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抗冻性能茶油的提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99595发布日期:2020-03-27 20:2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油提取
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高抗冻性能茶油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茶油是由山茶籽经加工、提炼得到的一种植物油,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80%,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的相似,被誉为“东方橄榄油”,茶油天然温和、渗透性较强、不易氧化变质,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护肝凉血、抗氧化及免疫调节、延缓机体衰老、去皱防衰的作用,茶油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行业,茶油在工业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乳化剂、凡士林以及机械润滑油等工业产品的生产中都有运用到茶油这一原料。油茶籽毛油色泽深,带有收敛性的苦涩味,这与油中含有少量的茶皂素及其他杂质有关,并且毛油酸价高,因此必须经过精炼加工才适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等各个行业,但精炼茶油抗冻性能较低,这使得茶油在零度以下会出现析出物、浑浊甚至上冻的现象,使得茶油品质不理想,这不利于茶油的推广应用。专利号cn201110247402.8,公开了一种生产优质抗冻茶油的高效方法,该方案的关键是在茶油结晶过程中通过加入饱和脂作为晶种,实现快速结晶,过滤分离后即得到抗冻茶油,但该方案由于加入饱和脂,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高会导致血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升高,继发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抗冻性能茶油的提取方法,具体如下:一种高抗冻性能茶油的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山茶籽活化:将山茶籽用植物性消毒液在电压为1-3v的恒压电场下处理10-20s后,山茶籽与植物性消毒液的质量比1:(3-7),再加入植物消毒液质量1-5‰的转晶剂,升高电压在15-20v的条件下处理10-20s,取出山茶籽沥干,得活化山茶籽;(2)水酶处理:将活化山茶籽与酶解液溶液按1:(1.5-2)的质量比混合后,置于温度为30-35℃条件下处理20-30min,取出酶解山茶籽;(3)爆浆:将酶解山茶籽在1-1.8mpa的压力下维持60-90s后爆浆,得浆料;(4))毛油制备:将浆料送入压力罐中,抽真空后充入惰性气体,压强保持为2-2.5pa,保压120-240s,然后采用高速分散器进行剪切,离心分离得油层、乳化层和残渣,将乳化层送入微波处理设备中,并加入乳化层质量0.1-0.5‰的改性羧甲基纤维素钠粉末,于微波频率300-400mhz、功率300-400w下微波处理60-120s,再置于高速分散器进行剪切后离心分离,合并油层即得茶油毛油;(5)超临界提取:将浆料送入超临界co2装置中进行萃取,收集萃余液,得成品茶油。所述植物性消毒液的制备方法为:取藜麦壳研磨至纳米级,置于温度为40-50℃的炒锅中炒制10-20min,备用;取艾叶置于温度为130-150℃的蒸汽条件下处理10-15min,备用;将备用的藜麦壳粉与艾叶混合中,加入混合物质量20-30倍的纯净水,置于温度为70-90℃条件下提取1-3h。所述转晶剂按重量份计为:柠檬酸钠2.3-2.9份,甜菜碱11-15份。