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装置及具有该搅拌装置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6717发布日期:2019-05-22 03:1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搅拌装置及具有该搅拌装置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用酒精制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搅拌装置及具有该搅拌装置的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啤酒在人们日常饮食中的消费量不断增加。酿造啤酒工艺中,糖化、糊化是很重要的工序,可发酵性糖的质量或者糊化的质量会影响到整个工艺。糖化过程是指麦芽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和淀粉并转化为可发酵性糖。糊化过程是指淀粉乳受热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淀粉粒开始破坏,晶体结构消失,体积膨大,粘度急剧上升,呈粘稠的糊状,即成为非结晶性的淀粉。即,糖化过程和糊化过程中物料的粘度较大。

糖化锅和糊化锅的搅拌装置的桨叶通常设置在容器底部,通过桨叶的转动实现粘度较大的物料实现底部区域与顶部区域的交换,所需搅拌时间较长,整个过程的能耗较大。

目前,常规的搅拌装置可以通过一长轴带动设置于长轴上的多个桨叶实现底部区域与顶部区域之间的物料交换,但长轴与桨叶之间的连接强度难以满足长时间搅拌粘度较大的物料所需的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装置及具有该搅拌装置的容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搅拌时间较长、能耗较大的问题。

一种搅拌装置,包括:转轴;第一桨叶,其一端与所述转轴的底部连接,另一端向外延伸;支撑柱,连接于所述第一桨叶的另一端并沿所述转轴的轴线延伸;第二桨叶,呈弧形,支撑于所述支撑柱的顶端,所述第二桨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具有高度差,沿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二桨叶投射至所述转轴上的投影由转轴的顶部逐渐下降至所述转轴的底部,且所述第二桨叶由第一端平滑过渡至所述第二端。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浆叶的水平投影围合成圆形。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桨叶的顶部还连接有第一扰流板,所述第一扰流板的板面向所述搅拌装置的搅拌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扰流板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扰流板,所述第二扰流板呈弧形,且开口朝向所述转轴,所述第二扰流板另一端的外壁与所述第二桨叶的内周壁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扰流板与所述第一桨叶及第二桨叶围合形成一空洞,该空洞处设有一挡板,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浆叶、所述第二浆叶及所述第二扰流板之间。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撑柱之间的第一横撑及连接在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二桨叶之间的第二横撑。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横撑包括第一内支撑板、第一外支撑板及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内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板面连接,所述第一外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另一板面;所述第一内支撑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一外支撑板的板面其中之一向所述搅拌装置的搅拌方向倾斜,另一背向所述搅拌装置的搅拌方向倾斜。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横撑包括第二内支撑板、第二外支撑板及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内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其中一板面连接,所述第二外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另一板面;所述第二外支撑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二桨叶连接处的表面平行,所述第二内支撑板的板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外支撑板的板面的倾斜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横撑与所述转轴之间还设有斜支撑。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的底部向外凸伸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一桨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连接孔对应的多个安装孔;紧固件穿设所述连接孔及所述安装孔而使所述第一桨叶与所述转轴之间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转轴之间还设有筋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糖化锅,包括锅体和如上所述的搅拌装置,所述锅体具有空腔,所述搅拌装置位于所述锅体内,且所述搅拌装置的顶部位于所述锅体的最高允许充装液面之下。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旋浆叶的外周边缘与所述锅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00mm;所述搅拌装置的底部与所述锅体底面的距离不大于70mm,所述搅拌装置的顶部与所述锅体内的夹套的顶部之间的不小于100mm。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搅拌装置包括转轴、第一桨叶、支撑柱及第二桨叶,第一桨叶设置与转轴的底部,第二桨叶呈弧形,第一端与支撑柱的顶部连接,第二端延伸至第一桨叶的顶部,且第二桨叶由第一端平滑过渡至第二端,即第二桨叶由搅拌装置的顶部延伸至底部,使得第二桨叶在随着转轴的转动而旋转时能同时搅动容器底部区域与顶部区域的物料,使顶部区域与底部区域的物料混合均匀,减少了搅拌时间,降低了能耗。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的容器的搅拌装置的底部与锅体底面的距离不大于70mm,搅拌装置的顶部与锅体内的夹套的顶部之间的不小于100mm,因此使位于锅体底部的物料与顶部的物料搅拌更充分,物料混合更均匀。第二浆叶的外周边缘与锅体内壁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00mm,防止物料黏锅,使搅拌更充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搅拌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图3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搅拌装置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搅拌装置的俯视图;

