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子单体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制备共聚物多元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60218发布日期:2020-07-04 04:33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大分子单体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制备共聚物多元醇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涉及大分子单体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制备共聚物多元醇的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具有多活性位点锚固功能的大分子单体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制备共聚物多元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泡沫体通过多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和/或共聚物多元醇反应并在发泡剂存在下发泡形成,在本领域中已知,如《聚氨酯泡沫塑料》2005年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第6章所述。为了改进聚氨酯泡沫体的承载性和其它性能,开发了各种改性多元醇产品和改性共聚物多元醇产品。常用的改性多元醇产品和改性共聚物多元醇产品包括聚合物颗粒在多元醇中的分散体,如乙烯基聚合物颗粒在多元醇或共聚物多元醇中的分散体(例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在多元醇或共聚物多元醇中的分散体),聚脲颗粒在多元醇或共聚物多元醇中的分散体(聚脲多元醇),多异氰酸酯加聚物(聚氨酯-聚脲颗粒在pipa多元醇中的分散体)。目前商业化较广泛的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在多元醇或共聚物多元醇中的分散体。

本领域已知的制备共聚物多元醇的方法众多,这些方法通常利用形成分散体的聚氧亚烷基多元醇中固有的不饱和度,或向多元醇中引入少量的不饱和度。如专利us3652639所述,使用马来酸酐与聚醚多元醇进行反应引入双键,制备的共聚物多元醇粘度较大,11%固含量下粘度约5700cp;us3823201中同样公开了使用马来酸酐与聚醚多元醇反应,使用的温度较高150-175℃,虽然使用了氮气保护,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官能度降低,副产物增加。

因此,需要寻找其他的大分子单体稳定剂,其他的制备共聚物多元醇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大分子单体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制备共聚物多元醇的方法,还涉及使所制备的共聚物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的组合物发泡得到的软质聚氨酯泡沫,以及包含所述软质聚氨酯泡沫的成型制品。本发明主要提供了一种具有多活性位点锚固功能(即,形成接枝聚合物能力)的大分子单体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制备共聚物多元醇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大分子单体稳定剂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使多元醇与不含可聚合烯属不饱和双键的三羧酸或其衍生物反应,形成加合物;

将所形成的加合物与含有可聚合烯属不饱和双键的环氧化物反应。

优选地,所述不含可聚合烯属不饱和双键的三羧酸或其衍生物的结构式为

其中,x为含有1-25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烃链段、共含有3-25个碳的环烷烃链段或共含有4-25个碳的含有环烷基的直链或支链烷烃链段或共含有4-25个碳的由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的环烷烃链段、共含有6-25个碳的芳香烃链段或共含有7-25个碳的含有芳基的直链或支链烷烃链段或共含有7-25个碳的由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的芳香烃链段,x中不含可聚合烯属不饱和双键。

所述1-25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烃链段是指通式为cnh2n-1且n为1-25的碳链;

所述共含有3-25个碳的环烷烃链段的通式为cmh2m-3且m为3-25;

所述共含有4-25个碳的含有环烷基的直链或支链烷烃链段是指通式为cph2p-1的碳链的氢被一个或多个环烷基取代的结构,所述结构共包含4-25个碳;

所述共含有4-25个碳的由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的环烷烃链段的通式为cqh2q-3且其中至少一个氢被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的结构,所述结构共包含4-25个碳;

所述共含有6-25个碳的芳香烃链段的通式为crh2r-9且r为6-25;

所述共含有7-25个碳的含有芳基的直链或支链烷烃链段是指通式为csh2s-1的碳链的氢被一个或多个芳基取代的结构,所述结构共包含7-25个碳;

所述共含有7-25个碳的由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的芳香烃链段的通式为cth2t-9且其中至少一个氢被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的结构,所述结构共包含7-25个碳。

环烷烃指饱和的单环、稠环、桥环和螺环烷烃,其中没有一个环具有完全共轭的π电子的芳香系统。

优选地,所述不含可聚合烯属不饱和双键的三羧酸或其衍生物为均苯三甲酸苯偏三甲酸酐或氢化马来酐海松酸优选苯偏三甲酸酐。

优选地,所述多元醇为聚醚多元醇,优选数均分子量为2500-15000道尔顿,平均官能度至少为2.0的聚醚多元醇,更优选数均分子量为5000-14000道尔顿,平均官能度为2.5-6.0的聚醚多元醇。

