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敏片储存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8048发布日期:2020-08-05 01:4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药敏片储存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试验保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药敏片储存笔。



背景技术:

药敏试验,是指在体外测定药物抑菌或杀菌能力的试验。纸片扩散法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方法之一。纸片扩散法是将药敏片贴在涂有细菌菌液的琼脂培养基表面上,培养箱中隔夜培养,根据抑菌圈大小进行药物敏感性判断。临床中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时,需要多个药敏片,药敏片根据其吸附的抗菌药物不同分为多个种类,例如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磺胺类的磺胺、氟喹诺酮类的恩诺沙星等药敏片,每种药敏纸片要配备药敏瓶或药敏管进行储存,在需要进行药敏试验时,试验人员需要从多种药敏瓶或药敏管中找到对应的药敏片,这样会耽误试验的进度,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储存多种药敏片,在使用时能够根据不同药敏片种类进行切换的药敏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储存多种药敏片,在使用时能够根据不同药敏片种类进行切换的药敏片储存笔,以解决上述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药敏片储存笔,包括:

笔头,所述笔头的下端设有出芯口,所述笔头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周向边缘与所述笔头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上周向设有多个管孔;

用于储存药敏片的药敏管,所述药敏管与所述管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药敏管的下端穿过所述管孔延伸至所述出芯口处,所述药敏管的上端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药敏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隔板的上壁面固定连接,所述出芯口内设有与所述药敏管一一对应的导向槽;

笔杆,所述笔杆的下端与所述笔头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笔杆内设有用于驱动任一个所述药敏管的下端伸出所述出芯口的驱动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笔头上设置多个分别储存不同种类药敏片的药敏管,再通过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每个药敏管向下滑出出芯口,可以方便使用人员根据需求选取药敏片,进行药敏试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驱动片以及笔帽,所述驱动杆同轴滑动设于所述笔杆内,所述驱动片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片另一端朝向所述药敏管的一侧设有驱动凸起,所述笔帽设于所述驱动杆的上端,所述笔帽与所述驱动杆传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驱动片与驱动杆不同轴设置,通过笔帽可以传动驱动杆,将对应的一个药敏管向下推动,是一个药敏管的下端伸出出芯口。

进一步,所述笔帽与所述笔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的上端设有定位部,所述笔帽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部卡接配合的定位孔,所述笔杆一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滑动的调节组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笔帽与驱动杆之间通过定位部和定位孔配合,这样笔帽在转动时能够使驱动杆转动,使驱动片能够转动至不同的药敏管上侧,再通过调节组件使对应的药敏管伸出,实现不同种类的药敏管的选择和驱动伸出。

进一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定位环、调节部以及第二弹簧,所述定位环套设于所述驱动杆的上端外侧,且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定位环转动连接,所述调节部设于所述滑槽外侧,所述调节部伸入所述滑槽内与所述定位环的周向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驱动杆外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定位环的下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滑槽的内下壁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定位环与驱动杆转动连接,在用手部调节驱动部时能够使定位环带动驱动杆向下滑动,弹簧能够使驱动杆复位与定位孔配合。

进一步,所述调节部远离所述定位环的一侧侧壁上设有防滑凸起。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滑凸起能够增强调节部与手指之间的摩擦作用,使用时能够更好的使驱动杆滑动。

进一步,所述定位部为棱柱形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棱柱形结构能够便于笔帽使驱动杆转动一定的角度,使驱动片与药敏管对应。

进一步,所述药敏管包括:

管体,所述管体为上端设有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管体的下端侧面设有用于取出药敏片的缺口;

用于封堵所述开口的管帽,所述管帽与所述管体的上端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开口能够方便使用人员将药敏片呈层状放入管体内,通过管体下端的缺口取出,管帽能够对开口起到封堵作用,避免在驱动药敏管伸出时,药敏片从开口处脱落。

进一步,所述缺口为v形或偏v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v形或偏v形的缺口,这样药敏片的边缘能够经使用人员用镊子将药敏片取出。

进一步,所述管体内设有连接件和压紧件,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管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压紧件之间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连接件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压紧件的上壁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三弹簧能够通过压紧件将药敏片推动到药敏管的下端处,避免因管体的内壁对药敏片产生影响,降低了药敏片五福取出的风险,同时连接件与管帽转动连接,这样在管帽与管体转动螺纹连接时,降低压紧件受到管帽的转动作用对药敏片的作用,降低压紧件对层状的药敏片的影响。

