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生物学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0822发布日期:2019-09-13 21:5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生物学试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生物学试管。



背景技术:

生物学实验在进行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一般选择双层的玻璃试管作为培养器皿。双层玻璃试管的上部设置排水口,下部设置进水口,排水口和进水口均与双层玻璃试管的中间夹层连通。利用进水口向双层玻璃试管的夹层内部通入温水,排水口排出温水,形成循环,从而实现对培养温度的控制。但这种传统的方式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夹层内部容易结垢,不便于进行清洗,一方面洁净度无法保证,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温度的控制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洁的新型生物学试管。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生物学试管,包括内管和套设在内管外的外管,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缝隙内设置有沿竖向延伸的螺旋状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由不锈钢片弯折构成;所述外管一侧的上部设置有排水口,外管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排水口和进水口均与外管内部连通,并设置有阀门;还包括由橡胶制成的封口塞,所述封口塞呈环形,封口塞的底部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凹槽,所述凹槽与外管相配合,且外管的顶部卡设在凹槽内;所述封口塞位于凹槽内侧的部分与内管和外管之间的缝隙相配合,并卡设在缝隙内。

优选的,所述支撑条与内管和外管相接触的边沿倒圆角。

优选的,所述内管的顶部适配有一个试管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方便进行拆卸,能够快速的进行清洗。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微生物在内管中进行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当需要对温度进行控制时,可将水由进水口通入、出水口排出,通过对通入的水的温度控制实现对培养温度的控制。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螺旋状的支撑条,支撑条一方面起到支撑内管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对水进行导向,使水呈螺旋状上升,延长了水与内管的换热行程,进而提高了热效。使用完成后,需要进行清洗时,先将封口塞拆下,然后将内管取出,接着再将支撑条拿出,最后分别对内管、外管、支撑条和封口塞进行单独清洗即可,使用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生物学试管,包括内管1和套设在内管1外的外管2,通常所述内管1和外管2的直径差异不大于1cm,例如内管1的直径为2cm,则外管2一般在2.5-3cm之间。所述内管1与外管2之间的缝隙3内设置有沿竖向延伸的螺旋状支撑条4,所述支撑条4由不锈钢片弯折构成。为了避免支撑条4划伤内管1和外管2,最好是所述支撑条4与内管1和外管2相接触的边沿倒圆角。除倒圆角外,直接在支撑条4的边角部位设置柔性的条形贴片也是可行的。支撑条4的最下端向内收拢,形成对内管1的底部支撑,实际上内管1是放置在支撑条4内部的。

为了便于对温度进行控制,所述外管2一侧的上部设置有排水口5,外管2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6,所述排水口5和进水口6均与外管2内部连通,并设置有阀门7。打开阀门7即可利用进水口6和排水口5进行加热水的通入和排出,当然还可以通过管路将进水口6、排水口5、储水箱、循环泵连通,储水箱内设置电热丝,从而实现水的循环利用。

还包括由橡胶制成的封口塞8,所述封口塞8呈环形,封口塞8的底部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凹槽,所述凹槽与外管2相配合,且外管2的顶部卡设在凹槽内。所述封口塞8位于凹槽内侧的部分与内管1和外管2之间的缝隙3相配合,并卡设在缝隙3内。如图1所示,凹槽内侧也就是靠近外管2中心的一侧。当然,为了便于对内管1进行封闭,所述内管1的顶部还可以适配有一个试管塞9。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微生物在内管1中进行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当需要对温度进行控制时,可将水由进水口6通入、出水口5排出,通过对通入的水的温度控制实现对培养温度的控制。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螺旋状的支撑条4,支撑条4一方面起到支撑内管1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对水进行导向,使水呈螺旋状上升,延长了水与内管1的换热行程,进而提高了热效。使用完成后,需要进行清洗时,先将封口塞8拆下,然后将内管1取出,接着再将支撑条4拿出,最后分别对内管1、外管2、支撑条4和封口塞8进行单独清洗即可,使用极为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