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应力开裂的P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88895发布日期:2019-04-23 20:14阅读:8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化工材料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耐应力开裂的p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pc材料是聚碳酸酯材料的简称,它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是一种无定型、无臭、无毒、高度透明的无色或微黄色热塑性工程塑料。虽然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增强、阻燃和耐酸碱的pc材料,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光电、数码管等领域的特殊需求,例如在长期暴露在室外时需要材料具有良好的遮光性、耐应力开裂性能、耐酸碱性、耐候性和抗冲击强度,但是现有的pc材料在应用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耐应力开裂的pc材料,能够有效提升pc材料的遮光性、耐应力开裂性能、耐酸碱性、耐候性和抗冲击强度,从而进一步延长了pc材料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应力开裂的pc材料,包括如下质量分数的组分:pc50-80份;二氧化钛2-25份;pet5-20份;pe5-20份;mbs树脂0.5-2份;扩散油0.2-0.5份;其他助剂0.5-3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c是一种线型碳酸聚酯,它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例如可以是由双羟基化合物中之丙二酚、碳酸盐化合物中之碳酸二苯酯由酯交换法(熔融法)反应所聚合而成的聚碳酸酯树脂。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抗冲击能力,耐蠕变和尺寸稳定性好,耐热、吸水率低、无毒、介电性能优良。而二氧化钛的分子式为tio2,分子量为79.8658。其分为锐钛型和金红石型钛白粉,锐钛型钛白粉主要能够起到荧光增白剂的作用,以增加pc材料的白度;金红石型钛白粉则略带蓝光,白度高、遮盖力大、着色力强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其次,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又俗称涤纶树脂,它是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缩聚物,分子结构高度对称,具有一定的结晶取向能力,故而具有较高的成膜性和成性。它具有很好的遮光性和耐候性,同时还具有优良的耐酸耐碱性、耐磨耗摩擦性、尺寸稳定性及电绝缘性。而pe塑料即聚乙烯塑料,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电绝缘性、可以氯化,辐照改性,可用玻璃纤维增强。另外,mbs树脂是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其在微观型体上是一个典型的核-壳结构,其核心是一个直径50-300nm的橡胶相球状芯核,外部是由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接枝形成的壳层结构,它能够起到界面粘接剂的作用。此时mbs树脂不仅可以提高pc和pet的相容性,而且部分pc、pet或pe能够处于mbs树脂的外壳层处,由此有效增加了界面间的粘合力,有助于提高pc材料的抗冲击强度。由于在mbs树脂中含有不饱和结构的丁二烯,易受氧和紫外线的作用而老化,故会降低mbs树脂的耐候性,但是由于核-壳结构中的外部是由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接枝形成的壳层结构,同时mbs树脂结构中橡胶粒子(即丁二烯为单体聚合而得到的一种合成橡胶粒子)之间起到界面粘接剂的作用,此时部分pc、pet或pe能够处于mbs树脂的外壳层处,并能与外部一起将球状芯核包覆或部分包覆,由此mbs树脂、pc、pet或pe一起使用时能够起到分散或阻挡一定的紫外线辐射,减少丁二烯直接暴露在紫外线下的机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pc材料的耐老化和耐候性能。此外,扩散油(例如白矿油)因其凝固点低不仅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而且溶解性好,能提高pc、pet和pe之间的有效混合,同时扩散油还具有生理惰性和良好的光学稳定性、电绝缘性和耐候性,此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pc材料的光学稳定性和耐候性。由此采用上述组分pc、pet和pe直接与之混合,使得聚合物相对分子重量增大,大分子链间作用力和缠结程度增加,有效降低了pc材料内应力的存在程度,尤其是在pc材料中增加的pe,pe球粒外沿可形成封闭的空化区,也可以进一步降低其内应力。综上制得的pc材料能够不仅能够具有良好的抗应力开裂的能力,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其遮光性、耐候性、耐酸碱性和抗冲击强度,从而进一步延长了pc材料的使用寿命。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至少还包括有0.5-2份的酯交换抑制剂,所述酯交换抑制剂选自硫酸锌、nah2po4或正硅酸乙酯的中一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pc与pet的链端具有羟基-oh,pet的另一个链端具有羧基-cooh,因此pc与pet在熔融共混时,会采用钛催化剂进行催化,此时反应体现内除了会发生酯交换反应外,还会发生醇接和酸解等副反应。