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蒸汽外泄的蛋白胨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4992发布日期:2020-02-18 13:53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蒸汽外泄的蛋白胨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蛋白胨生产相关的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止蒸汽外泄的蛋白胨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动植物蛋白及其下脚料均可作为蛋白胨的原料,例如牛骨肉等,在蛋白胨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蛋白胨生产的蒸汽直接向大气排放的问题,一方面煮制和水解中的蒸汽有异味,厂区附近居民反馈不好;另一方面存在臭味无法达到环保生产和排放的要求。为此,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对蛋白胨生产设备的创新来提高蛋白胨生产设备的工作效率,便于蒸汽回收利用,提高使用效率,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现有技术中的生产用蒸汽回用装置虽然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但是直接应用于蛋白胨生产时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蒸汽回用装置不便于安装拆卸,对于各个环节的设备均由蒸汽溢出,且各个设备是间歇性作业,一台蒸汽回用装置无法满足要求,需要购置多台,与各环节设备分别匹配才能实现所有生产环节的蒸汽回用,设备投入成本高;

(2)现有蒸汽回用装置不便于和蛋白胨生产各个设备进行配套衔接安装;且占地较大,不适于使用在小厂房;

(3)现有蒸汽回用装置用在蛋白胨生产线上不便于进行液体收集,蛋白胨生产线上的蒸汽冷凝后可以在后续环节并入母液回用在生产流程中,液体收集不方便一方面容易跑冒滴漏,不利于车间卫生,另一方面也造成蒸汽液体的浪费。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为了循环利用蛋白胨生产线的蒸汽,减少外排和环境污染,急需一种防止蒸汽外泄的蛋白胨生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蒸汽外泄的蛋白胨生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蒸汽回用装置不便于和蛋白胨生产线上多组设备进行配套衔接安装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止蒸汽外泄的蛋白胨生产装置,包括固定架、锅体、冷凝器和安装在固定架上的转盘,锅体底部设有排放管,锅体中部设有蒸汽管,锅体顶部设有封盖,该封盖上方安装有搅拌电机,封盖上还设有投料口、进水管和钢制的出汽管;冷凝器的下部卡设在转盘内,转盘底部设有轴承,冷凝器底部设有出液管,出液管)向下延伸并贯穿设在轴承的中央,转盘可带动冷凝器在固定架上旋转;冷凝器的进汽管末端通过螺纹连接有环形的夹紧套,进汽管末端与出汽管的顶端相接并通过夹紧套将其夹紧固定,出汽管外部设有与夹紧套相适配的外螺纹,夹紧套包覆套设在进汽管与出汽管之间,保证管道连接和拆卸方便性;出液管下方设有集液箱。

进一步的,转盘两端设有第一螺栓,第一螺栓贯穿转盘并卡紧在冷凝器外壁。

进一步的,夹紧套内位于其内螺纹上方的位置设有密封环,用于保证管道连接的气密性。

进一步的,夹紧套的外侧固定有旋转用的手柄。

进一步的,排放管的下方设置有废料槽。

进一步的,集液箱的顶部设有漏斗,漏斗位于出液管正下方。

进一步的,集液箱两侧通过一组夹板卡设在固定架中部,夹板上设有第二螺栓,第二螺栓贯穿夹板与集液箱相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转盘和轴承的配合,实现冷凝器的自由转动,冷凝器的转动带动进汽管自由转动,夹紧套将冷凝器的进汽管和锅体出汽管连接起来,夹紧套与出汽管采用螺纹连接,当夹紧套和出汽管完全拧紧时,实现对接,拆卸时简单方便,二者结合起来就能实现本实用新型和蛋白胨生产各环节不同设备的对接,在蒸煮环节,将冷凝器与锅体连接,在水解环节,可随时拆下冷凝器与水解缸顶部的出汽管连接,实现一套设备,多处使用,大大节省成本;集液箱将蒸汽收集,统一回收利用,完全杜绝污染源的外排,节能环保,一举两得。

(2)、第一螺栓很好的将冷凝器固定在转盘中,保证设备旋转时的稳定性;密封环进一步保证管道连接的气密性;手柄方便拆卸夹紧套,废液槽收集锅体卸渣时的废液,防止废物外排;漏斗方便集液箱接液;夹板与第二螺栓的组合保证集液箱的稳固性。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与原有多组设备都能对接,拆装迅捷,能实现小成本的投入解决蒸汽无序排放的环保问题,且蒸汽冷凝后可以在后续环节并入母液回用在生产流程中,杜绝浪费,更加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防止蒸汽外泄的蛋白胨生产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防止蒸汽外泄的蛋白胨生产装置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固定架;2、锅体;3、排放管;4、废料槽;5、温度控制装置;6、蒸汽管;7、封盖;8、搅拌电机;9、进水管;10、出汽管;11、投料口;12、进汽管;13、夹紧套;14、密封环;15、手柄;16、冷凝器;17、转盘;18、第一螺栓;19、轴承;20、出液管;21、集液箱;22、夹板;23、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防止蒸汽外泄的蛋白胨生产装置,包括固定架1、锅体2、冷凝器16和安装在固定架1上的转盘17,锅体2底部设有排放管3,排放管3的下方设置有废料槽4。

