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99064发布日期:2021-11-15 23:15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细胞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箱。


背景技术:

2.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指存在于新生儿脐带组织中的一种多功能干细胞,它能分化成许多种组织细胞,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应用灭活脐带血清培养体系可成功扩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特性,为建立间充质干细胞库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3.其中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方法为:1.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当细胞融合度达到90%,即可传代。2.在超净台/安全柜中,吸掉原有培养基,加入pbs溶液清洗一次,加入xeno

free细胞消化液使之完全覆盖皿/瓶底。3.室温孵育4

5分钟或37℃孵育2

4分钟,显微镜下观察大部分细胞脱离皿底即停止消化。4.加入消化液2倍体积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用移液器轻轻吹打瓶壁上未完全脱离的细胞,并轻轻吹打混匀,使细胞完全分散。5.将细胞悬液转移到15ml离心管中,1000rpm离心3min。6.弃上清,加入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重悬细胞,计数。1:3

1:4比例传代,或按1

2x104 cells/cm2传代,均匀铺在培养皿/瓶中,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因此需要一个恒温且可以控制二氧化碳含量的培养箱进行培养,但现有的培养箱不能自由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箱,用于恒温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且能够根据需求调整内部二氧化碳的含量,满足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需求。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箱,包括前端开口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开口端铰接有箱门,所述箱体内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消毒架,每一消毒架内均安装有多根紫外线消毒灯管,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可向外抽出的试管放置架,每一消毒架的内侧均设置有与所述试管放置架配合滑动连接的滑轨,所述试管放置架放置有多根培养试管;
7.所述箱体的后侧设置有温度调节壳,所述温度调节壳的中部安装有循环风扇,所述温度调节壳内相对于所述循环风扇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多根加热管及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朝向所述箱体,所述箱体的后端开设有两个分别与所述温度调节壳左右两边连通的循环口;
8.所述箱体的外侧设置有氧气泵及二氧化碳气泵,所述氧气泵及所述二氧化碳气泵的出口端均连通有电磁阀,每一电磁阀的自由端均与所述箱体内部连通,所述箱体的上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氧气浓度传感器及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
9.所述箱体的上端设置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的上端设置有显示屏及多个操作
按钮,所述操作面板内设置有控制器,每一紫外线消毒灯管、所述循环风扇、每一加热管、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每一电磁阀、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氧气浓度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所述显示屏及每一操作按钮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紫外线消毒灯管对箱体内进行消毒,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培养试管后,将培养试管放到试管放置架上后放入箱体,管好箱门,设置好需要的温度、氧气浓度及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低时,加热管及循环风扇工作,使箱体内的空气循环经过加热管进行加热,直至达到设定温度,温度高时,半导体制冷片及循环风扇工作,使箱体内的空气循环经过加热管进行降温,直至达到设定温度,使箱体内保持恒温,需要增加氧气浓度时,打开氧气泵处的电磁阀,使氧气进入箱体增加氧气浓度,需要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时,打开二氧化碳气泵处的电磁阀,使二氧化碳进入到箱体内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使箱体内满足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需要的条件。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试管放置架包括从上向下设置的顶板、限位板及底板,所述试管放置架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顶板、所述限位板及所述底板的连接板,向下贯穿所述顶板及所述限位板开设有多个用于放置所述培养试管的放置孔,所述顶板的左右两边均设置有与所述滑轨配合滑动连接的支撑条。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设置有导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伸出所述温度调节壳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片。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的后端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安装所述氧气泵及所述二氧化碳气泵的安装壳。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其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管及半导体制冷片单独工作,并且通过循环风扇使箱体内的空气加热或者降温,箱体内始终保持设定的温度,满足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需要的温度;
16.其二、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电磁阀的控制为箱体内补充氧气或二氧化碳,满足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需要的氧气或二氧化碳浓度;
17.其三、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和使用后通过紫外线消毒灯管为箱体内进行消毒,确保箱体内保持无菌状态,防止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过程中被污染。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除试管放置架的前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21.图4是试管放置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箱体;11、循环口;2、箱门;3、消毒架;31、紫外线消毒灯管;32、滑轨;4、试管放置架;41、顶板;42、限位板;43、底板;44、连接板;45、放置孔;46、支撑条;5、培养试管;6、温度调节壳;61、循环风扇;62、加热管;63、半导体制冷片;64、导冷片;65、散热片;7、安装壳;71、氧气泵;72、二氧化碳气泵;73、电磁阀;81、温度传感器;82、氧气浓度传感器;83、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9、操作面板;91、显示屏;92、操作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参照图1

4,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箱,包括前端开口的箱体1,箱体1的开口端铰接有箱门2,箱体1内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矩形框架结构的消毒架3,每一消毒架3内均安装有多根紫外线消毒灯管31,箱体1内设置有两个呈上下设置且可向外抽出的试管放置架4,每一消毒架3的内侧均设置有两条与试管放置架4配合滑动连接的滑轨32,试管放置架4放置有多根培养试管5。
27.每一试管放置架4均包括从上向下设置的顶板41、限位板42及底板43,试管放置架4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一块用于连接顶板41、限位板42及底板43的连接板44,向下贯穿顶板41及限位板42开设有多个用于放置培养试管5的放置孔45,每一顶板41的左右两边均设置有一条与滑轨32配合滑动连接的支撑条46。
28.箱体1的后侧设置有一个温度调节壳6,温度调节壳6的中部安装有一个循环风扇61,温度调节壳6内相对于循环风扇61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多根加热管62及一块半导体制冷片63,半导体制冷片63的冷端朝向箱体1,半导体制冷片63的冷端设置有一片导冷片64,半导体制冷片63的热端伸出温度调节壳6的外侧设置有一片散热片65,箱体1的后端开设有两个分别与温度调节壳6左右两边连通的循环口11。
29.箱体1的外侧设置有一个氧气泵71及一个二氧化碳气泵72,箱体1的后端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安装氧气泵71及二氧化碳气泵72的安装壳7,氧气泵71及二氧化碳气泵72的出口端均连通有一个电磁阀73,每一电磁阀73的自由端均与箱体1内部连通,箱体1的上端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81、一个氧气浓度传感器82及一个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83。
30.箱体1的上端设置有一个操作面板9,操作面板9的上端设置有一块显示屏91及多个操作按钮92,操作面板9内设置有一个控制器(图略),每一紫外线消毒灯管31、循环风扇61、每一加热管62、半导体制冷片63、每一电磁阀、温度传感器81、氧气浓度传感器82、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83、显示屏91及每一操作按钮92均与控制器电连。
31.使用方式:首先通过紫外线消毒灯管31对箱体1内进行消毒,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培养试管5后,将培养试管5放到试管放置架4上后放入箱体1,管好箱门2,设置好需要的温度、氧气浓度及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低时,加热管62及循环风扇61工作,使箱体1内的空气循环经过加热管62进行加热,直至达到设定温度,温度高时,半导体制冷片63及循环风扇61工作,使箱体1内的空气循环经过加热管62进行降温,直至达到设定温度,使箱体1内保持恒温,需要增加氧气浓度时,打开氧气泵71处的电磁阀73,使氧气进入箱体1增加氧气浓
度,需要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时,打开二氧化碳气泵72处的电磁阀73,使二氧化碳进入到箱体1内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使箱体1内满足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需要的条件。
32.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