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精密浮游菌采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9487发布日期:2019-08-03 17:10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新型高精密浮游菌采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药物制备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型高精密浮游菌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药物是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在理论上,药物是指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的范畴,也包括避孕药。药物仅影响机体生物功能的进行速度而不能改变现存的自然生物过程或产生新的功能,例如药物可加速或减慢引起肌肉收缩的生化反应、肾脏细胞对水、钠潴留和排除的调节、腺体的分泌(如粘液、胃酸或胰岛素),以及神经对信息的传递等,药物作用的强弱一般取决于靶部位的反应。

药物可改变生物过程的速率,例如一些抗癫痫药物通过脑组织发布指令减少某种化学物质的生成从而减少癫痫发作,然而药物不能修复已经超出修复范围的损伤,这种药物作用的限制,使得组织损伤或退行性病变如心力衰竭、关节炎、肌萎缩、多发性硬化及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十分困难。

每个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均有差异,为达到同一疗效,体重较重的人比较轻的人需要更多的药量,新生儿和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慢于儿童和青年人,肝肾病患者对药物的清除亦比正常人困难。每种新药的标准剂量或平均剂量由动物试验和人的试验决定,但平均剂量表面上被定义为“适合所有人的剂量”,其实它只对一定范围的个体适用,并不完全适合每个个体。药物体内过程因人而异,许多因素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从而影响最终的药效,其他一些因素也可影响药物的作用,如遗传、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疾病等。

