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4263发布日期:2020-04-21 18:19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熏醅炉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熏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熏醅炉。



背景技术:

目前,老陈醋或熏醋生产厂家,在发酵过程关键步骤熏醅工艺中仍沿用传统炭火+土陶缸办法,需要采用人工进行加碳,熏醅过程中还需要使用人工对醋醅物料进行翻醅;存在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大、效果不稳定、生产成本高高等技术问题。虽然,一些厂家开发了蒸汽熏醅技术,申请了装载量为1m3-2m3的球形旋转蒸汽熏制设备,将熏制周期由传统5天缩短至2天,色泽加深明显;但是,由于熏醅过程中是需要蒸汽与熏醅物料直接接触进行熏醅,存在颜色变化不均匀、熏香气味丧失、产品质量低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熏醅炉。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熏醅炉,包括外壳体;沿所述外壳体的腔体的内壁设置起隔热保温的保温层;安装在所述保温层的腔体中部并将保温层的腔体分割成下侧的加热腔和上侧的装配腔的支撑架;

在所述装配腔内、支撑架的上侧安装具有导热性的外槽体;所述外槽体的侧壁与所述保温层间隙配合;在所述外槽体内腔配合装配具有导热性的、盛放熏醅物料的内槽体;所述外槽体与内槽体之间填充使内槽体均匀受热的导热层;所述保温层的顶部、外壳体的顶部还覆盖顶板,所述顶板与内槽体的内腔、外壳体的外侧分别卡扣配合连接;所述加热腔内均布设置电制热器对熏醅物料进行加热熏醅。

在某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槽体的外侧沿长度方向均布连接多个起支撑加强的托架;所述托架设置u型口与内槽体外侧适配连接;所述托架的底部、托架的两侧分别与外槽体接触连接。

在某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槽体的外侧沿宽度方向均布连接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外侧与外槽体接触连接;沿所述内槽体的顶部端口的内侧壁设置加强钢管。

在某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外槽体包括多个与内槽体配合连接的安装腔体,相邻所述安装腔体间隙设置;所述安装腔体顶部均向外侧横向延伸与保温层的内壁接触连接。

在某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槽体的上端高于外槽体的上端;所述保温层从顶部横向向内侧延伸覆盖所述外槽体的顶部与内槽体的外侧接触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电制热器连接用于控制电制热器的制热状态的控制器;多个均布设置在所述内槽体外侧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均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制热器为电阻发热体或远红外发热体。

进一步地,所述内槽体采用304不锈钢钢板;所述外槽体采用q235钢钢板;所述支撑架采用工字钢。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层为绿豆颗粒或石英砂;所述保温层为岩棉板或玻璃棉。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上还设置连通加热腔的检修门,便于工作人员从检修门进入加热腔对电制热器进行检修维护。

本申请提供的熏醅炉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熏醅炉通过电制热器进行制热,热量通过外槽体、导热层传递,导热层均匀地向内槽体进行加热,使得熏醅物料升温、保温进行熏醅。在温度达到预定值时,停止电制热器的制热,以节省能源。同时,在保温层隔热保温的作用下,使得加热腔内的热量不会散失,能较长时间达到保温的效果。本申请由于不采用炭火加热,有效实现了节能降耗,保护林木资源的目的。其次,熏醅物料时能实现比较连续比较恒定的温度进行熏醅,能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本申请由于设计结构简单,产品生产、使用、维护成本低,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熏醅炉的主视剖视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熏醅炉的内槽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熏醅炉的外槽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熏醅炉的主视剖视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熏醅炉的内槽体主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a-a的剖视示意图图;

图7为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熏醅炉的托架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外壳体;2-保温层;3、加热腔;4、装配腔;5、支撑架;6、外壳体;7、内壳体;8、导热层;9、顶板;10、电制热器;11、托架;12、加强筋;13、加强钢管;14、检修门;111、托架连接部;121、加强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附图1、附图2和附图3,现对本申请提供的熏醅炉进行说明。所述熏醅炉,包括外壳体1;沿外壳体1的腔体的内壁设置起隔热保温的保温层2;安装在保温层2的腔体中部并将的腔体分割成下侧的加热腔3和上侧的装配腔4的支撑架5。在装配腔4内支撑架5上侧安装具有导热性的外槽体6;外槽体6具体安装时将外槽体6的侧壁与保温层2间隙配合,使得外槽体6的外侧能实现均匀受热,提高热量传递的均匀性,提供产品熏醅的质量。在外槽体6内腔配合装配具有导热性的、盛放熏醅物料的内槽体7。同时在外槽体6与内槽体7之间填充使内槽体7均匀受热的导热层8。通过外槽体6对导热层8进行加热,导热层8受热后,由于导热层是采用颗粒状的,在进行热传导时比较均匀,因此导热层8对内槽体7的加热将也是均匀实现,使得内槽体7内的熏醅物料受热均匀,提高熏醅的产品质量。同时,为了实现均匀加热和受热,提高保温时间,在保温层2的顶部、外壳体1的顶部还覆盖顶板9,顶板9与内槽体7的内腔、外壳体1的外侧分别卡扣配合连接。同时,为了提高使用的方便性,防止使用过程中出现滑到等现象,在顶板9的上表面上设置防滑的花纹,花纹的形状可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具体实施中为了提高保温效果,在顶板9与外壳体1、内槽体7的接触位置加装密封垫。在加热腔3内均布设置电制热器10对熏醅物料进行加热熏醅。

