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酸菌可连续抽取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7530发布日期:2019-05-17 20:45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乳酸菌可连续抽取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乳酸菌发酵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乳酸菌可连续抽取发酵罐。



背景技术:

乳酸菌发酵的食品被公认为功能性食品,被誉为“像药品一样有效的食品,像食品一样安全的药品”,乳制品始终在益生菌食品中占支配地位。将乳酸菌引入果蔬汁中是益生菌拓展应用的新兴领域,其发酵活动可消除生青味,产生芳香族等丰富的风味物质,促进矿物质吸收,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能力,新增g-氨基丁酸、共轭亚油酸等益生性功能因子,还能产生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乳酸菌素、消化酶等物质,从而赋予饮料整肠、健胃、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以及抗过敏、抗衰老、癌症预防、忧郁症等功效。

现有的乳酸菌发酵罐体积比较大,而且在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为了避免污染,一般不会在中途打开发酵罐的盖板,因此也不方便开盖抽取乳酸菌确定乳酸菌的发酵程度,所以,急需一种可以连续抽取乳酸菌的乳酸菌发酵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乳酸菌可连续抽取发酵罐,在发酵腔一侧设置有吸液腔和抽液腔,并通过缓冲液在吸液腔和抽液腔内的流动起到密封作用,既实现了乳酸菌的连续抽取,也避免了发酵腔被污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乳酸菌可连续抽取发酵罐,包括:

罐体,其内部设置有发酵腔;以及

吸液腔,其设置在所述罐体内,且底部与所述发酵腔连通;

抽液腔,其设置在所述吸液腔正上方,且与所述吸液腔顶部连通;

导向杆,其轴向设置在所述吸液腔内,且两端与所述吸液腔内壁固定连接;

第一活塞,其密封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且能够沿所述导向杆轴向运动,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吸液腔内壁密封接触;

第二活塞,其设置在所述抽液腔内,且与所述抽液腔内壁密封接触;

抽液杆,其与所述第二活塞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活塞沿所述抽液腔轴向运动;

出液口,其设置在所述罐体下部且与所述吸液腔下部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活塞上方的吸液腔内设置有缓冲液;当所述第一活塞位于所述吸液腔底部时,所述第一活塞密封所述出液口。

优选的是,还包括:

过滤筒,其设置在所述吸液腔底部;

其中,所述过滤筒覆盖所述发酵腔和所述吸液腔的连通处。

优选的是,所述过滤筒包括:

多层滤网,其设置在所述过滤筒中间;以及

网板,其设置在所述过滤筒上下两端,用于固定所述滤网。

优选的是,还包括:

流水腔,其设置在所述罐体侧壁内;

出水口,其设置在所述罐体上部,且与所述流水腔连通;

进水口,其设置在所述罐体下部,且与所述流水腔连通;

其中,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位于一侧。

优选的是,还包括:

盖板,其与所述罐体配合,用于盖合所述发酵腔;

搅拌杆,其一端伸入所述发酵腔内,另一端穿过所述盖板;

搅拌叶片,其分层设置在所述搅拌杆上;

动力机构,其输出端与所述搅拌杆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杆绕其轴向旋转。

优选的是,还包括:

出液管,其一端固定设置在在所述出液口,另一端伸出所述罐体;

阀门,其设置在所述出液管另一端,用于控制所述出液管的打开或者关闭。

优选的是,还包括:

进料口,其设置在所述罐体顶面上,且与所述发酵腔连通;

出料口,其设置在所述罐体底面上,且与所述发酵腔连通。

优选的是,还包括:

制冷器,其出口和入口分别与所述流水腔连通;

第一开关,其设置在所述制冷器进口和所述流水腔之间;

第二开关,其设置在所述制冷器出口和所述流水腔之间。

优选的是,还包括:

制热器,其出口和入口分别与所述流水腔连通;

第三开关,其设置在所述制热器进口和所述流水腔之间;

第四开关,其设置在所述制热器出口和所述流水腔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乳酸菌可连续抽取发酵罐,在发酵腔一侧设置有吸液腔和抽液腔,并通过缓冲液在吸液腔和抽液腔内的流动起到密封作用,既实现了乳酸菌的连续抽取,也避免了发酵腔被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乳酸菌可连续抽取发酵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乳酸菌可连续抽取发酵罐(除去制冷器和制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液腔和抽液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液腔和抽液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过滤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该理解为限于再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结构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乳酸菌可连续抽取发酵罐,包括:罐体100,其内部设置有发酵腔110,用于发酵乳酸菌;以及吸液腔120,其设置在所述罐体100内,且底部侧面与所述发酵腔110连通,即吸液腔120与发酵腔110平行且靠近设置;抽液腔130,其设置在所述吸液腔120正上方,且与所述吸液腔120顶部连通,本实例中,所述吸液腔120和抽液腔130一体成型,两者之间通过隔板隔开,并在隔板上开设有通孔,使得吸液腔120和抽液腔130连通。在所述罐体100下部且与所述吸液腔120下部连通设置有出液口123,用于将吸出的乳酸菌液体排出。

