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榨油用平底炒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3352发布日期:2019-02-22 22:11阅读:8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榨油用平底炒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底炒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榨油用平底炒锅。



背景技术:

为了提炼油类,需首先对花生、芝麻等原料进行烘炒,来进行榨取油作业来提高榨油率,在进行翻炒过程中往往伴随油烟大并且炒芝麻等原料时,锅体内侧底端面易粘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平底炒锅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进行翻炒过程中油烟过多工作环境差,加热温度不易控制并且翻炒完成后表面粘糊不易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榨油用平底炒锅,以解决现有技术进行翻炒过程中油烟过多工作环境差,加热温度不易控制并且翻炒完成后表面粘糊不易清洗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榨油用平底炒锅,包括锅体、拉手、拉板、支撑块、转轴、固定套、炒片、从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第二转轴、电机、控制按钮、电源装置、显示器、温控不沾板和除烟装置,所述锅体中部设置有温控不沾板,所述温控不沾板正端面前内侧通过转轴与拉板转动连接,所述拉板正端面中部与拉手螺栓连接,所述温控不沾板顶端面左右两侧与支撑块进行焊接,所述支撑块顶端面中部通孔与转轴进行插接,所述转轴底端外侧与炒片中部固定套进行插接,所述转轴顶端外侧通过固定套与从动锥齿轮进行插接,所述从动锥齿轮顶端外侧与主动锥齿轮相啮合,所述主动锥齿轮左侧与第二转轴键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左端面通过联轴器与电机,所述支撑块顶端面右侧设置有除烟装置,所述温控不沾板外侧右端与控制按钮进行插接,所述控制按钮底端设置有显示器,所述温控不沾板底端面设置有电源装置,所述除烟装置由顶盖、外壳、带传动机构、离心叶片、吸风口、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和第二电机组成,所述顶盖底端面通过转轴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外壳内部左上侧与第二电机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底端通过带传动机构与离心叶片转动连接,所述外壳前后端面设置有吸风口,所述外壳内侧顶端与第一过滤板进行插接,所述外壳内侧顶端与第二过滤板进行插接,所述外壳底端面与支撑块螺栓连接,所述温控不沾板由锅板、加热棒、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特氟龙涂层和 a/d转换器组成,所述锅板底端面内侧设置有加热棒,所述锅板内侧右侧与温度传感器进行插接,所述锅板外侧后端与控制器螺栓俩呢及,所述锅板内侧底端面表面设置有特氟龙涂层,所述温度传感器右侧设置有a/d转换器,所述控制器与加热棒、电源装置、控制按钮、第二电机、电机和显示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a/d转换器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风口表面焊接有铁丝网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分别为heap过滤板和活性炭过滤板。

进一步的,所述锅板向前侧倾斜8度。

进一步的,所述拉板前端设置有斜出口板,并且斜出口板为光滑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离心叶片外侧设置有偏心内壳。

进一步的,所述温控不沾板材质为304不锈钢,易加工并且耐腐蚀性好。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型号为ZTP-148SR,精度高并且体积小。

进一步的,所述a/d转换器型号为ADS1115,通用性高并且成本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榨油用平底炒锅,通过设置温控不沾板在支撑块底端,其中温度传感器将检测锅板内侧底端面温度并且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温度超过预设值控制器控制加热棒停止加热并且几乎所有物质都不与聚四氟乙烯涂膜粘合原料不会粘糊在锅板表面,实现了精确控温并且不粘糊的功能,解决了加热温度不易控制并且翻炒完成后表面粘糊不易清洗的问题,通过设置除烟装置再支撑块顶端,其中第二电机旋转带动离心叶片旋转,将外壳前后吸风口处油烟吸入外壳内部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进行过滤排出,实现了过滤油烟功能并且减少了油烟排放,解决了进行翻炒过程中油烟过多工作环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烟装置结构内部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温控不沾板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框图;