所述酶解液是先用质量浓度40-50%的柠檬酸溶液与大豆蛋白粉按照1:(0.2-0.6)的质量比混合,制得大豆蛋白溶液,然后加热至92-95℃,保温10-15min,然后将溶胀后的大豆蛋白溶液冷却至15-20℃,向大豆蛋白溶液中加入β-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蛋白酶、水进行酶解,即得酶解液。所述大豆蛋白溶液与β-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蛋白酶、水的的混和比例为:每克大豆蛋白溶液加入β-甘露聚糖酶200-300u,木聚糖酶300-400u,蛋白酶2000-3000u,水200-300ml。所述酶解将温度从冷却后的温度升高至27-35℃,酶解30-40min后,再将温度升高至42-46℃,酶解20-30min,此后按照1-3℃/min的速率降温至15-20℃。所述升温速率为每3-5min升高1-2℃。所述改性羧甲基纤维素钠粉末是将松罗酸、海藻糖、羧甲基纤维素钠按1:(0.3-1.7):(13-17)的质量比,在温度为80-90℃条件下混合10-15min,再于微波频率48-62mhz、功率500-800w下微波处理200-240s。所述萃取采取持续加压的方式,以4-5mpa为初始压力,以0.1-0.3mpa/min的速率升压至11-12mpa,然后保压20-25min。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获得的茶油品质好、质量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b等营养成分,本申请人按照传统的高效色谱法对维生素e、维生素b进行检测,发现:与市售茶油相比,本申请获得的茶油中维生素e、维生素b含量分别高出5-8%、3-4%。本申请利用植物性消毒液以及电压处理,杀灭了山茶籽的微生物,防止了有效成分的分解与转化,利用藜麦壳与艾叶作为消毒液不仅具有抑菌杀毒的作用,其中还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通过电压处理使得维生素b、多糖等有效成分带有磁性,再加入转晶剂后能够形成与脂性物质产生粘黏性,在15-20v电压的处理下,能够使得这些成分渗入山茶籽中。本申请利用β-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蛋白酶降解大豆蛋白粉,不仅丰富了酶系体系,使得活化山茶籽细胞膜透性大,利于出油,还释放了有机钙源,能够渗透入活化山茶籽中油脂成分相结合,提高了茶油的抗冻性能。本申请通过充入惰性气体,有效地降低了含氧量和含水量,进而防止了反式脂肪酸的生成;再结合高速分散剪切,有效分离了油脂,通过在乳化层中加入改性羧甲基纤维素钠,使得乳化层中油脂溶出,并利用微波的高频性与波动性,使得镶嵌在松罗酸改性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海藻糖脱离,并与油脂成分相互结合,再利用高速分散进行分离。本申请利用持续加压的萃取方式,防止了反式脂肪酸的生成,同时使得海藻糖、有机钙、维生素等成分能够分散于茶油中并分散均匀,有效提高了茶油的抗氧化性能和抗冻性。本申请利用电场热对氢键、疏水键和范德华力产生作用,使其重新分配,进而改变山茶籽的内在结构,导致细胞破裂,有利于后续爆破处理。本申请将山茶籽进行压力爆破,在短时间内最大化的破坏生物膜,利于油脂从脂质复合体中分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实施例1一种高抗冻性能茶油的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山茶籽活化:将山茶籽用植物性消毒液在电压为3v的恒压电场下处理20s后,山茶籽与植物性消毒液的质量比1:7,再加入植物消毒液质量5‰的转晶剂,升高电压在20v的条件下处理20s,取出山茶籽沥干,得活化山茶籽;(2)水酶处理:将活化山茶籽与酶解液溶液按1:2的质量比混合后,置于温度为35℃条件下处理30min,取出酶解山茶籽;(3)爆浆:将酶解山茶籽在1.8mpa的压力下维持90s后爆浆,得浆料;(4))毛油制备:将浆料送入压力罐中,抽真空后充入惰性气体,压强保持为2.5pa,保压240s,然后采用高速分散器进行剪切,离心分离得油层、乳化层和残渣,将乳化层送入微波处理设备中,并加入乳化层质量0.5‰的改性羧甲基纤维素钠粉末,于微波频率400mhz、功率400w下微波处理120s,