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培养箱

文档序号:28119411发布日期:2021-12-22 15:0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培养箱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箱。


背景技术:

2.微生物培养是生物培养的一种,根据需要和目的,所培养的微生物主要有病毒、病菌和真菌等,根据菌种的不同,所需培养基和培养环境也各不相同,现有的培养箱内都设有用于放置培养盒的载物盘,其弊端在于无法将培养盒和培养皿进行固定,尤其是液态培养基,在培养箱进行搬运或移动时容易因晃动导致培养盒和培养明发生侧翻倾倒,导致培养失败;同时市面上的微生物培养箱就是在侧面设置箱门或箱盖,观察窗也直接设置在箱门或箱盖上,从侧面对培养情况进行观察,水平方向的观察视角无法清楚的观察到内部的培养情况,从而会影响培养进程,易导致误判。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4.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培养箱,包括:
5.箱体,其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箱体的上面设有开口ⅰ,所述开口ⅰ周围开设有一圈长方形的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凹槽型橡胶圈;
6.透明隔板,其通过合页ⅰ铰链在所述开口ⅰ后方,所述透明隔板设有一圈长方形的卡件,所述透明隔板通过所述合页ⅰ相对所述箱体转动盖住所述开口ⅰ时,所述卡件嵌入所述凹槽型橡胶圈内;
7.箱盖,其由左箱盖和右箱盖组成,所述左箱盖的连接板ⅱ通过合页ⅱ铰链在所述箱体上方左端的棱角处,所述右箱盖的连接板ⅱ通过合页ⅲ铰链在所述箱体上方右端的棱角处,所述左箱盖和所述右箱盖分别通过所述合页ⅱ和所述合页ⅲ相对所述箱体转动盖住所述透明隔板时,所述左箱盖的衔接板ⅰ和所述右箱盖的衔接板ⅱ贴合;
8.载物盘,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载物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小型吸盘。
9.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凹槽型橡胶圈通过密封胶粘接固定在所述卡槽内。
10.优选的是,其中所述透明隔板为双层真空的玻璃板,所述透明隔板上方固定连接有把手ⅰ,所述透明隔板的下方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根尼龙绳,两根所述尼龙绳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开口ⅰ的左右两侧。
11.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左箱盖和所述右箱盖的上端都设有一个把手ⅱ,所述衔接板ⅰ和所述衔接板ⅱ比所述箱盖的侧板窄,留有部分空间,所述箱盖合闭时,所述衔接板ⅰ和所述衔接板ⅱ留有的部分空间刚好可容纳所述透明隔板。
12.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箱体内底部设有限位槽,所述载物盘的支脚刚好嵌入所述限位槽内。
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8.图1

