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好氧细菌用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5205发布日期:2019-10-15 17:44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好氧细菌用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细菌培养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好氧细菌用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在细菌培养中需要用到培养基体和菌落,然而在好氧细菌进行换气时,往往培养基体中的细菌会通过空气传播到人体中,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需要一些适合特定细菌培养的技术方案来解决现实中存在上述问题。

现有技术中也有细菌培养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810283887.8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好氧型细菌培养系统,该培养系统包括安装架、通气型培养皿、摇摆单元和放置单元,摇摆单元安装于安装架上端,摇摆单元用于对通气型培养皿进行摇摆;放置单元位于安装架中部并与安装架固定连接,放置单元用于存放通气型培养皿;通气型培养皿位于放置单元上,通气型培养皿用于培养好氧型细菌;该技术方案虽然能够解决细菌培养时的散热问题,但是该技术方案不能够解决有毒性好氧细菌培养时的空气更换问题,使得该技术方案的使用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好氧细菌用培养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对好氧细菌进行培养,能够对好氧细菌进行空气更换的同时,避免好氧细菌直接流入至空气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反应模块和空气净化模块来对好氧细菌进行培养,同时能够对反应模块中的有害气体进行隔离进杀菌,避免了空气中混入有害细菌。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好氧细菌用培养装置,包括反应釜和支脚,反应釜通过支脚安装在地面上,反应釜包括反应模块和空气净化模块,反应模块中的气体通过二号单向阀与空气净化模块连接;

所述反应模块和外部空气之间设有一号单向阀,其用于将外部空气单向输入至反应模块中;

所述空气净化模块上设有与负压泵连接的负压管,其用于将空气净化模块中的气体抽除。

进一步的,反应模块包括一号壳体、隔离板、二号壳体和盖板,一号壳体和二号壳体均为圆筒形,且二号壳体的圆周直径小于一号壳体的圆周直径,二号壳体与一号壳体同轴设置在一号壳体的内部,一号壳体和二号壳体之间无缝安装有隔离板,该隔离板的数量为多个,且该隔离板呈圆周阵列的方式均匀分布在一号壳体和二号壳体之间;

所述盖板用于对一号壳体和二号壳体的上端开口进行封闭,且盖板上设有投料口;

所述一号单向阀设于一号壳体的上部;

所述二号单向阀设于二号壳体的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净化模块设于二号壳体中,且空气净化模块包括多组紫外线灯,该多组紫外线灯呈线性阵列的方式沿着二号壳体的轴向分布,且该多组紫外线灯固定安装在二号壳体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反应模块中设有混匀单元,混匀单元包括一号铰接板、连接柱、二号铰接板和电动推杆,所述一号铰接板、连接柱和二号铰接板的低表面贴近一号壳体的底表面设置,且连接柱的两侧分别通过一号铰接板、二号铰接板来分别交接在相邻两块隔离板上,连接柱通过电动推杆来固定安装在二号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铰接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一号开口,一号开口的数量为多个,且一号开口均匀分布在一号铰接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铰接板表面设有一号通孔,一号通孔的数量为多个,且一号通孔为圆形,一号通孔均匀分布在一号交接板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好氧细菌用培养装置,通过设置反应模块和空气净化模块来对好氧细菌进行培养,同时能够对反应模块中的有害气体进行隔离进杀菌,一方面解决了反应有毒细菌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另一方面避免了直接对反应模块杀菌造成的培养基中的菌落死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反应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混匀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好氧细菌用培养装置,包括反应釜1和支脚11,反应釜1通过支脚11安装在地面上,反应釜1包括反应模块2和空气净化模块3,反应模块2中的气体通过二号单向阀21与空气净化模块3连接;反应模块2用于对好氧生物菌进行培养,同时好氧生物菌在培养的过程中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其危害到菌落的正常生长,空气净化模块3通过和二号单向阀21配合来将反应模块2中的气体抽送至空气净化模块3中进行杀菌处理后,然后将气体排放至外部空气中,用于防止培养菌排出的空气中存在细菌,直接排放会危及人的生命健康;同时空气净化模块3和反应模块2配合使得细菌在一边生长、一边对其产生的废气进行杀菌排除,同时又不影响培养菌落的活性。

