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软质肤感干法用面层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31884发布日期:2019-05-22 02:54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工产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软质肤感干法用面层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聚氨酯树脂作为一种具有高强度、抗撕裂和耐磨等特性的高分子材料,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医学等领域广泛应用。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同时促进了超软质肤感干法用面层树脂的技术进步,但是依然存在着缺陷,目前市场上干法面层用肤感树脂比较少,主要集中的较低的模量,提供表面如人的皮肤一样的肤感和良好的防粘性,由于所做产品质地比较柔软,市面上的肤感树脂往往表面的防粘性能不好且手感相对比较干涩,有些产品为了一味的追求表面的手感和提高防粘性能,往往加入大量的有机硅油类手感剂,由于硅油类助剂本身与树脂的相溶性不是太好,大量使用不但使得树脂状态浑浊,还存在随时间容易迁移污染革面的缺点,并且大量使用此类手感剂还会导致树脂的展色性变差,故而提出了一种超软质肤感干法用面层树脂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软质肤感干法用面层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备比现有肤感树脂具有更优异的展色性,更好的表面防粘性,优异的表面肤感,聚酯和聚醚多醇都选择长链,具有更好的柔软度,更优异的手感,且聚己内多醇的使用还具备更高的机械强度,采用新型的可溶性的改性有机硅-丙烯酸共聚物,较传统的有机硅油类助剂具有优异的防粘性能、较优异的表面肤感,较好的溶解于聚氨酯体系和不迁移,比传统的肤感树脂具有更优越的展色性,并且可以使用更少的色粉,达到更佳的展色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聚乙二醇的使用使本树脂具有更佳的柔软度和更优异的手感等优点,解决了目前市场上干法面层用肤感树脂比较少,主要集中的较低的模量,提供表面如人的皮肤一样的肤感和良好的防粘性,由于所做产品质地比较柔软,市面上的肤感树脂往往表面的防粘性能不好且手感相对比较干涩,有些产品为了一味的追求表面的手感和提高防粘性能,往往加入大量的有机硅油类手感剂,由于硅油类助剂本身与树脂的相溶性不是太好,大量使用不但使得树脂状态浑浊,还存在随时间容易迁移污染革面的缺点,并且大量使用此类手感剂还会导致树脂的展色性变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具备比现有肤感树脂具有更优异的展色性,更好的表面防粘性,优异的表面肤感,聚酯和聚醚多醇都选择长链,具有更好的柔软度,更优异的手感,且聚己内多醇的使用还具备更高的机械强度,采用新型的可溶性的改性有机硅-丙烯酸共聚物,较传统的有机硅油类助剂具有优异的防粘性能、较优异的表面肤感,较好的溶解于聚氨酯体系和不迁移,比传统的肤感树脂具有更优越的展色性,并且可以使用更少的色粉,达到更佳的展色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聚乙二醇的使用使本树脂具有更佳的柔软度和更优异的手感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软质肤感干法用面层树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pe-1、ptmg-3000、pcl-2000、磷酸、抗氧剂、助剂、dmf、mdi、cata、dmf、dmc、ch30h、苹果酸、peg填料、ah-11和dmf。

优选的,所述原料名称解释如下:

m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dmf:n,n-二甲基甲酰胺;

dmc:碳酸二甲酯;

pe-1(自产):aa-eg-bg,4000分子量聚酯多元醇(aa为己二酸,eg为乙二醇,bg为1.4-丁二醇);

pe-2(自产):aa-bg,2000分子量聚酯多元醇(aa为己二酸,bg为1.4-丁二醇);

pe-3(自产):aa-eg-bg,2000分子量聚酯多元醇(aa为己二酸,eg为乙二醇,bg为1.4-丁二醇);

ptmg-4000:4000分子量聚四氢呋喃二醇;

peg:2000分子量聚乙二醇;

pcl-2000:2000分子量聚己内酯二醇;

eg:乙二醇;

1.3-bg:1.3-丁二醇;

1.4bg:1.4-丁二醇;

1.5pg:1,5-戊二醇;

