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糖渣糯米酒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90029发布日期:2019-04-23 20:23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酿酒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糖渣糯米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资源丰富,主要农产品的总产量、商品量均居世界前列,因此农产品深加工是大有发展前途的产业。淀粉是碳水化合物多糖,是由众多葡萄糖单元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随其水解深度的不同可分为生成葡萄糖、麦芽糊精、低浆糖、果葡萄糖浆等多种产品,而结晶葡萄糖是当前用途最广泛、发展最快的淀粉糖之一。在结晶葡萄糖生产中由于原料淀粉带入了一定量的蛋白质,在经过液化、糖化后,蛋白质会凝聚。生产中用过滤机械将其分离出来,业内人士称作为糖渣,工业生产过程中得到的糖渣通常当作废弃物扔掉,不仅浪费资源,还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糖渣糯米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废气的糖渣作为酿酒的原料,不仅能够实现废气糖渣的二次利用,还大大降低糯米酒的制备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糖渣糯米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糯米洗净,在水中浸泡10-15h,将水滤去并将糯米沥干,放入锅中蒸熟,摊凉后从锅中取出糯米饭,摊撒于桌面,在25-30℃下摊放5-8h,得到预处理的糯米饭;

2)将红曲与水按质量比为1:30-40混合,浸泡18-24h,然后加入预处理的糯米饭,搅拌均匀后在10-30℃下进行敞口发酵4-7天,得到发酵混合物,以10-20r/min的速率对发酵混合物进行搅拌;

3)将步骤2)中搅拌后的发酵混合物倒入糖渣中,在10-30℃下进行密封发酵,依次经过压榨、过滤、灭菌得到糖渣糯米酒。

本发明利用废气的糖渣作为制酒的主要原料,实现糖渣的废物二次利用,绿色环保,另外还大大降低制酒的原料成本。本发明制酒制备过程中利用红曲与糯米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发酵,红曲中的发酵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利用蒸熟后的糯米进行生长繁殖,在有氧的条件下发酵4-7天提高发酵菌的数量,蒸熟后的糯米相对生糯米酥软,更有利于发酵菌的发酵,从而快速提升发酵菌的数量,然后将发酵菌加入糖渣中,利用糖渣作为发酵菌的主要碳源,本发明将发酵混合物(发酵菌、糯米、水)倒在糖渣上,由于糖渣粉之间具有疏松的结构,发酵混合物中的糯米堆积在糖渣的上部,发酵混合物中的水渗入到糖渣中并润湿糖渣,发酵混合物中的一部分发酵菌残留在糯米的表面,另一部分发酵菌随着水渗入到糖渣中,本发明步骤2)中对发酵混合物进行搅拌的目的使糯米表面的大部分发酵菌分散到发酵液(水)中,从而使大部分发酵菌渗入糖渣中,有利于糖渣的充分发酵。本发明实现糖渣和糯米的分层发酵(上层糯米发酵,下层糖渣发酵),这样的双层结构的好处是:1、提高糖渣的发酵效率,缩短发酵时间(如果进行混合发酵,由于糖渣的量多于糯米的量,糯米相对于糖渣更容易被发酵菌利用,糯米区域的发酵菌数量多,而糖渣区域发酵菌数量少,使发酵菌在糖渣和糯米中分布不均,降低发酵菌对糖渣的发酵效率,需要较长的发酵时间;另外,如果将两者进行混合发酵,则在混合搅拌过程中会混入空气到糖渣中,不利于糖渣的无氧发酵);2、上层的糯米层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能够使下层糖渣充分进行无氧发酵,提高酒精产量(在将发酵混合物倒在糖渣上的过程中,发酵罐中会进入部分空气)。

另外,本发明步骤1)中对糯米饭进行预处理的目的是减少糯米饭中的水分含量,增加糯米的硬度,防止步骤2)中在对发酵混合物进行搅拌过程中出现糯米“浆化”现象,不利于发酵菌与糯米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预处理糯米饭的重量为红曲重量的10-15倍。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发酵混合物的搅拌时间为20-30min。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糖渣与发酵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1.5-2。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糖渣位于糯米饭的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发酵时间为25-30天。

作为优选,所述糖渣为甘蔗糖渣。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利用废气的糖渣作为制酒的主要原料,实现糖渣的废物二次利用,绿色环保;(2)本发明实现糖渣和糯米的分层发酵,充分利用糯米和糖渣,实现原料利用率最大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采用的原料和设备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实施例1

一种糖渣糯米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糯米洗净,在水中浸泡13h,将水滤去并将糯米沥干,放入锅中蒸熟,摊凉后从锅中取出糯米饭,摊撒于桌面,在27℃下摊放6h,得到预处理的糯米饭;

2)将红曲与水按质量比为1:35混合,浸泡20h,然后加入预处理的糯米饭,预处理糯米饭的重量为红曲重量的12倍,搅拌均匀后在10℃下进行敞口发酵5天,得到发酵混合物,以15r/min的速率对发酵混合物进行搅拌25min;

