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餐厨垃圾乙醇型两相厌氧消化系统性能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506087发布日期:2020-10-13 09:4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改善餐厨垃圾乙醇型两相厌氧消化系统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使用葡萄糖溶液活化酵母,然后将餐厨垃圾底物和酵母活化液以及回流的沼液共同加入至第一相形成产酸产醇相,第二相为产甲烷相,每天取第二相出料体积的2/5-3/5回流至第一相,同时取与第二相出料体积相同的第一相的物料进入第二相,形成沼液回流的餐厨垃圾乙醇型两相半连续厌氧消化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餐厨垃圾乙醇型两相厌氧消化系统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1)将干酵母在葡萄糖溶液中活化后得酵母活化液;

(2)餐厨垃圾使用前初步分拣粉碎,按照系统有机负荷的要求称取餐厨垃圾作为底物;

(3)餐厨垃圾底物和酵母活化液共同加入到第一相中,每天出料一次,出料后接种与出料同体积的餐厨垃圾底物和酵母活化液,水力停留时间为2-5天;

(4)第二相接种厌氧消化污泥,每天出料一次,出料后将第一相的出料加入第二相,水力停留时间为15-30天;

(5)第二相的出料液经离心后的上清液作为回流所用沼液,回流的沼液与底物混合,在每天进料时加入到第一相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餐厨垃圾乙醇型两相厌氧消化系统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2-5%;活化时间为45-60min;葡萄糖溶液与干酵母的质量比为10:1-20: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餐厨垃圾乙醇型两相厌氧消化系统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系统有机负荷指的是第二相的有机负荷,有机负荷通过进料底物的量来控制,以1-2g-vs·l-1·d-1作为启动负荷,随后根据系统的运行情况每隔1-3个水力停留时间增加0.5-1g-vs·l-1·d-1的负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餐厨垃圾乙醇型两相厌氧消化系统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底物干重与干酵母的质量比为40:1-50:1;第一相为产酸产乙醇相;第一相进料底物中需要加水调节体积,使进料总体积与第一相出料体积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餐厨垃圾乙醇型两相厌氧消化系统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第二相为甲烷相;第二相接种污泥进行驯化,驯化条件为每3天加入污泥vs的3%-5%的餐厨垃圾,驯化时间为20-30天,经驯化后污泥的ph值为7.2-8.4。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餐厨垃圾乙醇型两相厌氧消化系统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和步骤(4)中第一相和第二相的进出料体积相同且第一相与第二相的进出料时间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餐厨垃圾乙醇型两相厌氧消化系统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步骤(3)和步骤(4)中酵母活化及第一相和第二相的发酵温度为35-4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餐厨垃圾乙醇型两相厌氧消化系统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离心机转速为4000rpm,时间为5min;回流沼液的体积为第二相出料体积的2/5-3/5,从第一相进入第二相的体积等于第二相出料液的体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餐厨垃圾乙醇型两相厌氧消化系统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需要进行机械搅拌,转速为40-60r/min,工作时间为每2h工作15-20min;所述系统沼液回流包括沼液上清液回流、沼液直接回流、沼液微气泡曝气后回流、沼液与部分产酸产醇相出料混合回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餐厨垃圾乙醇型两相厌氧消化系统性能的方法,属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使用葡萄糖溶液活化酵母,然后将餐厨垃圾底物和酵母活化液以及回流的沼液共同加入至第一相形成产酸产醇相,第二相为产甲烷相,每天取第二相出料体积的2/5‑3/5回流至第一相,同时取与第二相出料体积相同的第一相的物料进入第二相,形成沼液回流的餐厨垃圾乙醇型两相半连续厌氧消化系统。本发明操作简单、易行,在甲烷相有机负荷2~5g‑VS·L‑1·d‑1时,相对于传统餐厨垃圾两相半连续厌氧消化系统可以提高甲烷产量29.0~83.4%,同时可将甲烷相有机负荷提升至6g‑VS·L‑1·d‑1而稳定运行,可有效提高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汪群慧;马欣欣;于淼;吴川福;高明;关伟杰;章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6.05
技术公布日:2020.10.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