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发酵液澄清度的发酵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35102发布日期:2021-03-02 17:3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发酵液澄清度的发酵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体发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发酵液澄清度的发酵桶。


背景技术:

[0002]
微生态制剂是利用肠道正常微生物成员制成的调整机体微生态平衡的活的微生物制剂,它通过优势菌群、生物拮抗等作用,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在防治肠道疾病方面,不仅安全无害、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而且还具有改善产品品质等作用,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现阶段微生态制剂的发酵工艺包括液体发酵、固体发酵和固液两相发酵。发酵过程中利用自然底物作碳源及能源,或利用惰性底物,如麸皮、米糠和稻壳等农作物纤维素颗粒作碳源及能源。近年来,随着对微生态发酵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发酵技术在反应设备、参数控制和传质传热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由于发酵是以自然底物作碳源及能源,或利用惰性底物,如麸皮、米糠和稻壳等农作物纤维素颗粒作碳源及能源,发酵基质中含有颗粒性物质,公知的畜禽投喂器为针孔式投喂器,因而常导致出现发酵成品投喂过程中颗粒性物质堵塞投喂器的现象。因此,若能设计出一种能够克服上述问题的发酵桶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提高发酵液澄清度的发酵桶。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提高发酵液澄清度的发酵桶,包括桶体以及与其一体成型的桶盖,桶盖上设有自带螺旋盖的桶口、把手和只出气不进气的单向透气阀,单向透气阀内侧置于桶体内、外侧置于桶体外部,把手位于桶盖的中心位置,桶口和单向透气阀则分别位于把手周围的桶盖空闲位置处,其特别之处在于:位于桶体底部与桶体中部之间位置的桶体内壁上设置有一斜隔板,斜隔板的形状与桶体内壁相适配并且斜隔板的边缘与桶体内壁贴合固定连接,斜隔板由多孔区斜隔板和无孔区斜隔板两段组成并且斜隔板自无孔区斜隔板向多孔区斜隔板倾斜向下,桶口的位置正对无孔区斜隔板,多孔区斜隔板上均布有若干个沉降孔;无孔区斜隔板下方的桶体侧壁为斜切面,无孔区斜隔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斜切面平行的无孔斜挡板,无孔斜挡板的底端与桶体底壁之间预留有空隙;斜切面上设有排泄口,排泄口上安装有阀门。
[0006]
较好地,桶口和单向透气阀以把手为中心对称设置。
[0007]
较好地,所述沉降孔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型通孔。
[0008]
进一步地,沉降孔的上端孔径为1-5 mm、下端孔径为0.5-1.5 mm。这是因为发酵后的液体颗粒一般为0.1-0.3 mm,所以随着后期存放时间的延长,多数颗粒会下沉到底部。
[0009]
较好地,无孔斜挡板的长度为斜切面长度的0.4~0.6倍。
[0010]
较好地,无孔区斜隔板、多孔区斜隔板和无孔斜挡板的厚度一致,均为0.2~0.5 cm。
[0011]
较好地,单向透气阀内侧的出气孔处设有0.25 μm的滤膜,单向透气阀外侧套设有阀盖。在发酵过程中,桶体静置不动时,打开阀盖,通过单向透气阀的透气作用,能有效防止胀桶,当需要搬运、储存桶体时,关闭阀盖,能有效防止搬运过程中发酵液外漏;在运输与储存过程中,会出现气体由单向透气阀向外流动的同时一些发酵基质及发酵液也会由单向透气阀外泄,易导致微细小基质颗粒堵塞单向透气阀内侧出气孔而使之丧失排气的功能,出气孔设计滤膜保护,能防止桶体堵塞。
[0012]
较好地,所述桶体采用棕色避光材质制成,桶体一侧纵向设有一条透光容积标尺,便于观察发酵液的体积。
[0013]
有益效果:
[0014]
(1)、有效促进滤除发酵成品中的颗粒性物质,提升发酵液澄清度和均匀度,提高投喂率,利于降低养殖中喂水器的堵塞;
[0015]
(2)、单向透气阀有效防止胀桶,单向透气阀内侧出气孔有滤膜保护,能防止桶体堵塞,且单向透气阀外侧设有阀盖,能有效防止搬运过程中发酵液外漏现象的发生;
