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塑料颗粒及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735315发布日期:2021-04-20 19:30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再生塑料颗粒及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生塑料颗粒及其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塑料颗粒指颗粒状的塑料,一般分为200多种,细分达几千种。再生颗粒可用来制造各种塑料袋、桶、盆、玩具、家具、文具等生活用具及各种塑料制品,服装工业方面:再生颗粒可用来制造服装、领带、纽扣、拉链,建筑材料方面:再生颗粒可用来制造各种建筑构件、建筑工具、塑料门窗、泥灰桶,农业方面:再生颗粒可用来制农膜、抽水管、农机具、肥料包装袋、水泥包装袋,机械工业方面:再生颗粒经特殊配方后,可用于制造机器零部件:各种形式的轴承、齿轮、凸轮、异轮、密封环、各种叶片、各种水泵叶轮,化学工业方面:再生颗粒可用来应作反应釜、管道、容器、泵、阀门等,应用在解决腐蚀磨损的化工生产场所,由此可见塑料颗粒的用途十分广泛,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产中去。
3.目前市场上的塑料颗粒生产工艺过于复杂,且生产出的塑料颗粒再塑性不能,导致回收利用率较低,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塑料颗粒及其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市场上的塑料颗粒生产工艺过于复杂,且生产出的塑料颗粒再塑性不能,导致回收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再生塑料颗粒,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
[0006][0007]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
[0008][0009][0010]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
[0011][0012]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
[0013][0014][0015]
优选的,所述阻燃剂其各组分的重量份计算为:磷酸三乙酯6

15份、三聚氰胺12

25份、氯化石蜡12

20份、氢氧化镁10

30份。
[0016]
优选的,所述阻燃剂其各组分的重量份计算为:磷酸三乙酯9

12份、三聚氰胺15

22份、氯化石蜡14

18份、氢氧化镁15

25份。
[0017]
优选的,所述偶联剂为氨基硅烷。
[0018]
优选的,所述防粘剂为沸石、滑石粉、二氧化硅和磷酸钙中的任意两种混合。
[0019]
优选的,所述抗氧化剂为硫代二丙酸二(十八)酯、对苯二酚、抗氧剂dltp和对苯二胺中的任两种按照组分比1:1混合而成。
[0020]
再生塑料颗粒的制作方法,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0021]
步骤a、取磷酸三乙酯、三聚氰胺、氯化石蜡和氢氧化镁按照组分配比进行充分混合制得阻燃剂备用;
[0022]
步骤b、将聚丙烯和聚乙烯按照组分配比进行充分混合后放入到捏合机中进行高速捏合,捏合时间为10

15min,且出料温度为95

110摄氏度;
[0023]
步骤c、将步骤b中的混合物按照组分配比与阻燃剂、抗静电组分、丙三醇、聚碳酸酯、偶联剂、防粘剂和抗氧化剂进行充分混合后投入到密炼机中,密炼时间为15

30min,密炼温度为80

100摄氏度,出料温度为140

145摄氏度;
[0024]
步骤d、然后将密炼后的混合物在双螺杆挤塑机中经过挤出造粒得到塑料颗粒。
[002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利用本申请中所记载的生产方法生产出来的塑料颗粒再塑性较强,比较方便回收再利用,这样就能循环利用,十分环保,而且节约了资源,环节了现在污染的问题以及资源短缺的问题,且本申请的生产方法相对简单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不高,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大批量的生产,进一步的压缩了生产的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7]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再生塑料颗粒,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
[0028][0029]
阻燃剂其各组分的重量份计算为:磷酸三乙酯6

15份、三聚氰胺12

25份、氯化石蜡12

20份、氢氧化镁10

30份。
[0030]
阻燃剂其各组分的重量份计算为:磷酸三乙酯9

12份、三聚氰胺15

22份、氯化石蜡14

18份、氢氧化镁15

25份。
[0031]
偶联剂为氨基硅烷。
[0032]
防粘剂为沸石、滑石粉、二氧化硅和磷酸钙中的任意两种混合。
[0033]
抗氧化剂为硫代二丙酸二(十八)酯、对苯二酚、抗氧剂dltp和对苯二胺中的任两种按照组分比1:1混合而成。
[0034]
再生塑料颗粒的制作方法,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0035]
步骤a、取磷酸三乙酯、三聚氰胺、氯化石蜡和氢氧化镁按照组分配比进行充分混合制得阻燃剂备用;
[0036]
步骤b、将聚丙烯和聚乙烯按照组分配比进行充分混合后放入到捏合机中进行高速捏合,捏合时间为10

15min,且出料温度为95

110摄氏度;
[0037]
步骤c、将步骤b中的混合物按照组分配比与阻燃剂、抗静电组分、丙三醇、聚碳酸酯、偶联剂、防粘剂和抗氧化剂进行充分混合后投入到密炼机中,密炼时间为15