3)将步骤2)中搅拌后的发酵混合物倒入甘蔗糖渣中,糖渣与发酵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1.8,糖渣位于糯米饭的下方,在30℃下进行密封发酵28天,依次经过压榨、过滤、灭菌得到糖渣糯米酒。

实施例2

一种糖渣糯米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糯米洗净,在水中浸泡11h,将水滤去并将糯米沥干,放入锅中蒸熟,摊凉后从锅中取出糯米饭,摊撒于桌面,在26℃下摊放7h,得到预处理的糯米饭;

2)将红曲与水按质量比为1:32混合,浸泡19h,然后加入预处理的糯米饭,预处理糯米饭的重量为红曲重量的11倍,搅拌均匀后在30℃下进行敞口发酵6天,得到发酵混合物,以10r/min的速率对发酵混合物进行搅拌28min;

3)将步骤2)中搅拌后的发酵混合物倒入甘蔗糖渣中,糖渣与发酵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1.6,糖渣位于糯米饭的下方,在10℃下进行密封发酵28天,依次经过压榨、过滤、灭菌得到糖渣糯米酒。

实施例3

一种糖渣糯米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糯米洗净,在水中浸泡14h,将水滤去并将糯米沥干,放入锅中蒸熟,摊凉后从锅中取出糯米饭,摊撒于桌面,在28℃下摊放6h,得到预处理的糯米饭;

2)将红曲与水按质量比为1:38混合,浸泡22h,然后加入预处理的糯米饭,预处理糯米饭的重量为红曲重量的14倍,搅拌均匀后在10℃下进行敞口发酵5天,得到发酵混合物,以18r/min的速率对发酵混合物进行搅拌30min;

3)将步骤2)中搅拌后的发酵混合物倒入甘蔗糖渣中,糖渣与发酵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1.8,糖渣位于糯米饭的下方,在30℃下进行密封发酵26天,依次经过压榨、过滤、灭菌得到糖渣糯米酒。

实施例4

一种糖渣糯米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糯米洗净,在水中浸泡15h,将水滤去并将糯米沥干,放入锅中蒸熟,摊凉后从锅中取出糯米饭,摊撒于桌面,在30℃下摊放5h,得到预处理的糯米饭;

2)将红曲与水按质量比为1:40混合,浸泡24h,然后加入预处理的糯米饭,预处理糯米饭的重量为红曲重量的15倍,搅拌均匀后在30℃下进行敞口发酵4天,得到发酵混合物,以20r/min的速率对发酵混合物进行搅拌20min;

3)将步骤2)中搅拌后的发酵混合物倒入甘蔗糖渣中,糖渣与发酵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2,糖渣位于糯米饭的下方,在10℃下进行密封发酵25天,依次经过压榨、过滤、灭菌得到糖渣糯米酒。

实施例5

一种糖渣糯米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糯米洗净,在水中浸泡10h,将水滤去并将糯米沥干,放入锅中蒸熟,摊凉后从锅中取出糯米饭,摊撒于桌面,在25℃下摊放8h,得到预处理的糯米饭;

2)将红曲与水按质量比为1:30混合,浸泡18h,然后加入预处理的糯米饭,预处理糯米饭的重量为红曲重量的10倍,搅拌均匀后在30℃下进行敞口发酵7天,得到发酵混合物,以10r/min的速率对发酵混合物进行搅拌30min;

3)将步骤2)中搅拌后的发酵混合物倒入甘蔗糖渣中,糖渣与发酵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1.5,糖渣位于糯米饭的下方,在10℃下进行密封发酵30天,依次经过压榨、过滤、灭菌得到糖渣糯米酒。

实施例6

一种糖渣糯米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糯米洗净,在水中浸泡12h,将水滤去并将糯米沥干,放入锅中蒸熟,摊凉后从锅中取出糯米饭,摊撒于桌面,在26℃下摊放7h,得到预处理的糯米饭;

2)将红曲与水按质量比为1:36混合,浸泡22h,然后加入预处理的糯米饭,预处理糯米饭的重量为红曲重量的12倍,搅拌均匀后在10℃下进行敞口发酵6天,得到发酵混合物,以20r/min的速率对发酵混合物进行搅拌22min;

3)将步骤2)中搅拌后的发酵混合物倒入甘蔗糖渣中,糖渣与发酵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1.5,糖渣位于糯米饭的下方,在30℃下进行密封发酵26天,依次经过压榨、过滤、灭菌得到糖渣糯米酒。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步骤3)替换为“将步骤2)中搅拌后的发酵混合物倒入甘蔗糖渣中,糖渣与发酵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1.8,混合搅拌均匀,在15℃下进行密封发酵28天,依次经过压榨、过滤、灭菌得到糖渣糯米酒”。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3的却别在于将步骤3)替换为“将步骤2)中搅拌后的发酵混合物倒入甘蔗糖渣中,糖渣与发酵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1.8,糖渣位于糯米饭的下方,在28℃下进行密封发酵26天,依次经过压榨、过滤、灭菌得到糖渣糯米酒”。

测试指标:

由酒精度测试得到在相同的发酵时间内,实施例相对于对比例具有更高的出酒率,从而提高糖渣的发酵效率,缩短发酵时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