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32328发布日期:2019-03-16 01:28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脂肪族聚酯、聚碳酸酯及聚(酯-碳酸酯)共聚物广泛用作生物医用材料,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在组织工程、药物控释、外科缝线等领域广泛应用。其中聚碳酸酯由于降解产物酸性低、降解遵从表面溶蚀机理等优势而受到日益重视。合成脂肪族聚碳酸酯的方法较多,其中环状碳酸酯单体开环聚合是合成高分子量聚碳酸酯的重要方法。特别是通过改变环状碳酸酯单体的前体二醇分子结构,可以向环状碳酸酯中引入潜功能基团,如烯丙基、羧基、氨基等。通过简单的脱保护反应,可以暴露功能基团,便于进一步的化学修饰。利用功能化环状碳酸酯单体与碳酸酯单体、内酯单体共聚,可以制备不同结构的脂肪族聚碳酸酯、聚(酯-碳酸酯)共聚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环状碳酸酯单体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环状碳酸酯单体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可用于合成脂肪族聚碳酸酯、聚(酯-碳酸酯)共聚物。

为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的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丝氨醇为起始物,经eschweiler–clarke反应获得中间体2-二甲氨基-1,3-丙二醇,再经过关环反应获得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

具体步骤如下:将丝氨醇溶于甲酸后与甲醛在80℃-120℃下反应8-10小时,经旋蒸除杂除水后,用干燥剂干燥旋蒸产物,过滤收集滤液并进行减压蒸馏,在真空度2mbar下收集108-109℃馏分,冷却结晶获得中间体2-二甲氨基-1,3-丙二醇,将中间体2-二甲氨基-1,3-丙二醇和缚酸剂溶于有机溶剂后冷却至-78℃或0℃,所述的中间体2-二甲氨基-1,3-丙二醇和缚酸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5,逐滴加入关环试剂的有机溶剂溶液,所述的中间体2-二甲氨基-1,3-丙二醇和关环试剂等效光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5,滴加结束后升温至室温反应8-10小时,过滤收集滤液,经干法减压柱色谱,以甲醇/乙酸乙酯为洗脱剂,依次从体积比2:8,4:6,5:5,6:4,8:2梯度洗脱,收集甲醇/乙酸乙酯体积比8:2洗脱的馏分,经旋蒸浓缩、冷却结晶后获得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

所述的干燥剂优选为无水硫酸镁、无水硫酸钙或无水硫酸钠;

所述的缚酸剂优选为三乙胺、n,n-二异丙基乙胺、或吡啶。

所述的关环试剂优选为双光气或三光气;

所述的有机溶剂优选为四氢呋喃、乙腈或2-吡咯烷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单体合成:以丝氨醇为起始物,经eschweiler–clarke反应获得中间体2-二甲氨基-1,3-丙二醇,再经过关环反应获得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2)聚合反应:以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为单体,以苯甲醇为引发剂,以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为催化剂,经聚合反应获得聚碳酸酯。

具体步骤如下:1)单体合成:将丝氨醇溶于甲酸后与甲醛在80℃-120℃下反应8-10小时,经旋蒸除杂除水后,用干燥剂干燥旋蒸产物,过滤收集滤液并进行减压蒸馏,在2mbar下收集108-109℃馏分,冷却结晶获得中间体2-二甲氨基-1,3-丙二醇,将中间体2-二甲氨基-1,3-丙二醇和缚酸剂溶于有机溶剂后冷却至-78℃,所述的中间体2-二甲氨基-1,3-丙二醇和缚酸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5,逐滴加入关环试剂的有机溶剂溶液,所述的中间体2-二甲氨基-1,3-丙二醇和关环试剂等效光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5,滴加结束后升温至室温反应8-10小时,过滤收集滤液,经干法减压柱色谱,以甲醇/乙酸乙酯为洗脱剂,依次从体积比2:8,4:6,5:5,6:4,8:2梯度洗脱,收集甲醇/乙酸乙酯体积比8:2洗脱的馏分,经旋蒸浓缩、冷却结晶后获得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2)聚合反应:将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和苯甲醇溶于四氢呋喃,所述的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苯甲醇和四氢呋喃的添加比为1g:7μl:10ml,经三次冻融循环,加入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所述的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和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的添加比为1g:10.2μl,于室温下反应8h,加入石油醚沉淀聚合物,过滤收集聚合物,将收集的聚合物真空干燥后获得聚碳酸酯。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聚(酯-碳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单体合成:以丝氨醇为起始物,经eschweiler–clarke反应获得中间体2-二甲氨基-1,3-丙二醇,再经过关环反应获得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2)聚合反应:以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和己内酯为单体,以苯甲醇为引发剂,以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为催化剂,经聚合反应获得聚(酯-碳酸酯)共聚物。

