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放线菌培养与鉴定的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6461发布日期:2019-11-12 22:45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放线菌培养与鉴定的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放线菌培养与鉴定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放线菌(Actinomycete)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大的原核生物。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质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日趋受到重视,它是向被打破了的植物自然生态系中引入对植物有益的外源拮抗菌、或通过调节环境促使自然的有益微生物群体增长并表现生防活性, 通过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防病之目的,植物体的病害主要由细菌、真菌和病毒引发,放线菌对这类病害有十分明显的防治作用。放线菌具有抗生作用,可抑制病原菌细胞中蛋白质、核酸和质膜的合成,干扰病原菌的代谢系统,从而抑制病原菌生长;放线菌具有重寄生作用,可寄生在病原菌的营养菌丝体,使得菌丝发生畸变,菌丝体破裂,放线菌的抗生作用和重寄生作用相辅相成,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破坏病原菌细胞细胞壁的完整性,使得放线菌更容易通过重寄生作用侵入病原菌细胞。放线菌可诱导植物产生抗性,促进植物生长,调节土壤中的微生物体系,防治植物病害的效果明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放线菌的培养实验中,需要对培养基进行多次筛选,传统的放线菌观察、对比和鉴定的操作较为繁琐,给操作者造成诸多不便,影响实验效率和实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放线菌培养与鉴定的试剂盒以解决上述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放线菌培养与鉴定的试剂盒,包括盒体,盒体正面设置有盒盖,盒体内放置有培养鉴定装置,培养鉴定装置包括底座、培养组件、涂布组件和鉴定组件;底座上正中设置培养组件,底座上两侧分别设置有涂布组件和鉴定组件;培养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底座上的转盘,转盘上设置有若干放置槽,若干放置槽呈以转盘中心为圆心的圆形分布,放置槽内放置有培养皿,培养皿高度高于放置槽深度;涂布组件包括第一立杆,第一立杆靠近转盘一侧设置竖直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底部与第一滑槽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第一滑块连接有第一横杆,第一横杆上活动插设有位于培养皿正上方的滴定管;鉴定组件包括与第一立杆对称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二立杆,第二立杆靠近转盘一侧设置有竖直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底部与第第二滑槽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第二滑块连接有第二横杆,第二横杆上活动插设有滴液管,滴液管上设置有阀门,滴液管上端连接有与其相通的软管,软管连接有革兰氏染液试剂容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若干个绕转盘一周的定位孔,转盘侧面设置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在转盘侧壁上的定位块,定位块上活动穿设有与定位孔匹配的定位销,定位销上端设置有拉柄,拉柄与定位块之间连接有弹簧,定位销下端通过弹簧弹力作用活动插设于定位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立杆底部设置有转动杆,转动杆下端转动固定在轴承内,轴承嵌设在底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横杆上设置有弹性卡环,滴定管活动插设在卡环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横杆上设置有穿孔,滴液管活动插设在穿孔内,滴液管上端设置有限位片,限位片外径大于穿孔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自由端均套设有海绵握把。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凸字形槽,凸字形槽内活动设置有底板,底板底部与凸字形槽底部之间设置有若干滚珠,底板上设置有从凸字形槽穿出的支撑柱,支撑柱上端连接固定在转盘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盒体内腔底部设置有滑槽,底座底部设置有与滑槽匹配的滑条,滑条滑动设置于滑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滑槽和滑条为相匹配的燕尾型滑槽和燕尾型滑条。

进一步的,所述的盒体和盒盖分别为透明材质的盒体和盒盖。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滴定管和滴液管可升降设置在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上,保证涂布和滴液的准确性,方便取用,多个培养皿设置在转动的转盘上,可同时进行多个样本的培养鉴定,同时,操作方便,提高培养鉴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培养鉴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底座的俯视图;

