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采集管及微生物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9751发布日期:2019-08-21 00:45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采集管及微生物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检验和医学研究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采集和转运临床样本的实验室器材,特别是一种微生物采集管及微生物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临床医学诊断、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公共卫生等领域中,微生物样本的正确采集和安全传递是获得正确病原菌的关键。样本类型包括人体的分泌物、粘液、脓液和粪便等,目前最为常用的采集装置是拭子,实际上是木棒或塑棒末端缠有吸水性材料做成的棉签。拭子头接触采样部位采集样本,直接送实验室检验,或者插入采样管中送检。这种采集方式获得的样本,由于微生物离体后缺乏适宜的存活环境,通常要求2小时必须送检,不适于长距离运输以及长时间保存。配套使用采样管可以避免样本在运输过程中的污染,但是并不会延缓微生物的衰减和死亡。使用保存液虽然可以保持微生物活性,但是保存液往往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微生物容易出现过度繁殖造成样本中微生态失衡,而且这种液体运输对采样管的密封性要求非常高,另外实验室检测时取出拭子极不方便,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上述样本分析前的任何一个环节被忽视,将都会直接影响实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经检索发现,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7570829 U,公开了一种样本采集管,采集棉签完成采样后,可直接在样品采样管中进行稀释与检测,避免了二次转移带来的污染。同时,放入管体内的采集棉签可被固定于管盖。对样本进行稀释后,取下管盖即可将采集棉签从管体中取出,进行后续检测,提高了样本采集管的兼容性。但是这种采集管主要通过导向槽的槽底抵住管体的内壁实现密封,其密封效果不理想,并且对样本采集管的生产精度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采集管的泄漏问题又要让产品方便实用且能单手开盖,提出一种微生物采集管及微生物采集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微生物采集管,包括管体和连接于管体的管盖,所述管盖内部具有用于夹持固定拭子杆的夹持部,夹持部下端设置有用于导向拭子杆进入夹持部的导向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盖设置有用于抵住管体内壁的密封圈,用于压住管体的管口顶部的顶封部,和用于压住管体管口外圈的侧封部。

管盖设置有密封圈、顶封部和侧封部,密封圈与管口内部侧面紧密贴合,顶封与管口部接触起辅助密封,侧封部与管口外部紧密贴合,管内产生负压时防止空气进入。管盖内的密封圈、顶封部和侧封部,与管口形成三重密封结构,保证保存液的安全运输。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微生物采集系统,包括拭子和前述的微生物采集管。

进一步的,该拭子具有拭子头和拭子杆,所述拭子杆设置有折断口, 折断口与拭子头前端间的距离与微生物采集管的管体内高相适应的,使得管盖连接至管体过程中,拭子杆被引导进入管盖的夹持部。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一体式装置,可以完成微生物样本的采集和转运,操作简便,安全无污染。

2、本实用新型的拭子头采用亲水性好的改良聚酯纤维或海绵制作,不含有任何天然成分,生物安全性好且能够采集足够多的生物样本。使用时手持拭子杆远离拭子头的一端,用拭子头接触采样部位采集样本,随即插入采集管的液体培养基中,轻轻按压拭子杆上的折断口,旋紧采集管盖即可送检。

3、本实用新型的采集管的管盖设置有密封圈、顶封部和侧封部,通过与管口的三重密封方式,替代传统的硅胶单一密封方式,结构简单,容易实施,完全符合生物样本真空泄漏的标准。

4、本实用新型采集管的管盖设置有夹持部,能够自动捕获和固定拭子杆,实验室检测时,旋开管盖,手持管盖操作即可,减少样本处理过程受污染的机会,提高检测准确率。

5、本实用新型的采集管中含有保存液,优选缓冲液和液体运送培养基,主要成分为磷酸盐、氯化钠和还原剂,能够为微生物提供基础的生理环境,并减少氧气的毒害作用,延缓微生物细胞的存活时间, 满足长距离运输和不能立即送检的需求。

6、本实用新型的采集管管底为锥形,特别适用于少量液体的取样,底部外带裙边,保护样本外还可以使管身自立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微生物采集管剖视图。

图2 是图1的A区放大图。

图3 是拭子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示意图下:

1-拭子头;2-拭子杆;3-折断口;4-管盖;5-管体;6-锥形底;7-沉孔;8-密封圈,9-顶封部,10-侧封部,11-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一种微生物采集管,用于装保存液(缓冲液或液体运送培养基),容量为500-10000μL。微生物采集管包括管体5和通过螺纹连接于管体的管盖4,管体5为聚丙烯材料制成,管盖4为聚乙烯材料制成。其中,管体5的底部具有锥形底6,特别适用于少量液体的取样,锥形底6外为带自立式裙边,保护样本外还可以使管身自立方便操作。管盖5内部的中央具有一沉孔7,沉孔7内设置有用于夹持固定拭子杆的夹持部11,夹持部11下端设置有用于导向拭子杆进入夹持部的导向部,管盖4内设置的夹持部7可以自动捕获和固定拭子杆。本例中夹持部11为钟形弹性件,此外,夹持部也可由数个弹性夹持片构成。如图2所示,管盖设置有用于抵住管体内壁的密封圈8,用于压住管体的管口顶部的顶封部9,和用于压住管体管口外圈的侧封部10。管盖内的密封圈、顶封部和侧封部,与管口形成三重密封结构,保证保存液的安全运输。

微生物采集管中含有1ml-3ml保存液,保存液为缓冲液或液体运送培养基,能够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微生物的活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微生物采集系统,包括上述微生物采集管和如图3所述的拭子。拭子具有拭子头1和拭子杆2,拭子杆2采用聚丙烯材料,具有充分的柔韧性。拭子杆2设置有折断口3, 折断口3与拭子头1前端间的距离与微生物采集管的管体内高相适应的,使得管盖连接至管体过程中,拭子杆被引导进入管盖的夹持部。拭子头采用聚酯纤维或聚氨酯海绵进行包裹,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生物安全性。

在使用微生物采集系统时,手持拭子杆远离拭子头的一端,用拭子头接触采样部位完成样本采集,然后将拭子头插入采集管的保存液中,并将拭子杆的折断口抵住采集管口并按压使拭子杆折断,最后盖上管盖并旋紧,即可送实验室检测。由于管盖上特殊的结构设计与管口形成三重密封,符合感染性物质运输标准,能够保证保存液的安全运输。采集管中的保存液,优选缓冲液或液体运送培养基,组成成分确定,对微生物没有任何营养,能够维持微生物的基本生理活性,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出现大量的繁殖、衰减或死亡,因此可以满足长距离运输或者不能立即检测的应用要求。在实验室接受样本后,只需要将采集管置于振荡器上振荡,拭子上的微生物将会充分洗脱到保存液中。由于管盖内的夹持部与拭子杆固定连接,所以旋开管盖就取出了拭子,避免了样本处理时的二次污染,大大提高样本检测的准确性。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