具体步骤如下:1)单体合成:将丝氨醇溶于甲酸后与甲醛在80℃-120℃下反应8-10小时,经旋蒸除杂除水后,用干燥剂干燥旋蒸产物,过滤收集滤液并进行减压蒸馏,在真空度2mbar下收集108-109℃馏分,冷却结晶获得中间体2-二甲氨基-1,3-丙二醇,将中间体2-二甲氨基-1,3-丙二醇和缚酸剂溶于有机溶剂后冷却至-78℃,所述的中间体2-二甲氨基-1,3-丙二醇和缚酸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5,逐滴加入关环试剂的有机溶剂溶液,所述的中间体2-二甲氨基-1,3-丙二醇和关环试剂等效光气的物质的量之比1:1.5,滴加结束后升温至室温反应8-10小时,过滤收集滤液,经干法减压柱色谱,以甲醇/乙酸乙酯为洗脱剂,依次从体积比2:8,4:6,5:5,6:4,8:2梯度洗脱,收集甲醇/乙酸乙酯体积比8:2洗脱的馏分,经旋蒸浓缩、冷却结晶后获得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2)聚合反应:将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和苯甲醇溶于己内酯,所述的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苯甲醇和己内酯的添加比为1g:71.48μl:7.07g,经三次冻融循环,加入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所述的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和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的添加比为1g:102.96μl,于室温下反应8h,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聚合物后,加入乙醚沉淀聚合物,过滤收集聚合物,将收集的聚合物真空干燥后获得聚(酯-碳酸酯)共聚物。

本发明所提供的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可以进一步与环状碳酸酯单体、内酯单体共聚,制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功能化脂肪族聚碳酸酯、聚(酯-碳酸酯)共聚物,该聚合物的侧链上的叔氨基在生理条件下携带正电荷,可以杀灭带有负电荷的致病菌,因此是良好的抗菌生物材料。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该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所示:从丝氨醇出发,经eschweiler–clarke反应获得中间体2-二甲氨基-1,3-丙二醇,再经过关环反应制备了六元环碳酸酯单体即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就上述合成方法作详细说明。

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的合成路线: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所采取的合成步骤如下:

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的制备:将19.97g丝氨醇溶于50ml甲酸后,加入40ml37%(w/v)的甲醛溶液,升温至120℃反应8h后冷却至室温。用旋转蒸发仪除去产物中多余的甲酸、甲醛和水后,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旋蒸产物。过滤收集滤液并进行减压蒸馏,在真空度2mbar下收集108-109℃馏分,置于-20℃冰箱结晶获得苍白色中间体,产率为63.6%。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1hnmr)表征,证实该苍白色中间体为2-二甲氨基-1,3-丙二醇。ft-ir:v=3388cm-1(o-h),v=1468cm-1(c-oh),v=1039cm-1(c-n)。1hnmr(cdcl3,ppm):3.68(d,4h,ch2),2.63(t,1h,ch),2.40(s,6h,ch3)。

