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种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8823发布日期:2019-02-10 22:35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菌种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菌种培养设备,尤其是一种菌种瓶。



背景技术:

菌种的培养与制作的过程中,需要装料,在完成培养后需要清洗菌种瓶,现有的菌种瓶既不方便装料也不方便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料果大小分选装置,能够快速对料果进行大小分类,不仅高效,且可根据大小将同类料果进行多级分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菌种瓶,包括瓶身、瓶盖;所述瓶身包括圆柱部,锥形部及底支撑;圆柱部,锥形部及底支撑制成一体且上下与外界连通;所述瓶盖包括外扣板、内扣板,其中内扣板上下的内壁均设有倒扣槽,外扣板、圆柱部均通过倒钩环与内扣板扣紧;所述外扣板、内扣板扣紧后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安置有海绵,内扣板的板体上设有气孔,瓶身通过海绵、气孔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内扣板下端通过连杆与锥头连接,锥头下端堵塞在瓶身底部的通孔处。

所述内扣板包括外扣紧部和内扣紧部,其中外扣紧部和内扣紧部均为圆柱状且与端面共面,端面位于内扣紧部内外均设有气孔。

所述锥头包括密封锥部、锥形贴紧部及环状毛刷,其中,环状毛刷与瓶身内壁贴合。

本实用新型一种菌种瓶,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带海绵的瓶盖,可使得菌种瓶通过气孔、海绵形成内外的空气交换通道,既保证菌种通气呼吸,同时避免污染。

2)、通过将瓶身的瓶口去掉,直接将瓶盖与瓶身扣接,可提高菌种装料效率,另外在后期取出菌种时,可通过与瓶盖连接的锥头将菌料带出,简单方便;同时在清洗时,瓶身两头开口进水,并利用锥头上的刷毛进行清理,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瓶身的主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瓶盖的主剖视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内扣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内扣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外扣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瓶身1,瓶盖2,圆柱部3,锥形部4,外扣板5,内扣板6,外扣紧部6-1,内扣紧部6-2,端面6-3,倒扣槽7,倒钩环8,容纳腔9,海绵10,气孔11,连杆12,锥头13,密封锥部13-1,锥形贴紧部13-2,环状毛刷13-3,底支撑1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一种菌种瓶,包括瓶身1、瓶盖2,瓶身1、瓶盖2均采用塑料材质。

所述瓶身1包括圆柱部3,锥形部4及底支撑14;其中圆柱部3为圆柱状壳体,上端开口且边缘设有倒钩环8;锥形部4呈漏斗状向下与底支撑14连接,底支撑14水平且设有圆柱通孔,圆柱通孔与锥形部4下端内壁平滑过渡。

所述瓶盖2包括外扣板5、内扣板6。外扣板5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圆环侧壁,圆环侧壁顶端外壁设有倒钩环8,对应的内扣板6上一端设有环形的倒扣槽7,倒钩环8与倒扣槽7扣接并形成容纳腔9,海绵10安置在容纳腔9内且上下端面与外扣板5、内扣板6内端面紧密贴合。内扣板6包括外扣紧部6-1和内扣紧部6-2,外扣紧部6-1和内扣紧部6-2均为环形圆柱状且与端面6-3共面,内扣紧部6-2的直径小于外扣紧部6-1的直径。在外扣紧部6-1和内扣紧部6-2内均设有倒扣槽7,外扣紧部6-1通过倒扣槽7与外扣板5的倒钩环8扣接,内扣紧部6-2通过倒扣槽7与圆柱部3的倒钩环8扣接。由此形成紧密且可拆卸连接。另外在端面6-3上位于内扣紧部6-2内外均设有气孔11,气孔11包括圆形孔和扇形孔。通过气孔11可使瓶内外空气流通,同时避免菌种受污染。

而内扣板6下端与连杆12螺纹连接,连杆12另一端与锥头13螺纹连接,锥头13包括密封锥部13-1、锥形贴紧部13-2及环状毛刷13-3。密封锥部13-1、锥形贴紧部13-2及环状毛刷13-3的主体部分均由塑料制成,在环状毛刷13-3外侧壁带有刷毛。密封锥部13-1下部为圆柱部并套有橡胶,橡胶可与底支撑14底孔密封配合连接,而上部为锥状可与锥形部4楔形锁紧(均为斜面,可相互配合,进行摩擦锁紧)。而贴紧部13-2贴合在锥形部4上。密封锥部13-1横截面为L型,也是环状结构,刷毛紧贴瓶身1内壁。

当需要装料时,可将瓶盖2取下,锥头13及连杆12留在瓶身1内并封堵瓶身1底部。装料后(料量占瓶身高度的三分之二),将连杆12与内扣板6中心的螺纹孔正对,旋转瓶盖2,在旋转过程中瓶盖2不仅与连杆12螺纹连接,同时还与瓶身1扣紧。后期倒菌渣时,可向外拉出瓶盖2,利用锥头13将料带出,简单快捷。且在清洗时,利用毛刷也很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