在贴剂或原料药制备中需要利用到浮游菌采样结构,用于对贴剂、原料药的成品或半成品生产车间的空气状态进行采集并监控,以满足所需的生产工艺要求作业环境,所制备的贴剂或原料药不被污染。而现有的用于贴剂、原料药的成品或半成品生产车间的浮游菌采样结构,其结构设计不合理,不合理的结构设计导致接触皿采集的车间空气浮游菌不稳定,直接导致后期试验检测数据信息不精准、稳定(误差大),影响生产车间环境的控制,严重时产品药物出现被污染的现象,造成药物作废、增加经济成本等,而这是当前所亟待进行解决。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新型高精密浮游菌采样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新型高精密浮游菌采样装置,相配合使用的底部控制组件、支撑调节组件和采样组件结构,其设计结构合理,能完成药品生产作业车间浮游菌的稳定吸收及培养,提高数据检测的精准性,同时双采样组件,能提供双份的培养皿进行检测对比,进一步保障所检测车间环境的准确性、时效性等。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新型高精密浮游菌采样装置,由底部控制组件,及与底部控制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支撑调节组件,及与支撑调节组件相配合使用的采样组件组成;所述底部控制组件,包括斜面竖外壳,及设置在斜面竖外壳内的安装卡槽,及设置在安装卡槽内的数据收发单元、定位单元、单片机,及设置在斜面竖外壳内且位于安装卡槽一侧的电源安装槽,及设置在电源安装槽内的蓄电池,及设置在斜面竖外壳斜面的显示屏,及设置在斜面竖外壳斜面内的按钮控制面板,及与按钮控制面板相配合使用的开关按钮、加速按钮、减速按钮、暂停按钮、复位按钮;所述支撑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斜面竖外壳一侧的圆形中空内螺纹支撑套,及与圆形中空内螺纹支撑套相配合使用的圆形外螺纹升降调节杆,及与圆形外螺纹升降调节杆相配合使用的横圆形中空套,其中,横圆形中空套内设置有与圆形外螺纹升降调节杆相配合使用的辅助内螺纹定位套;所述采样组件,包括设置在横圆形中空套内一侧的第一电机安装板,及设置在第一电机安装板内的若干个第一通气孔,及设置在第一电机安装板一面的第一驱动电机,及与第一驱动电机相配合使用的第一扇叶安装套,及设置在第一扇叶安装套上的若干个第一扇叶,及设置在横圆形中空套一端内壁的一组第一定位柱,及与一组第一定位柱相配合使用的一组第一定位板,及与一组第一定位柱、一组第一定位板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定位螺杆、一组第一定位螺母,及设置在横圆形中空套内且与一组第一定位板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培养基接触皿,其中,横圆形中空套、一组第一定位柱、一组第一定位板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定位螺杆相配合使用的通孔,且横圆形中空套内位于第一电机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出气孔;所述数据收发单元、定位单元、按钮控制面板、显示屏、第一驱动电机分别与单片机、蓄电池连接,其中,单片机与蓄电池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新型高精密浮游菌采样装置的采样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横圆形中空套内另一侧的第二电机安装板,及设置在第二电机安装板内的若干个第二通气孔,及设置在第二电机安装板一面的第二驱动电机,及与第二驱动电机相配合使用的第二扇叶安装套,及设置在第二扇叶安装套上的若干个第二扇叶,及设置在横圆形中空套另一端内壁的一组第二定位柱,及与二组第一定位柱相配合使用的一组第二定位板,及与一组第二定位柱、一组第二定位板相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螺杆、一组第二定位螺母,及设置在横圆形中空套内且与一组第二定位板相配合使用的第二培养基接触皿,其中,横圆形中空套、一组第二定位柱、一组第二定位板分别设置有与第二定位螺杆相配合使用的通孔;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单片机连接,第二驱动电机与蓄电池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新型高精密浮游菌采样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圆形中空内螺纹支撑套一端外壁的辅助外螺纹限位套,及设置在圆形外螺纹升降调节杆上且与辅助外螺纹限位套相配合使用的辅助中空内螺纹紧固套。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数据收发单元的型号为KSL703B或LoRa1276、定位单元的型号为SKG08A或SKG12A SKG12BL或SKG10B、单片机的型号为12C5A60S2或STC11F32XE-35I-LQFP44G或STM32F407VET6、显示屏的型号为HK043B07-40或TFT2.4寸37PIN/40PIN、第一驱动电机或第二驱动电机的型号为130WD-M06025或63ZYT01A、第一培养基接触皿或第二培养基接触皿为胰酪大豆胨琼脂接触培养基接触皿或葡萄糖琼脂培养皿,且表面接触皿直径为55mm-60mm。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新型高精密浮游菌采样装置,还包括分别与横圆形中空套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圆形密封罩、第二密封罩,其中,第一圆形密封罩、第二密封罩内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密封罩进气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高精密浮游菌采样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1、相配合使用的底部控制组件、支撑调节组件和采样组件结构,其设计结构合理,能完成药品生产作业车间浮游菌的稳定吸收及培养,提高数据检测的精准性;2、同时双采样组件,能提供双份的培养皿进行检测对比,进一步保障所检测车间环境的准确性、时效性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高精密浮游菌采样装置的底部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高精密浮游菌采样装置的采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高精密浮游菌采样装置的第一培养基接触皿或第二培养基接触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序号标注如下:1-斜面竖外壳、2-安装卡槽、3-数据收发单元、4-定位单元、5-单片机、6-电源安装槽、7-蓄电池、8-按钮控制面板、9-开关按钮、10-加速按钮、11-减速按钮、12-暂停按钮、13-复位按钮、14-显示屏、15-圆形中空内螺纹支撑套、16-圆形外螺纹升降调节杆、17-辅助外螺纹限位套、18-辅助中空内螺纹紧固套、19-横圆形中空套、20-辅助内螺纹定位套、21-第一电机安装板、22-第一通气孔、23-第一驱动电机、24-第一扇叶、25-第一扇叶、26-第一定位柱、27-第二定位板、28-第一定位螺杆、29-第一定位螺母、30-第一培养基接触皿、31-第一圆形密封罩、32-第二电机安装板、33-第二通气孔、34-第二驱动电机、35-第二扇叶安装套、36-第二扇叶、37-第二定位螺杆、38-第二定位螺杆、39-第二定位螺母、40-第二培养基接触皿、41-第二密封罩、42-第一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新型高精密浮游菌采样装置,由底部控制组件,及与底部控制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支撑调节组件,及与支撑调节组件相配合使用的采样组件组成;所述底部控制组件,包括斜面竖外壳1,及设置在斜面竖外壳1内的安装卡槽2,及设置在安装卡槽2内的数据收发单元3、定位单元4、单片机5,及设置在斜面竖外壳1内且位于安装卡槽2一侧的电源安装槽6,及设置在电源安装槽6内的蓄电池7,及设置在斜面竖外壳1斜面的显示屏14,及设置在斜面竖外壳1斜面内的按钮控制面板8,及与按钮控制面板8相配合使用的开关按钮9、加速按钮10、减速按钮11、暂停按钮12、复位按钮13;所述支撑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斜面竖外壳1一侧的圆形中空内螺纹支撑套15,及与圆形中空内螺纹支撑套15相配合使用的圆形外螺纹升降调节杆16,及与圆形外螺纹升降调节杆16相配合使用的横圆形中空套19,其中,横圆形中空套19内设置有与圆形外螺纹升降调节杆16相配合使用的辅助内螺纹定位套20;所述采样组件,包括设置在横圆形中空套19内一侧的第一电机安装板21,及设置在第一电机安装板21内的若干个第一通气孔22,及设置在第一电机安装板21一面的第一驱动电机23,及与第一驱动电机23相配合使用的第一扇叶安装套25,及设置在第一扇叶安装套25上的若干个第一扇叶24,及设置在横圆形中空套19一端内壁的一组第一定位柱26,及与一组第一定位柱26相配合使用的一组第一定位板42,及与一组第一定位柱26、一组第一定位板42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定位螺杆28、一组第一定位螺母29,及设置在横圆形中空套19内且与一组第一定位板42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培养基接触皿30,其中,横圆形中空套19、一组第一定位柱26、一组第一定位板42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定位螺杆28相配合使用的通孔(图2中未标出),且横圆形中空套19内位于第一电机安装板2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出气孔(图2中未标出);所述数据收发单元3、定位单元4、按钮控制面板8、显示屏14、第一驱动电机23分别与单片机5、蓄电池7连接,其中,单片机5与蓄电池7连接。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新型高精密浮游菌采样装置,由底部控制组件,及与底部控制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支撑调节组件,及与支撑调节组件相配合使用的采样组件组成;所述底部控制组件,包括斜面竖外壳1,及设置在斜面竖外壳1内的安装卡槽2,及设置在安装卡槽2内的数据收发单元3、定位单元4、单片机5,及设置在斜面竖外壳1内且位于安装卡槽2一侧的电源安装槽6,及设置在电源安装槽6内的蓄电池7,及设置在斜面竖外壳1斜面的显示屏14,及设置在斜面竖外壳1斜面内的按钮控制面板8,及与按钮控制面板8相配合使用的开关按钮9、加速按钮10、减速按钮11、暂停按钮12、复位按钮13;所述支撑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斜面竖外壳1一侧的圆形中空内螺纹支撑套15,及与圆形中空内螺纹支撑套15相配合使用的圆形外螺纹升降调节杆16,及与圆形外螺纹升降调节杆16相配合使用的横圆形中空套19,其中,横圆形中空套19内设置有与圆形外螺纹升降调节杆16相配合使用的辅助内螺纹定位套20;所述采样组件,包括设置在横圆形中空套19内一侧的第一电机安装板21,及设置在第一电机安装板21内的若干个第一通气孔22,及设置在第一电机安装板21一面的第一驱动电机23,及与第一驱动电机23相配合使用的第一扇叶安装套25,及设置在第一扇叶安装套25上的若干个第一扇叶24,及设置在横圆形中空套19一端内壁的一组第一定位柱26,及与一组第一定位柱26相配合使用的一组第一定位板42,及与一组第一定位柱26、一组第一定位板42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定位螺杆28、一组第一定位螺母29,及设置在横圆形中空套19内且与一组第一定位板42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培养基接触皿30,其中,横圆形中空套19、一组第一定位柱26、一组第一定位板42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定位螺杆28相配合使用的通孔(图2中未标出),且横圆形中空套19内位于第一电机安装板2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出气孔(图2中未标出);所述数据收发单元3、定位单元4、按钮控制面板8、显示屏14、第一驱动电机23分别与单片机5、蓄电池7连接,其中,单片机5与蓄电池7连接,及设置在横圆形中空套19内另一侧的第二电机安装板32,及设置在第二电机安装板32内的若干个第二通气孔33,及设置在第二电机安装板32一面的第二驱动电机34,及与第二驱动电机34相配合使用的第二扇叶安装套35,及设置在第二扇叶安装套35上的若干个第二扇叶36,及设置在横圆形中空套19另一端内壁的一组第二定位柱37,及与二组第一定位柱37相配合使用的一组第二定位板27,及与一组第二定位柱37、一组第二定位板27相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螺杆38、一组第二定位螺母39,及设置在横圆形中空套19内且与一组第二定位板27相配合使用的第二培养基接触皿40,其中,横圆形中空套19、一组第二定位柱37、一组第二定位板27分别设置有与第二定位螺杆38相配合使用的通孔(图2中未标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4与单片机5连接,第二驱动电机34与蓄电池7连接。