将10g中间体(即2-二甲氨基-1,3-丙二醇,83.9mmol)和40.7ml三乙胺(292.8mmol)溶于200ml四氢呋喃,得到中间体混合溶液,然后降温至-78℃。将12.45g三光气(41.9mmol,等效光气125.8mmol)溶于100ml四氢呋喃,得到三光气的四氢呋喃溶液,然后于1h内将三光气的四氢呋喃溶液逐滴加入中间体混合溶液中,滴加结束后反应体系升温至室温(25℃)反应8h。过滤反应物后收集滤液,使用干法减压柱色谱法,以200目硅胶为填料、甲醇/乙酸乙酯为洗脱剂,依次从体积比2:8,4:6,5:5,6:4,8:2梯度洗脱,收集甲醇/乙酸乙酯体积比8:2洗脱的馏分,获得终产物溶液,经旋蒸浓缩后,于-20℃结晶后获得白色针状晶体终产物,产率为33.2%。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和13cnmr)和质谱(ms)表征,证实该白色针状晶体为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ft-ir:v=1747cm-1(c=o),v=1241cm-1(c-o-c),v=1050cm-1(c-n)。1hnmr(cdcl3,ppm):4.43(m,4h,ch2),2.72(m,1h,ch),2.37(s,6h,ch3)。13cnmr(cdcl3,ppm):66.1,60.0,41.5。ms:168.06(m+na+)。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采取的合成步骤如下:

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的制备:将19.97g丝氨醇溶于50ml甲酸后,加入40ml37%(w/v)的甲醛溶液,升温至100℃反应9h后冷却至室温。用旋转蒸发仪除去产物中多余的甲酸、甲醛和水后,用无水硫酸钙干燥旋蒸产物。过滤收集滤液并进行减压蒸馏,在真空度2mbar下收集108-109℃馏分,置于-20℃冰箱结晶获得苍白色中间体,产率为62.3%。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1hnmr)表征,证实该苍白色中间体为2-二甲氨基-1,3-丙二醇。ft-ir:v=3388cm-1(o-h),v=1468cm-1(c-oh),v=1039cm-1(c-n)。1hnmr(cdcl3,ppm):3.68(d,4h,ch2),2.63(t,1h,ch),2.40(s,6h,ch3)。

将10g中间体(即2-二甲氨基-1,3-丙二醇,83.9mmol)和48.5mln,n-二异丙基乙胺(293.6mmol)溶于200ml乙腈,得到中间体混合溶液,然后降温至0℃。将12.4g双光气(62.9mmol,等效光气125.8mmol)溶于100ml乙腈,得到双光气的乙腈溶液,然后于1h内将双光气的乙腈溶液逐滴加入中间体混合溶液。滴加结束后反应体系升温至室温(25℃)反应10h。过滤反应物后收集滤液,使用干法减压柱色谱法,以200目硅胶为填料、甲醇/乙酸乙酯为洗脱剂,依次从体积比2:8,4:6,5:5,6:4,8:2梯度洗脱,收集甲醇/乙酸乙酯体积比8:2洗脱的馏分,获得终产物溶液,经旋蒸浓缩后,于-20℃结晶后获得白色针状晶体终产物,产率为23.1%。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和13cnmr)和质谱(ms)表征,证实该白色针状晶体为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ft-ir:v=1747cm-1(c=o),v=1241cm-1(c-o-c),v=1050cm-1(c-n)。1hnmr(cdcl3,ppm):4.43(m,4h,ch2),2.72(m,1h,ch),2.37(s,6h,ch3)。13cnmr(cdcl3,ppm):66.1,60.0,41.5。ms:168.06(m+na+)。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采取的合成步骤如下:

