸中,并于室温密封保存12个月后制得菱角芦根养生原浆酒,且酒精度为36°。实施例4分别选用大米发酵酿造的酒精度为35°、36°、38°的白酒作为对比例1~3,将本发明实施例1~3酿造的原浆酒以及对比例用小白鼠进行血液实验分析,将6种酒分别对小白鼠进行静脉注射,每种酒注射10只且注射量为0.4ml,检测小鼠血液中酒精浓度接近正常水平所用的时间,如表1所示。表1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注射量0.4ml0.4ml0.4ml0.4ml0.4ml0.4ml所用时间4h4.2h4.1h8.5h9h11h由此可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养生原浆酒具有非常明显的分解血液酒精的功效。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之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修改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