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板及与该细胞培养板配合使用的镊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4472发布日期:2019-01-22 22:02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细胞培养板及与该细胞培养板配合使用的镊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培养实验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胞培养板及与该细胞培养板配合使用的镊子。



背景技术:

在细胞培养技术中,采用多孔的细胞培养板容纳相应的细胞培养液,再将细胞爬片放入培养液中,使得细胞在细胞爬片上生长。然而,在用镊子夹取培养好的爬片时,存在一些不便:一是细胞爬片与细胞培养板的底部之间存在液体使得两者难以分离;二是细胞爬片在夹取的过程中容易滑落,滑落后就有可能使得细胞爬片的正反面位置颠倒,而由于很难用肉眼来区分正反面,如此将有可能影响到后续的实验进展;三是夹取爬片的过程中,由于细胞爬片最大直径大于培养孔的非最大直径,再加上爬片太薄,在夹取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导致爬片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细胞爬片分离的细胞培养板及与该细胞培养板配合使用的镊子。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细胞培养板,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培养板本体;以及至少一个培养孔,设置在培养板本体上,培养孔的底部设置为弹性形变块。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胞培养板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弹性形变块为医用橡胶块或医用硅胶块。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胞培养板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弹性形变块的上表面为平面,对应于培养孔的内部,弹性形变块的下表面为凸弧面,对应于培养孔的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胞培养板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培养孔的深度小于培养板本体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与上述细胞培养板配合使用的镊子,包括镊子本体,镊子本体具有镊端部以及从镊端部向下延伸的对称设置的两个镊臂,其特征在于:其中,镊端部上设置有气囊,镊子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气流腔室,气流腔室的第一气口设置在镊端部且与气囊连通,气流腔室的两个第二气口分别设置在两个镊臂的末端。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与细胞培养板配合使用的镊子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二气口设置在镊臂的内侧,第二气口的端面与水平面构成5°~30°的倾斜角。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细胞培养板及与该细胞培养板配合使用的镊子,因为培养孔的底部为弹性形变块,所以实验者在细胞培养完成取出细胞爬片的过程中,从细胞培养板的背面向培养孔内部方向按压弹性形变块,将使得放置在培养孔底部的细胞爬片与培养孔的底部轻松的分离。进一步,因为与细胞培养板配合使用的镊子内部设置有气流腔室,镊端部设置有与气流腔室连通的气囊,镊臂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气口,实验者使用该镊子先使其吸气,在夹取细胞爬片的过程中用手掌挤压气囊使镊子末端产生气流,由于细胞爬片质地轻,易产生一个对细胞爬片的向上的推动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阻止细胞爬片再次掉入培养孔底部,有助于细胞爬片夹取出来。此外,由于细胞爬片能轻易的夹取出来,而且培养孔的底部是软质的弹性形变块,所以有效的保证了爬片不会轻易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细胞培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从A方向上看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与细胞培养板配合使用的镊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细胞培养板配合使用的镊子的镊端部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与细胞培养板配合使用的镊子的镊臂末端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胞培养板及与该细胞培养板配合使用的镊子作具体阐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细胞培养板100及与该细胞培养板100配合使用的镊子200。

细胞培养板100包括培养板本体101和设置在培养板本体101上至少一个培养孔10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培养板本体101呈长方体状,培养孔102呈圆筒状,细胞培养板100为24孔细胞培养板,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细胞培养板100也可设置为其他数量培养孔的细胞培养板,例如6孔、12孔、48孔等等。

如图1~2所示,培养孔102的底部设为弹性形变块103,弹性形变块103从俯视角度看呈圆形,其直径与培养孔102的孔径相适配。如图2所示,弹性形变块103的上表面为平面,对应于培养孔102的内部,弹性形变块103的上表面与放置在培养孔102内的细胞爬片300相接触。弹性形变块103的下表面为凸弧面,对应于培养孔102的外部。弹性形变块103由医用橡胶或医用硅胶制成,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形变块103采用医用橡胶块。培养孔102的深度小于培养板本体101的高度,保证整个细胞培养板100与放置平面相接触的底面仍然保持水平。从弹性形变块103下表面向上按压时,将使得弹性形变块103产生形变,使得弹性形变块103的上表面(即培养孔102的底面)由水平的表面变为向上凸起的表面,进而使得细胞爬片与培养孔102的底面轻松分离。

如图3~5所示,与细胞培养板配合使用的镊子200包括镊子本体210以及气囊220。镊子本体210具有镊端部211以及从镊端部向下延伸的对称设置的两个镊臂212。镊子本体210的内部设置有气流腔室213,气流腔室213贯通整个镊子本体210的内部。

如图4所示,气流腔室213的第一气口213a设置在镊端部211的顶端,并与设置在顶端的气囊220连通。气流腔室213的两个第二气口213b分别设置在两个镊臂212的末端,且位于两个镊臂的内侧位置处。如图5所示,第二气口213b的端面与水平面构成倾斜角a,倾斜角a的角度范围为5°~30°。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细胞培养板及与该细胞培养板配合使用的镊子,因为培养孔的底部为弹性形变块,所以实验者在细胞培养完成取出细胞爬片的过程中,从细胞培养板的背面向培养孔内部方向按压弹性形变块,将使得放置在培养孔底部的细胞爬片与培养孔的底部轻松的分离。进一步,因为与细胞培养板配合使用的镊子内部设置有气流腔室,镊端部设置有与气流腔室连通的气囊,镊臂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气口,实验者使用该镊子先使其吸气,在夹取细胞爬片的过程中用手掌挤压气囊使镊子末端产生气流,由于细胞爬片质地轻,易产生一个对细胞爬片的向上的推动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阻止细胞爬片再次掉入培养孔底部,有助于细胞爬片夹取出来。此外,由于细胞爬片能轻易的夹取出来,而且培养孔的底部是软质的弹性形变块,所以有效的保证了爬片不会轻易断裂。

另外,弹性形变块的上表面为平面,这样培养孔内部仍然保持一个平底的结构,有利于细胞培养;弹性形变块的下表面为凸弧面,使得弹性形变块受按压操作容易变形,使得培养孔内部底面凸起,使得细胞爬片与培养孔底面容易分离。

另外,培养孔的深度小于培养板本体的高度,使得培养板的边缘可以很好的贴合细胞培养板的放置平面,而使得弹性形变块的下表面不与放置平面接触。

另外,与细胞培养板配合使用的镊子的镊臂上的第二出口设置在两个镊臂的内侧,且第二气口的端面与水平面构成5°~30°的倾斜角,这样既不影响镊臂本身的夹取操作,又能使得气流从适合的角度喷出。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