再置于高速分散器进行剪切后离心分离,合并油层即得茶油毛油;(5)超临界提取:将浆料送入超临界co2装置中进行萃取,收集萃余液,得成品茶油;所述植物性消毒液的制备方法为:取藜麦壳研磨至纳米级,置于温度为50℃的炒锅中炒制20min,备用;取艾叶置于温度为150℃的蒸汽条件下处理15min,备用;将备用的藜麦壳粉与艾叶混合中,加入混合物质量30倍的纯净水,置于温度为90℃条件下提取3h;所述转晶剂按重量份计为:柠檬酸钠2.9份,甜菜碱15份;所述酶解液是先用质量浓度50%的柠檬酸溶液与大豆蛋白粉按照1:0.6的质量比混合,制得大豆蛋白溶液,然后加热至95℃,保温15min,然后将溶胀后的大豆蛋白溶液冷却至20℃,向大豆蛋白溶液中加入β-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蛋白酶、水进行酶解,即得酶解液;所述大豆蛋白溶液与β-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蛋白酶、水的的混和比例为:每克大豆蛋白溶液加入β-甘露聚糖酶300u,木聚糖酶400u,蛋白酶3000u,水300ml;所述酶解将温度从冷却后的温度升高至35℃,酶解40min后,再将温度升高至46℃,酶解30min,此后按照3℃/min的速率降温至20℃;所述升温速率为每5min升高2℃;所述改性羧甲基纤维素钠粉末是将松罗酸、海藻糖、羧甲基纤维素钠按1:1.7:17的质量比,在温度为90℃条件下混合15min,再于微波频率62mhz、功率800w下微波处理240s;所述萃取采取持续加压的方式,以5mpa为初始压力,以0.3mpa/min的速率升压至12mpa,然后保压25min。实施例2一种高抗冻性能茶油的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山茶籽活化:将山茶籽用植物性消毒液在电压为1v的恒压电场下处理10s后,山茶籽与植物性消毒液的质量比1:3,再加入植物消毒液质量1‰的转晶剂,升高电压在15-20v的条件下处理10s,取出山茶籽沥干,得活化山茶籽;(2)水酶处理:将活化山茶籽与酶解液溶液按1:1.5的质量比混合后,置于温度为30℃条件下处理20min,取出酶解山茶籽;(3)爆浆:将酶解山茶籽在1mpa的压力下维持60s后爆浆,得浆料;(4))毛油制备:将浆料送入压力罐中,抽真空后充入惰性气体,压强保持为2pa,保压120s,然后采用高速分散器进行剪切,离心分离得油层、乳化层和残渣,将乳化层送入微波处理设备中,并加入乳化层质量0.1‰的改性羧甲基纤维素钠粉末,于微波频率300mhz、功率300w下微波处理60s,再置于高速分散器进行剪切后离心分离,合并油层即得茶油毛油;(5)超临界提取:将浆料送入超临界co2装置中进行萃取,收集萃余液,得成品茶油;所述植物性消毒液的制备方法为:取藜麦壳研磨至纳米级,置于温度为40℃的炒锅中炒制10min,备用;取艾叶置于温度为130℃的蒸汽条件下处理10min,备用;将备用的藜麦壳粉与艾叶混合中,加入混合物质量20倍的纯净水,置于温度为70℃条件下提取1h;所述转晶剂按重量份计为:柠檬酸钠2.3份,甜菜碱11份;所述酶解液是先用质量浓度40%的柠檬酸溶液与大豆蛋白粉按照1:0.2的质量比混合,制得大豆蛋白溶液,然后加热至92℃,保温10min,然后将溶胀后的大豆蛋白溶液冷却至15℃,向大豆蛋白溶液中加入β-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蛋白酶、水进行酶解,即得酶解液;所述大豆蛋白溶液与β-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蛋白酶、水的的混和比例为:每克大豆蛋白溶液加入β-甘露聚糖酶200u,木聚糖酶300u,蛋白酶2000u,水200ml;所述酶解将温度从冷却后的温度升高至27℃,酶解30min后,再将温度升高至42℃,酶解20-30min,此后按照1℃/min的速率降温至15℃;所述升温速率为每3min升高1℃;所述改性羧甲基纤维素钠粉末是将松罗酸、海藻糖、羧甲基纤维素钠按1:0.3:13的质量比,在温度为80℃条件下混合10min,再于微波频率48mhz、功率500w下微波处理200s;所述萃取采取持续加压的方式,以4mpa为初始压力,以0.1mpa/min的速率升压至11mpa,然后保压20min。