锅体2中部设有蒸汽管6,锅体2顶部设有封盖7,该封盖7上方安装有搅拌电机8,封盖7上还设有投料口11、进水管9和钢制的出汽管10;冷凝器16的下部卡设在转盘17内,具体的:转盘17两端设有第一螺栓18,第一螺栓18贯穿转盘17并卡紧在冷凝器16外壁;转盘17底部设有轴承19,冷凝器16底部设有出液管20,出液管20向下延伸并贯穿设在轴承19的中央。

冷凝器16的进汽管12末端通过螺纹连接有环形的夹紧套13,进汽管12末端与出汽管10的顶端相接并通过夹紧套13将其夹紧固定,出汽管10外部设有与夹紧套13相适配的外螺纹;夹紧套13内位于其内螺纹上方的位置设有密封环14,夹紧套13的外侧固定有旋转用的手柄15。

出液管20下方设有集液箱21,集液箱21的顶部设有漏斗,该漏斗位于出液管20正下方,具体的:集液箱21两侧通过一组夹板22卡设在固定架1中部,夹板22上设有第二螺栓23,第二螺栓23贯穿夹板22与集液箱21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作业前,将蒸煮牛骨肉的锅体2和固定架1的一侧进行安装固定,此时,封盖7盖紧在锅体2上,锅体2上的紧固装置将二者连接紧密,锅体2密封;将冷凝器16底端的出液管20从轴承19的内部贯穿,并将冷凝器16完全安装进转盘17中,拧紧转盘17四周的第一螺栓18将冷凝器16进行夹紧固定。

当需要对蒸煮牛骨肉的蒸汽进行回收时,旋转转盘17带动冷凝器16上的进汽管12一端旋转到出汽管10的上方位置,转动手柄15带动夹紧套13和出汽管10进行螺纹连接,当夹紧套13和出汽管10完全拧紧时,密封环14对对接的出汽管10和进汽管12起到密封作用。

蒸煮牛骨肉的锅体2工作时,通过投料口11将原料投入锅体2中,按比例通过进水管9注水到锅体2中,开启搅拌电机8对锅体2内部的原料进行适当搅拌,用锅体2上预设的温度控制装置5对锅体2内部的温度进行控制,在进行原料加热加压时,将进汽管12上的阀门(图1中有显示)关闭,通过蒸汽管6对锅体2内部进行加压注入蒸汽加压,通过锅体2内预设的加热设备对锅体2进行加热,当温度压力达到设定值时,进入蒸煮环节,配合锅体2内的温度压力值,适当打开进汽管12上的阀门,以保证锅体2内部的压力保持恒定,当锅体2内完成蒸煮时,完全打开进汽管12上的阀门,锅体2内泄压,内部的蒸汽通过进汽管12进入冷凝器16中进行冷却,冷却的蒸汽液化,直至锅体2内的牛骨肉和汤自然降温至40℃,不再冒蒸汽时,进入下一工艺环节。

对液化的蒸汽进行收集时,将集液箱21放置在出液管20下方的固定架1上,并将集液箱21的一侧和夹板22的内部进行定位连接,再通过拧紧夹板22两端的第二螺栓23将定位对接的集液箱21进行位置固定,从而方便将冷凝器16中的液化的蒸汽溶液通过出液管20下方的集液箱21进行收集回收利用。

在进入水解环节作业时,只需反向转动手柄15带动夹紧套13与出汽管10分离,即卸开夹紧套13和出汽管10之间的连接,利用旋转转盘17带动冷凝器16上的进汽管12一端旋转到水解缸顶部的出汽管(由于水解缸顶部的出汽管与封盖7顶部的出汽管10完全一致,故图中水解缸及其出汽管未画出)的对应位置,此环节与蒸煮牛骨肉环节的连接一致,转动手柄15带动夹紧套13和出汽管10进行螺纹连接,当夹紧套13和出汽管10完全拧紧时,管路密封。

水解环节作业一切按现有技术中操作,更换新的集液箱21,打开进汽管12上的阀门,整个水解过程水解缸内部的蒸汽通过进汽管12进入冷凝器16中进行冷却,冷却的蒸汽液化,在需要回收时取出集液箱21回收即可,与锅体2工作时的蒸汽收集过程相类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