1.6hd:1.6己二醇;

ch3oh:甲醇。

优选的,所述助剂由1.4-bg、1.3bg、1.5pg和1.6-hd组成。

优选的,所述peg填料由pe-2、peg-2000、抗氧化剂、磷酸、eg、dmf、mdi、eata、ch3oh和苹果酸制得而成。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软质肤感干法用面层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pe-1、ptmg-3000、pcl-2000、抗氧化剂、磷酸、助剂和适量dmf投入三口烧瓶中,用机械搅拌器高速搅拌均匀,然后加入mdi,控制温度在70-80℃反应增粘,并视反应速度情况,酌情添加cata;

2)在步骤1)原料增粘过程中适度补加mdi并逐步添加dmf和dmc稀释粘度,直至粘度达到200pas/25℃-240pas/25℃时,加入适量dmf和甲醇进行封端,然后投入苹果酸待完全搅拌均匀后,加入peg填料,并用dmf溶解ah-11加入并搅拌均匀之后,冷却倒入专用塑料瓶中,最终得到粘度为80pas/25℃-120pas/25℃,固含量为30%的聚氨酯树脂。

一种超软质肤感干法用面层树脂的应用,所述面层聚氨酯树脂主要应用于手感剂,超软质肤感树脂具有相对比传统市面上树脂具有更加优异的表面触感,质地柔然舒适,且具有极佳的表面防粘性能,并且在助剂选择上面摒弃传统的有机硅油类手感剂,而采用新型的可溶性的改性有机硅-丙烯酸共聚物,此助剂能均匀的溶解在聚氨酯体系中,并且不影响树脂透度和展色性,并一举克服传统有机硅油类手感剂与树脂相容性差且容易迁移的难题。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软质肤感干法用面层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超软质肤感干法用面层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多元醇选择用长链聚酯多元醇搭配适量的高分子量聚醚多元醇和聚己内酯多元醇,长链聚酯多元醇较传统短链聚酯多元醇具有更优异的柔韧性,更加舒适的表面手感,聚醚多元醇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且能提供树脂极佳的表面肤感,聚己内酯多醇的选用不仅相对比传统聚酯具有优异的低温柔顺性,并且还具有比传统聚酯更加优异的机械强度,配方设计在扩链剂选择上选择用展色性比较优异的长链小分子二醇搭配带支链的二醇1.3-丁二醇,较传统单一小分子二醇的使用,1.3-丁二醇的引入会极大的提高树脂的柔软度和良好的表面触感,在工艺选择上面除选择传统的一步法工艺外,还选用溶液预聚法、本体预聚法工艺,经实验对比采用预聚的工艺较传统一步法的工艺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

2、该超软质肤感干法用面层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同时在助剂的选择上面摒弃传统为追求表面的肤感而添加大量有机硅油手感剂的方法,而是采用添加新型的可溶性的改性有机硅-丙烯酸共聚物,不但克服传统有机硅助剂与聚氨酯相溶性差、降低展色性和容易迁移的缺点,还能提供表面优异的防粘性能和舒适的表面肤感,另外最大优势还在于引入了部分聚乙二醇,众所周知聚乙二醇型聚氨酯具有优异的表面手感和极佳的柔软度,但是存在表面发粘这一难题,的配方设计没有把聚乙二醇直接引入分子链中,而是采取把聚乙二醇、聚酯多元醇和1.4-丁二醇等单独反应做成一种填料的方式引入,不但可赋予树脂优异的表面手感和极佳的柔软度,还能克服把聚乙二醇直接引入分子链中引起发粘的缺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方案一中助剂选用1.3bg和1.4bg,方案一中具体原料及配比数据如下:

具体步骤为:

1)将pe-196.47份、ptmg-300047.73份、pcl-200028.64份、抗氧化剂0.3份、磷酸0.03份、1.4-bg10.19份、1.3-bg1.45份和适量dmf150份投入三口烧瓶中,用机械搅拌器高速搅拌均匀,然后加入mdi45.1份,控制温度在70-80℃反应增粘,并视反应速度情况,酌情添加cata0.2份;