进一步,所述管体的上端外侧设有所述管帽配合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管体的中部设有与所述管孔的下端过渡配合的第二限位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限位部能够对管帽与管体之间螺纹连接进行限位,同时避免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使管体从管孔脱落;第二限位部能够避免管体在弹簧作用下,使管体从隔板的上侧滑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药敏管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笔杆,2、笔头,3、药敏管,31、管体,32、管帽,33、连接件,34、压紧件,35、第三弹簧,36、第一限位部,37、第二限位部,38、缺口,4、导向槽,5、驱动组件,51、驱动杆,52、驱动片,53、笔帽,54、定位部,55、调节组件,551、定位环,552、调节部,553、第二弹簧,554、防滑凸起,56、驱动凸起,6、滑槽,7、第一弹簧,8、第一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药敏片储存笔,包括:笔头2,笔头2的下端设有出芯口,笔头2内设有隔板8,隔板8的周向边缘与笔头2的内壁固定连接,隔板8上周向设有多个管孔;用于储存药敏片的药敏管3,药敏管3与管孔一一对应设置,药敏管3的下端穿过管孔延伸至出芯口处,药敏管3的上端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的上端与药敏管3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7的下端与隔板8的上壁面固定连接,出芯口内设有与药敏管3一一对应的导向槽4;笔杆1,笔杆1的下端与笔头2的上端螺纹连接,笔杆1内设有用于驱动任一个药敏管3的下端伸出上述出芯口的驱动组件5。

驱动组件5包括驱动杆51、驱动片52以及笔帽53,驱动杆51同轴滑动设于笔杆1内,驱动片52的一端与驱动杆51的下端固定连接,驱动片52另一端朝向药敏管3的一侧设有驱动凸起56,笔帽53设于驱动杆51的上端,笔帽53与驱动杆51传动连接。

笔帽53与笔杆1的上端转动连接,驱动杆51的上端设有定位部54,笔帽53上设有与定位部54卡接配合的定位孔,笔杆1一侧设有滑槽6,滑槽6内设有用于驱动上述驱动杆51滑动的调节组件55;在笔杆1的上端外壁上周向设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与药敏管3对应设置,在笔帽53的外壁上设有与定位凸起配合用于指示的指示凸起,在笔帽53转动至指示凸起与定位凸起在竖直线上时,即可指示驱动片52转动至对应的药敏管3的上部;在笔杆1的下端外壁上周向设置有多种不同颜色的第一指向凸起,在笔头2的上端外壁上周向设置有与第一指向凸起颜色对应的第二指向凸起,在笔杆1与笔头2螺纹连接时,使第一指向凸起与第二指向凸起相同颜色处于同一竖直线上时,能够起到定位作用,避免笔杆1与笔头2位置不同,降低指示凸起与定位凸起不一致的导致驱动片52与药敏管3不对应的问题。

调节组件55包括定位环551、调节部552以及第二弹簧553,定位环551套设于驱动杆51的上端外侧,且驱动杆51与定位环551转动连接,调节部552设于滑槽6外侧,调节部552伸入滑槽6内与定位环551的周向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弹簧553套设于驱动杆51外侧,第二弹簧553的上端与定位环551的下壁固定连接,第二弹簧553的下端与滑槽6的内下壁固定连接;本申请中手指滑动调节部552驱动定位环551向下滑动,带动驱动杆51向下滑动,在驱动片52的作用下使一个药敏管3向下克服第一弹簧7的作用,药敏管3的下端伸出上述出芯口,定位部54与定位孔分离,可将第二弹簧553进行压缩,第二弹簧553储存复原的能量;使用人员将药敏管3内的一个药敏片取出后,手指松开,在第二弹簧553的复原作用下使驱动杆51向上滑动,使定位部54卡入定位孔内,扭动笔帽54,使驱动杆转动60°,驱动片52的一端对准另一个药敏管3的上端,重复上述操作,可以取出另一个药敏管3内的另一种药敏片。

调节部552远离定位环551的一侧侧壁上设有防滑凸起554。

定位部54为棱柱形结构,优选的,本申请的定位部54为六棱柱形,定位孔为与定位部54相配合的六棱柱形。

如图4所示,药敏管3包括:管体31,管体31为上端设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管体31的下端侧面设有用于取出药敏片的缺口38;用于封堵开口的管帽32,管帽32与管体31的上端螺纹连接。缺口38为v形或偏v形,优选的为偏v形,偏v形的缺口的下端与管体31的下端平行设置。

