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热材料的生产工艺以及基于聚热材料的聚能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4866发布日期:2020-05-29 13:23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热材料的生产工艺以及基于聚热材料的聚能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室内采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热材料的制备以及基于该聚热材料的聚能暖器。



背景技术:

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其中燃煤占比约为18%。我国北方冬季多采用燃煤取暖,燃煤污染对雾霾天气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全国各省份相续出台了煤改气与煤改电政策,以解决冬季采暖问题。

由于农村天然气配套设施不完备,煤改气在农村推广起来很难,这种方式只适合有条件的城镇居民自采暖用户。煤改电相对于煤改气更具有可行性,通常在农村最为广泛的取暖方法就是电取暖器,电取暖器可以快速将室内的温度提高,覆盖面非常广。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电取暖器功率大多在1500w以上,需要进行供电设备增容改造以及供电线路的增容改造;现阶段,国家对煤改电采取补贴政策,一度电补贴0.27元,不实行第三阶梯电价,电取暖和用煤相比还有一些价格优势。一旦国家取消补贴,用电采暖成本将是煤采暖成本的三倍,增加了农民的用电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电取暖器功耗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聚热材料的生产工艺以及基于聚热材料的聚能暖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热材料的生产工艺,聚热材料的组分包括:25%~27.5%的含有结晶水的盐,17%~19%的硬脂酸,8%~10.5%的石蜡,5%~7%的石墨烯,以及40%~45%的碳水化合物;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上述比例的含有结晶水的盐研磨为8目的均匀粉末,与上述比例的碳水化合物混合后加热至200℃~260℃,后经冷凝器降温至20℃-23℃;

b.将上述比例的石蜡研磨成10目的均匀粉末,与上述比例的石墨烯以及步骤a所得到的混合物混合后加热至122℃~125℃,后经冷凝器降温至18℃-23℃;

c.将步骤b所得到的混合物与上述比例的硬脂酸混合后加热至106℃~108.5℃,后经冷凝器降温至0℃,罐装保存。

上述方案中,具体的,含有结晶水的盐选用3mgo·4sio2·h2o,碳水化合物选用c6h12o6。

一种基于聚热材料的聚能暖器,它包括:暖气主体以及加热元件,暖气主体内注有聚热材料;

加热元件安装在暖气主体内部底侧,用于对聚热材料进行能量触发。

具体的,加热元件可以采用电热管或热水管。

采用电热管作为能量加热元件时,电热管的加热功率为100w至500w;在暖气主体的一侧还设有对电热管进行控制的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有:开关以及功率调节旋钮,控制面板内设有保险装置;开关、功率调节旋钮以及保险装置串联在电热管与电源的回路之间。

采用热水管作为能量加热元件时,暖气主体底部两侧设有与热水管连通的注水孔以及出水孔。

利用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触发聚热材料,聚热材料启动后把热量通过暖气主体散发出来,暖气主体可在2个小时内达到热稳态,满足室内采暖的要求。

有益效果:本发明中的聚热材料具备良好的蓄热能力,对其进行能量触发时的功率低,采用注有聚热材料的聚能暖器大大降低了功耗,采暖时不需要增加供电容量也不用电路改造;长期使用时,用电量比目前市面上的电暖器或者其他电供暖系统显著降低,可有效降低农村电网的负荷,同时减轻用电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聚能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采用电热管作为能量加热元件时的聚能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暖气主体、2-加热元件、3-控制面板、31-开关、32-功率调节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一种聚热材料的生产工艺,聚热材料的组分包括:25%~27.5%的含有结晶水的盐,17%~19%的硬脂酸,8%~10.5%的石蜡,5%~7%的石墨烯,以及40%~45%的碳水化合物;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上述比例的含有结晶水的盐研磨为8目的均匀粉末,与上述比例的碳水化合物混合后加热至200℃~260℃,后经冷凝器降温至20℃-23℃;

b.将上述比例的石蜡研磨成10目的均匀粉末,与上述比例的石墨烯以及步骤a所得到的混合物混合后加热至122℃~125℃,后经冷凝器降温至18℃-23℃;

c.将步骤b所得到的混合物与上述比例的硬脂酸混合后加热至106℃~108.5℃,后经冷凝器降温至0℃,罐装保存在常温、常压、干燥、通风的环境。

上述方案中,具体的,含有结晶水的盐选用3mgo·4sio2·h2o,碳水化合物选用c6h12o6。

实施例2:参见附图1,一种基于聚热材料的聚能暖器,它包括:暖气主体1以及加热元件2,暖气主体1内注有聚热材料;

