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蜡烛的加工工艺及脱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52353发布日期:2020-04-17 23:10阅读:1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蜡烛的加工工艺及脱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蜡烛加工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蜡烛的加工工艺及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蜡烛,包括烛体和烛芯,点火之后可以持续燃烧的物品,一般用于照明,但在电力革命以后逐渐被电灯所替代,现在的蜡烛多是停电时备用照明用品,节日或者特助日子和宗教场所等也会用到蜡烛。

加工蜡烛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脱模处理,再将烛体从模具中取出时,难度较大,且容易破坏蜡烛成型之后的棱角。传统的模具是在底板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在将模具里的成型烛体取出时,向底部的通孔吹气,将模具内的烛体从模具内吹出。这样在取出的过程中,没有承接成型烛体的装置,易致使烛体摔落导致破损,同时控制不好气压的大小,气压过大容易使烛体飞出模具,且气流会对烛体形成冲击,造成损伤;气压过小则不容易使烛体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蜡烛的加工工艺及脱模装置,能够较为完整的将模具内的烛体取出,操作较为方便,简化取模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蜡烛的加工工艺,包括烛体和烛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石蜡、蜂蜡、粉状脂蜡、棕榈蜡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加热融化后,过滤之后,搅拌均匀;

步骤二:将搅拌均匀后的原料浇注在模具内,在模具轴心区域内插入有穿心杆至模具底部;

步骤三:将模具及原料放置在室温下进行冷却形成烛体;

步骤四:对烛体进行脱模,使用脱模装置将烛体和穿心杆从模具内取出来;

步骤五:将穿心杆从烛体内取出;

步骤六:将烛芯插入在烛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石蜡、蜂蜡、粉状脂蜡和棕榈蜡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原料加热融化,搅拌均匀后得到烛体的原材料,将加热融化后的原料过滤浇注的模具中进行制形,倒入在模具中的进行冷却,冷却完后的原料在室温下凝固成固态的,将固态的原料烛体从模具内取出,进行脱模处理,最后把烛芯插入在烛体内,即可完成蜡烛的加工制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步骤三中,原料在模具内冷却的过程中,要对穿心杆进行扶正,使穿心杆始终保持在模具的轴心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料在冷却的过程中,穿心杆放置在模具内会发生移动,移动的话会造成烛体的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要对穿心杆进行扶正处理,使穿心杆始终处于与模具同轴心的位置,从而确保烛体的正常使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模具包括筒体、底托和设置在模具内的穿心杆;

所述穿心杆的上端设置成弯折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具包括筒体、底托和穿心杆,将原料倒入到模具内,模具内的穿心杆位于模具的轴线方向,等到冷却脱模后再将穿心杆取出,取出后的烛体上的通心孔方便烛芯穿入到烛体内;穿心杆上端设置成弯折形状便于将穿心杆从烛体内取出。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模具上设置有环形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卡槽设置在模具的外周面上,环形卡槽的设置能够使模具卡在取模装置上,不会使模具的位置发生移动影响脱模。

一种用于上述加工工艺中的脱模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的取模机构;

所述取模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架上用于将模具卡位的卡位板,还包括设置在卡位板上方的取模筒;