图4为第一横杆与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盒体、101-滑槽、2-盒盖、3-底座、301-定位孔、302-凸字形槽、303-滑条、304-拉手、4-转盘、41-放置槽、5-培养皿、6-第一立杆、61-第一滑槽、7-第一滑块、8-第一复位弹簧、9-第一横杆、10-滴定管、11-第二立杆、1101-第二滑槽、12-第二滑块、13-第二复位弹簧、14-第二横杆、15-滴液管、16-阀门、17-软管、18-革兰氏染液试剂容器、19-定位块、20-定位销、21-拉柄、22-弹簧、23-转动杆、24-轴承、25-卡环、26-限位片、27-海绵握把、28-底板、29-滚珠、30-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附图1-4可知,一种用于放线菌培养与鉴定的试剂盒,包括盒体1,盒体1正面设置有盒盖2,盒体1和盒盖2分别为透明材质的盒体和盒盖,便于培养过程中进行观察,盒体1内放置有培养鉴定装置,培养鉴定装置包括底座3、培养组件、涂布组件和鉴定组件;底座3上正中设置培养组件,底座3上两侧分别设置有涂布组件和鉴定组件;培养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底座3上的转盘4,转盘4上设置有若干放置槽41,若干放置槽41呈以转盘4中心为圆心的圆形分布,放置槽41内放置有培养皿5,培养皿5高度高于放置槽41深度;涂布组件包括第一立杆6,第一立杆6靠近转盘4一侧设置竖直的第一滑槽61,第一滑槽61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7,第一滑块7底部与第一滑槽61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8,第一滑块7连接有第一横杆9,第一横杆9上活动插设有位于培养皿5正上方的滴定管10;鉴定组件包括与第一立杆6对称设置在底座3上的第二立杆11,第二立杆11靠近转盘4一侧设置有竖直的第二滑槽1101,第二滑槽1101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12,第二滑块12底部与第第二滑槽1101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13,第二滑块12连接有第二横杆14,第二横杆14上活动插设有滴液管15,滴液管15上设置有阀门16,滴液管15上端连接有与其相通的软管17,软管17连接有革兰氏染液试剂容器18。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培养鉴定装置从盒体1内取出,先对培养皿5、滴定管10和滴液管15进行无菌处理,将无菌培养皿5放置在放置槽41内,培养皿5上可粘贴识别便签,便于后期对培养过程和结果进行区别记录,用滴定管10抽吸准备好的菌悬液,菌悬液可选择不同型号的营养液,并分别涂布在不同培养皿5内,涂布过程中,向下按压第一横杆9,使滴定管10靠近培养皿5,避免菌悬液滴落在培养皿5外,通过转动转盘4,使培养皿5逐个位于滴定管10下方,便于涂布操作,涂布结束后,将培养鉴定装置放回盒体1内,将盒体1置于恒温室内,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可观察培养皿5内菌丝生长状况,培养结束后,将培养鉴定装置从盒体1内取出,向下按压第二横杆14,使滴液管15靠近培养皿5,打开阀门16,向培养皿5内加入革兰氏染液,对放线菌进行染色,方便对放线菌进行观察、鉴定和分离。

参照图2和3,为避免转盘4自主转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底座3上设置有若干个绕转盘4一周的定位孔301,转盘4侧面设置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在转盘4侧壁上的定位块19,定位块19上活动穿设有与定位孔301匹配的定位销20,定位销20上端设置有拉柄21,拉柄21与定位块19之间连接有弹簧22,定位销20下端通过弹簧22弹力作用活动插设于定位孔301内,转动转盘4时,向上拉动拉柄21,定位销20从定位孔301内拔出,即可转动转盘4,旋转至合适位置后,松开拉柄21,定位销20在弹簧22作用下插入对应定位孔301,对转盘4进行定位,防止其自主旋转。

参照图2和4,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立杆6底部设置有转动杆23,转动杆23下端转动固定在轴承24内,轴承24嵌设在底座3上,第一立杆6通过转动杆23和轴承24转动固定在底座3上,方便滴定管10抽吸和涂布菌悬液,第一横杆9上设置有弹性卡环25,滴定管10活动插设在卡环25内,第二横杆14上设置有穿孔,滴液管15活动插设在穿孔内,滴定管10和滴液管15活动固定在第一横杆9和第二横杆14上,便于对使用前后的滴定管10和滴液管15进行灭菌处理,滴液管15上端设置有限位片26,限位片26外径大于穿孔内径,通过限位片26,避免滴液管15从穿孔内掉落,第一横杆9和第二横杆14自由端均套设有海绵握把27。

参照图2,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3上设置有凸字形槽302,凸字形槽302内活动设置有底板28,底板28底部与凸字形槽302底部之间设置有若干滚珠29,底板28上设置有从凸字形槽302穿出的支撑柱30,支撑柱30上端连接固定在转盘4底部,转盘4通过底板28、滚珠29和支撑柱30的设置转动固定在底座3上。

参照图1,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盒体1内腔底部设置有滑槽101,底座3正面设置有拉手304,底座3底部设置有与滑槽101匹配的滑条303,滑条303滑动设置于滑槽101内,滑槽101和滑条303为相匹配的燕尾型滑槽和燕尾型滑条,培养鉴定装置通过滑条303与滑槽101配合滑动设置在盒体1内,便于在盒体1内取放培养鉴定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