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DMF为碳源一步构建2-(1-萘基)-1,3,4-噁二唑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73942发布日期:2019-01-18 23:4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以DMF为碳源一步构建2-(1-萘基)-1,3,4-噁二唑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药、材料、细胞生物学等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到以dmf(n,n-二甲基甲酰胺)为碳源一步构建2-(1-萘基)-1,3,4-噁二唑的方法。
背景技术
:1,3,4-噁二唑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炎、抗菌、抗癌、抗艾滋和调节植物生长等活性,某些1,3,4-噁二唑类化合物还是重要的光敏物质,具有光学活性,可作为感光高分子材料应用于电发光仪器。已经上市的抗高血压药物硫达唑嗪和奈沙地尔中都含有1,3,4-噁二唑的结构单元。因此,对1,3,4-噁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一直以来都是化学家的研究热点。其传统的合成方法往往要使用有毒的化学试剂,如三氯氧磷等。本发明以dmf(n,n-二甲基甲酰胺)为碳源,以1-萘酰肼为反应原料,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一步构建了2-(1-萘基)-1,3,4-噁二唑。本发明合成的2-(1-萘基)-1,3,4-噁二唑,其结构式如下:。以dmf(n,n-二甲基甲酰胺)为碳源一步构建2-(1-萘基)-1,3,4-噁二唑的方法,为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合成路径,因其简单的合成线路,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dmf(n,n-二甲基甲酰胺)为碳源一步构建2-(1-萘基)-1,3,4-噁二唑的方法。具体步骤为:按照以下摩尔比称取原料,催化剂:氧化剂:1-萘酰肼=0.05~0.5:1~4:1;将称取的原料置于反应容器中,加入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在40~150℃下进行碳环化反应1~72小时;所得产物采用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柱层析洗脱液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液,其中石油醚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40:1,分离纯化后,即制得2-(1-萘基)-1,3,4-噁二唑。所述催化剂为碘化亚铜。所述氧化剂为过硫酸钾。本发明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反应条件温和。(2)反应原料简单易得,绿色安全。(3)合成路线新颖。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合成路线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得到的2-(1-萘基)-1,3,4-噁二唑的核磁共振氢谱。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得到的2-(1-萘基)-1,3,4-噁二唑的核磁共振碳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该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在25ml的试管中加入1-萘酰肼0.2毫摩尔,碘化亚铜0.05毫摩尔,过硫酸钾0.2毫摩尔,加入dmf(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于120℃下搅拌。tlc(薄层色谱法)检测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却到室温,反应液过滤,萃取,滤液减压旋蒸去除溶剂,再通过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目标产物2-(1-萘基)-1,3,4-噁二唑,所用的柱层析洗脱液为体积比为3: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混合液,产率67%。本实施例所得产品结构见图2与图3。对比例1:在25ml的试管中加入1-萘酰肼0.2毫摩尔,碘化亚铜0.05毫摩尔,叔丁基过氧化氢0.2毫摩尔,加入dmf(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于120℃下搅拌。tlc(薄层色谱法)跟踪检测,没有检测到目标产物。对比例2:在25ml的试管中加入1-萘酰肼0.2毫摩尔,碘化亚铜0.05毫摩尔,碳酸银0.2毫摩尔,加入dmf(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于120摄氏度下搅拌。tlc(薄层色谱法)跟踪检测,没有检测到目标产物。对比例3:在25ml的试管中加入1-萘酰肼0.2毫摩尔,碘化亚铜0.05毫摩尔,硝酸银0.2毫摩尔,加入dmf(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于120摄氏度下搅拌。tlc(薄层色谱法)跟踪检测,没有检测到目标产物。对比例4:在25ml的试管中加入1-萘酰肼0.2毫摩尔,碘化亚铜0.05毫摩尔,氧化银0.2毫摩尔,加入dmf(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于120摄氏度下搅拌。tlc(薄层色谱法)跟踪检测,没有检测到目标产物。上述实施例中,氧化剂种类对反应效果有显著影响,具体结果见表1。表1实例oxidant(氧化剂)产率(%)实施例1过硫酸钾67对比例1叔丁基过氧化氢0对比例2碳酸银0对比例3硝酸银0对比例4氧化银0本发明具有明显的氧化剂专一性,只有使用过硫酸钾作为氧化剂时才能检测到相应的目标产物;除此之外,本发明的反应原料为1-萘酰肼,原料简单易得,生成的目标产物1,3,4-噁二唑则是药物领域的明星分子,该研究方法为1,3,4-噁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技术特征: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DMF(N,N‑二甲基甲酰胺)为碳源一步构建2‑(1‑萘基)‑1,3,4‑噁二唑的方法。该方法以1‑萘酰肼作为反应原料,以DMF(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碳源经碳环化反应,一步构建2‑(1‑萘基)‑1,3,4‑噁二唑。本发明方法合成手段新颖,反应条件温和,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技术研发人员:及方华;王守才;蒋光彬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桂林理工大学技术研发日:2018.11.12技术公布日:2019.0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