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黄荆叶水提小分子果胶的提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615746发布日期:2021-11-29 13:12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臭黄荆叶水提小分子果胶的提取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果胶提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臭黄荆叶水提小分子果胶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2.臭黄荆叶富含果胶30%

40%。果胶类物质以原果胶、果胶、果胶酸的形态广泛存在于陆生绿色植物的果实、根、茎、叶中,是细胞壁的一种组成成分,它们伴随纤维素而存在,构成相邻细胞中间层粘结物,使植物组织细胞紧紧黏结在一起。原果胶是不溶于水的物质,但可在酸、碱、盐等化学试剂及酶的作用下,加水分解转变成水溶性果胶。果胶本质上是一种线形的多糖聚合物,含有数百至约1000个脱水半乳糖醛酸残基,其相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

150000。天然活性果胶,是从天然新鲜植物中直接提取并保持了高活性的小分子果胶,分子量、酯化度与改性柑橘果胶大致相同,但其活性要高上许多,天然活性能将果胶的功效发挥到极致。果胶被世界称为“人体健康的平衡素”。果胶有清理人体重金属与胆固醇、平衡血糖、降血脂、解酒以及润肠助消化等方面的功效,对于平衡血液胆固醇、降低血糖、延缓餐后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血清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等具有明显效果;果胶具有吸附铅、砷、镉、汞等重金属特性,在重金属解毒方面效果尤为突出。
3.作为地方特色植物:臭黄荆,传统的利用方法是在夏天以臭黄荆鲜叶通过清洗、烫漂、破碎、过滤后加草木灰凝固成果冻体使用。远远没有开发出其本身的巨大作用。
4.但本技术发明人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5.1、当前,臭黄荆作为地方特色资源,已受到各地重视,臭黄荆叶已经应用于制作面条、粉条、凉粉等产品,但其开发利用仍属于低层次,附加值不高,仍不能支撑其进行产业化发展;
6.2、目前通行的制取果胶的方法为酸碱法,并需要乙醇等物质辅助,其本身的化学特性对天然果胶造成了不小的破坏,破坏了果胶自身的巨大作用。
7.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臭黄荆叶水提小分子果胶的提取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为了解决目前背景技术提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臭黄荆叶水提小分子果胶的提取方法。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0.一种臭黄荆叶水提小分子果胶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步骤一、将处于湿重状态下的臭黄荆叶洗净后置于容器中;
12.步骤二、在容器中对臭黄荆叶加入开水进行熟化处理;
13.步骤三、对熟化后的臭黄荆叶进行破碎处理后去除残渣;
14.步骤四、对除渣后的臭黄荆叶熟化液通过果胶酶水解处理;
15.步骤五、对水解后的熟化液进行过滤处理得到小分子果胶原液;
16.步骤六、将小分子果胶原液低温浓缩后干燥处理制得臭黄荆叶小分子果胶。
17.优选的,加入所述开水的温度至少为90℃。
18.优选的,加入所述开水与臭黄荆叶的质量比为(3

5):1。
19.优选的,所述步骤二的熟化时间为4

6min。
20.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果胶酶的水解时间至少为4h。
21.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的过滤处理包括:
22.将熟化液经至少200目滤网进行杂质的初级过滤,再经反渗透膜进行精滤。
23.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的干燥处理包括喷雾干燥或冻干中的二者之一。
24.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湿重状态下的臭黄荆叶包括新鲜臭黄荆叶或干燥状态下用水泡发后的臭黄荆叶中的其中一种。
25.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26.本发明提取方法制作得到的小分子果胶干粉,通过用水、温度和时间控制提取臭黄荆叶原浆,通过果胶酶水解,反渗透膜精滤,利用喷雾和冻干等干燥方法将原浆干燥,解决了对果胶自身作用的破坏,并且在提取时无需酸碱法等化学方法,对原料无任何改性,对环境无任何影响和破坏,最大化的保存了果胶的自身特性,干燥后的粉末利于量化、储存和运输。
附图说明
2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28.图1为本发明提取工艺的流程图;
29.图2为本发明过滤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31.请参阅图1至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臭黄荆叶水提小分子果胶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2.步骤一、将处于湿重状态下的臭黄荆叶洗净后置于容器中;
33.步骤二、在容器中对臭黄荆叶加入开水进行熟化处理;
34.步骤三、对熟化后的臭黄荆叶进行破碎处理后去除残渣;
35.步骤四、对除渣后的臭黄荆叶熟化液通过果胶酶水解处理;
36.步骤五、对水解后的熟化液进行过滤处理得到小分子果胶原液;
37.步骤六、将小分子果胶原液低温浓缩后干燥处理制得臭黄荆叶小分子果胶。
38.通过上述步骤不难看出,如图1所示,在利用臭黄荆叶水提小分子果胶的过程中,此湿重状态下的臭黄荆叶可以为新鲜的臭黄荆叶或水泡发的臭黄荆叶,再利用开水直接对臭黄荆叶进行熟化处理,其中可以通过合理的控制开水熟化的水温、时间来提高熟化效果,从而提高臭黄荆叶原浆的提取效率,通过再将熟化的臭黄荆叶进行破碎后去除残渣,而后
通过加入水解酶并控制水解时间,来完成对小分子果胶原浆的提取,并且经过低温浓缩和干燥获得该臭黄荆叶小分子果胶,此种方式的果胶提取,不会在制取果胶时对果胶造成破坏,最大化的保存了果胶的自身特性,而且再通过对果胶的干燥粉末化处理,可以便于实现贮存和运输。
39.为了更好的提高在熟化过程中开水熟化效果,加入所述开水的温度至少为90℃。
4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开水温度设定为至少90℃,不仅可以实现对臭黄荆叶的沸腾水杀菌消毒处理,而且还可以提高对臭黄荆叶的熟化效率。
41.为了更好的实现对臭黄荆叶的完全性熟化处理,加入所述开水与臭黄荆叶的质量比为 (2

