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55563发布日期:2019-02-12 23:14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酒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红茶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饮品领域。



背景技术:

红茶功能成分可以通过与免疫系统调节因子、相关转入因子和一系列酶类的相互作用来预防胃肠道疾病,肠胃不适者可适当饮用红茶。红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极强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阻止脂质过氧化作用,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效,抗衰老,可作为女性美容养颜的佳品。除此之外,红茶还具有抗辐射、抗菌、抑制癌细胞增殖、利尿、醒酒、减肥、抗疲劳的保健功能。

甜酒,又称江米酒、酒酿、水酒伏汁酒、酒酿儿、糯米酒等,甜酒由糯米经过蒸熟、酵母菌等微生物发酵后制得,其营养丰富、乙醇含量极少、酸甜可口且富含多种氨基酸、麦芽糖、葡萄糖以及适量的维生素、有机酸、和各种矿物质,因而深受人们喜爱。其中,有益的微量元素与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相互协调和相互补充作用构成较高的保健功效及营养价值,这些成分有益于增加食欲,恢复身体机能,帮助消化,开胃健脾,生产后的妇女乳汁分泌不足时,喝甜酒酿可以促进乳汁分泌,增加出奶量,此外,甜酒酿中含有一种能起到降压作用的蛋白质。

不同甜酒滋味不同,酒精度数亦有不同。低度数甜酒口感香甜可口,酒味较淡,适宜大多数人群。度数偏高的甜酒酒味较重,饮用过程中易产生醉酒,不适宜老人、小孩、酒精过敏者、体虚者、孕妇等人群饮用。目前以茶叶为主要原料制备的茶酒基本是添加粮食酒或以粮食为原料酿制的成的液态酒,其酒精度数较高,适宜的饮用人群较少,加上平时饮用茶酒人也较少,茶酒推广度不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用习惯的改变,其消费心理也日渐趋向于在助兴的同时饮用健康酒。配制酒的乙醇含量大多低于蒸馏酒,草药、果汁等材料在配制酒生产中被广为使用,使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一定的保健价值。甜酒口味香甜醇美,酒精含量极少,酿制工艺简单,且在市面上非常常见,红茶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消费量较大,人们在平时便可自制红茶酒。甜酒与红茶混合后其各自的理化成分互不影响,即红茶酒除了含有红茶的保健功能外,亦含有甜酒的功效。红茶酒除了口味上的创新,功效上亦对人体健康更加有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酿制工艺简单、口味创新且对人体健康更加有益的红茶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茶酒,按重量份数计,主要由以下原料组成:红茶、甜酒,水余量;其中红茶与水的配比为1:50,茶水与甜酒的配比为1:2-3:4。

优选的,甜酒的酒精度小于10°。

优选的,甜酒的酒精度为5°。

优选的,还包括澄清剂壳聚糖,用于对红茶酒进行澄清处理。

优选的,所述红茶为滇红。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如上所述红茶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茶水的制备:取红茶,以1∶50的茶水比,90℃浸提1-60min,浸提完后用脱脂棉过滤,冷却定容即得;

(2)调配:取100ml茶水,按照1∶2-3∶4的茶水与甜酒的配比即制得不同茶酒比的红茶酒。

优选的,在步骤(1)中,90℃浸提的时间为10min。

优选的,在步骤(2)中,茶水与甜酒的配比为15:28。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甜酒与红茶混合后其各自的理化成分互不影响。

2、除了口味上的创新,功效上亦对人体健康更加有益。

3、酿制工艺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不同茶酒比对红茶酒感官品质的影响、不同浸提时间对红茶酒感官品质的影响、不同酒精度甜酒对红茶酒感官品质的影响三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不同茶酒比对红茶酒感官品质的影响

取8g滇红,以1∶50的茶水比,90℃水浴浸提10min,浸提完后用脱脂棉过滤,冷却定容,得到茶水。取100ml的茶水,分别按照1∶2、15∶28、15∶26、15∶24、15∶22、3∶4的茶酒比制得不同茶酒比的红茶酒,比较不同茶酒比对红茶酒品质的影响。

结果如表2所示:随着茶酒比的比例增大,红茶酒的茶味由淡变浓,以茶酒比为15∶28制备的红茶酒茶味显且与酒味相协调。在汤色方面,红茶酒的汤色随着茶酒比的比例增大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汤色由浅橙色转为浅红色。在香气方面,随着茶酒比的比例增大,红茶酒中茶香酒香欠协调到茶香酒香浓郁协调再到酒香稍遮盖住茶香。综合考虑红茶酒的香气、汤色和滋味感官品质结果,确定红茶酒制作的最佳茶酒比为15∶28。