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的制备:将19.97g丝氨醇溶于50ml甲酸后,加入40ml37%(w/v)的甲醛溶液,升温至80℃反应10h后冷却至室温。用旋转蒸发仪除去产物中多余的甲酸、甲醛和水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蒸产物。过滤收集滤液并进行减压蒸馏,在真空度2mbar下收集108-109℃馏分,置于-20℃冰箱结晶获得苍白色中间体,产率为63.0%。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1hnmr)表征,证实该苍白色中间体为2-二甲氨基-1,3-丙二醇。ft-ir:v=3388cm-1(o-h),v=1468cm-1(c-oh),v=1039cm-1(c-n)。1hnmr(cdcl3,ppm):3.68(d,4h,ch2),2.63(t,1h,ch),2.40(s,6h,ch3)。

将10g中间体(即2-二甲氨基-1,3-丙二醇,83.9mmol)、23.6ml吡啶(293.3mmol)溶于200ml2-吡咯烷酮,得到中间体混合溶液,然后降温至0℃,将12.45g三光气(41.9mmol,等效光气125.8mmol)溶于100ml的2-吡咯烷酮,得到三光气的2-吡咯烷酮溶液,然后于1h内将三光气的2-吡咯烷酮溶液逐滴加入中间体混合溶液中,滴加结束后反应体系升温至室温(25℃)反应8h。过滤反应物后收集滤液,使用干法减压柱色谱法,以200目硅胶为填料、甲醇/乙酸乙酯为洗脱剂,依次从体积比2:8,4:6,5:5,6:4,8:2梯度洗脱,收集甲醇/乙酸乙酯体积比8:2洗脱的馏分,获得终产物溶液,经旋蒸浓缩后,于-20℃结晶后获得白色针状晶体终产物,产率为21.7%。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和13cnmr)和质谱(ms)表征,证实该白色针状晶体为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ft-ir:v=1747cm-1(c=o),v=1241cm-1(c-o-c),v=1050cm-1(c-n)。1hnmr(cdcl3,ppm):4.43(m,4h,ch2),2.72(m,1h,ch),2.37(s,6h,ch3)。13cnmr(cdcl3,ppm):66.1,60.0,41.5。ms:168.06(m+na+)。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将实施例1所制备的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进行聚合反应,合成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功能化聚碳酸酯。具体步骤如下:

将0.5g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3.5μl苯甲醇溶于5ml四氢呋喃后经三次冻融循环,加入5.1μl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于室温(25℃)下反应8h。加入50ml石油醚沉淀聚合物,过滤收集聚合物,将收集的聚合物在35℃下真空干燥48h,产率为90.1%。数均分子量为7100,多分散系数为1.19。1hnmr(cdcl3,d2o):4.03-3.90(m,4h,ch2),3.62-3.43(m,1h,ch),3.03-2.94(s,6h,ch3)。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将实施例1所制备的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进行共聚合反应,合成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功能化聚(酯-碳酸酯)共聚物。具体步骤如下:

将0.54g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38.6μl苯甲醇溶于3.82g己内酯后经三次冻融循环,加入55.6μl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于室温(25℃)下反应8h。加入5ml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聚合物后,加入50ml乙醚沉淀聚合物,过滤收集聚合物(即聚(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co-己内酯)共聚物),将收集的聚合物在35℃下真空干燥48h,产率为85.4%。数均分子量为11000,多分散系数为1.28。1hnmr(cdcl3,d2o):4.09-4.01(t,2h,ch2),4.01-3.88(m,4h,ch2),3.65-3.45(m,1h,ch),3.00-2.95(s,6h,ch3),2.42-2.23(m,2h,ch2),1.41-1.34(m,2h,ch2)。

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atcc25922,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atcc29213,s.aureus)为研究模型考察聚(5-二甲氨基-1,3-二噁烷-2-酮-co-己内酯)共聚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结果表明单独利用上述共聚物时e.coli的mic为3000mg/l,s.aureus的mic为3000mg/l。

所述功能化聚碳酸酯和聚(酯-碳酸酯)共聚物的侧链上的叔氨基在生理条件下带有正电荷,而常见致病菌由于细胞壁带负电荷,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聚合物可以与致病菌结合并导致致病菌死亡。并且由于聚合物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因此该聚合物可用于抗菌生物材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