图中:锅体-1、拉手-211、拉板-212、支撑块-3、转轴-4、固定套-5、炒片-6、从动锥齿轮-7、主动锥齿轮-8、第二转轴-9、电机-10、控制按钮-12、电源装置-13、显示器-14、温控不沾板-2、除烟装置-11、顶盖-111、外壳-112、带传动机构-113、离心叶片-114、吸风口-115、第一过滤板-116、第二过滤板-117、第二电机-118、锅板-21、加热棒-22、温度传感器-23、控制器-24、特氟龙涂层-25、a/d转换器-26、偏心内壳-11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榨油用平底炒锅,包括锅体1、拉手211、拉板212、支撑块3、转轴4、固定套5、炒片6、从动锥齿轮7、主动锥齿轮8、第二转轴9、电机10、控制按钮12、电源装置13、显示器14、温控不沾板2和除烟装置11,锅体1中部设置有温控不沾板2,温控不沾板2正端面前内侧通过转轴与拉板212转动连接,拉板212正端面中部与拉手211螺栓连接,温控不沾板2顶端面左右两侧与支撑块3进行焊接,支撑块3顶端面中部通孔与转轴4进行插接,转轴4底端外侧与炒片6中部固定套进行插接,转轴4顶端外侧通过固定套5与从动锥齿轮7进行插接,从动锥齿轮7顶端外侧与主动锥齿轮8相啮合,主动锥齿轮8左侧与第二转轴9键连接,第二转轴9左端面通过联轴器与电机10,支撑块3顶端面右侧设置有除烟装置11,温控不沾板2外侧右端与控制按钮12进行插接,控制按钮12底端设置有显示器14,温控不沾板2底端面设置有电源装置13,除烟装置11由顶盖111、外壳112、带传动机构113、离心叶片114、吸风口115、第一过滤板116、第二过滤板 117和第二电机118组成,顶盖111底端面通过转轴与外壳112转动连接,外壳112内部左上侧与第二电机118螺栓连接,第二电机118底端通过带传动机构113与离心叶片114转动连接,外壳112前后端面设置有吸风口115,外壳112内侧顶端与第一过滤板116进行插接,外壳112内侧顶端与第二过滤板117进行插接,外壳112底端面与支撑块3螺栓连接,温控不沾板2由锅板21、加热棒22、温度传感器23、控制器24、特氟龙涂层25和a/d转换器 26组成,锅板21底端面内侧设置有加热棒22,锅板21内侧右侧与温度传感器23进行插接,锅板21外侧后端与控制器24螺栓俩呢及,锅板21内侧底端面表面设置有特氟龙涂层25,温度传感器23右侧设置有a/d转换器26,控制器24与加热棒22、电源装置13、控制按钮12、第二电机118、电机10 和显示器14电连接,控制器24通过a/d转换器26与温度传感器23电连接。

其中,所述吸风口115表面焊接有铁丝网面,防止大颗粒物品掉落外壳 112内部。

其中,所述第一过滤板116和第二过滤板117分别为heap过滤板和活性炭过滤板,利于对空气中杂质进行过滤。

其中,所述锅板21向前侧倾斜8度,利于内部原理排出并且清洗时内部水也易排出。

其中,所述拉板212前端设置有斜出口板,并且斜出口板为光滑表面,利于原理排出置收集带。

其中,所述离心叶片114外侧设置有偏心内壳1141,利于离心叶片114 抽风。

其中,所述温控不沾板2材质为304不锈钢,易加工并且耐腐蚀性好。

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23型号为ZTP-148SR,精度高并且体积小。

其中,所述a/d转换器26型号为ADS1115,通用性高并且成本低。

本专利所述的:温度传感器23型号为ZTP-148SR,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分,品种繁多,按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温控不沾板2材质为304 不锈钢,是不锈钢中常见的一种材质,密度为7.93g/cm3,业内也叫做18/8 不锈钢,耐高温800℃,具有加工性能好,韧性高的特点,广泛使用于工业和家具装饰行业和食品医疗行业。

工作原理:首先将锅体1移动置所需位置,完成后再将电源装置13通电,操作控制按钮12进行设定加热时间和翻炒时间,完成后电机10通电通过第二转轴9带动主动锥齿轮8旋转,主动锥齿轮8旋转使从动锥齿轮7通过转轴4带动炒片6,再将原料倒入锅板21内侧,加热棒22发热对锅板21底端面内侧原料加热,通过设置温控不沾板2在支撑块3底端,其中温度传感器 23将检测锅板21内侧底端面温度通过a/d转换器26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控制器24,温度超过预设值控制器24控制加热棒22断电,停止加热并且几乎所有物质都不与聚四氟乙烯涂膜粘合原料不会粘糊在锅板21表面,实现了精确控温并且不粘糊的功能,解决了加热温度不易控制并且翻炒完成后表面粘糊不易清洗的问题,通过设置除烟装置11再支撑块3顶端,其中第二电机118 旋转带动离心叶片114旋转,将外壳112前后吸风口115处油烟吸入外壳112 内部,并且经过第一过滤板116和第二过滤板117进行过滤排出,实现了过滤油烟功能并且减少了油烟排放,解决了进行翻炒过程中油烟过多工作环境差的问题,拉板212前端设置有斜出口板,并且斜出口板为光滑表面,利于原理排出置收集带,第一过滤板116和第二过滤板117分别为heap过滤板和活性炭过滤板,利于对空气中杂质进行过滤。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