表2不同茶酒比制备的红茶酒感官品质

实施例2:不同浸提时间对红茶酒感官品质的影响

取8g滇红,按1∶50茶水比,90℃水浴浸提,浸提时间分别为1min、10min、30min、60min。浸提完后用脱脂棉过滤,冷却定容,得到茶水。取100ml的茶水,以实施例1试验获得的最佳茶酒比(15:28)混合制得红茶酒,比较不同浸提时间对红茶酒品质的影响。

结果如表3所示:随着浸提时间的延长,茶多酚等物质的氧化,苦味物质溶出,红茶酒的茶味由淡变浓,苦涩味逐渐增加,以浸提10min制备的红茶酒茶味显且与酒味相协调。在汤色方面,红茶酒的汤色随着浸提时间的增加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汤色由浅橙黄转为浅红色。在香气方面,随着浸提时间的延长,红茶酒的香气由茶香较淡、酒香较浓到茶香酒香浓郁协调,再到酒香明显遮盖住茶香。综合考虑红茶酒的香气、汤色和滋味感官品质结果,确定红茶酒制作的最佳浸提时间为10min。

表3不同浸泡时间对红茶酒感官品质的影响

实施例3:不同酒精度甜酒对红茶酒感官品质的影响

以实施例2获得的最佳浸提时间,按照1∶50茶水比,90℃水浴浸提10min,获得茶水。取100ml的茶水,茶水分别与酒精度小于5°、5~10°和大于10°的甜酒按实施例1获得的最佳茶酒比(15:28)混合茶水和甜酒,比较不同酒精度甜酒对红茶酒品质的影响。

结果如表4所示:随着甜酒酒精度的增大,红茶酒的茶味显,以小于10°制备的红茶酒茶味显且与酒味相协调。在汤色方面,红茶酒的汤色随着甜酒酒精度的增大无明显变化。在香气方面,随着甜酒酒精度的增大,由茶香酒香相互协调到茶香慢慢被掩盖。以10°-15°和大于15°的甜酒制备的红茶酒在品饮过程易使人醉,不适宜大众饮用。综合考虑红茶酒的香气、汤色和滋味感官品质结果,以酒精度为5°的甜酒制备的红茶酒品质最佳。

表4不同酒精度甜酒对红茶酒感官品质的影响

分析实施例1-3,其结果表明,红茶与甜酒的茶酒比为15:28,红茶90℃水浴浸提10min,选用酒精度为5°的甜酒制备的红茶酒感官得分最高。成品红茶酒色泽浅橙色不透明状,茶香和酒香浓郁且协调,既具有甜酒的柔绵又夹杂着红茶的甜醇与浓厚。调配制得的红茶酒较红茶具有更高的氨基酸含量,且含有适量的茶多酚,甜酒与红茶混合后其各自的理化成分互不影响。对红茶、甜酒和红茶酒中氨基酸、茶多酚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与红茶相比,红茶与甜酒混合后制备的红茶酒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二者的氨基酸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茶多酚含量方面,由于甜酒对茶汤的稀释作用,茶多酚含量较红茶显著降低。

表5红茶、甜酒和红茶酒的主要理化成分

由于红茶中含有咖啡碱和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类物质,当在高温(接近100℃)时,它们各自呈游离状态,溶于热水,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它们通过羟基和酮基间的氢键缔合形成络合物。随着缔合反应的慢慢加大,茶汤由清转浑,表现出胶体的特性,致使茶汤中有乳状物析出,使得茶汤呈黄浆色浑浊,红茶出现“冷后浑”现象。由于红茶酒在室温下制作,温度较低,红茶可能产生了络合反应出现“冷后浑”,使红茶酒浑浊不澄清,尝试在高温下配置红茶酒,红茶中的咖啡碱和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类、茶红素类溶于热水,延缓络合反应的进行,抑制红茶产生“冷后浑”,防止茶酒产生浑浊现象。考虑茶酒中含有的多酚含量偏高,可适当添加茶多酚澄清剂。有研究表明,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壳聚糖具有降酚、增亮、去糖的功能,经过壳聚糖处理过的茶酒,透光率可达95%以上。因此,可选用壳聚糖作为澄清剂,对茶酒进行澄清处理,提高茶酒的澄清度和稳定度。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不够成对本发明的限制。由于每个人的口感需求不同,个人也可以根据酒精度、茶酒比等来调配自己需要的口味。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引申或改变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