导向杆121,其轴向设置在所述吸液腔120内,且两端与所述吸液腔120内壁两端固定连接;第一活塞122,其密封套设在所述导向杆121上,且能够沿所述导向杆121轴向运动,所述第一活塞122与所述吸液腔内壁密封接触,当所述第一活塞122位于所述吸液腔120底部时,所述第一活塞122密封所述出液口123,使得缓冲液不能与出液口123接触,也不能沿着出液口123排出,避免缓冲液和乳酸菌液体发生接触而造成污染。

第二活塞131,其设置在所述抽液腔130内,且与所述抽液腔130内壁密封接触;抽液杆132,其与所述第二活塞131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活塞131沿所述抽液腔130轴向运动。

所述第一活塞122上方的吸液腔120内设置有缓冲液,并且抽液腔130与吸液腔120连通,而吸液腔120底部侧面与发酵腔110连通,当沿抽液杆132轴向向上提拉抽液杆132时,缓冲液从吸液腔120进入抽液腔130内,使得第一活塞122沿着导向杆121轴向上运动,发酵腔110内的乳酸菌进入吸液腔120中,控制将出液口123打开,即可将乳酸菌液体排出。

过滤筒140,其设置在所述吸液腔120底部;并且所述过滤筒140覆盖所述发酵腔110和所述吸液腔120的连通处,可以将从发酵腔110进入吸液腔120的的乳酸菌液体进行过滤。所述过滤筒140包括:多层滤网141,其设置在所述过滤筒140中间;以及网板142,其设置在所述过滤筒140上下两端,用于固定所述滤网141。

出液管124,其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出液口123,另一端伸出所述罐体100;阀门125,其设置在所述出液管124另一端,用于控制所述出液管124的打开或者关闭,进而控制乳酸菌液体的流出。

流水腔150,其设置在所述罐体100侧壁内,用于对罐体100进行保温、降温或者加热;在所述罐体上部设置有出水口151,其与所述流水腔150连通;在所述罐体下部设置有进水口152,其与所述流水腔150连通。所述进水口152与所述出水口151位于一侧。

制冷器160,其出口和入口分别与所述流水腔150连通;第一开关161,其设置在所述制冷器160进口和所述流水腔150之间;第二开关162,其设置在所述制冷器出口和所述流水腔150之间。制热器170,其出口和入口分别与所述流水腔150连通;第三开关171,其设置在所述制热器进口和所述流水腔150之间;第四开关172,其设置在所述制热器出口和所述流水腔150之间。当关闭第三开关171和第四开关172,并打开第一开关161和第二开关162时,即向罐体110侧壁内通入冷却水,对发酵罐110进行降温处理。同理,当打开第三开关171和第四开关172,并关闭第一开关161和第二开关162时,即向罐体110侧壁内通入热水,对发酵罐110进行升温处理。可以通过控制第三开关171、第四开关172、第一开关161和第二开关162的打开或者关闭来对发酵罐110进行温度控制。

盖板180,其与所述罐体110配合,用于盖合所述发酵腔110;搅拌杆181,其一端伸入所述发酵腔110内,另一端穿过所述盖板180;搅拌叶片182,其分层设置在所述搅拌杆181上;动力机构183,其输出端与所述搅拌杆181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杆181绕其轴向旋转,进而对发酵腔110内的乳酸菌液体进行搅拌,提高发酵均匀性。所述搅拌叶片182上均匀设置有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动力机构183优选使用驱动电机。

进料口101,其设置在所述罐体100顶面上,且与所述发酵腔110连通,用于进料;出料口102,其设置在所述罐体100底面上,且与所述发酵腔110连通,用于发酵完成后整体出料。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乳酸菌可连续抽取发酵罐,在发酵腔一侧设置有吸液腔和抽液腔,并通过缓冲液在吸液腔和抽液腔内的流动起到密封作用,既实现了乳酸菌的连续抽取,也避免了发酵腔被污染。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