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属来源的阿魏酸脱羧酶突变体、和使用该突变体的不饱和烃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809896发布日期:2022-04-27 03:0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酵母属来源的阿魏酸脱羧酶,其中,序列号2所记载的氨基酸序列的398位或与该部位对应的氨基酸被替换成谷氨酰胺、甲硫氨酸、天冬酰胺、苯丙氨酸、组氨酸或苏氨酸,并且该阿魏酸脱羧酶具有生成下述式(2)或(5)所示的不饱和烃化合物、或它们的几何异构体的催化活性,式(2)和(5)中,“r
1”、“r
2”、“r
3”和“r
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5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碳原子数1~5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氧基或羟基;“a”表示可以被取代的碳原子数0~5的直链状烃基,在碳原子数为2~5的情况下,相邻的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魏酸脱羧酶,进一步序列号2所记载的氨基酸序列的397位或与该部位对应的氨基酸被替换成组氨酸或甲硫氨酸。3.编码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阿魏酸脱羧酶的dna。4.包含权利要求3所述的dna的载体。5.导入有权利要求3所述的dna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体的宿主细胞。6.下述式(2)所示的不饱和烃化合物或其几何异构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阿魏酸脱羧酶的存在下,使下述式(1)所示的不饱和烃二羧酸化合物或其几何异构体脱羧的工序,式(1)和(2)中,“r
1”和“r
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5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碳原子数1~5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氧基或羟基;“a”表示可以被取代的碳原子数0~5的直链状烃基,在碳原子数为2~5的情况下,相邻的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7.下述式(5)所示的不饱和烃化合物或其几何异构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阿魏酸脱羧酶的存在下,使下述式(3)所示的不饱和烃二羧酸化合物或其几何异构体脱羧的工序,
式(3)~(5)中,“r
1”、“r
2”、“r
3”和“r
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5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碳原子数1~5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氧基或羟基;“a”表示可以被取代的碳原子数0~5的直链状烃基,在碳原子数为2~5的情况下,相邻的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8.不饱和烃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包括:培养权利要求5所述的宿主细胞,采集在该宿主细胞和/或其培养物中生成的下述式(2)或(5)所示的不饱和烃化合物、或它们的几何异构体的工序,式(2)和(5)中,“r
1”、“r
2”、“r
3”和“r
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5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碳原子数1~5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氧基或羟基;“a”表示可以被取代的碳原子数0~5的直链状烃基,在碳原子数为2~5的情况下,相邻的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9.用于使下述式(1)所示的不饱和烃二羧酸化合物或其几何异构体脱羧、促进下述式(2)所示的不饱和烃化合物或其几何异构体的生成的制剂,包含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阿魏酸脱羧酶、权利要求3所述的dna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体,
式(1)和(2)中,“r
1”和“r
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5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碳原子数1~5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氧基或羟基;“a”表示可以被取代的碳原子数0~5的直链状烃基,在碳原子数为2~5的情况下,相邻的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10.用于使下述式(3)所示的不饱和烃二羧酸化合物或其几何异构体脱羧、促进下述式(5)所示的不饱和烃化合物或其几何异构体的生成的制剂,包含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阿魏酸脱羧酶、权利要求3所述的dna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体,式(3)~(5)中,“r
1”、“r
2”、“r
3”和“r
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5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碳原子数1~5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氧基或羟基;“a”表示可以被取代的碳原子数0~5的直链状烃基,在碳原子数为2~5的情况下,相邻的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制剂,所述阿魏酸脱羧酶是序列号2所记载的氨基酸序列的398位或与该部位对应的氨基酸为谷氨酰胺或甲硫氨酸、且序列号2所记载的氨基酸序列的397位或与该部位对应的氨基酸为组氨酸或甲硫氨酸的阿魏酸脱羧酶。12.酵母属来源的阿魏酸脱羧酶的突变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培养权利要求5所述的宿主细胞,采集在该宿主细胞中表达的蛋白质的工序。13.阿魏酸脱羧酶的制造方法,所述阿魏酸脱羧酶是生成下述式(2)或(5)所示的不饱和烃化合物、或它们的几何异构体的催化活性提高了的阿魏酸脱羧酶,该制造方法包括:在酵母属来源的阿魏酸脱羧酶中,使序列号2所记载的氨基酸序列的398位或与该部位对应的氨基酸替换成谷氨酰胺、甲硫氨酸、天冬酰胺、苯丙氨酸、组氨酸或苏氨酸的工序,
式(2)和(5)中,“r
1”、“r
2”、“r
3”和“r
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5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碳原子数1~5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氧基或羟基;“a”表示可以被取代的碳原子数0~5的直链状烃基,在碳原子数为2~5的情况下,相邻的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造方法,在所述阿魏酸脱羧酶中,进一步使序列号2所记载的氨基酸序列的397位或与该部位对应的氨基酸替换成组氨酸或甲硫氨酸。

技术总结
发现了酵母属来源的野生型阿魏酸脱羧酶具有与不饱和烃化合物生成有关的高催化活性。进而搞清楚了,通过在该阿魏酸脱羧酶中将398位的氨基酸替换成谷氨酰胺、甲硫氨酸、天冬酰胺、苯丙氨酸、组氨酸或苏氨酸,从而所述催化活性进一步提高,能够提供能够以高生产性制造丁二烯等不饱和烃化合物的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酶。的酶。


技术研发人员:白井智量 森裕太郎 高桥和弘 赤堀弥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0.09.18
技术公布日:2022/4/2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