2)在步骤1)原料增粘过程中适度补加mdi45.1份,并逐步添加dmf130份和dmc80份稀释粘度,直至粘度达到200pas/25℃-240pas/25℃时,加入适量dmf50份和甲醇0.3份进行封端,然后投入苹果酸0.3份待完全搅拌均匀后,加入peg填料300份,并用dmf50份溶解ah-1110份(溶解比例:5:1)加入并搅拌均匀之后,冷却倒入专用塑料瓶中,最终得到粘度为80pas/25℃-120pas/25℃,固含量为30%的聚氨酯树脂。

实施例二:方案二中助剂选用1.3bg和1.4bg,方案二中的具体原料及配比数据如下:

具体步骤为:

1)将pe-195.47份、ptmg-300047.73份、pcl-200028.64份、抗氧化剂0.3份和磷酸0.03份投入三口烧瓶中,用机械搅拌器高速搅拌均匀,然后投入部分mdi20.05份,控制温度在70-75℃反应2小时,然后加入1.4-bg10.19份、1.3-bg1.45份和部分dmf150份,搅拌均匀加入剩余mdi18.35份并控制反应温度在70-80℃反应增粘,并视反应速度情况酌情添加cata0.2份;

2)在步骤1)中原料增粘过程中适度补加mdi7份并逐步添加dmf130份和dmc80份稀释粘度,直至粘度达到200pas/25℃-240pas/25℃时,加入适量dmf50份和甲醇0.5份进行封端,然后投入苹果酸0.3份待完全搅拌均匀后,加入peg填料300份,并用dmf50份溶解ah-1110份(溶解比例:5:1)加入并搅拌均匀之后,冷却倒入专用塑料瓶中,最终得到粘度为80pas/25℃-120pas/25℃,固含量为30%的聚氨酯树脂。

实施例三:方案三中助剂选用1.3bg和1.4bg,方案二中的具体原料及配比数据如下:

具体步骤为:

1)将pe-195.47份、ptmg-300047.73份、pcl-200028.64份、抗氧化剂0.3份、磷酸0.03份和部分dmf100份投入三口烧瓶中,用机械搅拌器高速搅拌均匀,然后投入部分mdi10.15份,控制温度在70-75℃反应2小时,然后加入1.4-bg10.19份、1.3-bg1.45份和部分dmf80份,搅拌均匀加入剩余mdi30.25份并控制反应温度在70-80℃反应增粘,并视反应速度情况酌情添加cata0.2份;

2)在步骤1)中原料增粘过程中适度补加mdi5份并逐步添加dmf50份和dmc80份稀释粘度,直至粘度达到200pas/25℃-240pas/25℃时,加入适量dmf130份和甲醇0.5份进行封端,然后投入苹果酸0.3份待完全搅拌均匀后,加入peg填料300份,并用dmf20份溶解ah-1110份(溶解比例:5:1)加入并搅拌均匀之后,冷却倒入专用塑料瓶中,最终得到粘度为80pas/25℃-120pas/25℃,固含量为30%的聚氨酯树脂。

实施例四:方案四中助剂选用1.5-pg和1.3bg,方案四中的具体原料及配比数据如下:

具体步骤为:

1)将pe-194.59份、ptmg-300047.29份、pcl-200028.38份、抗氧化剂0.3份和磷酸0.03份投入三口烧瓶中,用机械搅拌器高速搅拌均匀,然后投入部分mdi20.8份,控制温度在70-75℃反应2小时,然后加入1.5-pg11.59份、1.3-bg1.65份和部分dmf150份,搅拌均匀加入剩余mdi18.6份并控制反应温度在70-80℃反应增粘,并视反应速度情况酌情添加cata0.2份;