所述取模筒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所述第一转动杆上设置有传动机构和连接在传动机构上驱动第一转动杆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取模机构,支撑架起到对取模机构的支撑作用;取模机构包括卡位板和取模筒,卡位板的设置是对模具的位置进行卡位,对模具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取模时,模具的位置移动后导致取模不完整的情况发生;取模筒伸入到模具内进行取样,转动模具,确定烛体进入到取模筒内时,通过提拉取模筒上端设置的第一转动杆,将模具内的烛体取出,第一转动杆上设置有传动机构和驱动机构,能够更加省力方便的将模具内的烛体取出。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位板设置成一端开口的u形板,所述模具卡接在卡位板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位板设置成一端开口的u形板,u形板与环形卡槽的形状相匹配,将模具上的环形卡槽对准u形板的开口,使环形卡槽卡在卡位板上,能够将模具进行卡位,并且能使模具能在卡位板内转动,可以保证整个烛体能够被取到取模筒内。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取模筒的侧壁上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取模筒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穿心杆的上端从条形孔内伸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模筒上开设有条形孔,将穿心杆从条形孔穿出,若穿心杆在筒体内和烛体一起被取出的话,穿心杆的弯折部会影响取模的过程,不方便操作;条形孔沿取模筒的长度方向设置,可以保证穿心杆的端部一直从条形孔内穿出,不会影响取模的过程;同时脱模完成后,烛体会在取模筒内难以取出,通过取模筒上设置的条形孔从烛体的上端向下摁压,将筒体内的烛体取出。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转动杆上的齿条、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的第二转动杆和设置在第二转动杆上的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动杆的竖直方向设置有齿条,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与齿条重合的位置啮合有齿轮,第二转动杆转动驱动齿轮转动,带动齿条和第一转动杆上下移动,从而代替直接将第一转动杆向上或者向下滑动,脱模装置具有一定的高度,向上或者向下移动第一转动杆会不方便,这样从支撑架的一侧操作,方便操作,节省力气。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机构设置成手轮,所述手轮连接在第二转动杆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设置成手轮,手轮连接在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向顺时针的方向转动手轮可以使第一转动杆向下移动进行取模,当取模完成后,向逆时针的方向转动手轮可以使第一转动杆向上移动,将烛体取出。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取模机构的下端和底座之间设置有收料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模机构和底座之前设置有收料箱,将脱落下来的烛体料渣收集在收集箱内,可以回收再作为原料利用,避免原料的浪费,节省资源。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中加工工艺简单易操作,将原料充分浇注在模具内,浇注过程中穿心杆插在模具内,直到将烛体脱模处理取下厚,再将穿心杆取出,代替了原来的,将烛体加工完成后还要进行切平和穿心过程,简化了操作步骤;

2.脱模装置的设置能够完整的将烛体从模具内脱下,脱模较为方便;模具上设置的环形卡槽能够稳定的卡接在卡位板内,能保证模具放置的稳定性,模具被卡在限位板内时,不能进行上下移动,只能在卡位板上转动,将取模筒伸入到模具内进行取样时,通过转动模具可将烛体完整的进入到取模筒内,保证取模的完整性;

3.取模筒上沿高度方向开设的条形孔,能够使穿心杆上端的弯折部从条形孔内延伸出来,使穿心杆保持在模具的中心轴线方向,避免上端弯折部的穿心杆在取模筒内转动,影响穿心的效果,最后影响烛芯的穿入;

4.传动机构的和驱动机构的设置,能够从支撑架的一侧进行操作,一侧进行操作较为方便,代替只能从脱模装置的上方操作,整个脱模装置用起来更加方便;

5.取模机构和底座之间设置有收料箱,能将脱模过程中产生的烛体料渣收纳在收纳箱内进行回收再利用,避免原料的浪费,节省了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脱模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模具和卡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取模机构和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模具;11、环形卡槽;12、筒体;13、底托;14、穿心杆;2、底座;3、支撑架;4、取模机构;41、卡位板;42、取模筒;421、条形孔;43、第一转动杆;44、第二转动杆;51、齿条;52、齿轮;6、手轮;7、收料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蜡烛的脱模装置,包括底座2、设置在底座2上的支撑架3、设置在支撑架3上的取模机构4。由下向上依次连接,支撑架3起到支撑作用,支撑取模机构4,将模具1放置在取模机构4内,把烛体从模具1内取出。

参照图2,模具1包括筒体12、可拆卸连接在筒体12下端的底托13和设置在筒体12内的穿心杆14,穿心杆14是直接放置在筒体12的内部,向筒体12内浇注原料时,将穿心杆14插入在筒体12内,沿着筒体12的轴线方向,插入到中心位置。穿心杆14的上端设置成弯折的挂钩形状,方便将穿心杆14从筒体12内取出。当烛体从模具1内取出时,再将穿心杆14从烛体上取下,若在取模前将穿心杆14取下时,取模机构4伸入到模具1内,会向内挤压烛体,可能会使内芯消失,影响烛芯的穿入,因此将烛体从模具1内取下时,才将穿心杆14取下。

