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酶催化反应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7824发布日期:2018-09-28 21:29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酶催化反应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连续酶催化反应罐。



背景技术: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酶催化反应正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传统的化学工业中。由于化学反应条件苛刻、环境污染大、生产成本高、安全系数低等缺陷,正逐渐被时代所抛弃,而酶催化反应速度快、条件温和、环境污染少、底物专一性强等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工业化应用。

但是目前酶催化反应大多为分批反应,反应结束后需要收集固定化酶,清洗反应罐后再进行投料,造成了一定的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搅拌效果较差,难以将反应液充分混匀,延长了反应的时间,效率低下。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连续酶催化反应罐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连续酶催化反应罐,操作方便、稳定可靠,且可以连续进料实现连续反应,简化了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连续酶催化反应罐,包括罐体、电机、搅拌器,所述电机固定设置于罐体的上方,所述搅拌器设置于电机的主动轴上,且所述搅拌器竖直设置于罐体内,所述罐体侧壁的上端设有溢流管道,所述罐体内还设有筛板,所述筛板固定设置于罐体内且设置于溢流管道的下方,还包括进料管道和放料管道,所述进料管道的一端设置于罐体内部的底端,另一端与送料装置连通,所述放料管道设置于罐体的底部,且所述放料管道上设有放料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的外侧包裹有夹套,所述夹套与罐体之间设有空腔,所述夹套左侧的下端设有进水管道,所述夹套右侧的上端设有出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分别与空腔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器包括一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转动设置于罐体内,所述旋转轴与电机的主动轴固定,所述旋转轴上固定设有上层搅拌叶片、中层搅拌叶片和下层搅拌叶片,所述上层搅拌叶片与中层搅拌叶片为平直桨叶,所述下层搅拌叶片为推进式叶片。

进一步地,所述筛板是由不锈钢丝网制成,所述筛板的目数为200至1000 目。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内还设有复合检测电极,所述复合检测电极包括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实用新型内容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实用新型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料管道实现持续进料,通过溢流管道实现反应液持续地通过溢流的方式流出,相对比现有技术,实现了进料、酶催化反应的持续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2、通过设置筛板有效拦截罐体内的固定化酶,只允许反应液通过筛板,相对比现有技术,无需在反应结束后再将固定化酶重新挑选收集,简化了操作步骤。

3、通过上侧搅拌叶片、中层搅拌叶片、下层搅拌叶片的搅拌作用,实现罐体内反应液的充分、均匀地混合,并通过将上层搅拌叶片与中层搅拌叶片设置为平直桨叶,下层搅拌叶片为推进式叶片,实现了反应液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的搅拌混合,使混合更加均匀且充分。

4、通过进水管道不断地向夹套内充水,通过控制进水管道充入水的温度来实现调节罐体内反应温度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罐体,21、夹套,22、进水管道,23、出水管道,24、进料管道,25、筛板,26、溢流管道,27、放料阀门,28、放料管道,3、搅拌器,31、旋转轴,32、上层搅拌叶片,33、中层搅拌叶片,34、底层搅拌叶片, 4、复合检测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

一种连续酶催化反应罐,包括罐体2、电机1、搅拌器3,所述电机1固定设置于罐体2的上方,所述罐体2的上端设有一支杆,所述电机1固定设置于支杆上,所述搅拌器3设置于电机1的主动轴上,且所述搅拌器3竖直设置于罐体2内,所述罐体2侧壁的上端设有溢流管道26,所述罐体2内还设有筛板 25,所述筛板25固定设置于罐体2内且设置于溢流管道26的下方,所述筛板 25为截面是“L”形,即通过水平筛板和竖直筛板组合制成,筛板25的水平部分设置于罐体2内且设置于溢流管道26的下方,竖直部分竖直设置于罐体的中间位置,且竖直部分上端的高度高于溢流管道26的高度,通过设置筛板25有效拦截罐体2内的固定化酶,只允许反应液通过筛板,相对比现有技术,无需在反应结束后再将固定化酶重新挑选收集,简化了操作步骤。还包括进料管道 24和放料管道28,所述进料管道24的一端设置于罐体2内部的底端,另一端与送料装置连通,所述放料管道28设置于罐体2的底部,且所述放料管道28 上设有放料阀门2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料管道24实现持续进料,通过溢流管道26实现反应液持续地通过溢流的方式流出,相对比现有技术,实现了进料、酶催化反应的持续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罐体2的外侧包裹有夹套21,所述夹套21与罐体2之间设有空腔,所述夹套21左侧的下端设有进水管道22,所述夹套21右侧的上端设有出水管道 23,所述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分别与空腔相通。通过进水管道不断地向夹套21 内充水,通过控制进水管道充入水的温度来实现调节罐体2内反应温度的作用。

所述搅拌器3包括一旋转轴31,所述旋转轴31转动设置于罐体2内,所述旋转轴31与电机1的主动轴固定,所述旋转轴31上固定设有上层搅拌叶片32、中层搅拌叶片33和下层搅拌叶片34,所述上层搅拌叶片32与中层搅拌叶片33 为平直桨叶,所述下层搅拌叶片34为推进式叶片,通过上侧搅拌叶片、中层搅拌叶片、下层搅拌叶片的搅拌作用,实现罐体内反应液的充分、均匀地混合,并通过将上层搅拌叶片32与中层搅拌叶片33设置为平直桨叶,下层搅拌叶片34为推进式叶片,实现了反应液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的搅拌混合,使混合更加均匀且充分。

所述筛板25是由不锈钢丝网制成,所述筛板25的目数为200至1000目。

所述罐体2内还设有复合检测电极4,所述复合检测电极4包括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通过复合检测电极4实时监测罐体内反应液的pH值和温度,从而根据测量数值作出及时调整,从而保证了反应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

首先将罐体2实用清水清洗干净,向罐体2内加水至规定体积,开启电机1,使电机1带动搅拌器3工作,通过罐体2上方的开口向罐体2内投入底物等物料,待物料完全溶解后打开复合检测电极检测pH值和温度,根据测量的pH值进行相应调整操作(如加入pH值调节剂)使pH值调至规定数值,根据测量的温度,通过控制进水管道内水的温度来调整罐体内的温度使罐体2内的温度满足反应需求,然后向罐体内投入固定化酶,固定化酶与底物进行反应酶催化反应,并通过进料管道不断对罐体内加入液体的底物补料,反应液液面高于筛板后通过溢流管道流出,而固定化酶通过筛板拦截。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