管体31内设有连接件33和压紧件34,连接件33的上端与管帽32的内壁转动连接,连接件33与压紧件34之间设有第三弹簧35,第三弹簧35的上端与连接件33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三弹簧35的下端与压紧件34的上壁固定连接。

管体31的上端外侧设有管帽32配合的第一限位部36,管体31的中部设有与管孔的下端过渡配合的第二限位部37,第一限位部36和第二限位部37的之间均大于管孔的内径,管孔的内径大于管体31的直径,这样在导向槽4的作用下药敏管3可以为小角度倾斜的穿过出芯口,第一弹簧7的作用下,能够使药敏管3竖直保存在笔头内。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药敏片储存笔,包括:笔头2,笔头2的下端设有出芯口,笔头2内设有隔板8,隔板8的周向边缘与笔头2的内壁固定连接,隔板8上周向设有多个管孔;用于储存药敏片的药敏管3,药敏管3与管孔一一对应设置,药敏管3的下端穿过管孔延伸至出芯口处,药敏管3的上端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的上端与药敏管3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7的下端与隔板8的上壁面固定连接,出芯口内设有与药敏管3一一对应的导向槽4;笔杆1,笔杆1的下端与笔头2的上端螺纹连接,笔杆1内设有用于驱动任一个药敏管3的下端伸出上述出芯口的驱动组件5。

驱动组件5包括驱动杆51、驱动片52以及笔帽53,驱动杆51同轴滑动设于笔杆1内,驱动片52的一端与驱动杆51的下端固定连接,驱动片52另一端朝向药敏管3的一侧设有驱动凸起56,笔帽53设于驱动杆51的上端,笔帽53与驱动杆51传动连接。

本申请中,笔帽53滑动套接于笔杆1的上端外侧,驱动杆51的上端与笔帽53的内壁固定连接,笔杆1上设置有滑槽,在驱动杆51外侧套设有驱动环,驱动环与驱动杆51转动连接,驱动环与滑槽的底壁之间设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的上端与驱动环的下壁固定连接,第四弹簧的下端与滑槽的底壁固定连接,驱动杆51在笔帽53的转动作用下能够转动一定的角度,同时笔帽53能够相对笔杆1滑动,在驱动杆51转动到合适的位置时,通过笔帽53向下滑动时驱动杆51向下滑动,在驱动片52作用下使驱动片52对应的药敏管3向下滑动,药敏管3的下端伸出上述出芯口;在笔杆1的上端外壁上周向设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与药敏管3对应设置,在笔帽53的外壁上设有与定位凸起配合用于指示的指示凸起,在笔帽53转动至指示凸起与定位凸起在竖直线上时,即可指示驱动片52转动至对应的药敏管3的上部;在笔杆1的下端外壁上周向设置有多种不同颜色的第一指向凸起,在笔头2的上端外壁上周向设置有与第一指向凸起颜色对应的第二指向凸起,在笔杆1与笔头2螺纹连接时,使第一指向凸起与第二指向凸起相同颜色处于同一竖直线上时,能够起到定位作用,避免笔杆1与笔头2位置不同,降低指示凸起与定位凸起不一致的导致驱动片52与药敏管3不对应的问题。

如图4所示,药敏管3包括:管体31,管体31为上端设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管体31的下端侧面设有用于取出药敏片的缺口38;用于封堵开口的管帽32,管帽32与管体31的上端螺纹连接。缺口38为v形或偏v形,优选的为偏v形,偏v形的缺口28的下端与管体31的下端平行设置。

管体31内设有连接件33和压紧件34,连接件33的上端与管帽32的内壁转动连接,连接件33与压紧件34之间设有第三弹簧35,第三弹簧35的上端与连接件33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三弹簧35的下端与压紧件34的上壁固定连接。

管体31的上端外侧设有管帽32配合的第一限位部36,管体31的中部设有与管孔的下端过渡配合的第二限位部37,第一限位部36和第二限位部37的之间均大于管孔的内径,管孔的内径大于管体31的直径,这样在导向槽4的作用下药敏管3可以为小角度倾斜的穿过出芯口,第一弹簧7的作用下,能够使药敏管3竖直保存在笔头2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