[0016]
(3)、利于桶体清洗,排泄口可以做为气压喷水枪的入口进行桶体底部清洗;
[0017]
(4)、桶体设有容积标尺,便于观察发酵液的剩余体积;
[0018]
(5)、使用方便、卫生,利于发酵制品保藏、储存和使用,有益规模化生产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9]
图1:本实用新型发酵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本实用新型发酵桶的纵向剖视图;
[0021]
图3:沉降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其中,附图标记为:1-桶体,2-桶盖,3-透光容积标尺,4-桶口,5-把手,6-单向透气阀,7-阀盖,8-斜隔板,81-无孔区斜隔板,82-多孔区斜隔板,9-沉降孔,10-斜切面,11-无孔斜挡板,12-排泄口,13-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4]
实施例1
[0025]
如图1~3所示,一种提高发酵液澄清度的发酵桶,包括桶体1以及与其一体成型的桶盖2,所述桶体1采用棕色避光材质制成,桶体1一侧纵向设有一条透光容积标尺3,桶盖2上设有自带螺旋盖的桶口4、把手5和只出气不进气的单向透气阀6,单向透气阀6内侧置于桶体1内、外侧置于桶体1外部,单向透气阀6内侧的出气孔处设有0.25 μm的滤膜,单向透气阀6外侧套设有阀盖7,把手5位于桶盖2的中心位置,桶口4和单向透气阀6则分别位于把手5左右两侧的桶盖2空闲位置处,位于桶体1底部与桶体1中部之间位置的桶体1内壁上设置有一斜隔板8,斜隔板8的形状与桶体1内壁相适配并且斜隔板8的边缘与桶体1内壁贴合固定连接,斜隔板8由无孔区斜隔板81和多孔区斜隔板82两段组成并且斜隔板8自无孔区斜隔板
81向多孔区斜隔板82倾斜向下,桶口4的位置正对无孔区斜隔板81,多孔区斜隔板82上均布有若干个沉降孔9(上大下小的圆台型通孔,沉降孔9的上端孔径为1.5 mm、下端孔径为0.5 mm);无孔区斜隔板81下方的桶体1侧壁为斜切面10,无孔区斜隔板8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斜切面10平行的无孔斜挡板11(无孔斜挡板11的顶部与无孔区斜隔板81相接,因此除了顶部和底部外,无孔斜挡板11其它边缘均与桶体1内壁贴合固定连接,以确保在发酵桶呈倾斜状态时,沉降到桶底中的小颗粒性物质只能通过无孔斜挡板11的底端与桶体1底壁之间的空隙而不从无孔斜挡板11的两侧边通过),无孔斜挡板11的长度为斜切面10长度的1/2,无孔区斜隔板81、多孔区斜隔板82和无孔斜挡板11的厚度一致,均为0.5 cm,无孔斜挡板11的底端与桶体1底壁之间预留有空隙;斜切面10上设有排泄口12,排泄口12上安装有阀门13。
[0026]
发酵进行时,发酵基质以及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小颗粒性物质会因为重力作用落到斜隔板8上,由于斜隔板8是倾斜向下的,所以这些小颗粒物质会沿着斜隔板8的倾斜方向慢慢滑落到多孔区斜隔板82,然后通过沉降孔9进入桶底;发酵结束后,通过桶口4倒取发酵液时,桶底中小颗粒性物质首先通过无孔斜挡板11的底端与桶体1底壁之间的空隙,随后聚集到斜切面10和无孔区斜隔板81之间的夹角处,被无孔斜挡板11阻挡住而不进入斜隔板8上方的发酵液中,这时候倒出来的就是澄清度较好的发酵液。
[0027]
发酵期间,可以通过透光容积标尺3观察发酵液的体积;发酵结束后,气压喷水枪伸进桶口4和排泄口12分别对桶体1上部以及底部进行清洗;在发酵过程中,桶体1静置不动时,打开阀盖7,通过单向透气阀6的透气作用,能有效防止胀桶,当需要搬运、储存桶体1时,关闭阀盖7,能有效防止搬运过程中发酵液外漏;在运输与储存过程中,会出现气体由单向透气阀6向外流动的同时一些发酵基质及发酵液也会由单向透气阀6外泄,易导致微细小基质颗粒堵塞单向透气阀6内侧出气孔而使之丧失排气的功能,出气孔设计滤膜保护,能防止桶体1堵塞。
[0028]
50次喂水器堵塞实验
[0029]
实验分2组,a组: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发酵桶获得的发酵液,b组:利用一般常规性的桶或瓶容器获得的发酵液;先混摇3次再各取a组和b组的发酵液10l,将上述发酵液加入喂水器管道内,一条管道连接50个喂水器出水头,然后进行堵塞的喂水器出水头的数据统计,其中共做实验50次,每次单独统计数据,实验结果发现a组的堵塞率为8/2500,b组的堵塞率为49/2500,a组极显著低于b组。充分证明:利用本实用新型发酵桶能有效促进滤除发酵成品中的颗粒性物质,提升发酵液澄清度和均匀度,提高投喂率,利于降低养殖中喂水器的堵塞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