所述聚醚多元醇的制备工艺详见《聚氨酯材料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p55-91所述。本领域内熟知,分子量可以由羟值和官能度计算得出,根据起始剂不同可知官能度和羟值,其测试和计算详见《聚氨酯及其原材料分析》,兵器工业出版社,1991年,p88-106。

所述聚醚多元醇通常也称聚氧化烯多元醇,是通过使含有活性氢原子的起始化合物与一种或多种环氧化合物反应而得到,所述环氧化合物例如是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含有可聚合烯属不饱和双键的环氧化物为一种或多种含有可聚合烯属不饱和双键的1,2-环氧化物,其结构式为

其中,r选自r1-coo-r2、r3-o-r4或含1-4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中r1、r2、r3和r4各独立地选自h或含1-4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t选自h、氰基或含1-4个碳的支链或直链烷基。

所述含有可聚合烯属不饱和双键的环氧化物优选为一种或多种缩水甘油醚或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及其衍生物,更优选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或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在本发明制备大分子单体稳定剂的方法中,所述多元醇和不含可聚合烯属不饱和双键的三羧酸或其衍生物的摩尔比为0.2:1-4:1,优选0.5:1-1.5:1。

优选地,所述不含可聚合烯属不饱和双键的三羧酸或其衍生物与环氧化合物的摩尔比为0.1:1-2:1,优选0.3:1-1:1。

所述方法中,形成加合物的反应在催化剂催化下进行或不存在催化剂下直接进行,优选在催化剂催化下进行,优选的催化剂为路易斯酸或碱金属氧化物、碱金属氢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或碱土金属氢氧化物;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多元醇质量的0.001%-0.5%。

优选地,所述形成加合物的反应在60℃-150℃下进行,更优选在80℃-130℃下进行;

优选地,所述形成加合物的反应在0-2bar的压力下进行,优选在常压下进行。

所述方法中,加合物与含有可聚合烯属不饱和双键的环氧化物的反应在催化剂催化下进行或不存在催化剂下直接进行,优选在催化剂催化下进行,优选的催化剂为有机膦催化剂和有机胺催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多元醇质量的0.001%-0.5%;

所述有机膦催化剂优选有机膦卤化物或有机膦的氢氧化物;

所述有机膦卤化物优选为四甲基碘化膦、四甲基溴化膦、三甲基苄基溴化膦、三甲基苄基氯化膦、乙基三苯基碘化膦、乙基三(对甲苯基)溴化膦、乙基三(对甲苯基)氯化膦和四丁基溴化膦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有机膦的氢氧化物优选为四甲基氢氧化膦、四甲基氢氧化膦、三甲基苄基氢氧化膦、乙基三苯基氢氧化膦、乙基三(对甲苯基)氢氧化膦、四乙基氢氧化膦和四丁基氢氧化膦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有机胺催化剂优选咪唑及其衍生物、二级胺或三级胺,所述二级胺优选为二乙烯三胺,所述三级胺优选为三乙胺、三丙胺或三丁胺;

优选地,加合物与含有可聚合烯属不饱和双键的环氧化物的反应在70℃-160℃下进行,更优选在90℃-140℃下进行;

优选地,所述加合物与含有可聚合烯属不饱和双键的环氧化物的反应在0-2bar的压力下进行,优选在常压下进行。

所述方法中多元醇与不含可聚合烯属不饱和双键的三羧酸或其衍生物在含溶剂的体系中反应或在不含溶剂的体系中反应。

所述含溶剂的体系中的溶剂优选为不含质子的极性溶剂,以能够溶解所述不含可聚合烯属不饱和双键的三羧酸或其衍生物及所述含有可聚合烯属不饱和双键的环氧化物的溶剂为最佳溶剂。含溶剂的体系中的溶剂优选为丙酮、四氢呋喃或甲乙酮。

含溶剂的体系中的溶剂不参与大分子单体稳定剂的制备反应,在由所述大分子单体稳定剂制备共聚物多元醇的合成反应中,也可以使用溶剂,溶剂也不参与制备共聚物多元醇的反应。在制备共聚物多元醇的过程中,溶剂可以保留在反应体系内,也可在任何反应阶段脱除。