图7为图6沿b-b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搅拌装置;11、转轴;111、搅拌毂;112、连接法兰;113、立杆;114、连接板;115、筋板;12、第一桨叶;13、支撑柱;14、第二桨叶;15、第一横撑;151、第一外支撑板;152、第一固定板;153、第一内支撑板;16、第二横撑;161、第二外支撑板;162、第二固定板;163、第二内支撑板;171、第一扰流板;172、第二扰流板;173、挡板;18、斜撑;2、锅体;21、筒体;22、锅底;221、法兰;222、锥边。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容器,该容器包括锅体2和搅拌装置1。锅体2具有空腔。搅拌装置1设于锅体2的空腔内进行搅拌。通过搅拌装置1对位于锅体2内的物料进行搅拌而使物料混合均匀。该容器可作为酿造啤酒工艺中的糖化锅,也可以作为糊化锅。

锅体2包括筒体21和连接于筒体21底部的锅底22。锅底22呈倒圆台形。具体地,锅底22包括一水平设置的法兰221,及由法兰221向上倾斜延伸的锥边222。因此,锅体2内的物料经锥边222迅速下落,使锅体2内的物料卸料更易,防止物料在底部堆积。

锅体2设有用于加热的夹套。夹套可以设置于锅体2内,并沿锅体2内壁环设。夹套也可以设置于锅体外。夹套的顶部位于锅体2最高允许液位之下,进而保证锅体内的物料覆盖夹套,充分利用夹套的热量。

锅体2上还设有人孔,以供工作人员进入锅体2内部进行操作。

参阅图2,搅拌装置1包括转轴11、第一横撑15、第二横撑16、第一桨叶12、支撑柱13及第二桨叶14。

转轴11的一端伸入锅体2的空腔内,另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而使转轴11接受驱动装置的驱动而转动。转轴11位于锅体2的中心位置。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11连接。

转轴11的底部与锅体2底面的距离不大于70mm,使锅体2底部的物料搅拌充分,避免了物料黏锅的现象。

具体地,转轴11包括搅拌毂111、设于搅拌毂111顶部的立杆113及连接搅拌毂111与立杆113的连接法兰112,连接法兰112与立杆113固定连接。搅拌毂111的顶部设有多个开孔,连接法兰112设有与开孔相对应的通孔,紧固件穿设开孔及通孔内,进而实现搅拌毂111与立杆11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在需要组装时,只需将螺栓插入开孔和通孔中并将螺母拧上即可;需要拆卸时,拧下螺母拿出螺栓即可。其他实施例中,紧固件还可以为铆钉。立杆113与搅拌毂111的可拆卸连接不仅便于前期的制造安装、运输,还便于在使用过程中的清洗及更换,使搅拌装置1的各角落及缝隙处清洗更干净。

搅拌毂111的两侧向外凸伸有连接板114。两连接板114相对于搅拌毂111的轴线中心对称,且各连接板114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连接板114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四个或其他数量,在此不做限制,且连接板114相对于搅拌毂111的轴线中心对称。

各连接板114与搅拌毂111之间还连接有筋板115,增加了搅拌毂111与连接板114之间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14、筋板115与搅拌毂111之间均通过焊接连接。

参阅图3,第一桨叶12一一对应地与连接板114连接,且两第一桨叶12相对于搅拌毂111的轴线中心对称。本实施例中,第一桨叶12的下边缘与锅底22的锥边222平行,因此使位于锅体2底部的物料搅拌更充分。