同时,酸解反应很好地解释了pc和pet熔融共混时总会有气泡产生的原因。而酯交换抑制剂能够络合钛催化剂,使其失去催化的作用。其中,硫酸锌、nah2po4或正硅酸乙酯作为酯交换抑制剂,不仅均可以起到络合钛催化剂的作用,而且nah2po4的使用能够减少pc材料发生黄变的现象发生,从而有助于得到高品质的乳白色pc材料。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其他助剂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滑石粉0.1-0.3份;抗氧剂0.1-0.3份;其他色粉0.1-1.5份;纳米caco30.1-0.5份;改性植物纤维/pe复合材料0.1-0.4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石粉为硅酸镁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要成分为含水硅酸镁,经粉碎后,用盐酸处理,水洗,干燥而成。滑石粉具有润滑性、抗黏、助流、耐火性、抗酸性、绝缘性、熔点高、化学性不活泼、遮盖力良好、柔软、光泽好、吸附力强等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由此滑石粉的加入有效促进各物料之间混合的均匀性。而抗氧剂(例如抗氧剂1076、抗氧剂1098等)的加入能够提高pc材料的光、热稳定性能以及加工时的稳定性。另外,其他色粉(例如供应商为金成达塑化的pc料用3055高温紫红等)能赋予pc材料不同的颜色,有助于提升pc材料产品的多样性。而纳米caco3可以作为无机纳米粒子增韧剂,关键是均匀分散,机械搅拌纳米caco3的分散粒径约几十微米,由此有助于提升pc材料的韧性和强度。此外,改性植物纤维/pe复合材料的加入,由于植物纤维上含有大量的极性基团,亲水性较强,能与具有疏水性的非极性树脂相容性较差,界面粘结力较弱,因此用过改性处理的植物纤维不仅能够增强与非极性树脂之间的相容性,能够提高界面粘结力,而且绿色环保,提高了对植物纤维的利用效率。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石粉的细度为800-1250目,滑石粉中的含有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2.5-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化采用上述二氧化硅和氧化镁的比例,能够提高滑石粉在各物料之间的润滑效果,有助于提高各物料之间混合的均匀度。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氧化剂选自有机受阻酚类抗氧化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化剂、硫酯类抗氧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有机受阻酚类抗氧化剂选自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抗氧剂1098、抗氧剂330和抗氧剂300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亚磷酸酯类抗氧化剂选自亚磷酸三苯酯、三-(壬基苯基)亚磷酸酯、抗氧剂168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硫酯类抗氧化剂选自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硫代二丙酸二(十八)酯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氧剂1010的化学名称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1076的化学名称为β-(4-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抗氧剂1098的化学名称为n,n′-,6-已二基二(3,5-二(1,1二甲基乙基)-4-羟基苯丙酰,抗氧剂330的化学名称为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而抗氧剂300的化学名称为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抗氧剂168的化学名称为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上述列举的所有的抗氧剂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提高pc材料的光、热稳定性能及加工的稳定性。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有机受阻酚类抗氧化剂、胺类抗氧化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化剂、硫酯类抗氧化剂之间的质量比为(1-2):(1-2):(1.5-2):(1.5-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机受阻酚类抗氧化剂、胺类抗氧化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化剂、硫酯类抗氧化剂复配使用,能够在保证抗氧化效果的作用下削减成本。