实施例3一种高抗冻性能茶油的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山茶籽活化:将山茶籽用植物性消毒液在电压为2v的恒压电场下处理15s后,山茶籽与植物性消毒液的质量比1:5,再加入植物消毒液质量3‰的转晶剂,升高电压在17v的条件下处理15s,取出山茶籽沥干,得活化山茶籽;(2)水酶处理:将活化山茶籽与酶解液溶液按1:1.7的质量比混合后,置于温度为32℃条件下处理25min,取出酶解山茶籽;(3)爆浆:将酶解山茶籽在1.5mpa的压力下维持75s后爆浆,得浆料;(4))毛油制备:将浆料送入压力罐中,抽真空后充入惰性气体,压强保持为2.2pa,保压180s,然后采用高速分散器进行剪切,离心分离得油层、乳化层和残渣,将乳化层送入微波处理设备中,并加入乳化层质量0.3‰的改性羧甲基纤维素钠粉末,于微波频率350mhz、功率350w下微波处理90s,再置于高速分散器进行剪切后离心分离,合并油层即得茶油毛油;(5)超临界提取:将浆料送入超临界co2装置中进行萃取,收集萃余液,得成品茶油;所述植物性消毒液的制备方法为:取藜麦壳研磨至纳米级,置于温度为45℃的炒锅中炒制15min,备用;取艾叶置于温度为140℃的蒸汽条件下处理13min,备用;将备用的藜麦壳粉与艾叶混合中,加入混合物质量25倍的纯净水,置于温度为80℃条件下提取2h;所述转晶剂按重量份计为:柠檬酸钠2.6份,甜菜碱13份;所述酶解液是先用质量浓度45%的柠檬酸溶液与大豆蛋白粉按照1:0.4的质量比混合,制得大豆蛋白溶液,然后加热至93℃,保温12min,然后将溶胀后的大豆蛋白溶液冷却至18℃,向大豆蛋白溶液中加入β-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蛋白酶、水进行酶解,即得酶解液;所述大豆蛋白溶液与β-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蛋白酶、水的的混和比例为:每克大豆蛋白溶液加入β-甘露聚糖酶250u,木聚糖酶350u,蛋白酶2500u,水250ml;所述酶解将温度从冷却后的温度升高至30℃,酶解35min后,再将温度升高至45℃,酶解25min,此后按照2℃/min的速率降温至16℃;所述升温速率为每4min升高1.5℃;所述改性羧甲基纤维素钠粉末是将松罗酸、海藻糖、羧甲基纤维素钠按1:1:15)的质量比,在温度为85℃条件下混合12min,再于微波频率55mhz、功率650w下微波处理210s;所述萃取采取持续加压的方式,以4.5mpa为初始压力,以0.2mpa/min的速率升压至11.5mpa,然后保压23min。实施例4一种高抗冻性能茶油的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山茶籽活化:将山茶籽用植物性消毒液在电压为3v的恒压电场下处理10后,山茶籽与植物性消毒液的质量比1:7,再加入植物消毒液质量5‰的转晶剂,升高电压在15v的条件下处理20s,取出山茶籽沥干,得活化山茶籽;(2)水酶处理:将活化山茶籽与酶解液溶液按1:1.9的质量比混合后,置于温度为33℃条件下处理25min,取出酶解山茶籽;(3)爆浆:将酶解山茶籽在1mpa的压力下维持90s后爆浆,得浆料;(4))毛油制备:将浆料送入压力罐中,抽真空后充入惰性气体,压强保持为2.3pa,保压120s,然后采用高速分散器进行剪切,离心分离得油层、乳化层和残渣,将乳化层送入微波处理设备中,并加入乳化层质量0.4‰的改性羧甲基纤维素钠粉末,于微波频率320mhz、功率370w下微波处理100s,再置于高速分散器进行剪切后离心分离,合并油层即得茶油毛油;(5)超临界提取:将浆料送入超临界co2装置中进行萃取,收集萃余液,得成品茶油;所述植物性消毒液的制备方法为:取藜麦壳研磨至纳米级,置于温度为40℃的炒锅中炒制20min,备用;取艾叶置于温度为150℃的蒸汽条件下处理15min,备用;将备用的藜麦壳粉与艾叶混合中,加入混合物质量20倍的纯净水,置于温度为90℃条件下提取1h;所述转晶剂按重量份计为:柠檬酸钠2.3份,甜菜碱12份;所述酶解液是先用质量浓度50%的柠檬酸溶液与大豆蛋白粉按照1:0.5的质量比混合,制得大豆蛋白溶液,然后加热至92℃,保温10min,然后将溶胀后的大豆蛋白溶液冷却至15℃,向大豆蛋白溶液中加入β-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蛋白酶、水进行酶解,即得酶解液;所述大豆蛋白溶液与β