在本发明的制备大分子单体稳定剂的方法中,可以任选地添加阻聚剂,作为一种实施方案,所述阻聚剂包括但不限于对苯二酚、对叔丁基邻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醚、甲基氢醌、吩噻嗪和二苯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阻聚剂的用量为多元醇质量的0%(w/w)-1.5%(w/w),优选30ppm-2000pp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法制备的大分子单体稳定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所述的大分子单体稳定剂制备共聚物多元醇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基础聚醚多元醇、聚合引发剂和所述的大分子单体稳定剂的存在下,聚合至少一种烯属不饱和单体。

优选地,所述烯属不饱和单体选自脂肪族共轭二烯、乙烯基芳族化合物、α,β-烯属不饱和腈、α,β-烯属不饱和腈酰胺、α,β-烯属不饱和羧酸、α,β-烯属不饱和羧酸酯、乙烯基酯、乙烯基醚、乙烯基酮、乙烯基和亚乙烯基卤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乙烯基芳族化合物和α,β-烯属不饱和腈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苯乙烯和丙烯腈的组合物,特别优选质量比为10∶90-90∶10的苯乙烯和丙烯腈的组合物,最优选质量比为60∶40-90∶10的苯乙烯和丙烯腈的组合物。

用于本发明的烯属不饱和单体包括但不限于所有适合于制备共聚物多元醇的乙烯基单体。

优选地,所述烯属不饱和单体的质量为所述基础聚醚多元醇、烯属不饱和单体和大分子单体稳定剂的总质量的20%(w/w)-70%(w/w)。

优选地,所述烯属不饱和单体与所述基础聚醚多元醇的质量比为0.1%-250%,优选30%-140%。

所述基础聚醚多元醇可以是任何用于聚氨酯体系的市售聚醚多元醇,包括f3156,f3135,f3056,f3128。所用基础聚醚多元醇可以与制备大分子单体稳定剂所用的聚醚多元醇相同,但也可以不同。

优选地,所述基础聚醚多元醇为羟值为10-60mgkoh/g的三官能度的聚醚多元醇。

本发明中,所述基础聚醚多元醇的选择是由共聚物多元醇的最终用途决定的,例如共聚物多元醇用于块状聚氨酯软泡的生产,就选用通用聚氨酯软泡用聚醚多元醇,一般羟值为54mgkoh/g-58mgkoh/g的三官能度的基础聚醚多元醇;用于高回弹泡沫的生产,选用高回弹泡沫用聚醚多元醇,一般羟值为33.5mgkoh/g-36.5mgkoh/g三官能度的基础聚醚多元醇。

所述的制备共聚物多元醇的方法中,按质量计,所述大分子单体稳定剂的用量为所述基础聚醚多元醇和所述烯属不饱和单体的总质量的0.3%(w/w)-10%(w/w),优选2%(w/w)-5%(w/w)。

本发明中,所述烯属不饱和单体的聚合通过存在引发剂而进行。引发剂的用量为所述基础聚醚多元醇和所述烯属不饱和单体总质量的0.01%(w/w)%(w/w)-5wt%。优选的引发剂在本领域已知,包括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过氧化物例如是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二叔丁基。偶氮化合物例如是偶氮二异丁腈(aibn)、偶氮异戊腈(ambn)、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v601)。

本发明中,烯属不饱和单体的聚合优选在链转移剂存在下进行。链转移剂的用量为所述基础聚醚多元醇和所述烯属不饱和单体总质量的0.1%(w/w)%(w/w)-6%(w/w),优选0.2%(w/w)%(w/w)-5%(w/w)。优选的链转移剂为1-丁醇、2-丁醇、异丙醇、乙醇、甲醇、水、环己烷和硫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如十二烷硫醇、乙硫醇、1-庚硫醇、2-辛硫醇和甲苯硫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共聚物多元醇的制备方法中也可以加入其他化合物,如促进各组分混合的化合物,具有黏度降低效果的化合物和/或能使一种或多种所用组分更好地溶于反应介质中的化合物。具有黏度降低效果,因而使各组分更好混合的化合物例如是甲苯、二氯甲烷。