上述技术方案,具体实施中通过控制电制热器10的制热量,使得电制热器10对加热腔3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腔3内的热空气再对外槽体6进行加热,由于加热腔3在保温层2的作用下,保温层2进行有效保温,使得加热腔3内的温度实现均匀升高和保温,实现对外槽体6的均匀加热。外槽体6对导热层8进行加热,导热层8受热后将对内槽体7进行加热,内槽体7实现对熏醅物料的均匀加热。

在某一实施方式中,如附图2所示,为了提高内槽体7的强度,同时不降低内槽体7的导热性,在内槽体7的外侧沿长度方向均布连接多个起支撑加强的托架11;在托架11上设置u型口与内槽体7外侧适配连接;并将托架11的底部、托架11的两侧分别与外槽体6接触连接。具体实施中,为了增加连接的强度,将托架11的左右两侧沿外槽体6的内壁延伸出托架连接部111,沿托架连接部111的四周通过焊接与外槽体6的内壁固定连接。并沿托架11上设置u型口的一侧或两侧通过焊接与内槽体7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同时,为了保证对内槽体7加热的均匀性,以及在内槽体7与外槽体6的间隙之间填充足够多的导热层8,托架11的托架连接部111距离内槽体7的外侧设置成50mm-150mm;本案具体实施中设置成100mm。

在某一实施方式中,如附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内槽体7与外槽体6的连接强度,以及提高内槽体7的使用装载强度,在内槽体7的外侧沿宽度方向均布连接多个加强筋12;将加强筋12的外侧与外槽体6接触连接。具体实施时,将加强筋12的外侧面沿外槽体6的内壁延伸形成加强连接部121,沿加强筋12的加强连接部121侧壁通过焊接与外槽体6的内壁固定连接。同时,为了保证对内槽体7加热的均匀性,以及在内槽体7与外槽体6的间隙之间填充足够多的导热层8,加强筋12的加强连接部121距离内槽体7的外侧设置成50mm-150mm;本案具体实施中设置成100mm。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内槽体7的强度,便于具体使用中使用盖板将内槽体7进行密封,提高保温效果,沿内槽体7的顶部端口的内侧壁设置加强钢管13,具体实施中加强钢管13可采用方钢管或者圆钢管,本申请具体实施中采用了方钢管。

在某一实施方式中,如附图3所示,为了提高生产的产量,以及降低能耗,实现批量化生产,将外槽体6设置成包括多个与内槽体7配合连接的安装腔体61,且相邻安装腔体61间隙设置;并将安装腔体61顶部均向外侧横向延伸与保温层2的内壁接触连接形成外槽连接部62;具体实施中为了提高对外槽体6加热的均匀性,相邻的安装腔体61的间距设置成100mm-200mm;本案具体实施中设置成150mm。同时将外槽连接部62的宽度设置成100mm-200mm;本案具体实施中设置成150mm。

在某一实施方式中,如附图4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加热腔3、外槽体6、导热层8和内槽体7的保温效果和延长保温时间,进一步降低能耗,将内槽体7的上端设置高于外槽体6的上端;并将保温层2从顶部横向向内侧延伸覆盖到外槽体6的顶部与内槽体7的外侧接触连接。通过这样实施,保温层2实现了对外槽体6的外槽连接部62和导热层8的覆盖,在通过顶板9对内槽体7、保温层2和外壳体1的覆盖,将有效降低加热腔3、外槽体6、导热层8和内槽体7热量的散失,提高保温效果和延长保温时间,缩短电制热器10的制热时间,进一步降低能耗。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内槽体7的强度,便于具体使用中使用盖板将内槽体7进行密封,提高保温效果,沿内槽体7的顶部端口的内侧壁设置加强钢管13,具体实施中加强钢管13可采用方钢管或者圆钢管,本申请具体实施中采用了方钢管。