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生物培养箱箱体,包括:
29.箱体1,其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箱体1的上面设有开口ⅰ2,所述开口
ⅰꢀ
2周围开设有一圈长方形的卡槽3,所述卡槽3内设有凹槽型橡胶圈4;
30.透明隔板5,其通过合页ⅰ6铰链在所述开口ⅰ2后方,所述透明隔板5 设有一圈长方形的卡件7,所述透明隔板5通过所述合页ⅰ6相对所述箱体1 转动盖住所述开口ⅰ2时,所述卡件7嵌入所述凹槽型橡胶圈4内;
31.箱盖8,其由左箱盖81和右箱盖82组成,所述左箱盖81通过合页ⅱ9 铰链在所述箱体1上方左端的棱角处,所述右箱盖82通过合页ⅲ10铰链在所述箱体1上方右端的棱角处,所述左箱盖81和所述右箱盖82分别通过所述合页ⅱ9和所述合页ⅲ10相对所述箱体1转动盖住所述透明隔板5时,所述左箱盖81的衔接板ⅰ11和所述右箱盖的衔接板ⅱ12贴合;
32.载物盘13,其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部,所述载物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小型吸盘19。
33.在这种技术方案,将所述载物盘13从所述开口ⅰ2放入所述箱体1内,将装有完成接种的培养基的培养盒从所述开口ⅰ2放入所述箱体1内的载物盘上13,通过所述载物盘13上设有的多个小型吸盘19,可将培养盒吸附固定在所述载物盘上,避免在移动或运输过程中因晃动导致培养盒侧翻等,将所述透明隔板5通过所述合页ⅰ6向下转动,所述卡件7嵌入所述凹槽型橡胶圈4的凹槽内,使所述箱体1的内部与外部密封隔绝,接着将所述左箱盖 81和所述右箱盖82闭合,所述衔接板ⅰ11和所述衔接板ⅱ12贴合压紧所述透明隔板5,同时起到遮蔽外界光的作用;在培养过程中,可打开所述箱盖8,透过所述透明隔板5从上往下对所述箱体1内部进行观察,俯视角度可对微生物培养状况看得更加清楚,同时通过所述透明隔板5可在内部环境密封的状态下观察培养情况,保证培养过程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增加了培养的成功率。
3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型橡胶圈4通过密封胶粘接固定在所述卡槽3内,其目的是保证所述箱体1内部的密封性。
3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明隔板5为双层真空的玻璃板,其目的是在观察时进行保温,保证所述箱体1内的培养温度在一定合适范围内;所述透明隔板5上方固定连接有把手ⅰ20,其目的是方便揭开和闭合所述透明隔板5,所述透明隔板5的下方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根尼龙绳21,两根所述尼龙绳21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开口ⅰ2的左右两侧,其目的是在所述透明隔板5打开时将其拉住,避免所述透明隔板5向后转动角度过大导致所述透明隔板5与所述箱体1碰撞导致所述透明隔板5破损。
3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左箱盖81和所述右箱盖82的上端都设有一个把手ⅱ23,其作用是方便所述左箱盖81和所述右箱盖82的合闭和打开,所述衔接板ⅰ11和所述衔接板ⅱ12比所述箱盖8的侧板24窄,留有部分空间,所述箱盖1合闭时,所述衔接板ⅰ11和所述衔接板ⅱ12留有的部分空间刚好可容纳所述透明隔板5;其目的是保证所述衔接板ⅰ11和所述衔接板ⅱ12能够贴合并压紧所述透明隔板5,使所述箱体1内部的密封隔绝。
3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箱体1内底部设有限位槽25,所述载物盘13 的支脚刚好嵌入所述限位槽25内,其目的是保证所述载物盘13在所述箱体 1内的稳定性。
3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箱盖内设有滑槽轨道27,所述滑槽轨道27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块封闭所述箱盖8的开口一半的固定板26,所述滑槽轨道 27内嵌入有一块滑板28与所述箱盖8形成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26和所述滑板28刚好将所述箱盖8的开口封闭,在所述箱盖8内形成一个滑动式收纳盒;其目的是可用于收纳放置培养过程中常用的接种环和手套等等物品,方便随时取用。
39.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微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其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箱体的上面设有开口ⅰ,所述开口ⅰ周围开设有一圈长方形的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凹槽型橡胶圈;透明隔板,其通过合页ⅰ铰链在所述开口ⅰ后方,所述透明隔板设有一圈长方形的卡件,所述透明隔板通过所述合页ⅰ相对所述箱体转动盖住所述开口ⅰ时,所述卡件嵌入所述凹槽型橡胶圈内;箱盖,其由左箱盖和右箱盖组成,所述左箱盖的连接板ⅱ通过合页ⅱ铰链在所述箱体上方左端的棱角处,所述右箱盖的连接板ⅱ通过合页ⅲ铰链在所述箱体上方右端的棱角处,所述左箱盖和所述右箱盖分别通过所述合页ⅱ和所述合页ⅲ相对所述箱体转动盖住所述透明隔板时,所述左箱盖的衔接板ⅰ和所述右箱盖的衔接板ⅱ贴合;载物盘,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载物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小型吸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型橡胶圈通过密封胶粘接固定在所述卡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隔板为双层真空的玻璃板,所述透明隔板上方固定连接有把手ⅰ,所述透明隔板的下方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根尼龙绳,两根所述尼龙绳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开口ⅰ的左右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箱盖和所述右箱盖的上端都设有一个把手ⅱ,所述衔接板ⅰ和所述衔接板ⅱ比所述箱盖的侧板窄,留有部分空间,所述箱盖合闭时,所述衔接板ⅰ和所述衔接板ⅱ留有的部分空间刚好可容纳所述透明隔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底部设有限位槽,所述载物盘的支脚刚好嵌入所述限位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内设有滑槽轨道,所述滑槽轨道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块封闭所述箱盖的开口一半的固定板,所述滑槽轨道内嵌入有一块滑板与所述箱盖形成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滑板刚好将所述箱盖的开口封闭,在所述箱盖内形成一个滑动式收纳盒。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培养箱,包括:箱体,其上面设有开口Ⅰ,开口Ⅰ周围开设有卡槽,卡槽内设有凹槽型橡胶圈;透明隔板,其铰链在开口Ⅰ后方,透明隔板设有卡件,透明隔板通过合页Ⅰ相对箱体转动盖住开口Ⅰ时,卡件嵌入凹槽型橡胶圈内;箱盖,其由左箱盖和右箱盖组成,左箱盖铰链在箱体上方左端的棱角处,右箱盖铰链在箱体上方右端的棱角处;载物盘,其设置在箱体内部,载物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小型吸盘;此微生物培养箱方便密封观察箱体内部的培养情况,可通过多个小型吸盘将培养皿和培养盒固定在载物盘上防止倾倒。固定在载物盘上防止倾倒。固定在载物盘上防止倾倒。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波 严鸿林 丁励 张勇 齐仁立 杨飞云 刘作华 陈亮 钟儒清 张宏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南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2.05
技术公布日:2021/1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