所述反应模块2和外部空气之间设有一号单向阀12,其用于将外部空气单向输入至反应模块2中;反应模块2中的好氧细菌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后,需要及时从外部调取空气补充,打开一号单向阀12能够向反应模块2中补充新鲜空气,同时一号单向阀12的设置使得一号壳体41中的空气不至于直接流入至外部空气中,避免了有害细菌直接对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影响。

所述空气净化模块3上设有与负压泵连接的负压管31,其用于将空气净化模块3中的气体抽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反应模块2包括一号壳体41、隔离板42、二号壳体43和盖板44,一号壳体41和二号壳体43均为圆筒形,且二号壳体43的圆周直径小于一号壳体41的圆周直径,二号壳体43与一号壳体41同轴设置在一号壳体41的内部,一号壳体41和二号壳体43之间无缝安装有隔离板42,该隔离板42的数量为多个,且该隔离板42呈圆周阵列的方式均匀分布在一号壳体41和二号壳体43之间;隔离板42的设置使得本装置能够同时对多种不同的菌落进行培养,而使不同菌落之间不产生相互影响,扩大了本装置的使用效率

所述盖板44用于对一号壳体41和二号壳体43的上端开口进行封闭,且盖板44上设有投料口45;

所述一号单向阀12设于一号壳体41的上部;

所述二号单向阀21设于二号壳体43的上部。一号壳体41中的细菌培养基的高度小于一号单向阀12和二号单向阀21的高度、其用于防止一号壳体41和二号壳体43之间的菌落培养基将一号单向阀12或者二号单向阀21堵住,从而影响了一号单向阀12和二号单向阀21的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空气净化模块3设于二号壳体43中,且空气净化模块3包括多组紫外线灯,该多组紫外线灯呈线性阵列的方式沿着二号壳体43的轴向分布,且该多组紫外线灯固定安装在二号壳体43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反应模块2中设有混匀单元5,混匀单元5包括一号铰接板51、连接柱52、二号铰接板53和电动推杆54,所述一号铰接板51、连接柱52和二号铰接板53的低表面贴近一号壳体41的底表面设置,且连接柱52的两侧分别通过一号铰接板51、二号铰接板53来分别交接在相邻两块隔离板42上,连接柱52通过电动推杆54来固定安装在二号壳体43上。电动推杆54推动连接柱52做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带动一号交接板和二号交接板转动,其用于对投入初始细菌和培养基进行混匀,混匀后,混匀单元5后期便不再工作,其防止对菌落培养基造成破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一号铰接板5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一号开口55,一号开口55的数量为多个,且一号开口55均匀分布在一号铰接板51上,其用于使一号铰接板51在转动时,产生较大的搅拌效果,使得一号搅拌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中有培养基流动,提高了搅拌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一号铰接板51表面设有一号通孔56,一号通孔56的数量为多个,且一号通孔56为圆形,一号通孔56均匀分布在一号交接板的表面。使得一号搅拌板的中部有培养基流动,防止一号搅拌板对培养基造成刚性推挤,不利于培养基的混匀。

工作时,将培养基和菌落通过投料口45送入至反应模块2中进行培养,然后电动推杆54通过推动连接柱52运动,来使一号铰接板51和二号铰接板53对培养基和菌落进行混匀,培养一段时间后,负压泵先通过负压管31来对二号壳体43内部进行抽负压,负压达到设定值时,负压泵关闭;然后打开二号单向阀21来使一号壳体41中的空气流入至二号壳体43中,一段时间后打开一号单向阀12来使培养基上处于常压状态,然后关闭一号单向阀12和二号单向阀21,启动多组紫外线灯来对二号壳体43中的空气进行杀菌。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