本发明中,共聚物多元醇的制备工艺可以是间歇工艺或连续工艺。

本发明中,制备得到的共聚物多元醇,一般需要经过未反应的烯属不饱和单体和链转移剂脱除处理。本领域内的常见脱除处理有蒸馏、闪蒸、刮板或薄膜蒸发等化工单元操作。这些脱除处理通常在一定真空度下,升温处理。优选的压力为0-0.3bar,升温处理达到温度90-170℃。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方法制备的共聚物多元醇。

本发明的共聚物多元醇非常适于聚氨酯泡沫的合成。本发明也涉及一种通过使所述共聚物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的组合物发泡得到的软质聚氨酯泡沫。

软质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在本领域中已知,通过使聚氨酯催化剂、交联剂、发泡剂、泡沫稳定剂、助剂与多异氰酸酯反应而得到软质聚氨酯泡沫。

本发明中,聚氨酯催化剂优选有机金属化合物,如辛酸亚锡、油酸亚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乙酸二丁基锡和二乙酸二丁基锡;有机胺类催化剂,如二(2,2’-二甲氨基)乙基醚、三甲胺、三乙胺、三亚乙基二胺和二甲基乙醇胺。所述发泡剂优选水、丙酮、二氧化碳、卤代烃、脂族烷烃和脂环族烷烃。所述泡沫稳定剂优选有机聚硅氧烷表面活性剂。另外,在所述软质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中还用到阻燃剂,填料,光稳定剂、抗氧剂等。

本发明最后一方面涉及包含前述软质聚氨酯泡沫的成型制品。

本领域中:

共聚物多元醇(也称为聚合物多元醇),指由连续相和分散于其中的固体不连续相构成的分散体,连续相为由一种或多种含有多个羟基的化合物构成的基础聚醚多元醇,固体不连续相为固体聚合物颗粒。共聚物多元醇通过直接在基础聚醚多元醇连续相内由可聚合烯属不饱和双键化合物聚合形成分散体来制备。

可聚合烯属不饱和双键化合物(也可称作烯属不饱和单体)是指含有烯键式双键(>c=c<)的单体或化合物,其能够进行自由基引发的加成聚合反应,优选适合于制备共聚物多元醇的乙烯基单体,如苯乙烯或其衍生物、α,β-不饱和醛、酮、酸、酯或酰胺及其衍生物。

大分子单体稳定剂是指这样一种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可聚合双键和一个或多个多元醇链端,所述双键可以与烯属不饱和单体共聚,从而成为聚合物链的一部分。从聚合物链伸出的多元醇链端可与其中分散体的液态多元醇介质相容,从而稳定该分散聚合物。

基础聚醚多元醇用于合成共聚物多元醇,可以是任何用于聚氨酯体系的聚醚多元醇。

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制备大分子单体稳定剂的方法在常压下进行,无需使用环氧乙烯封端;而现有技术的方法,如us3652639和us3823201中提到的方法,需要在较高压力下进行,并需使用环氧乙烯封端。

2.本发明的大分子单体稳定剂不需要经过精制或分离,可以直接用于后续反应。

3.不含可聚合烯属不饱和双键的三羧酸或其衍生物(尤其是结构为的)以及含有可聚合烯属不饱和双键的环氧化物(尤其是结构式为的)制备的大分子单体稳定剂,可以比以同样的多元醇按现有技术方法制备的大分子单体稳定剂的黏度低,更容易与聚合反应体系中的物料混合均匀。

4.本发明的大分子单体稳定剂中含有多活性位点,合成的共聚物多元醇具有比现有方法合成的共聚物多元醇更好的热稳定性,在高温存储或是脱除voc过程中,未见颗粒外貌有明显的变化。本发明的大分子单体稳定剂的明显改善的热稳定性特别有利于制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超低的共聚物多元醇,因为采用本发明大分子单体稳定剂制备共聚物多元醇的过程可以在比现有方法更高的温度下脱除烯属不饱和单体和链转移剂,而不会导致制备的共聚物多元醇的黏度上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4制备的共聚物多元醇1的sem图。

图2为实施例5制备的共聚物多元醇2的sem图。

图3为对比例2制备的对比共聚物多元醇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以下材料、试剂的来源如下:

苯偏三甲酸酐:山东西亚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分析纯。

氢化马来酐海松酸:自制,62.5g枞酸含量80%的马尾松松香(采购自上海三连实业),与30ml醋酸与10.2g马来酸酐混合后,110℃回流反应4h,冷却后,使用醋酸洗涤两次后,再使用80℃蒸馏水洗涤3次,过滤干燥后,得到马来酐海松酸,收率62.5%;再溶于200ml乙醇中,在4g5%(w/w)钯碳催化剂存在下,65±1.5℃下0.45mpa氢气氛围下催化反应3.5h后,冷却收集滤液,浓缩至干,收率92.7%。

均苯三甲酸: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分析纯。

异丙醇:山东大地华普化工有限公司,工业级。

丙烯腈:上海赛科,工业级。

苯乙烯: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业级。偶氮二异丁腈:山东海明化工有限公司,工业级。

基础聚醚多元醇:通过甘油与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反应制备的普通软泡聚醚多元醇,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f3156。

以下实施例中涉及的其他原料,如无特殊说明,均采购自阿拉丁试剂。

本发明中所述的测试方法:

羟值:gb12008.3-2009塑料聚醚多元醇第3部分:羟值的测定;

黏度:gb12008.7-2010塑料聚醚多元醇第7部分:黏度的测定;

固含量:gb/t31062-2014聚合物多元醇。

如无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均在氮气保护下进行。

实施例1

聚醚多元醇1的制备

具体如cn107090064a所述。

在反应釜内,加入山梨醇做为起始剂,再加入设计需要加入的环氧丙烷(po)质量的0.3%(w/w)催化剂(koh),控制反应温度在110±5℃左右,压力低于0.15mpa投入po,进行反应,待po投料结束后继续反应2h,脱除未反应po1h。脱气结束后开始投环氧乙烷(eo),控制反应温度在110±5℃左右,压力低于0.15mpa进行反应,投料结束后继续反应2h,脱除未反应eo1h,此时反应阶段结束。控制温度在85-90℃,加入软水和磷酸中和,脱水,过滤,降温出料。本实施例中,山梨醇/eo/po的质量比为1.08/4.95/93.97,得到聚醚多元醇1,经测定聚醚多元醇1的羟值为约28mgkoh/g,分子量为约12000道尔顿。

实施例2

聚醚多元醇2的制备

在反应釜内,加入季戊四醇为起始剂,再加入设计需要加入的环氧丙烷(po)质量的0.3%(w/w)催化剂(koh),控制反应温度在110±5℃左右,压力低于0.15mpa投入po,进行反应,待po投料结束后继续反应2h,脱除未反应po1h。脱气结束后开始投环氧乙烷(eo),控制反应温度在110±5℃左右,压力低于0.15mpa进行反应,投料结束后继续反应2h,脱除未反应eo1h,此时反应阶段结束。控制温度在85-90℃,加入软水和磷酸中和,脱水,过滤,降温出料。本实施例中,季戊四醇/eo/po的质量比为1.36/14.80/83.84,得到聚醚多元醇2,经测定聚醚多元醇2的羟值为约22mgkoh/g,分子量为约10000道尔顿。

如无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均在常压下反应。

实施例3

大分子单体稳定剂1的制备:

将3000克聚醚多元醇1、45.8g均苯三甲酸、180g丙酮混合均匀,升温至110℃,搅拌回流18h。然后,加入6.0g乙基三苯基碘化膦搅拌溶解后,再加入80.6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1.78g对苯二酚,在120℃下反应过夜,得到产物,为透明的浅黄色液体,脱除溶剂后,黏度为1720mpa.s(25℃下)。

实施例4

大分子单体稳定剂2的制备:

将250克聚醚多元醇2、12.5g氢化马来酐海松酸(预先用50g丙酮溶解)混合均匀,加热至100℃,加入0.02gkoh,反应4h。然后加入0.59g四丁基溴化膦搅拌溶解后,再加入7.96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在120℃下反应6h,真空脱除丙酮后,得到产物,为透明的浅黄色液体,黏度为1800mpa.s(25℃下)。

实施例5

大分子单体稳定剂3的制备:

将3000克聚醚多元醇1、44.7g苯偏三甲酸酐混合均匀,加热至120℃,反应18h。然后加入6.0g乙基三苯基碘化膦搅拌溶解后,再加入80.6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在120℃下反应过夜,得到产物,为透明的浅黄色液体,黏度为1600mpa.s(25℃下)。

