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搅拌结构的小型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2929发布日期:2019-06-14 23:11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搅拌结构的小型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酵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搅拌结构的小型发酵罐。



背景技术:

实验用小型发酵罐广泛用于实验室发酵实验,具有成本低、易于控制的特点。目前实验室使用的发酵罐一般为普通玻璃罐或广口瓶。但是,这些形式的发酵罐在进行某些发酵操作,例如固态或半固态发酵时,为了保证发酵体系的均一稳定,往往需要对发酵物定期进行搅拌。现有的实验用小型发酵罐多使用勺子或搅拌棒对发酵物进行搅拌。这种搅拌方法需要打开发酵罐上盖,这可能增加发酵物污染的风险,或改变发酵罐内的环境状态,这对条件控制严格的实验来说往往是不可接受的。此外,利用勺子或搅拌棒对发酵物进行搅拌,不仅操作繁琐,也不能够保证搅拌均匀。

螺旋式搅拌机构在现有的生物反应器中已经有一定的应用,这种搅拌机构能够在搅拌物料的过程中实现反应器内上下部分的物料交换。但是,对于固态或半固态发酵来说,由于物料较致密,搅拌过程中阻力很大,难以操作。另外,单纯的螺旋搅拌机构偏重于物料的传送功能,难以快速有效地分散物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搅拌结构的小型发酵罐。该小型发酵罐可以实现罐盖密闭条件下对罐内的物料进行充分搅拌,尤其可以实现发酵罐在密闭条件下对固态、半固态物料的充分搅拌,操作简单,混合效果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搅拌结构的小型发酵罐,由罐盖,搅拌机构、罐体和底座构成。所述罐体为圆柱体,罐盖设置在发酵罐罐体的顶部,搅拌机构设置在发酵罐罐体的内部,并在发酵罐罐体的底部设置底座。所述罐盖由设置在外围的外盖和设置在内部的内盖组成,所述外盖的上侧中心的一侧设有外盖把手,其下端的边缘能够与罐体的上边沿配合为一体,形成密闭的罐体空间。在所述内盖上侧中心的一侧设置内盖把手,所述内盖通过其下端中心位置与搅拌机构固定连接。罐盖的外盖和内盖为同轴圆柱,且内盖可套合在外盖的内部,外盖和内盖均可沿着其轴线独立转动。且在转动时,内盖可带动与之相连的搅拌机构同步转动,外盖可带动与之配合的罐体同步转动。

所述罐体的内部有多个径向排布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矩形并延轴向贯穿整个罐体,支撑架由罐体内壁向内径向延伸,所述搅拌机构由轴、围绕所述轴的螺旋骨架以及连接所述轴和螺旋骨架的辐条或叶片。所述螺旋骨架的直径小于所述支撑内侧边缘围成的圆的直径,所述辐条或叶片间隔设置于以所述轴及螺旋骨架为导线形成的螺旋面的母线上。所述轴固定连接在所述内盖下的中心位置处,并能够随着内盖同步转动。

所述搅拌机构穿过罐体底部的孔与底座的中心处连接,但所述罐体和所述搅拌机构均能绕其中轴独立转动。

该具有搅拌结构的小型发酵罐在使用时,通过所述内盖把手转动内盖,带动搅拌装置相对于底座转动,从而实现均匀混合罐内物料的作用,物料被上下传送的同时,可通过螺线辐条或叶片间的缝隙漏下,增强搅拌的均匀性,对于较大的物料,如发酵蔬菜等,可以采用带有辐条的搅拌机构A,已达到减小阻力,增加空间的效果。对于酱状或颗粒状的物料,如豆酱或麸皮,则适用于带有叶片的搅拌机构B,有利于物料传送。通过外盖把手带动外盖,即可带动罐体相对于底座转动,转动过程中罐体内的支架可带动外围物料的转动,可以快速使内部物料松散,有利于利用搅拌机构进行进一步搅拌。由于搅拌机构和罐体能够独立转动,因此可同时差速或反方向转动罐体和搅拌机构,即可达到在不开启罐盖的前提下混匀发酵物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