-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蛋白酶、水的的混和比例为:每克大豆蛋白溶液加入β-甘露聚糖酶200u,木聚糖酶400u,蛋白酶3000u,水200ml;所述酶解将温度从冷却后的温度升高至27℃,酶解30min后,再将温度升高至46℃,酶解30min,此后按照2℃/min的速率降温至15℃;所述升温速率为每5min升高1℃;所述改性羧甲基纤维素钠粉末是将松罗酸、海藻糖、羧甲基纤维素钠按1:0.6:16的质量比,在温度为85℃条件下混合10min,再于微波频率59mhz、功率730w下微波处理210s;所述萃取采取持续加压的方式,以4.3mpa为初始压力,以0.15mpa/min的速率升压至11.8mpa,然后保压21min。对比例1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未添加转晶剂。对比例2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未添加改性羧甲基纤维素钠。对比例3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酶解液由大豆蛋白溶液与β-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蛋白酶、水组成,每250ml酶解液中β-甘露聚糖酶250u,木聚糖酶350u,蛋白酶2500u。对比例4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未采取持续加压的方式进行萃取,萃取压力为11.5mpa,萃取时间为60min。对比例5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未采取持续加压的方式进行萃取,先在4.5mpa的恒压压力条件下萃取15min,再置于11.5mpa的恒压压力条件下萃取15min。对比例6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步骤(4)未经微波处理。试验例1将实施例与对比例的所得茶油依据gb5009.229-2016中规定的方法测定茶油的酸价,依据gb5009.227-2016中规定的方法测定茶油的过氧化值,结果如表1:表1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对比例1酸值(mg/g)1.241.361.081.165.62过氧化值(mmol/kg)0.841.010.641.042.76项目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对比例5对比例6酸值(mg/g)3.342.122.493.011.73过氧化值(mmol/kg)3.122.660.895.421.96按gb/t5525-2008《植物油脂透明度、气味、滋味鉴定法》对提取的茶油进行透明度和气滋味测定。按gb/t11765-2003《油茶籽油》测定茶油的色泽,结果如表2;表2脂肪酸组成分析采用脂肪酸甲基(fame)化法制备提取油的脂肪酸甲酯。使用配备有熔融石英毛细管柱(30mm×0.25mm)的agilent6890ngc-fid通过气相色谱(gc)鉴定fame。聚乙二醇涂布膜的厚度为0.32μm,以100:1的分流比注入含有甲基化样品的1μl正己烷溶液;入口温度是220℃、检测器温度是260℃、初始烘箱温度为170℃,然后以5℃/min的速率升高至240℃,并在240℃下保持5min。使用氮气作为载气,流速为1.4ml/min。通过与标准fame混合物进行比较来定性和定量ame;结果如表3;表3用量筒分别量取实施例以对比例茶油各90ml,每90ml同组茶油均分为3份,每份分别倒入100ml冷冻管中,分别编号后将装好油的冷冻管用试管夹夹好,放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80℃后,静置冷却至室温,分别放置于-15℃医用低温箱、-4℃低温恒温槽、0℃冰水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放置在冰箱中),考察各茶油在低温下出现析出物的时间,结果如表4所示;表4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