参照图3,支撑架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底座2上,支撑架3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竖杆,和连接在竖杆上端的横杆,两个竖杆之间设置有取模机构4。取模机构4包括连接在竖杆之间的水平设置的卡位板41,卡位板41设置在靠近下端的支撑架3上。卡位板41设置成一端开口的u形板结构,模具1的外侧面上沿模具1的周向方向开设有环形卡槽11,环形卡槽11与卡位板41相配合设置,将模具1上的环形卡槽11沿着卡位板41的开口卡进卡位板41内。卡位板41的设置能对模具1进行卡位,使模具1只能在卡位板41转动,模具1不会上下移动,也不会发生任何位置变化,方便取模。

参照图4,取模机构4还包括设置在卡位板41上方的取模筒42和连接在取模筒42上端的第一转动杆43。取模筒42的外径略小于筒体12的内径,保证取模筒42能够伸入到筒体12内,保证取模的完整性。取模筒42的侧壁上开设有条形孔421,条形孔421沿取模筒42的高度方向设置,当取模筒42插入到筒体12内进行取模时,穿心杆14的弯折部可能会抵接在取模筒42的内壁上,影响到取模的完整性。将穿心杆14的端部从取模筒42上的条形孔421内伸出,取模筒42上下移动时,穿心杆14的弯折部都从条形孔421内向外穿出,不会影响取模。

参照图4,取模筒42的上端连接有第一转动杆43,第一转动杆43转动连接在支撑架3的横杆上,并能从沿着竖直方向向上或者向下移动。但这种只能站在本装置的高处进行操作,操作较为不便,因此在第一转动杆43上设置有传动机构和连接在传动机构上驱动第一转动杆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

传动机构包括沿第一转动杆43的高度方向设置的齿条51,第一转动杆43靠近上端的位置垂直于第一转动杆43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转动杆44,第二转动杆44转动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在支撑架3上的竖杆上。第二转动杆44与第一转动杆43重合的位置设置有齿轮52,齿轮52固定套设在第二转动杆44上,齿轮52与第一转动杆43上的齿条51相啮合,第二转动杆44转动,带动齿轮52转动,齿轮52转动,带动齿条51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取模筒42的上下移动。传动机构的设置能够在支撑架3的一侧进行操作,传动以机构的设置不用从支撑架3的上方进行操作,方便了操作。

驱动机构设置成手轮6,手轮6连接在第二转动杆44的一端,转动手轮6驱动第二转动杆44转动,向顺时针的方向转动手轮6可以使第一转动杆43向下移动进行取模,当取模完成后,向逆时针的方向转动手轮6可以使第一转动杆43向上移动,将烛体取出。

参照图1,取模的过程中,模具1和取模筒42之间会有一些料渣从取模筒42的外壁上掉落,掉落下来的料渣还可以回收再利用,因此的取模机构4与底座2之间放置有一个收料箱7,能将料渣都收纳在收料箱7内,避免原料的浪费。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蜡烛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石蜡、蜂蜡、粉状脂蜡、棕榈蜡中的的混合物加热到75摄氏度搅拌融化,直至原料完全融化后,将原料陈热过滤,除去原料中的杂质,待用;

步骤二:将搅拌均匀后的原料倒入在模具1内,在模具1轴线方向插入有穿心杆14并且将穿心杆14插入到模具1的底壁上;

步骤三:将模具1及原料放置在室温下冷却3小时形成固态的烛体,在原料冷却的过程中,要对穿心杆14进行扶正处理,前1个小时每隔10分钟要将穿心杆14在模具1内进行扶正,使穿心杆14一直处在模具1的轴线方向,直至烛体完全凝固;

步骤四:使用脱模装置将烛体和穿心杆14一并从模具1内取出,使用本实施例中的脱模装置能够将完整的烛体从模具1内取出;

步骤五:将穿心杆14从烛体内取出;

步骤六:将烛芯对准烛体的芯,将烛芯插入在烛体内,制成完成蜡烛。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