本结构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新型高精密浮游菌采样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圆形中空内螺纹支撑套15一端外壁的辅助外螺纹限位套17,及设置在圆形外螺纹升降调节杆16上且与辅助外螺纹限位套17相配合使用的辅助中空内螺纹紧固套18。

本结构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新型高精密浮游菌采样装置,所述数据收发单元3的型号为KSL703B或LoRa1276、定位单元4的型号为SKG08A或SKG12A SKG12BL或SKG10B、单片机5的型号为12C5A60S2或STC11F32XE-35I-LQFP44G或STM32F407VET6、显示屏14的型号为HK043B07-40或TFT2.4寸37PIN/40PIN、第一驱动电机23或第二驱动电机34的型号为130WD-M06025或63ZYT01A、第一培养基接触皿30或第二培养基接触皿40为胰酪大豆胨琼脂接触培养基接触皿或葡萄糖琼脂培养皿,且表面接触皿直径为55mm-60mm(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得知,上述的型号或模块均为市面采购的成熟技术产品包括蓄电池、按钮控制面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没有做出任何技术改进即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直接采购组装即可)。

本结构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新型高精密浮游菌采样装置,还包括分别与横圆形中空套19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圆形密封罩31、第二密封罩41,其中,第一圆形密封罩31、第二密封罩41内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密封罩进气口(图2中未标出)。

本结构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新型高精密浮游菌采样装置,一方面相配合使用的底部控制组件、支撑调节组件和采样组件结构,其设计结构合理,能完成药品生产作业车间浮游菌的稳定吸收及培养,提高数据检测的精准性,另一方面双采样组件,能提供双份的培养皿进行检测对比,进一步保障所检测车间环境的准确性、时效性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