30min,密炼温度为80

100摄氏度,出料温度为140

145摄氏度;
[0038]
步骤d、然后将密炼后的混合物在双螺杆挤塑机中经过挤出造粒得到塑料颗粒。
[0039]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再生塑料颗粒,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
[0040][0041][0042]
阻燃剂其各组分的重量份计算为:磷酸三乙酯6

15份、三聚氰胺12

25份、氯化石蜡12

20份、氢氧化镁10

30份。
[0043]
阻燃剂其各组分的重量份计算为:磷酸三乙酯9

12份、三聚氰胺15

22份、氯化石蜡14

18份、氢氧化镁15

25份。
[0044]
偶联剂为氨基硅烷。
[0045]
防粘剂为沸石、滑石粉、二氧化硅和磷酸钙中的任意两种混合。
[0046]
抗氧化剂为硫代二丙酸二(十八)酯、对苯二酚、抗氧剂dltp和对苯二胺中的任两种按照组分比1:1混合而成。
[0047]
再生塑料颗粒的制作方法,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0048]
步骤a、取磷酸三乙酯、三聚氰胺、氯化石蜡和氢氧化镁按照组分配比进行充分混合制得阻燃剂备用;
[0049]
步骤b、将聚丙烯和聚乙烯按照组分配比进行充分混合后放入到捏合机中进行高速捏合,捏合时间为10

15min,且出料温度为95

110摄氏度;
[0050]
步骤c、将步骤b中的混合物按照组分配比与阻燃剂、抗静电组分、丙三醇、聚碳酸酯、偶联剂、防粘剂和抗氧化剂进行充分混合后投入到密炼机中,密炼时间为15

30min,密炼温度为80

100摄氏度,出料温度为140

145摄氏度;
[0051]
步骤d、然后将密炼后的混合物在双螺杆挤塑机中经过挤出造粒得到塑料颗粒。
[005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再生塑料颗粒,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
[0053][0054]
阻燃剂其各组分的重量份计算为:磷酸三乙酯6

15份、三聚氰胺12

25份、氯化石蜡12

20份、氢氧化镁10

30份。
[0055]
阻燃剂其各组分的重量份计算为:磷酸三乙酯9

12份、三聚氰胺15

22份、氯化石蜡14

18份、氢氧化镁15

25份。
[0056]
偶联剂为氨基硅烷。
[0057]
防粘剂为沸石、滑石粉、二氧化硅和磷酸钙中的任意两种混合。
[0058]
抗氧化剂为硫代二丙酸二(十八)酯、对苯二酚、抗氧剂dltp和对苯二胺中的任两种按照组分比1:1混合而成。
[0059]
再生塑料颗粒的制作方法,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0060]
步骤a、取磷酸三乙酯、三聚氰胺、氯化石蜡和氢氧化镁按照组分配比进行充分混合制得阻燃剂备用;
[0061]
步骤b、将聚丙烯和聚乙烯按照组分配比进行充分混合后放入到捏合机中进行高速捏合,捏合时间为10

15min,且出料温度为95

110摄氏度;
[0062]
步骤c、将步骤b中的混合物按照组分配比与阻燃剂、抗静电组分、丙三醇、聚碳酸酯、偶联剂、防粘剂和抗氧化剂进行充分混合后投入到密炼机中,密炼时间为15

30min,密炼温度为80

100摄氏度,出料温度为140

145摄氏度;
[0063]
步骤d、然后将密炼后的混合物在双螺杆挤塑机中经过挤出造粒得到塑料颗粒。
[0064]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再生塑料颗粒,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
[0065][0066][0067]
阻燃剂其各组分的重量份计算为:磷酸三乙酯6

15份、三聚氰胺12

25份、氯化石蜡12

20份、氢氧化镁10

30份。
[0068]
阻燃剂其各组分的重量份计算为:磷酸三乙酯9

12份、三聚氰胺15

22份、氯化石蜡14

18份、氢氧化镁15

25份。
[0069]
偶联剂为氨基硅烷。
[0070]
防粘剂为沸石、滑石粉、二氧化硅和磷酸钙中的任意两种混合。
[0071]
抗氧化剂为硫代二丙酸二(十八)酯、对苯二酚、抗氧剂dltp和对苯二胺中的任两种按照组分比1:1混合而成。
[0072]
再生塑料颗粒的制作方法,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0073]
步骤a、取磷酸三乙酯、三聚氰胺、氯化石蜡和氢氧化镁按照组分配比进行充分混合制得阻燃剂备用;
[0074]
步骤b、将聚丙烯和聚乙烯按照组分配比进行充分混合后放入到捏合机中进行高速捏合,捏合时间为10

15min,且出料温度为95

110摄氏度;
[0075]
步骤c、将步骤b中的混合物按照组分配比与阻燃剂、抗静电组分、丙三醇、聚碳酸酯、偶联剂、防粘剂和抗氧化剂进行充分混合后投入到密炼机中,密炼时间为15

30min,密炼温度为80

100摄氏度,出料温度为140

145摄氏度;
[0076]
步骤d、然后将密炼后的混合物在双螺杆挤塑机中经过挤出造粒得到塑料颗粒。
[007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