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生物发酵容器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46845发布日期:2020-06-09 20:5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生物发酵容器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生物发酵容器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发酵容器是对微生物进行发酵的装置,但是传统的发酵容器由于底座和发酵装置为一体的,且发酵装置自身相对较大,使得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运输的过程中,难以进行运输,同时效率较低,而且比较麻烦,不仅相对比较费时费力,还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从而给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急需一种便于移动的新型生物发酵容器用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生物发酵容器用连接结构,解决了传统的发酵容器由于底座和发酵装置为一体的,且发酵装置自身相对较大,使得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运输的过程中,难以进行运输,同时效率较低,而且比较麻烦,不仅相对比较费时费力,还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从而给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不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生物发酵容器用连接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正面卡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套接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卡接在主动轮内,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啮合,所述从动轮内卡接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卡接在壳体内,所述旋转装置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螺纹连接在螺纹帽内。

所述螺纹帽的上下两表面均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右侧面设置有卡板,且两个卡板分别位于固定板左侧面开设的两个卡槽内,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滑轨,所述滑轨内滑动连接有两个滑轮,且四个滑轮通过两个固定板固定连接,且四个滑轮的上表面分别通过四个支撑板与罐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卡接在主动轮内,所述第一转轴套接在第一轴承内,所述第一转轴的正面设置有转把。

优选的,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卡接在从动轮内,所述第二转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螺纹柱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外套接有两个第二轴承,且两个第二轴承卡接在壳体内。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正面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套,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两个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设置在连接板的左侧面。

优选的,所述螺纹柱的右端设置有挡块,所述底板的正面设置为倾斜形状,所述滑轨的正面为倾斜形状。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下表面与限位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正面与挡板的背面搭接,所述挡板设置在壳体的上表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新型生物发酵容器用连接结构,通过转把,第一转轴、主动轮、从动轮、第二转轴、螺纹柱、螺纹帽、卡板和卡槽之间的相互配合,当需要移动时,通过转动转把,使得转把带动第一转轴进行转动,使得第一转轴通过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使得从动轮带动第二转轴转动,使得第二转轴带动两个螺纹柱转动,使得两个螺纹柱在螺纹连接的作用下带动两个螺纹帽相对移动,使得两个螺纹帽带动四个卡板相对移动,使得四个卡板脱离四个卡槽,这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把手拉动罐体,使得罐体通过四个滑轮进行移动,当需要进行固定时,使得工作人员通过把手将罐体移动至底板的合适位置,然后再以相反方式转动转把,使得转把通过第一转轴带动主动轮转动,使得主动轮通过从动轮带动第二转轴转动,使得第二转轴带动两个螺纹柱转动,使得两个螺纹柱在螺纹连接的作用下带动两个螺纹帽相背移动,使得两个螺纹帽带动四个卡板相背移动,使得四个卡板卡入四个卡槽内,从而对罐体固定,不仅有利于工作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运输,还提升了运输的效率,且过程比较省时省力,同时能够满足工作人员的需求,从而给工作人员的使用带来了方便。

2、该新型生物发酵容器用连接结构,通过设置伸缩杆,使得伸缩杆可以通过连接板对螺纹帽进行方向的固定,从而避免了螺纹柱在转动时带动螺纹帽进行转动的情况,同时伸缩杆自身可以通过螺纹帽的移动进行伸缩的工作,从而可以更好的保障螺纹帽正常移动的工作。