4):1。
42.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开水的比例设定为臭黄荆叶的3

5倍,可以实现对臭黄荆叶的完全覆盖熟化,在本技术中,需要补充的是,开水与臭黄荆叶的最优质量比为3:1。
43.为了更好的实现对熟化过程的控制,所述步骤二的熟化时间为4

6min。
44.本实施例中,在进行熟化处理时,通过合理的控制熟化时间,来提高熟化效果,时间过短达不到熟化效果,过长容易导致果胶物质损坏。
45.为了更好的实现对熟化液进行水解处理,所述步骤四中果胶酶的水解时间至少为4h。
4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果胶酶合理控制水解时间,可以实现对果胶的大量水解获取。
47.为了更好的完成对水解后的熟化液进行过滤处理,如图2所示,所述步骤五中的过滤处理包括:
48.将熟化液经至少200目滤网进行杂质的初级过滤,再经反渗透膜进行精滤。
4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至少200目滤网可以实现对叶细胞等杂质充分的初级过滤处理,并且再利用反渗透膜对小分子果胶原液进行精滤,可以很好的实现对小分子果胶原液提取时的成分破坏。
50.为了更好的实现对制得果胶的处理,所述步骤六中的干燥处理包括喷雾干燥或冻干中的二者之一。
51.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利用喷雾干燥或冻干的方式制得干燥状态下的果胶,从而便于贮存和运输。
52.为了更好的实现对所需的臭黄荆叶的获取,所述步骤一中湿重状态下的臭黄荆叶包括新鲜臭黄荆叶或干燥状态下用水泡发后的臭黄荆叶中的其中一种。
53.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新鲜臭黄荆叶或泡发后的臭黄荆叶均可以实现小分子果胶的获取。
54.实施例一
55.将湿重状态下的臭黄荆叶洗净后置入盆类容器中,加入不低于臭黄荆叶自重3倍、90℃以上开水,进行6分钟内的熟化时间控制。筛滤熟化液,提取熟化后的臭黄荆叶,经过破碎机破碎后进行离心去除残渣,加入果胶酶水解熟化液4小时后,200目滤网过滤掉叶细胞等杂质后,用反渗透膜精滤后得到小分子果胶原液,经低温浓缩后喷雾干燥或者冻干后得到臭黄荆叶小分子果胶。
56.实施例二
57.将湿重状态下的臭黄荆叶洗净后置入盆类容器中,加入不低于臭黄荆叶自重4倍、90℃以上开水,进行5分钟内的熟化时间控制。筛滤熟化液,提取熟化后的臭黄荆叶,经过破碎机破碎后进行离心去除残渣,加入果胶酶水解熟化液4小时后,200目滤网过滤掉叶细胞等杂质后,用反渗透膜精滤后得到小分子果胶原液,经低温浓缩后喷雾干燥或者冻干后得到臭黄荆叶小分子果胶。
58.实施例三
59.将湿重状态下的臭黄荆叶洗净后置入盆类容器中,加入不低于臭黄荆叶自重5倍、90℃以上开水,进行4分钟内的熟化时间控制。筛滤熟化液,提取熟化后的臭黄荆叶,经过破碎机破碎后进行离心去除残渣,加入果胶酶水解熟化液4小时后,200目滤网过滤掉叶细胞等杂质后,用反渗透膜精滤后得到小分子果胶原液,经低温浓缩后喷雾干燥或者冻干后得到臭黄荆叶小分子果胶。
60.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