具体地,第一桨叶12的一端设置有与连接孔对应的安装孔。紧固件穿设连接孔与安装孔而使连接板114与第一桨叶12可拆卸连接。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在需要组装时,只需将螺栓插入连接孔和安装孔中并将螺母拧上即可;需要拆卸时,拧下螺母拿出螺栓即可。其他实施例中,紧固件还可以为铆钉。第一桨叶12与搅拌毂111的此种连接方式不仅便于前期的制造安装、运输,还便于在使用过程中的清洗及更换,使搅拌装置1的各角落及缝隙处清洗更干净。

本实施例中,第一桨叶12与搅拌毂11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该角度可提高搅拌装置1轴心附近的流体轴向速度。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桨叶12与搅拌毂11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还可以为40°,或其他30°~60°之间的角度。

支撑柱13一一对应地与第一桨叶12连接。具体地,支撑柱13连接于第一桨叶12远离转轴11的一端,并向上延伸。支撑柱13平行于转轴11。本实施例中,支撑柱13的截面呈圆形,材质为钢管,与第一桨叶12焊接连接。

参阅图5,第二桨叶14一一对应于第一桨叶12设置,并相对于转轴11的轴线中心对称。第二桨叶14呈弧形,且沿转轴11的径向方向,第二桨叶14投射至转轴11上的投影由转轴11的顶部逐渐下降至转轴11的底部。因此,沿转轴11的轴线方向,即容器的轴线方向,第二浆叶覆盖了容器底部至顶部,使顶部区域与底部区域的物料交换较易,缩短了搅拌时间。

参阅图6,沿转轴11的轴线方向,两第二浆叶的水平投影围合成圆形。采用上述设计,使整个搅拌装置1的受力平衡,提高了搅拌装置1的稳定性。具体地,第二桨叶14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图1的视图方向为参照,第一端位于搅拌装置1的顶部,第二端位于搅拌装置1的底部。具体地,第二浆叶的第一端与其中一支撑柱13的顶部连接,第二端与另一支撑柱13的底部连接,且第二桨叶14由第一端平滑过渡至第二端。

采用上述设计,第二桨叶14在随着转轴11的转动而同步旋转时,搅拌装置1能够同时搅拌并带动第二桨叶14所覆盖的高度范围内的物料,进而实现底部区域与顶部区域物料的交换。且第二桨叶14为一体结构,强度较高,适合搅拌粘度较大的物料。

进一步地,第二浆叶的弧度朝向转轴11弯曲,且当搅拌装置1的搅拌方向与第二桨叶14由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降低高度的方向一致时,搅拌装置1在搅拌时物料的旋转方向与第二桨叶14的倾斜方向一致,降低物料对第二桨叶14的阻力。

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桨叶14的数量还可以为其他个数,并相对于转轴11的轴线对称分布。

第二桨叶14的顶部与夹套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0mm,使第二浆叶位于第二夹套覆盖范围内,同时保证物料的加热以及搅拌效果。同时,第一桨叶12位于锅体2的底部,因此锅体2内由顶部至底部分布有搅拌装置1,使位于锅体2内的底部区域的物料与锅体2顶部区域的物料能进行充分的交换,得到充分的搅拌。

第二浆叶14的外周边缘与锅体2内壁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00mm,使第二桨叶尽可能覆盖锅体2径向方向的范围,保证搅拌效果。

搅拌装置1还包括第一扰流板171、第二扰流板172、挡板173、第一横撑15、第二横撑16及斜撑18。

第一扰流板171一一对应连接于第一桨叶12的顶部。第一扰流板171的板面向搅拌装置1的搅拌方向倾斜。以图1的视图方向为参照,搅拌装置1的搅拌方向沿图中的左侧顺时针转至右侧。参阅图4,第一桨叶12与第一扰流板171之间的夹角α为钝角,因此,当第一桨叶12在随转轴11同步转动时,第一扰流板171将液体向转动方向推动的同时向下推动,使锅体2内的液相同时横向和纵向移动,增强了锅体2内底部液体的轴向循环范围,使物料混合更加充分,提高了搅拌效果,进而提高最终的产品质量。

第二扰流板172连接于第一扰流板171远离转轴11的一端。具体地,第二扰流板172呈弧形,且开口朝向转轴11,第二扰流板172另一端的外壁与第二桨叶14的内周壁连接。

