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微生物检验玻片

文档序号:25978416发布日期:2021-07-23 14:29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用途微生物检验玻片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验玻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用途微生物检验玻片。



背景技术:

习惯上霍乱弧菌等细菌的动力及运动状况检查通常采用不染色标本检查法,即使用活菌不染色直接观察,不染色标本检查法主要有悬滴法和压滴法。悬滴法的操作方法为:取适量菌液置于盖玻片中央,将凹孔周围涂有凡士林的凹玻片的凹面朝下,对准盖玻片中央的液滴,然后迅速翻转凹玻片,用小镊子轻压,使盖玻片与凹孔边缘粘紧密封,用高倍镜观察。压滴法操作方法为:取适量菌液,置于洁净载玻片中央,轻轻压上盖玻片,于高倍镜下观察。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无论是悬滴法还是压滴法均存在菌液流动、菌液外溢、菌液喷溅的风险,从而导致实验平台、实验人员皮肤或衣物的污染,由于菌液中含有大量活的细菌,因此极易造成细菌的扩散和感染。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多用途微生物检验玻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用途微生物检验玻片,具有在使用时便于对微生物放置,稳定操作,方便检验,同时在使用后便于消毒使用,利于卫生操作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用途微生物检验玻片,包括玻片板,所述玻片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设置有检玻片主体,所述检玻片主体的下表面两端均通过胶液粘合固定有弹性垫,所述检玻片主体的两侧均一体式成型有卡板,所述卡板的内部旋合连接有旋钮,且所述检玻片主体与所述玻片板通过所述卡板与所述旋钮旋合连接,所述检玻片主体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表面密闭安装有盖玻片,所述放置槽的一周位于所述检玻片主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凹槽,且所述放置槽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表面相互通连接,所述放置槽的一侧开设有小孔,且所述小孔与所述放置槽的内部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用途微生物检验玻片优选的,所述玻片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外防护壳,所述外防护壳的内部边缘处通过胶液粘合固定有海绵,且所述玻片板嵌入所述海绵的内部,所述玻片板的下表面两端均开设有防滑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用途微生物检验玻片优选的,所述玻片板为矩形结构,且所述玻片板与所述海绵的内部结构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用途微生物检验玻片优选的,所述防滑板与所述玻片板的下表面两端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防滑板与所述玻片板为同一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用途微生物检验玻片优选的,所述检玻片主体的下表面两端与所述玻片板通过所述弹性垫紧压连接,且所述检玻片主体嵌入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用途微生物检验玻片优选的,所述旋钮贯穿于所述卡板的内部,且所述旋钮的端部嵌入所述玻片板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检玻片主体的内部设计放置槽,使用时,通过防滑板接触于显微镜的载物台表面,便于玻片板的稳定放置,再将检玻片主体放置于第一凹槽的内部,卡板嵌入玻片板的内部,旋合旋钮将卡板与玻片板紧固安装使得检玻片主体稳定放置,然后将液体菌液通过小孔放置在放置槽的内部,使得液体菌液不易随意流动,利于检验,方便操作,解决了检验玻片在检测液体菌液时,液体菌液放置在玻片上表面随意性大,易流动,不易控制的问题。

2、通过在玻片板的外表面设计外防护壳和在外防护壳的内部设计海绵,可以在使用后可以将玻片板拆卸清理内部脏物后,此时将玻片板的上表面接触于海绵的内部,向海绵的内部注入酒精,便于通过海绵对玻片板的上表面消毒使用,使用更加卫生,解决了在使用后不便于对检玻片消毒卫生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外防护壳、海绵与玻片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玻片板与检玻片主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外防护壳、海绵与玻片板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防护壳;2、海绵;3、玻片板;4、检玻片主体;5、放置槽;6、卡板;7、旋钮;8、防滑板;9、第一凹槽;10、弹性垫;11、第二凹槽;12、小孔;13、盖玻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用途微生物检验玻片,包括玻片板3,玻片板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9,第一凹槽9的内部设置有检玻片主体4,检玻片主体4的下表面两端均通过胶液粘合固定有弹性垫10,检玻片主体4的两侧均一体式成型有卡板6,卡板6的内部旋合连接有旋钮7,且检玻片主体4与玻片板3通过卡板6与旋钮7旋合连接,检玻片主体4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5,放置槽5的表面密闭安装有盖玻片13,放置槽5的一周位于检玻片主体4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凹槽11,且放置槽5的顶端与第二凹槽11的表面相互通连接,放置槽5的一侧开设有小孔12,且小孔12与放置槽5的内部相连接,玻片板3可以通过防滑板8接触于显微镜的载物台表面,便于稳定放置,再将检玻片主体4放置于第一凹槽9的内部,卡板6嵌入玻片板3的内部,旋合旋钮7将卡板6与玻片板3紧固安装使得检玻片主体4稳定放置,稳定放置后将液体菌液放置在放置槽5的内部,便于将液体菌液稳定控制,不易随意流动,利于检验,方便操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玻片板3的外表面设置有外防护壳1,外防护壳1的内部边缘处通过胶液粘合固定有海绵2,且玻片板3嵌入海绵2的内部,玻片板3的下表面两端均开设有防滑板8。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使用后可以将玻片板3拆卸清理内部脏物后,此时将玻片板3的上表面接触于海绵2的内部,向海绵2的内部注入酒精,便于通过海绵2对玻片板3的上表面消毒使用,使用更加卫生。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玻片板3为矩形结构,且玻片板3与海绵2的内部结构相同。

本实施例中,为了通过海绵2便于对玻片板3的上面防护,易于使用后消毒。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防滑板8与玻片板3的下表面两端为一体式结构,且防滑板8与玻片板3为同一平面。

本实施例中,为了通过防滑板8便于将玻片板3稳定放置,稳定操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检玻片主体4的下表面两端与玻片板3通过弹性垫10紧压连接,且检玻片主体4嵌入第一凹槽9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为了通过弹性垫10缓冲便于将检玻片主体4弹起处于玻片板3的上表面,方便拿取。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旋钮7贯穿于卡板6的内部,且旋钮7的端部嵌入玻片板3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为了通过旋钮7便于将卡板6与玻片板3紧固安装,方便紧固安装检玻片主体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种多用途微生物检验玻片,在使用前,将玻片板3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的表面,通过防滑板8接触于显微镜的上表面便于将玻片板3稳定放置,再将检玻片主体4放置于第一凹槽9的内部,卡板6嵌入玻片板3的内部,旋合旋钮7将卡板6与玻片板3紧固安装使得检玻片主体4稳定放置,稳定放置后通过小孔12向放置槽5的内部注入液体菌液,菌液过多时通过连接口将多余的液体菌液溢出至第二凹槽11的内部,便于将液体菌液稳定控制在放置槽5的内部,通过盖玻片13接触于物镜的表面进行观察,利于稳定的检测,方便操作,不易污染菌液,在拆卸时便于通过弹性垫10发生弹性形变将检玻片主体4弹起,方便拿取,然后在使用后可以将玻片板3拆卸清理内部脏物后,此时将玻片板3的上表面接触于海绵2的内部,向海绵2的内部注入酒精,便于通过海绵2对玻片板3的上表面消毒使用,使用更加卫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