加热元件2安装在暖气主体1内部底侧,用于对聚热材料进行能量触发。

具体的,加热元件2可以采用电热管或热水管。

参见附图2,采用电热管作为能量加热元件时,电热管的加热功率为100w至500w;在暖气主体1的一侧还设有对电热管进行控制的控制面板3;控制面板3上设有:开关31以及功率调节旋钮32,控制面板3内设有保险装置;开关31、功率调节旋钮32以及保险装置串联在电热管与电源的回路之间。采用功率为500w的电热管对面积20m2的房间进行加热,加热时关闭门、窗,2个小时后室温可达到18℃,满足冬季供暖标准。

采用热水管作为能量加热元件时,暖气主体1底部两侧设有与热水管连通的注水孔以及出水孔。

利用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触发聚热材料,聚热材料启动后把热量通过暖气主体1散发出来,暖气主体1可在2个小时内达到热稳态,满足室内采暖的要求。

实施例3:以采用电热管为能量加热元件的聚能暖器为例,聚能暖器的生产工艺为:

a.准备暖气主体1的散热柱;

散热柱的数量可随意组合,数量一般在6-15柱之间,本例中,选用13片散热柱,散热柱的材质为碳钢2570;

b.准备暖气主体1上部与底部的型材;

c.将暖气主体1上部、底部的型材以及散热柱焊接;

d.对暖气主体1进行打压试验,压力维持在6-8mpa,确保焊接牢固;

e.对暖气主体1表面进行喷涂;

f.将聚热材料添加到暖气主体1内部,进行密封;

g.在暖气主体1底部安装电热管,并在暖气主体1一侧安装控制面板3。

综上,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聚热材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材料的组分包括:25%~27.5%的含有结晶水的盐,17%~19%的硬脂酸,8%~10.5%的石蜡,5%~7%的石墨烯,以及40%~45%的碳水化合物;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上述比例的含有结晶水的盐研磨为8目的均匀粉末,与上述比例的碳水化合物混合后加热至200℃~260℃,后经冷凝器降温至20℃-23℃;

b.将上述比例的石蜡研磨成10目的均匀粉末,与上述比例的石墨烯以及步骤a所得到的混合物混合后加热至122℃~125℃,后经冷凝器降温至18℃-23℃;

c.将步骤b所得到的混合物与上述比例的硬脂酸混合后加热至106℃~108.5℃,后经冷凝器降温至0℃,罐装保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热材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结晶水的盐选用3mgo·4sio2·h2o。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热材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水化合物选用c6h12o6。

4.一种基于聚热材料的聚能暖器,它包括:暖气主体(1)以及加热元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暖气主体(1)内注有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聚热材料;

所述加热元件(2)安装在所述暖气主体(1)内部底侧,用于对所述聚热材料进行能量触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聚热材料的聚能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2)采用加热功率100w至500w的电热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聚热材料的聚能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暖器还包括:控制面板(3);所述控制面板(3)安装在所述暖气主体(1)的一侧,所述控制面板(3)上设有:开关(31)以及功率调节旋钮(32),所述控制面板(3)内设有保险装置;所述开关(31)、所述功率调节旋钮(32)以及保险装置串联在所述电热管与电源的回路之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聚热材料的聚能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2)为热水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聚热材料的聚能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暖气主体(1)底部两侧设有与所述热水管连通的注水孔以及出水孔。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室内采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热材料的制备以及基于该聚热材料的聚能暖器。一种聚热材料的生产工艺,聚热材料的组分包括:25%~27.5%的含有结晶水的盐,17%~19%的硬脂酸,8%~10.5%的石蜡,5%~7%的石墨烯,以及45%~50%的碳水化合物;上述比例的各组分通过混合、加热、降温得到聚热材料。基于聚热材料的聚能暖器包括:注有聚热材料暖气主体以及加热元件;加热元件安装在暖气主体内部底侧,用于对聚热材料进行能量触发。利用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触发聚热材料,聚热材料启动后把热量通过暖气主体散发出来,达到室内采暖的效果。本发明中采暖时不需要增加供电容量也不用电路改造,可有效降低农村电网的负荷,同时减轻用电负担。

技术研发人员:张晨;崔云超;周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固安京润海机电能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19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