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96浅孔加样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44209发布日期:2022-06-29 00:21阅读:909来源:国知局
一种96浅孔加样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加样板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关于一种96浅孔加样板。


背景技术:

2.多孔板是一种细胞生物学实验器材,在细胞培养、荧光/化学发光检测、药物筛选等实验中均有广泛应用。
3.目前多孔加样板主要分为,96孔板(常规孔深度一般在10-12毫米)和384孔,其中96孔板在酶标仪实验时,一般需要加样量大于孔体积的50%才能得到良好的检测信号;反之无法获取良好的检测信号,导致实验信号的灵敏度降低,应此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往往需要在加样孔内加入大于孔体积50%的样品,整个这样一来往往需要大于100μl的样品量,浪费样品和试剂。
4.另外,在低样品量试验(即小体积试验)中,其加样量少(加样量一般小于常规孔体积的50%),因此,现有的96孔板无法用于该类低样品量试验。而目前市面上的低样品量试验多采用384多孔板,虽然384多孔板能够满足小体积实验,但是在相同尺寸下的板型中,384多孔板不仅相邻之间的间距太小,容易导致发生错加、漏加的情况,从而影响实验操作使得便利性,而且96孔板对移液器、液体工作站和酶标仪等设备的适配度远大于384孔加样板,且更加通用。因此我们有必要设计一种通用性高,且能有效节省实验样品和试剂的小体积96孔加样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96浅孔加样板,具备适用性广、能够有效节省实验样品和试剂,通用性高等优点,解决了目前细胞生物学实验时传统的96孔加样板在使用时样品及试剂消耗大,且无法适用于低样品量实验而导致96孔加样板的通用性较低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96浅孔加样板,包括底框架、与底框架顶部一体成型的侧框架,以及与侧框架的内侧靠近顶端位置一体成型的孔板,所述孔板的中部呈矩形阵列的形式分布有若干加样孔,所述加样孔整体呈倒锥台结构设计,且加样孔的最大工作体积为10~40μl,所述底框架的底部预制有与侧框架顶端结构相适配的扩口,所述侧框架的外侧靠近顶端的位置处绕侧框架周身开设有首尾相连的开槽,该开槽内胶合固定有弹性胶条。
8.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加样孔顶端开口的直径为3.0~4.2

,加样孔的深度为4.3~7.0

,加样孔的底部的直径为0~1.7mm。通过该设计,使得该加样板能够满足小体积检测实验,在同一体系实验及相同样品量的前提下,本技术所设计的96浅孔加样板相比传统的96孔加样板来说,在不影响和损失信号的前提下,更节省样品和试剂。
9.进一步的,所述加样孔顶端开口的直径为4.2

,加样孔的深度为7.0

,加样孔的底部的直径为1.7mm。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加样孔为96个,且96个加样孔以横纵12*8的形式排列,且相
邻加样孔之间的孔间距为9


11.与传统的384孔加样板来讲,本实用新型的96孔加样板的孔间距远远大于384孔加样板的孔间距,因此,该96浅孔加样板在低样品量实验中运用时,能够使得实验操作更加便利,能够有效减少错加及漏加的可能性,能够有效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12.进一步的,所述底框架的长和宽分别为127.6

和85.4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框架底部的扩口深度为3-4

,所述扩口的侧壁自上而下呈向内倾斜状设置,其扩口的倾斜角度为2-3
°
,两个加样板上下堆叠时,位于下方加样板的侧框架顶端契合在位于上方加样板底部的扩口内,且下方加样板上的弹性胶条完全卡入上方加样板底部的扩口内。通过该结构,能够使得加样板在堆叠时能够达到良好的防脱效果,使得多个加样板在堆叠的稳定性更佳。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孔板的顶部贴有一层防护贴,所述防护贴的中部对应加样孔的位置均分别一体成型有一封口塞,该封口塞的尺寸与加样孔顶部开口部分的尺寸相适配。
15.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贴整体由透明的软胶构成。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能够有效对加样板上的加样孔实施防护,使得加样孔内部在加样板在使用前能够始终保持洁净无污染的状态。
17.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加样孔顶端开口的边沿一体成型有防护圈,该防护圈表面呈圆弧过渡设计,能够有效避免各自加样孔内部的样品在加样时出现串流的现象,从而确保实验准确性。
18.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孔板对应加样孔横向和纵向排列的位置处分别印刻有按顺序排列的数字和字母,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在实验中对每个加样孔内样品实验数据进行标记和记录。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96浅孔加样板的有益效果如下:
20.1、本实用新型所采用倒锥台状的加样孔设计,配合加样孔结构尺寸设计,能够使得该加样板满足小体积检测实验,在同一体系实验及相同样品量的前提下,本技术所设计的96浅孔加样板相比传统的96孔加样板来说,在不影响和损失信号的前提下,更节省样品和试剂,而相比传统的384孔加样板,96孔加样板的孔间距远远大于384孔加样板的孔间距,因此,该96浅孔加样板在低样品量实验中运用时,能够使得实验操作更加便利,能够有效减少错加及漏加的可能性,能够有效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从而使得该96浅孔加样板的通用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21.2、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计简单,能够适用于各种低样品量的细胞生物实验中,能够有效代替传统的96孔常规孔加样板和384孔加样板,实用性强和通用性高。
22.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侧框架外侧且靠近顶端的位置处设计弹性胶条,配合在底框架底部设置的扩口,再借助扩口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得加样板在堆叠时能够达到良好的防脱效果,使得多个加样板在堆叠时的稳定性更佳,并且配合在孔板上设置的防护贴,能够有效对加样板上的加样孔实施防护,使得加样孔内部在加样板使用前能够始终保持洁净无污染的状态。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96浅孔加样板堆叠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96浅孔加样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96浅孔加样板仰视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96浅孔加样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底框架;2、侧框架;3、孔板;4、加样孔;5、防护贴;6、封口塞;7、开槽;8、弹性胶条;9、扩口。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96浅孔加样板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96浅孔加样板,包括底框架1、与底框架1顶部一体成型的侧框架2,以及与侧框架2的内侧靠近顶端位置一体成型的孔板3,底框架1的长和宽分别为127.6