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改性植物纤维/pe复合材料为改性芦苇纤维/pe复合材料和/或tdi改性苎麻纤维/pe复合材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性芦苇纤维/pe复合材料是以未处理的芦苇纤维及通过硅烷偶联剂、钛酸枝偶联剂处理芦苇纤维作为增强体,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作为基体,制备了改性植物纤维/pe复合材料,其中hdpe与ldpe至今的共混质量比为30:70,并且上述改性植物纤维/pe复合材料提高了整体的抗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且对热性能无不良影响。而tdi改性苎麻纤维/pe复合材料是采用15%的氢氧化钠度苎麻纤维进行碱处理,然后用甲苯-2,4-二异氰酸酯接枝,以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反应温度在50摄氏度,浴比在1:30下,质量比为0.5:1的tdi与苎麻纤维在超声波下反应8小时后得改性的苎麻纤维;接着改性的苎麻纤维经碱处理后,和pe膜在105摄氏度下的真空干燥箱中烘干2小时脱水后,按照50%纤维体积含量将纤维按单向铺平不交叉,与pe膜隔层相铺,将铺好的试样放入热压机上下模板间进行压制,压制温度在126摄氏度,保温30分钟,压力为1.5mpa,可制成tdi改性苎麻纤维/pe复合材料,采用上述两种复合纤维材料,利用纤维进行增强改性,可以降低pc制品的内应力,其原因是因为纤维缠结了很多大分子链,从而提高了pc材料的抗应力开裂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其拉伸强度,以及弯曲强度。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耐应力开裂的pc材料的制备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还能提高pc材料的遮光性、耐候性和抗冲击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二,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应力开裂的pc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步骤1、将pc、pe和pet与10-25(wt)%的扩散油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步骤2、加入的75-90(wt)%的扩散油和抗氧剂的预混合物料按配比与所述步骤1得到的预混料混合均匀;步骤3、在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料中,按配比再加入二氧化钛、mbs树脂、纳米caco3、改性植物纤维/pe复合材料、滑石粉和其他色粉,混合均匀后在260-300℃下挤出,造粒,将粒料在100-120℃的温度下干燥3-5h,制备得到pc材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pc、pe和pet与10-25(wt)%的扩散油混合,此时在扩散油的润滑作用下,能提高pc、pe和pet之间混料的均匀性;接着再加入75-90(wt)%的扩散油和抗氧剂的预混合物料,此时借助扩散油的润滑作用可将抗氧剂均匀的分散到步骤1得到的预混料中;最后加入二氧化钛、mbs树脂、纳米caco3、滑石粉和其他色粉,混合均匀进行调色、增韧和消光等作用,由此可有效提升pc材料的性能,同时在mbs树脂与pc、pe和pet相互作用后进一步增加了pc材料的遮光性、耐候性和抗冲击强度。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3中,还加入有0.5-2份的酯交换抑制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酯交换抑制剂的加入,尤其是nah2po4的加入不仅能够络合钛催化剂,而且还能减少pc材料黄变现象的发生。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能够有效提升pc材料的遮光性、耐应力开裂性能、耐酸碱性、耐候性和抗冲击强度,从而进一步延长了pc材料的使用寿命;2、优化的,nah2po4酯交换抑制剂的加入能够络合钛催化剂,同时还能减少pc材料黄变现象的发生;3、优化的,改性植物纤维/pe复合材料的加入,不仅能够增强与非极性树脂之间的相容性,能够提高界面粘结力,而且绿色环保,提高了对植物纤维的利用效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耐应力开裂的pc材料,包括如表1所示的质量份数的组分。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步骤1、将pc、pe和pet与25(wt)%的白矿油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步骤2、加入的75(wt)%的白矿油和抗氧剂按配比与步骤1得到的预混料混合均匀;步骤3、在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料中,按表1中的配比再加入二氧化钛、mbs树脂、纳米caco3、改性植物纤维/pe复合材料、1250目的滑石粉(其中,滑石粉中的含有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2.5:1)和3055高温紫红,混合均匀后在260℃下挤出,造粒,将粒料在120℃的温度下干燥3h,制备得到pc材料。实施例2-6:一种耐应力开裂的pc材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各组分和含量不同,其包括如表1所示的质量份数的组分。表1一种耐应力开裂的pc材料中实施例1-6的质量份数的组分实施例7:一种耐应力开裂的pc材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pc材料中还采用了0.5份的酯交换抑制剂,酯交换抑制剂为nah2po4。实施例8:一种耐应力开裂的pc材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pc材料中还采用了1份的酯交换抑制剂,酯交换抑制剂为硫酸锌。