对比例1

对比稳定剂的制备:

将3000克聚醚多元醇1与马来酸酐30.6g,加热至120℃,反应12h。然后加入50g环氧乙烷(eo),继续反应4h,脱除未反应的eo,得到产物,为透明的棕黄色液体,黏度为5500mpa.s(25℃下)。

由实施例3-5和对比例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大分子单体稳定剂的制备方法,以同样的聚醚多元醇为起始原料,可以制备出粘度远小于(小4000mpa.s左右)现有技术方法的大分子单体稳定剂。

实施例6

共聚物多元醇1的制备:

将装有搅拌器、加热装置、温控装置以及加料器的500ml四口瓶作为反应器。在该反应器中加入基础聚醚多元醇55.4g(万华f3156,羟值:54-58mgkoh/g,官能度:3)、5.6g大分子单体稳定剂1,将反应体系搅拌同时缓慢升温至110℃,使用蠕动泵在100min内将10.47g异丙醇、85.71g基础聚醚多元醇f3156、46.55g丙烯腈、69.83g苯乙烯和1.21g偶氮二异丁腈的混合液连续加入到反应器内,将温度维持在115℃-120℃投料完毕,继续反应1小时,升温至160℃,真空脱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2h,得到共聚物多元醇1,测定其指标,得到的共聚物多元醇1中残留的苯乙烯、丙烯腈和异丙醇分别为2ppm、2ppm和4ppm,得到的共聚物多元醇1的羟值为29.8mgkoh/g,固含量为44.6%,黏度为5049mpa.s(25℃下)。

实施例7

共聚物多元醇2的制备:

将装有搅拌器、加热装置、温控装置以及加料器的500ml四口瓶作为反应器。在该反应器中加入基础聚醚多元醇55.4g(万华f3156,羟值:54-58mgkoh/g,官能度:3)、5.6g大分子单体稳定剂3,将反应体系搅拌同时缓慢升温至110℃,使用蠕动泵在100min内将10.47g异丙醇、85.71g基础聚醚多元醇f3156、46.55g丙烯腈、69.83g苯乙烯和1.21g偶氮二异丁腈的混合液连续加入到反应器内,将温度控制在115℃-120℃,继续反应1小时,真空脱除voc2h,得到共聚物多元醇2,测定其指标,得到的共聚物多元醇2中残留的苯乙烯、丙烯腈和异丙醇分别为2ppm、1ppm和3ppm,得到的共聚物多元醇2的羟值为30.4mgkoh/g,固含量为44.5%,黏度为4998mpa.s(25℃)。

对比例2

对比共聚物多元醇的制备:

将装有搅拌器、加热装置、温控装置以及加料器的500ml四口瓶作为反应器。在该反应器中加入基础聚醚多元醇55.4g(万华f3156,羟值:54-58mgkoh/g,官能度:3)、5.6g对比例1制备的对比稳定剂,将反应体系搅拌同时缓慢升温至110℃,使用蠕动泵在100min内将10.47g异丙醇、85.71g基础聚醚多元醇f3156、46.55g丙烯腈、69.83g苯乙烯和1.21g偶氮二异丁腈的混合液连续加入到反应器内,将温度控制在115℃-120℃,继续反应1小时,真空脱除voc2h,得到对比共聚物多元醇,测定其指标,得到的对比共聚物多元醇中残留的苯乙烯、丙烯腈和异丙醇分别为2ppm、3ppm和6ppm,得到的对比共聚物多元醇的羟值为29.2mgkoh/g,固含量为45.0%,黏度为5783mpa.s(25℃)。

实施例8

实施例6、7和对比例2制备的共聚物多元醇的扫描电镜测试(sem测试):

将在上述实施例6、7和对比例2中制备的共聚物多元醇1、2和对比共聚物多元醇分别置于试管中,加热至150℃,维持2h后,降温。经过乙醇洗涤、离心分离后,分别收集固体,进行sem测试(扫描电镜型号:日立su8010)。

测试得到的共聚物多元醇1、2和对比共聚物多元醇的sem图分别如附图1至3所示。从图1至图3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共聚物多元醇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在高温下,未见颗粒外貌有明显的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