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蛋白提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429604发布日期:2022-01-12 00:56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蛋白提取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活性蛋白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形式。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需求,从合理饮食、营养平衡和健康的角度出发,合理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食品品质和营养功能,已经成为食品工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膳食和健康”之间相关性认识的不断深入,植物蛋白对于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也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如食用植物蛋白可降血脂、防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将目光聚焦于植物蛋白。
3.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开号为cn112192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植物蛋白质的提取方法及用途,将原料用水浸泡,溶出水溶蛋白,然后加入碱性次氯酸钙水溶液并搅拌调ph值为碱性,沉淀去渣后,再用酸调ph值呈酸性,使发生蛋白质沉淀,分离即得蛋白质。可用于从玉米、花生、棉籽、、菜籽、大豆或含蛋白质的植物中提取蛋白质。
4.上述中提取植物蛋白的过程中,通过酸沉的方式对蛋白质进行提取,在提取物中容易残留酸性物质,从而影响蛋白质的纯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蛋白质的纯度,本技术提供一种活性蛋白提取方法。
6.本技术提供一种活性蛋白提取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活性蛋白提取方法,s1:原料筛选;挑选新鲜果蔬种子;s2:筛分;对果蔬种子进行筛分,选出带胚芽的种子;s3:激活;将带胚芽的种子浸泡至水中12-20小时;s4:育芽;将带胚芽的种子放入培育房中的棉布上,每天喷营养液一次,培育72-96小时;s5:去苗;将已经发芽的种子筛分去除,留下未发芽的胚芽种子:s6:制浆;将s5中得到的胚芽种子进行破壁制浆;s7:酶解;将得到的浆液之后的蛋白进行酶解;s8:膜分离;通过膜进行过滤将蛋白质进行截留;s9:干燥:将截留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冻干或喷雾干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原料选取时进行重点挑选,选取新鲜的植物种子并选取出带胚芽的种子,带胚芽的种子内部营养物质含量比较丰富,但是内部含有较多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因此,我们对胚芽种子进行处理。首先对胚芽种子进行激活,将其浸泡在水中,使其吸水胀裂,此时胚芽种子内部重新复活,准备开始生长,胚芽种子内的蛋白被激活,蛋白的活性较高。然后将胚芽种子进行育苗培养,培养种子在育苗过程
中,为了生长需要大量的能量,而这些能量绝大部分都来源于种子内部的自身营养物质,此时胚芽种子会将体内大量的油脂和碳水化合物进行消耗,为其生长提供能量,而此时蛋白的活性也会越来越高。直至胚芽种子发芽。而当胚芽种子已经发芽时,此时胚芽内的蛋白质也因为新长出的芽产生了损耗。因此,当胚芽种子在培育过程中,发芽之前,胚芽种子内部的蛋白活性是最高的。由于胚芽种子内部的蛋白活性本身较高,不适宜用酸沉的方式对蛋白进行提取,会影响蛋白的纯度和活性,采用酶解和膜分离的方式对蛋白进行提取,最终通过冻干或者喷雾干燥得到最终产品。
8.可选的,所述s3中,带胚芽的种子采摘之后于24小时之内进行激活。
9.可选的,所述s4中包括:s41:分种,在胚芽种子中选取一部分种子作为实验种,另一部分作为提纯种,将实验种先放入营养液中进行育苗;s42:对实验种进行观测,当实验种发芽时记录实验种的育苗时间;s43:将提纯种放入营养液中进行育苗,提纯种的育苗时间小于实验种的育苗时间。