3、该新型生物发酵容器用连接结构,通过挡板和限位板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在拉动罐体至底板上一定位置时,限位板与挡板接触,从而对罐体进行限位,从而方便工作人员通过限位板的限位进行固定的工作,从而有利于固定工作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壳体、3第一轴承、4转动装置、41第一转轴、42转把、5主动轮、6从动轮、7旋转装置、71第二转轴、72第二轴承、8螺纹柱、9螺纹帽、10连接板、11伸缩杆、12卡板、13卡槽、14固定板、15支撑板、16挡块、17滑轮、18滑轨、19挡板、20限位板、21把手、22罐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生物发酵容器用连接结构,包括底板1,底板1的正面设置为倾斜形状,滑轨18的正面为倾斜形状,通过将底板1和滑轨18的正面设置倾斜形状,使得滑轮17可以通过滑轨18顺利滑动至地面,从而避免了由于底板1具有一定高度,下落时容易产生晃动,从而可以保障罐体22的稳定性,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壳体2,壳体2的正面卡接有第一轴承3,第一轴承3内套接有转动装置4,转动装置4包括第一转轴41,第一转轴41卡接在主动轮5内,第一转轴41套接在第一轴承3内,第一转轴41的正面设置有转把42,通过设置转把42,且转把42的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套,使得工作人员的手掌可以与转把42的摩擦力增大,从而更加方便工作人员对转把42的控制,且由于橡胶套具有一定的柔软性,从而可以提供一定的舒适性,转动装置4卡接在主动轮5内,主动轮5与从动轮6啮合,从动轮6内卡接有旋转装置7,旋转装置7包括第二转轴71,第二转轴71卡接在从动轮6内,第二转轴7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螺纹柱8的相对面固定连接,第二转轴71外套接有两个第二轴承72,通过设置第二轴承72,使得第二转轴71可以在第二轴承72内进行有效的转动,使得第二转轴71在转动时的摩擦力减小,从而使得第二转轴71带动螺纹柱8转动的更加稳定,且两个第二轴承72卡接在壳体2内,旋转装置7卡接在壳体2内,旋转装置7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螺纹柱8,螺纹柱8的右端设置有挡块16,螺纹柱8螺纹连接在螺纹帽9内。

螺纹帽9的上下两表面均设置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的右侧面设置有卡板12,且两个卡板12分别位于固定板14左侧面开设的两个卡槽13内,底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滑轨18,滑轨18内滑动连接有两个滑轮17,且四个滑轮17通过两个固定板14固定连接,且四个滑轮17的上表面分别通过四个支撑板15与罐体2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罐体22的下表面与限位板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限位板20的正面与挡板19的背面搭接,通过挡板19和限位板20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在拉动罐体22至底板1上一定位置时,限位板20与挡板19接触,从而对罐体22进行限位,从而方便工作人员通过限位板20的限位进行固定的工作,从而有利于固定工作顺利进行,挡板19设置在壳体2的上表面,罐体22的正面设置有把手21,通过设置把手21,且把手21的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套,且橡胶套具有一定的柔软性,使得工作人员的手掌在增大与把手21之间的摩擦力的同时,橡胶套能够为工作人员的使用提供一定的舒适性,把手21的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套,壳体2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两个伸缩杆11,通过设置伸缩杆11,使得伸缩杆11可以通过连接板10对螺纹帽9进行方向的固定,从而避免了螺纹柱8在转动时带动螺纹帽9进行转动的情况,同时伸缩杆11自身可以通过螺纹帽9的移动进行伸缩的工作,从而可以更好的保障螺纹帽9正常移动的工作,伸缩杆11设置在连接板10的左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为:

s1、当需要移动时,通过转动转把42,使得转把42带动第一转轴41进行转动,使得第一转轴41通过主动轮5带动从动轮6转动,使得从动轮6带动第二转轴71转动,使得第二转轴71带动两个螺纹柱8转动,使得两个螺纹柱8在螺纹连接的作用下带动两个螺纹帽9相对移动,使得两个螺纹帽9带动四个卡板12相对移动,使得四个卡板12脱离四个卡槽13;

s2、这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把手21拉动罐体22,使得罐体22通过四个滑轮17进行移动;

s3、当需要进行固定时,使得工作人员通过把手21将罐体22移动至底板1的合适位置,然后再以相反方式转动转把42,使得转把42通过第一转轴41带动主动轮5转动,使得主动轮5通过从动轮6带动第二转轴71转动,使得第二转轴71带动两个螺纹柱8转动,使得两个螺纹柱8在螺纹连接的作用下带动两个螺纹帽9相背移动,使得两个螺纹帽9带动四个卡板12相背移动,使得四个卡板12卡入四个卡槽13内,从而对罐体22固定。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