和85.4

,孔板3的中部呈矩形阵列的形式分布有若干加样孔4,加样孔4整体呈倒锥台结构设计,且加样孔4的最大工作体积为10~40μl,底框架1的底部预制有与侧框架2顶端结构相适配的扩口9,侧框架2的外侧靠近顶端的位置处绕侧框架2周身开设有首尾相连的开槽7,该开槽7内胶合固定有弹性胶条8。
30.加样孔4顶端开口的直径为3.0~4.2

,加样孔的深度为4.3~7.0

,加样孔的底部的直径为0~1.7mm。
31.通过上述设计使得该加样板能够满足小体积检测实验,在同一体系实验及相同样品量的前提下,本技术所设计的96浅孔加样板相比传统的96孔加样板来说,在不影响和损失信号的前提下,更节省样品和试剂。
32.所述加样孔顶端开口的直径优选为4.2

,加样孔的深度优选为7.0

,加样孔的底部的直径优选为1.7mm。
33.如图2和图4所示,加样孔4为96个,且96个加样孔4以横纵12*8的形式排列,且相邻加样孔4之间的孔间距为9


34.通过上述设计,本技术所记载的96浅孔加样板相比传统的384孔加样板来讲,所述的96孔加样板的孔间距远远大于384孔加样板的孔间距,因此,该96浅孔加样板在低样品量实验中运用时,能够使得实验操作更加便利,能够有效减少错加及漏加的可能性,能够有效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5.如图1所示,底框架1底部的扩口9深度为3-4

,扩口9的侧壁自上而下呈向内倾斜状设置,其扩口9的倾斜角度为2-3度,两个加样板上下堆叠时,位于下方加样板的侧框架2顶端契合在位于上方加样板底部的扩口9内,且下方加样板上的弹性胶条8完全卡入上方加样板底部的扩口9内。通过上述设计能够使得加样板在堆叠时能够达到良好的防脱效果,使得多个加样板在堆叠的稳定性更佳。
36.如图1所示,孔板3的顶部贴有一层防护贴5,防护贴5的中部对应加样孔4的位置均分别一体成型有一封口塞6,该封口塞6的尺寸与加样孔4顶部开口部分的尺寸相适配。防护贴5整体由透明的软胶构成。通过上述设计能够有效对加样板上的加样孔4实施防护,使得加样孔4内部在加样板在使用前能够始终保持洁净无污染的状态。
37.如图1和图4所示,加样孔4顶端开口的边沿一体成型有防护圈,该防护圈表面呈圆
弧过渡设计,能够有效避免各自加样孔4内部的样品在加样时出现串流的现象,从而确保实验准确性。
38.如图2和图4所示,孔板3对应加样孔4横向和纵向排列的位置处分别印刻有按顺序排列的数字和字母,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在实验中对每个加样孔4内样品实验数据进行标记和记录。
39.使用时:通过加样板的加样孔4尺寸设计,以及加样孔4的倒锥台结构设计,使得该加样板能够满足小样品量的检测实验(即小体积检测),且在常规检测中,同比传统的96孔加样板,该96浅孔加样板在同一体系实验及相同样品量的前提下,在不影响和损失信号的同时,更加节省样品和试剂,避免样品消耗量过大,而相比传统的384孔加样板,该96浅孔加样板在同尺寸规格下,96孔加样板的孔间距远远大于384孔加样板的孔间距,能够使得实验操作更加便利,能够有效减少错加及漏加的可能性,能够有效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从而使得该96浅孔加样板的通用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另外,通过在侧框架2外侧设计弹性胶条8,再配合扩口9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得加样板在堆叠时能够达到良好的防脱效果,使得多个加样板在堆叠时的稳定性更佳,并且配合孔板3上设置的防护贴5,能够有效对加样板上的加样孔4实施防护,使得加样孔4内部在加样板使用前能够始终保持洁净无污染的状态。
4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