在某一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熏醅的产品质量,降低熏醅的能量消耗,具体实施中还包括与电制热器10连接用于控制电制热器10的制热状态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以及多个均布设置在内槽体7外侧的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并将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具体实施中在每一个内槽体7的外侧四周均布4个温度传感器,在每一个内槽体7的底部均布两个温度传感器,通过先焊接安装温度传感器的金属细管,在将温度传感器进行安装布设,并将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本申请所涉及的电制热器为通过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器具,包括但不限于采用电阻发热材料制作的电制热器、采用远红外发热材料制作的电制热器、采用光波发热材料制作的电制热器。具体实施时其直观的物理形态包括但不限于电热纤维、电热丝(线)、电热带、电热膜、电热箱、电热片、电热管(棒)、电热板、电热盘、电热圈等其中任一项。本申请具体实施中采用电热管(棒)的电阻发热材料制作的电制热器。

为了进一步节约生产制造成本,内槽体7采用包括不限于奥氏体型的304、321、316、310等,以及马氏体或铁素体型的430、420、410等不锈钢。本申请具体实施中采用比较常用的304不锈钢薄钢板。

外槽体6采用包括但不限于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等碳素钢,本申请具体实施中采用q235钢钢板。支撑架5由于只要是起支撑作用,同时加热环境温度相对不高,因此采用多根工字钢进行均布排列。

导热层8的主要作用是使内槽体7受热均匀,提高内槽体7对熏醅物料的熏醅质量。因此导热层8可采用颗粒状的包括但不限于大豆、蚕豆、绿豆、豌豆、赤豆、黑豆等,以及矿物类的石英砂等。本申请具体实施中采用了绿豆。

保温层主要作用是隔热保温,降低热量的散失,降低电能消耗。保温层采用包括单不限于岩棉、玻璃棉、橡塑、矿物等材料的制品。本申请具体实施中采用了珍珠岩。

为了提高本申请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本申请具体实施中还在外壳体1上设置连通加热腔3的检修门14,便于工作人员从检修门14进入加热腔3对电制热器10进行检修维护。

本申请具体实施时,如附图5和附图6所示;使用304不锈钢制作内槽体7,采用4mm厚标准钢材切割、焊接、剖光,尺寸为2200mm×600mm×700mm,内槽顶部四周暂不封边,四周及底部焊接金属细管,放置6个温度传感器,并沿内槽体7顶部的内侧壁焊接方钢13.

如附图7所示,采用4mm的304不锈钢制作托架11,托架11可以采用整板先切割后进行折弯形成,也可以采用多块薄板进行拼接。如附图2在将托架11与内槽体7进行焊接连接装配。再将装配了托架11的内槽体7安装到外槽体6内,安装时注意外槽体6与内槽体7之间的间隙要保证均匀,并在内槽体7与外槽体6的间隙之间填充绿豆颗粒形成均匀传热的导热层8。另外的实施方式,也可将托架11的连接方式采用先将托架11与外槽体6进行连接,固定和确定托架11与外槽体6的连接以后,先在外槽体6的腔体底部内铺设导热层8,将导热层8铺设到托架11的u型底部的高度,在将内槽体7放置到托架11上进行固定连接,在沿内槽体7与外槽体6之间的间隙进行导热层8的填充。将内槽体7与外槽体6完成装配后待用。

在外壳体1完成制作以后,采用珍珠岩在外壳体1内的底部进行铺设形成底部的保温层2,并沿外壳体1的内壁逐渐堆砌形成侧壁的保温层2,并在适当高度安装支撑架5,再将保温层2延伸到外壳体1顶部平齐。并在底部的保温层2上布设电制热器10,将电制热器10的连接电缆均进行规整设置,并与外部的控制器、电源等进行连接。再将外槽体6放置到支撑架5上,使得外槽体6顶部的外槽连接部62与保温层2的内壁进行接触连接。再将保温层2向内横向延伸覆盖外槽体6顶部的外槽连接部62并与内槽体7的外侧接触连接。最后将顶板9与外壳体1的外侧、内槽体6的内侧进行卡扣连接,并在顶板9的上表现铺设硅胶板,采用3mm后的硅胶板对顶板9进行覆盖。

本申请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通过控制电制热器10的加热功率,电制热器10对加热腔3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由于外槽体6的安装腔体61间隙设置,加热腔3内的空气温度升高后再对外槽体6进行均匀加热,外槽体6由于是均匀受热,外槽体6在对导热层8进行均匀加热。导热层8温度升高后对内槽体7进行均匀加热熏醅。同时,在保温层2的作用下,将有效保持加热腔3内的热量和温度,降低热量的散失。当温度传感器监测的温度达到预定值,控制器将控制对电制热器10的加热功率,进行保温熏醅。当温度低于预定值时,控制器将增加电制热器10工作功率,进行加热。本申请由于保温效果好,加热均匀,能有效提高熏醅的质量和效益,降低能耗和污染,同时由于整个熏醅过程中不需要进行人工的实时值守,以及翻醅工作,将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和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