实施例9:一种耐应力开裂的pc材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pc材料中还采用了2份的酯交换抑制剂,酯交换抑制剂为正硅酸乙酯。实施例10:一种耐应力开裂的pc材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抗氧化剂的类型和用量不同,其氧化剂采用0.1份的抗氧剂1076和0.1份的抗氧剂1098。实施例11:一种耐应力开裂的pc材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抗氧化剂的类型和用量不同,其氧化剂采用0.05份的抗氧剂1010、0.05份的抗氧剂330和0.15份的亚磷酸三苯酯。实施例12:一种耐应力开裂的pc材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抗氧化剂的类型和用量不同,其氧化剂采用0.15份的三-(壬基苯基)亚磷酸酯和0.15份的抗氧剂168。实施例13:一种耐应力开裂的pc材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抗氧化剂的类型和用量不同,其氧化剂采用0.2份的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实施例14:一种耐应力开裂的pc材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抗氧化剂的类型和用量不同,其氧化剂采用0.1份的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0.1份的硫代二丙酸二(十八)酯和0.1份的抗氧剂300。实施例15:一种耐应力开裂的pc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步骤1、将65份的pc、10份的pe和12份的pet与0.035份的白矿油混合均匀,在300℃下挤出,造粒后得到预混料;步骤2、加入的0.315份的白矿油和0.2份的抗氧剂1010按配比与所述步骤1得到的预混料混合均匀;步骤3、在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料中,按配比再加入18份的二氧化钛、1份的mbs树脂、0.25份的纳米caco3、0.15份的800目的滑石粉(其中,滑石粉中的含有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4:1)、0.15份的改性芦苇纤维/pe复合材料、0.15份的tdi改性苎麻纤维/pe复合材料、0.1份的nah2po4和0.8份的3055高温紫红,混合均匀后在300℃下挤出,造粒,将粒料在100℃的温度下干燥5h,制备得到pc材料。上述出现的“份”指代的是质量份,可采用克、千克或吨作为质量单位。对比例1:一种耐应力开裂的pc材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含有mbs树脂。对比例2:一种耐应力开裂的pc材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含有酯交换抑制剂nah2po4。对比例3:一种耐应力开裂的pc材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含有的酯交换抑制剂为亚磷酸三苯酯。对比例4:一种耐应力开裂的pc材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含有的酯交换抑制剂为磷酸而异辛酯。试验一:性能表征试验对象:将实施例1-14中制得的pc材料作为试验样品1-14,将对比例1-4中制得的pc材料作为对照样品1-4。试验方法:按照gb/t1040-1992测试拉伸强度,按照astmd790-1999测试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按照astmd256-1997测试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表2试验样品1-14和对照样品1-4的性能表征试验二、pc材料黄变测试试验对象:将实施例1-14中制得的pc材料作为试验样品1-14,将对比例1-4中制得的pc材料作为对照样品1-4。试验方法:分别从试验样品1-14和对照样品1-4中各选取10个试样,对各试样进行制备,按gb/t716422.2-1999《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法第2部分:氙弧灯》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选用波长为310nm的通带,辐照度550w/㎡,黑板温度为60℃,时间为8h,然后采用色差仪测定颜色变化程度,并记录数据。表3试验样品1-14和对照样品1-4的黄变测试结果样品色差样品色差试验样品12.5试验样品112.0试验样品22.0试验样品121.8试验样品32.4试验样品131.8试验样品42.2试验样品141.6试验样品52.4对照样品12.0试验样品62.5对照样品21.9试验样品70.5对照样品32.0试验样品82.2对照样品41.9试验样品92.0————试验样品101.8————试验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试验样品1-14的拉伸强度、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以及弯曲强度(抗弯曲能力,即抗折强度)和弯曲模量(弹性变形能力)均优于对照样品1-4。同时对比样品2不采用酯交换抑制剂,此时力学性质比较稳定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pc材料的颜色容易变黄。而1对比样品3-4采用亚磷酸三苯酯和磷酸而异辛酯作为酯交换抑制剂,反而会引起pc材料内的pc与pet等材料熔融共混时不同程度的降解。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