10.可选的,所述s4中营养液中包含硫酸铁,二氯化锰,其中铁离子浓度为0.01-0.05mol/l。
11.可选的,所述s6中制浆时调节ph值为7-7.5。
12.可选的,所述s7中酶解之后对酶解后的浆液进行灭酶。
13.可选的,所述s8中,膜分离所采用的是孔径可隔离分子量为1000-5000道尔顿的超滤膜。
14.可选的,所述s7中酶解时的温度为30-50摄氏度。
1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选用带胚芽的种子作为原料进行蛋白提纯,胚芽种子内部的蛋白活性本身较高,再通过酶解和膜分离的方式进行提取,得到的蛋白纯度较高而且活性也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1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活性蛋白提取方法,包括:s1:原料筛选,挑选新鲜果蔬种子,采用新鲜采摘的果蔬种子,并对果蔬种子进行初步筛分,筛除颜色、质地不好的种子和死种。
17.s2:筛分,将s1中得到的种子重新进行筛分,筛选出带胚芽的种子,带胚芽的种子内部营养物质较为丰富,蛋白活性较高,提取得到的蛋白质量较好。
18.s3:激活,将采摘筛分后带胚芽的种子在24小时之内浸泡在水中进行激活,水采用蒸馏水。浸泡过程中对带胚芽的种子进行观察,种子在浸泡过程中会吸水发胀甚至将表皮胀裂,不同的种子浸泡时间不同,具体的时间以观察为主,一般来说浸泡时间在12-20小时。当种子停止胀裂时,说明种子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此时表面浸泡时间足够记录该浸泡时间,下次提取该品种的种子时,可以按照浸泡时间进行浸泡。由于不同种子的浸泡时间不同,因此,在进行蛋白提纯时,最优方式为一次只对一种种子进行提取,不将不同的种子进行混用。
19.s4;育芽,将带胚芽的种子放入培育房中的棉布上,每天喷营养液一次。营养液的
制备:由于种子发芽过程中基本上都只依靠自身内部的营养物质,对于外界的营养需求较少,因此,营养液中的营养成分不需要太高。在水中假如一定量的硫酸铁和二氯化锰,使得铁离子浓度保持在0.01-0.05mol/l,锰离子的浓度保持在0.01-0.03mol/l即可。培育温度为0-40摄氏度不同种子的培育时间和温度不同,大部分种子在常温即25摄氏度左右时就有比较良好的生长状态。
20.培育时间也根据种子的种类而定。s41:分种,将s3中得到的胚芽种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实验种,另一部分为提纯种;实验种和提纯种的比例在(0.05-0.1):1。将实验种先放入营养液中进行育苗培养。
21.s42:对实验种进行观察并记录时间,当实验种开始发芽时记录实验种从培育开始到发芽为止的时间为育苗时间,一般培育72-96小时。
22.s43:将提纯种放入营养液中对提纯种进行育苗,提纯种的育苗环境与实验种的育苗环境相同。但是提纯种的育苗时间要比实验种的育苗时间短大约1个小时。
23.种子通过s3的激活后,种子内部的蛋白活性得到提升,此时,将种子进行培育,种子开始进行生长准备发芽,该阶段种子需要大量的能力,因此会对种子内部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油脂进行消耗以提供能量,此时种子内部的蛋白活性会越来越强,以为种子的发芽做准备。而当种子真正已经发芽时,说明胚芽种子内部的蛋白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消耗和损失。因此,先通过少部分的实验种得知该种子的发芽时间,在将绝大部分的提纯种进行培育,培育时间短于实验种的发芽时间,此时,胚芽种子内部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油脂的消耗最大,而且蛋白的活性最强,此时提取得到的蛋白质量最好。
24.s5:去苗,将提纯种中已经发芽的种子筛分去除,只留下未发芽的胚芽种子,对该部分种子进行提取。
25.s6:制浆,将s5中得到的种子进行破壁制浆,并调节ph值为7-7.5,保证浆液为中性。
26.s7:酶解,将s6中得到的浆液在30-50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酶解,酶解之后对浆液进行灭酶,以免影响蛋白的纯度。
27.s8:膜分离,采用的是孔径可隔离分子量为1000-5000道尔顿的超滤膜对浆液进行分离,得到蛋白提取物。
28.s9:干燥:将截留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冻干或喷雾干燥。
2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