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培养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6884发布日期:2019-06-29 02:03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细胞培养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实验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细胞培养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细胞生物学尤其是干细胞生物学飞速发展的基础上,细胞治疗已开始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以及癌症等多种疾病的临床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初步研究成果,展示了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细胞治疗为人类疾病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是未来治疗多种疾病的希望。因而细胞和组织的体外培养已成为生命研究和实践的必不可少内容,在再生医学和疾病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培养瓶是生物行业进行细胞培养的重要耗材,目前,细胞培养瓶为端部具有一个瓶口的长方体容纳室,供组织块和细胞生长。进行组织块培养,当细胞培养基换液时,往往要将细胞培养瓶起立或者倾斜,从瓶口倒出培养液,而组织块会因为重力作用而脱离贴壁表面,使得要重新离心收集组织块,重新接种于培养瓶,增加了劳动强度和时间;此外在细胞的生产过程中,贴壁培养的细胞需要经过胰酶的消化,消化成单个细胞,方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胰酶消化完之后,为了防止未消化完全的细胞团的存在,需要细胞筛过滤,滤去细胞团,最终得到单个细胞悬液。从组织获取细胞的过程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组织经过酶的消化,经常会有未消化的组织块或者结缔组织的存在,这时候要用滤器将未消化部分和结缔组织除去。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细胞培养瓶,通过在细胞培养瓶的培养瓶体上设置两个瓶口,同时在一个瓶口处设置有过滤筛网,解决了细胞培养基换液时,往往要将细胞培养瓶起立或者倾斜,从瓶口倒出培养液,而组织块会因为重力作用而脱离贴壁表面,使得要重新离心收集组织块,重新接种于培养瓶,增加了劳动强度和时间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细胞培养瓶,包括培养瓶体和筛网保持架;所述培养瓶体为由透明材料制成的扁平结构的瓶体;在所述培养瓶体上设置有第一瓶口和第二瓶口;所述第一瓶口通过第一瓶颈与所述培养瓶体连接;所述第一瓶口通过所述第二瓶颈与所述培养瓶体连接;所述第一瓶口和第二瓶口位于所述培养瓶体的侧面;所述第一瓶口和第二瓶口上设置有螺纹;在所述第一瓶口上安装有第一瓶盖;在所述第二瓶口上安装有第二瓶盖;在所述第一瓶颈内安装有筛网保持架;所述筛网保持架为圆筒形结构,外侧与所述第一瓶颈密封接触;在所述筛网保持架内设置有沿径向的过滤筛网;所述过滤筛网由高强度尼龙丝编织而成;所述过滤筛网的网孔孔径为40μm-1000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筛网保持架的外部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与所述第一瓶颈进行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培养瓶体由聚苯乙烯或玻璃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筛网为多层,相互层叠设置;所述过滤筛网的孔径从所述第一瓶口向内逐次增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瓶盖和第二瓶盖上都设置有用于过滤空气的透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第一瓶颈的内侧设置有凸起于所述第一瓶颈表面的定位凸圈;所述定位凸圈用于定位固定所述筛网保持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瓶口和第二瓶口分别位于所述培养瓶体的两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细胞培养基换液方便,无需进行重新离心收集组织块和重新接种于培养瓶,使用方便,降低了操作难度,节省了实验时间,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培养瓶体 2.第一瓶盖 3.筛网保持架

4.密封圈 5.第二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细胞培养瓶,包括培养瓶体1和筛网保持架3。培养瓶体1为由透明材料制成的扁平结构的瓶体;优选的,培养瓶体1由聚苯乙烯或玻璃制成。在培养瓶体1上设置有第一瓶口和第二瓶口。第一瓶口通过第一瓶颈与培养瓶体1连接。第一瓶口通过第二瓶颈与培养瓶体1连接。第一瓶口和第二瓶口位于培养瓶体1的侧面。第一瓶口和第二瓶口上设置有螺纹。在第一瓶口上安装有第一瓶盖2。在第二瓶口上安装有第二瓶盖5。在第一瓶颈内安装有筛网保持架3。筛网保持架3为圆筒形结构,外侧与第一瓶颈密封接触。在筛网保持架3内设置有沿径向的过滤筛网。过滤筛网由高强度尼龙丝编织而成。过滤筛网的网孔孔径为40μm-1000μm。

为了提高筛网保持架3所在处的密封效果,在筛网保持架3的外部套设有密封圈4,密封圈4用于与第一瓶颈进行密封。同时,可以在第一瓶颈的内侧设置凸起于第一瓶颈表面的定位凸圈。定位凸圈用于定位固定筛网保持架3。

为了提高过滤效果,过滤筛网为多层,相互层叠设置;过滤筛网的孔径从第一瓶口向内逐次增大。

为了使用的便利性,第一瓶盖2和第二瓶盖5上都设置有用于过滤空气的透气孔。第一瓶口和第二瓶口分别位于培养瓶体1的两侧。

以本实用新型通过组织块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为例:

1.分离华通氏胶,将获得的胶体加氯化钠注射液洗涤,离心840g,5min。

2.组织匀浆:胶体中加入1~2ml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专用培养基,用无菌长柄手术剪,在离心管中将组织剪切成1~4mm3的组织匀浆块。

3.接种:根据胶体重量,即每T75瓶接种0.5g华通氏胶体,打开无过滤筛网一侧的第二瓶盖5,将华通氏胶体从第二瓶口接种置培养瓶,加入10ml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专用培养基培养,盖上第二瓶盖5。

4.原代细胞培养:组织块尽量均匀分布于整个底面,置于二氧化碳恒温恒湿培养箱。培养条件:37±0.5℃,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5±0.2%

5.换液:打开有过滤筛网一侧的第一瓶盖2,过滤筛网为150μm孔径,弃去培养基,组织块仍留于培养瓶体1内,加入10~15ml新鲜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专用培养基,盖上第一瓶盖2,平置培养瓶体1使组织块尽量均匀分布于整个底面,放置二氧化碳恒温恒湿培养箱开始培养。

6.细胞传代:显微镜下观察贴壁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融合率达85%—90%后,打开第二瓶盖5,弃去大部分组织块和培养基,用8—10ml PBS轻轻冲洗细胞培养瓶1—2遍,洗涤后的PBS和部分组织块弃去。加入0.125%Trypsin-0.01%EDTA溶液消化细胞,轻轻摇动培养瓶体1,使消化液流遍所有细胞表面,消化时间为1.5~2.5min,消化结束后加入培养基终止消化。盖上第二瓶盖5,打开有第一瓶盖2,将细胞悬液倒入离心管内,离心1000r/min,10min,弃去上清,加入10~15ml新鲜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专用培养基重悬,接种于新的培养瓶。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细胞培养基换液方便,无需进行重新离心收集组织块和重新接种于培养瓶,使用方便,降低了操作难度,节省了实验时间,效果好。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