(一)可达到在不开启罐盖的前提下混匀发酵罐内发酵物的技术效果。

(二)操作方便省力,阻力小,混合效果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搅拌结构的小型发酵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罐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采用辐条的搅拌机构中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采用叶片的搅拌机构中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01——罐盖、02——搅拌机构、03——罐体、04——底座、011——内盖、012——外盖、013——外盖把手、014——内盖把手、015——内盖下的中心点、031——罐体外壳、032——支撑架、033——孔、021——轴、022——螺旋骨架、023——辐条或叶片、041——底座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具有搅拌结构的小型发酵罐,由罐盖,搅拌机构、罐体和底座构成。所述罐体为圆柱体,罐盖设置在发酵罐罐体的顶部,搅拌机构设置在发酵罐罐体的内部,并在发酵罐罐体的底部设置底座。所述罐盖由设置在外围的外盖和设置在内部的内盖组成,所述外盖的上侧中心的一侧设有外盖把手,其下端的边缘能够与罐体的上边沿配合为一体,形成密闭的罐体空间。在所述内盖上侧中心的一侧设置内盖把手,所述内盖通过其下端中心位置与搅拌机构固定连接。罐盖的外盖和内盖为同轴圆柱,且内盖可套合在外盖的内部,外盖和内盖均可沿着其轴线独立转动。且在转动时,内盖可带动与之相连的搅拌机构同步转动,外盖可带动与之配合的罐体同步转动。

所述罐体的内部有4个径向排布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矩形并延轴向贯穿整个罐体,支撑架由罐体内壁向内径向延伸,所述搅拌机构由轴、围绕所述轴的螺旋骨架以及连接所述轴和螺旋骨架的辐条。所述螺旋骨架的直径小于所述支撑内侧边缘围成的圆的直径,所述辐条间隔设置于以所述轴及螺旋骨架为导线形成的螺旋面的母线上。所述轴固定连接在所述内盖下的中心位置处,并能够随着内盖同步转动。

所述搅拌机构穿过罐体底部的孔与底座的中心处连接,但所述罐体和所述搅拌机构均能绕其中轴独立转动。

该具有搅拌结构的小型发酵罐在使用时,通过所述内盖把手转动内盖,带动搅拌装置相对于底座转动,从而实现均匀混合罐内物料的作用,物料被上下传送的同时,可通过螺线辐条间的缝隙漏下,增强搅拌的均匀性,对于较大的物料,如发酵蔬菜等,可以采用带有辐条的搅拌机构,已达到减小阻力,增加空间的效果。通过外盖把手带动外盖,即可带动罐体相对于底座转动,转动过程中罐体内的支架可带动外围物料的转动,可以快速使内部物料松散,有利于利用搅拌机构进行进一步搅拌。由于搅拌机构和罐体能够独立转动,因此可同时差速或反方向转动罐体和搅拌机构,即可达到在不开启罐盖的前提下混匀发酵物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2:

一种具有搅拌结构的小型发酵罐,由罐盖,搅拌机构、罐体和底座构成。所述罐体为圆柱体,罐盖设置在发酵罐罐体的顶部,搅拌机构设置在发酵罐罐体的内部,并在发酵罐罐体的底部设置底座。所述罐盖由设置在外围的外盖和设置在内部的内盖组成,所述外盖的上侧中心的一侧设有外盖把手,其下端的边缘能够与罐体的上边沿配合为一体,形成密闭的罐体空间。在所述内盖上侧中心的一侧设置内盖把手,所述内盖通过其下端中心位置与搅拌机构固定连接。罐盖的外盖和内盖为同轴圆柱,且内盖可套合在外盖的内部,外盖和内盖均可沿着其轴线独立转动。且在转动时,内盖可带动与之相连的搅拌机构同步转动,外盖可带动与之配合的罐体同步转动。

所述罐体的内部有4个径向排布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矩形并延轴向贯穿整个罐体,支撑架由罐体内壁向内径向延伸,所述搅拌机构由轴、围绕所述轴的螺旋骨架以及连接所述轴和螺旋骨架的叶片。所述螺旋骨架的直径小于所述支撑内侧边缘围成的圆的直径,所述辐条或叶片间隔设置于以所述轴及螺旋骨架为导线形成的螺旋面的母线上。所述轴固定连接在所述内盖下的中心位置处,并能够随着内盖同步转动。

所述搅拌机构穿过罐体底部的孔与底座的中心处连接,但所述罐体和所述搅拌机构均能绕其中轴独立转动。

该具有搅拌结构的小型发酵罐在使用时,通过所述内盖把手转动内盖,带动搅拌装置相对于底座转动,从而实现均匀混合罐内物料的作用,物料被上下传送的同时,可通过螺线叶片间的缝隙漏下,增强搅拌的均匀性,对于酱状或颗粒状的物料,如豆酱或麸皮,则适用于带有叶片的搅拌机构,有利于物料传送。通过外盖把手带动外盖,即可带动罐体相对于底座转动,转动过程中罐体内的支架可带动外围物料的转动,可以快速使内部物料松散,有利于利用搅拌机构进行进一步搅拌。由于搅拌机构和罐体能够独立转动,因此可同时差速或反方向转动罐体和搅拌机构,即可达到在不开启罐盖的前提下混匀发酵物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