锅体2内的物料经过第一扰流板171和第二扰流板172,使位于锅体2底部的物料形成一定方向的旋流,进而防止物料飞溅。

第二扰流板172与第一桨叶12及第二桨叶14围合形成一空洞,该空洞处设有一挡板173。参阅图7,图中示出挡板173连接于第二浆叶与第二扰流板172之间。

第一横撑15连接于转轴11与支撑柱13之间,且第一横撑15一一对应于支撑柱13设置,以增加整个搅拌装置1的连接强度,提高稳定性。

具体地,第一横撑15包括第一内支撑板153、第一外支撑板151及第一固定板152。第一内支撑板153的一端连接转轴11,另一端连接第一固定板152。第一外支撑板151的一端连接支撑柱13,一端连接第一固定板152。第一内支撑板153和第一外支撑板151中,其中之一的板面向搅拌装置1的搅拌方向倾斜,另一背向搅拌装置1的搅拌方向倾斜。本实施例中,第一内支撑板153的板面朝向搅拌方向倾斜,此处是指第一支撑板的板面预设为沿转轴11的轴线方向,然后将第一支撑板沿搅拌装置1的搅拌方向倾斜一定角度。因此,当转轴11旋转时,两第一横撑15跟随搅拌轴同步转动,此时,第一内支撑板153转动时将液体向转动方向推动的同时向下推动,第一外支撑板151将液体向转动方向推动的同时向上推动,增加了锅体2内液体的循环范围,使锅体2内的物料混合更加充分,提高了搅拌效果,进而提高最终的产品质量。

第二横撑16连接于转轴11与第二桨叶14之间,且第二横撑16一一对应于第二桨叶14设置,以增加整个搅拌装置1的连接强度,提高稳定性。

具体地,第二横撑16包括第二内支撑板163、第二外支撑板161及第二固定板162。第二内支撑板163的一端连接转轴11,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板162。第二外支撑板161的一端连接支撑柱13,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板162。第二外支撑板161的板面与第二桨叶14连接处的表面平行,即第二外支撑板161沿搅拌装置1的搅拌方向倾斜。第二内支撑板163的板面与第二外支撑的板面的倾斜方向相反。因此,当转轴11旋转时,两第二横撑16跟随搅拌轴同步转动,此时,第二内支撑板163转动时将液体向转动方向推动的同时向下推动,第二外支撑板161将液体向转动方向推动的同时向上推动,增加了锅体2内液体的循环范围,使锅体2内的物料混合更加充分,提高了搅拌效果,进而提高最终的产品质量。

本实施例中,搅拌轴位于锅体2的底部,搅拌毂111套设于搅拌轴的顶端,搅拌毂111可随搅拌轴的转动而同步转动。其他实施例中,搅拌毂111可直接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进而受驱动装置的驱动而转动。

较优地,搅拌毂111的下表面与锅体2底面的距离不大于70mm,使锅体2底部的物料搅拌充分,避免了物料黏锅的现象。

斜撑18连接于转轴11与第二横撑16之间,进一步增加搅拌装置1的连接强度。具体地,斜撑18与第二内支撑板163连接。本实施例中,斜撑18为圆形钢管。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搅拌装置包括转轴、第一桨叶、支撑柱及第二桨叶,第一桨叶设置与转轴的底部,第二桨叶呈弧形,第一端与支撑柱的顶部连接,第二端延伸至第一桨叶的顶部,且第二桨叶由第一端平滑过渡至第二端,即第二桨叶由搅拌装置的顶部延伸至底部,使得第二桨叶在随着转轴的转动而旋转时能同时搅动容器底部区域与顶部区域的物料,使顶部区域与底部区域的物料混合均匀,减少了搅拌时间,降低了能耗。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的容器的搅拌装置的底部与锅体底面的距离不大于70mm,搅拌装置的顶部与锅体的夹套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0mm,因此使位于锅体底部的物料与顶部的物料搅拌更充分,物料混合更均匀。第二浆叶的外周边缘与锅体内壁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00mm,防止物料黏锅,使搅拌更充分。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