2)在步骤1)中原料增粘过程中适度补加mdi6份并逐步添加dmf130份和dmc80份稀释粘度,直至粘度达到200pas/25℃-240pas/25℃时,加入适量dmf50份和甲醇0.5份进行封端,然后投入苹果酸0.3份待完全搅拌均匀后,加入peg填料300份,并用dmf50份溶解ah-1110份(溶解比例:5:1)加入并搅拌均匀之后,冷却倒入专用塑料瓶中,最终得到粘度为80pas/25℃-120pas/25℃,固含量为30%的聚氨酯树脂。

实施例五:方案五中助剂选用1.6-hd和1.3bg,方案五中的具体原料及配比数据如下:

具体步骤为:

1)将pe-193.72份、ptmg-300046.85份、pcl-200028.11份、抗氧化剂0.3份和磷酸0.03份投入三口烧瓶中,用机械搅拌器高速搅拌均匀,然后投入部分mdi20.55份,控制温度在70-75℃反应2小时,然后加入1.6-hd12.96份、1.3-bg1.86份和部分dmf180份,搅拌均匀加入剩余mdi18.85份并控制反应温度在70-80℃反应增粘,并视反应速度情况酌情添加cata0.2份;

2)在步骤1)中增粘过程中适度补加mdi6份并逐步添加dmf130份和dmc80份稀释粘度,直至粘度达到200pas/25℃-240pas/25℃时,加入适量dmf50份和甲醇0.5份进行封端,然后投入苹果酸0.3份待完全搅拌均匀后,加入peg填料300份,并用dmf20份溶解ah-1110份(溶解比例:5:1)加入并搅拌均匀之后,冷却倒入专用塑料瓶中,最终得到粘度为80pas/25℃-120pas/25℃,固含量为30%的聚氨酯树脂。

peg填料的具体原料及配比如下:

具体步骤为:

1)将pe-2103.68份、peg-200034.54份、抗氧化剂0.3份、磷酸0.03份和部分dmf370份投入三口烧饼中,用机械搅拌器高速搅拌均匀,然后加入mdi50份,控制温度在70-80℃反应增粘,并视反应速度情况,酌情添加eata0.2份;

2)在步骤1)中原料增粘过程中适度补加mdi2份并逐步添加dmf400份稀释粘度,直至粘度达到50pas/25℃-80pas/25℃时,加入适量dmf30份和甲醇0.5份进行封端,然后投入苹果酸0.3份待完全搅拌均匀后,冷却倒入专用塑料瓶中,最终得到粘度为30pas/25℃-70pas/25℃,固含量为20%的peg树脂填料

实验例:传统的肤感树脂hd-1020原料及配比如下:

具体步骤为:

1)将pe-3173.16份、ptmg-200043.29份、抗氧化剂0.3份、磷酸0.03份、1.4-bg12.15份和部分dmf280份投入三口烧瓶中,用机械搅拌器高速搅拌均匀,然后分步加入mdi50.2份,控制温度在70-80℃反应增粘,并视反应速度情况,酌情添加cata0.2份;

2)在步骤1)原料中增粘过程中适度补加mdi10份并逐步添加dmf270份和dmc80份稀释粘度,直至粘度达到100pas/25℃-140pas/25℃时,加入适量dmf50份和甲醇0.5份进行封端,然后投入苹果酸0.3份待完全搅拌均匀后,用dmf20份溶解ah-1210份(溶解比例:5:1)加入并搅拌均匀之后冷却倒入专用塑料瓶中,最终得到粘度为80pas/25℃-120pas/25℃,固含量为30%的聚氨酯树脂。

性能检测:

性能检测配比:树脂100份、丁酮80份和色粉6份。

具体操作为:将上述原料用高速搅拌机搅拌20分钟(保证色粉全部融化在混合体系中)→然后在高速离心机上面离心10分钟(1000转/分钟)→在花纹离型纸上用20丝(0.2mm)间隙刮棒刮一刀→将离型纸放进进烘箱110℃/5分钟→再用20丝刮棒刮一刀→转移到湿法贝斯上→进烘箱110℃/5分钟→取出晾干→测试各项物性指标。

判断结果:与传统的肤感树脂hd-1020对比具有以下优点:

1.更优异表面肤感,这主要是在考虑配方设计在软缎中选用高分子量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尤其是长链聚醚的引入,大大提高树脂的柔顺性能和表面的触感,另外扩链剂选择搭配少量的支链二醇1.3bg,降低了树脂分子的规整性和硬段之间的氢键作用力,从而使树脂成膜后更加柔软,肤感更加强烈,还具有更加优异的展色性。

2.更加优异的表面耐磨性能,这主要是在配方设计上面软缎还搭配一定量聚己内酯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相对比传统聚酯多元醇可以赋予树脂更高的机械强度和更加优异的耐磨性能,同时还兼具聚醚型聚氨酯的柔顺性。

3.在工艺选择上面,除选择传统一步法工艺外,还选用本体预聚和溶液预聚,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选择预聚工艺,树脂的表面耐刮性能要比一步法工艺好,这主要是采取预聚工艺树脂分子结构上面可控性更强,分子结构更加规整,树脂的机械性能更高。

4.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摒弃传统有机硅油助剂的使用,改用新型可溶性的改性有机硅-丙烯酸共聚物,相对比传统聚氨酯的状态外观更加清澈透明,主要是所采用的助剂能溶解在聚氨酯溶剂中并均匀分散在聚氨酯的体系中,并且在防粘的效果上面达到比传统有机硅油类助剂更加优异的表面滑爽度,并且不存在随时间迁移的问题,这也解决了传统助剂因为迁移而导致革面更粘的反作用效果。

5.聚乙二醇做成填料引入分子链中的设计思路也是一举解决了传统直接引入聚乙二醇表面容易发粘的缺点,并且由于聚乙二醇在体系中的适量引入,极大增强表面的肤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多元醇选择用长链聚酯多元醇搭配适量的高分子量聚醚多元醇和聚己内酯多元醇,长链聚酯多元醇较传统短链聚酯多元醇具有更优异的柔韧性,更加舒适的表面手感,聚醚多元醇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且能提供树脂极佳的表面肤感,聚己内酯多醇的选用不仅相对比传统聚酯具有优异的低温柔顺性,并且还具有比传统聚酯更加优异的机械强度,配方设计在扩链剂选择上选择用展色性比较优异的长链小分子二醇搭配带支链的二醇1.3-丁二醇,较传统单一小分子二醇的使用,1.3-丁二醇的引入会极大的提高树脂的柔软度和良好的表面触感,在工艺选择上面除选择传统的一步法工艺外,还选用溶液预聚法、本体预聚法工艺,经实验对比采用预聚的工艺较传统一步法的工艺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同时在助剂的选择上面摒弃传统为追求表面的肤感而添加大量有机硅油手感剂的方法,而是采用添加新型的可溶性的改性有机硅-丙烯酸共聚物,不但克服传统有机硅助剂与聚氨酯相溶性差、降低展色性和容易迁移的缺点,还能提供表面优异的防粘性能和舒适的表面肤感,另外最大优势还在于引入了部分聚乙二醇,众所周知聚乙二醇型聚氨酯具有优异的表面手感和极佳的柔软度,但是存在表面发粘这一难题,的配方设计没有把聚乙二醇直接引入分子链中,而是采取把聚乙二醇、聚酯多元醇和1.4-丁二醇等单独反应做成一种填料的方式引入,不但可赋予树脂优异的表面手感和极佳的柔软度,还能克服把聚乙二醇直接引入分子链中引起发粘的缺点,解决了目前市场上干法面层用肤感树脂比较少,主要集中的较低的模量,提供表面如人的皮肤一样的肤感和良好的防粘性,由于所做产品质地比较柔软,市面上的肤感树脂往往表面的防粘性能不好且手感相对比较干涩,有些产品为了一味的追求表面的手感和提高防粘性能,往往加入大量的有机硅油类手感剂,由于硅油类助剂本身与树脂的相溶性不是太好,大量使用不但使得树脂状态浑浊,还存在随时间容易迁移污染革面的缺点,并且大量使用此类手感剂还会导致树脂的展色性变差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