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划痕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1116发布日期:2019-01-29 17:43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细胞划痕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胞划痕板。



背景技术:

细胞划痕实验是一种研究细胞迁移/肿瘤侵袭性的体外试验方法。其原理是,当细胞长到融合成单层状态时,在融合的单层细胞上人为制造一个空白区域,称为“划痕”,划痕边缘的细胞会逐渐进入空白区域使“划痕”愈合。

细胞划痕实验的基本步骤包括“划痕”的制造、细胞迁移期间图像的获得以及后期数据的处理。其中,划痕的制造过程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目前主要方法是通过移液器枪头垂直于细胞培养皿表面沿直线划过,使枪尖划过区域的细胞脱落,从而制造一个无细胞区,称为“划痕”。划痕的宽度取决于枪尖的宽度。划痕产生后,空白区域两侧细胞会向中间迁移,并逐渐将“划痕”覆盖。肿瘤细胞向空白区域迁移的能力反应了其侵袭、转移的能力,可用空白区域的面积来进行量化测量。细胞的侵袭性越强,划痕面积缩小得越快。因此,精确测量划痕面积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便可比较不同处理组的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在癌症发生机制、肿瘤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移液器枪头做工及材料原因,不同枪头或同一枪头使用前后,其枪尖宽度变异较大;此外,细胞划痕宽度处于μm级别,细小的差异便会导致成倍的面积变化,因此操作者使用枪头划过培养皿表面的力度与角度可能严重影响划痕的面积;其次,外力划过形成的划痕边缘成锯齿状,且难以做到标准的直线,这为面积的计算造成不便,较易产生误差;再次,在统计划痕面积的时候,往往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数个时间点,例如,划痕产生0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等,并分别统计每个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划痕面积,严格来讲,每次数据的采集应当来自同一区域,但是实际操作中,由于显微镜下操作不便以及细胞的快速迁移,操作者很难在高度相似的细胞群中准确辨认出上次数据采集的区域。以上诸多因素均可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产生错误的结论,或导致实验的可重复性下降。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提供一种保证划痕直线度高、宽度均一性良好且便于操作的细胞划痕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细胞划痕直线度和宽度均一性不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保证划痕直线度高、宽度均一性良好且便于操作的细胞划痕板。

本实用新型的细胞划痕板由至少一根横向的玻璃隔板和至少一根纵向的玻璃隔板交叉组成,所述玻璃隔板的两侧面的下部向内倾斜,即所述玻璃隔板由中部至底面宽度逐渐缩窄而呈锥形,底面宽度为400-600μm。

使用时,将所述细胞划痕板放入培养皿中,所述玻璃隔板的长条形的底面与培养皿底面紧密贴合,加入细胞悬液,待细胞融合度达到80%或以上后,用无菌镊子垂直向上移除所述细胞划痕板,此时,培养皿底部会出现与所述玻璃隔板对应的宽度均一直线度高的细胞空白区域,即划痕,更换无血清培养基后继续培养细胞,观察划痕愈合情况。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玻璃隔板的两侧面的下部向内倾斜,即所述玻璃隔板由中部至底面宽度逐渐缩窄呈锥形,此设计可有效防止细胞贴着所述玻璃隔板的两侧面生长,移除所述细胞划痕板时可避免出现牵连而损坏划痕。

所述玻璃隔板可垂直交叉也可倾斜交叉,可交叉组成“十”、“工”、“王”、“卄”、“卅”以及“井”等形状。通过所述玻璃隔板形成的划痕会产生交叉点,这些交叉点可为显微镜下拍照提供定位。

较佳的,所述玻璃隔板等距分布。

较佳的,所述玻璃隔板的长度为0.8-3.8cm。

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细胞划痕板由两根横向的玻璃隔板和两根纵向的玻璃隔板垂直交叉组成,整体呈“井”字形,所述细胞划痕板呈“井”字形,尤其形成的划痕具有四个交叉点,使得显微镜观察时定位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隔板上设有一个拱形把手,所述拱形把手的两端连接于所述玻璃隔板的对角的两个交叉点。所述把手用于镊子夹持,该设置可方便细胞划痕板的安放或移除。

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玻璃隔板的横截面呈菱形,所述玻璃隔板上部和下部对称,所述玻璃隔板由中部至顶面宽度也逐渐缩窄呈锥形,顶面宽度为400-600μm。该设计使得所述细胞划痕板两面均可以使用。

较佳的,所述玻璃隔板的底面和顶面的宽度为500μm。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玻璃隔板的两侧设有便于镊子夹持的条形槽。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细胞划痕板可放入各种培养皿中使用,所述玻璃隔板的长条形的底面可与培养皿底面紧密贴合,细胞无法达到贴合部分。同时,所述玻璃隔板的两侧面的下部向内倾斜,即所述玻璃隔板由中部至底面宽度逐渐缩窄而呈锥形,此设计可有效防止细胞贴着所述玻璃隔板的两侧面生长,移除所述细胞划痕板时可避免出现牵连而损坏划痕。待细胞融合度达到80%或以上后,移除所述细胞划痕板后培养皿底部会出现与所述玻璃隔板对应的宽度均一直线度高的细胞空白区域,即划痕,划痕区无细胞残留,得到的每一条划痕都能直接用于实验,因而避免了多次使用枪头得到划痕,提高了实验效率,降低实验成本,并使得获得的实验数据准确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呈“井”字形的细胞划痕板可兼容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细胞培养皿,而且可为显微镜下细胞拍照提供定位,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细胞划痕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细胞划痕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玻璃隔板10,顶面和底面20,拱形把手3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细胞划痕板,其由两根横向的和两根纵向的玻璃隔板10垂直交叉成“井”字形,玻璃隔板10横截面呈菱形,两侧面由中部至顶面和底面20的宽度均逐渐缩窄而呈锥形,顶面和底面宽度为500μm。中部宽度最大,为2mm。玻璃隔板10长9mm。

使用时,将细胞划痕板放入培养皿中,玻璃隔板10的长条形的底面20与培养皿底面紧密贴合,加入细胞悬液,待细胞融合度达到80%或以上后,用无菌镊子垂直向上移除细胞划痕板,此时,培养皿底部会出现与玻璃隔板10对应的宽度均一直线度高的细胞空白区域,即划痕,更换无血清培养基后继续培养细胞,观察划痕愈合情况。

本实用新型中,玻璃隔板10的两侧面的下部向内倾斜,即玻璃隔板由中部至底面宽度逐渐缩窄呈锥形,此设计可有效防止细胞贴着玻璃隔板的两侧面生长,移除细胞划痕板时可避免出现牵连而损坏划痕。

由细胞划痕板形成的划痕也呈“井”字形,具有四个交叉点,这些交叉点可为显微镜下拍照提供定位,使得显微镜观察时定位更加方便。

实施例2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细胞划痕板,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拱形把手30,拱形把手30的两端连接于玻璃隔板10的对角的两个交叉点。拱形把手30用于镊子夹持,该设置可方便细胞划痕板的安放或移除。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新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